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7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与低压断路器,高低压界线划分比较模糊,一般将3kv以上的称为高压电器,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现有断路器正朝着多功能化、小型化发展,由于断路器内的布局较为紧凑,进而存在散热性较差的问题,散热性差会导致断路器在运行过程中温升高,极易损坏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旨在提高断路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开关组件和延时脱扣机构,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开关组件和第二接线端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所述开关组件用于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上凸设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延时脱扣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接线部还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相对设置,所述动触头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可活动切换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静触头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触部,当所述动触头在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抵接且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于所述凸块上,所述动触头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设有容置槽,所述凸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凸块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凸块与所述动触头焊接形成有填充焊层,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凸块的一侧或者所述凸块朝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填充焊层容置。

可选地,所述凸块朝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凸块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延时脱扣机构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接线部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金属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多块依次相连的金属板,多块所述金属板呈弯折迂回排布。

可选地,所述凸块由银合金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凸块的厚度大于所述动触头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瞬时脱扣机构和灭弧机构,所述瞬时脱扣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瞬时脱扣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灭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灭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延时脱扣机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开关组件以及延时脱扣机构,第一接线端、开关组件和第二接线端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开关组件用于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开关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上凸设有接线部,接线部通过第一导线与延时脱扣机构电性连接,接线部还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静触头与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凸设的接线部增大了动触头的体积,使得动触头的散热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动触头的散热快;同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与动触头上的接线部连接,相对于只有一根导线与动触头连接而言,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增大了与动触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导线、第二导接和动触头之间的接触电阻小,断路器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升低,断路器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能够提高断路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10。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10的一实施例中,断路器10包括壳体100以及设于壳体100内的第一接线端200、第二接线端300、开关组件400和延时脱扣机构500,第一接线端200、开关组件400和第二接线端300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开关组件400用于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开关组件400包括动触头410和静触头430,动触头410上凸设有接线部411;接线部411通过第一导线与延时脱扣机构500电性连接;接线部411还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接线端300电性连接,静触头430与所述第一接线端200电性连接。

具体说来,第一接线端200可以作为断路器10的输入端,也可以作为断路器10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以第一接线端200为断路器10的输入端为例进行说明介绍,则第二接线端300作为输出端,开关组件400设于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第一接线端200、开关组件400和第二接线端300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开关组件400具有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开关组件400通过在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之间切换而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开关组件400包括动触头410和静触头430,开关组件400在合闸状态时,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接触,第一接线端200接入的电流经过开关组件400的静触头430和动触头410后向第二接线端300输出;开关组件400在分闸状态时,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分开,进而使得第一接线端200和第二接线端300断开。延时脱扣机构500用于为断路器10提供过流保护,延时脱扣机构500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接线部411可以朝向第一接线端200凸设,也可以朝向第二接线端300凸设,凸设的方向在此不作限定。凸设的接线部411用于与导线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设于接线部411的同一侧,也可以设于接线部411的相对两侧,接线部411上可以设有接线槽或者接线柱,以方便导线的连接固定。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连接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但不局限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接线部411上,也可以通过螺栓结构锁紧固定在接线部411上。凸设的接线部411相对于动触头410而言增大了动触头410的体积,而且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与接线部411连接,增大了三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使得三者之间的接触电阻小,断路器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少,温升低,断路器10的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第一接线端200、第二接线端300、开关组件400以及延时脱扣机构500,第一接线端200、开关组件400和第二接线端300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开关组件400用于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开关组件400包括动触头410和静触头430,动触头410上凸设有接线部411,接线部411通过第一导线与延时脱扣机构500电性连接,接线部411还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接线端300电性连接,静触头430与第一接线端200电性连接,凸设的接线部411增大了动触头410的体积,使得动触头410的散热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动触头410的散热快;同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与动触头410上的接线部411连接,相对于只有一根导线与动触头410连接而言,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增大了与动触头410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导线、第二导接和动触头410之间的接触电阻小,断路器10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升低,断路器10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10,能够提高断路器10的散热性能,进而提高断路器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相对设置,动触头410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可活动切换的设于壳体100内,动触头410朝向静触头430的一侧设有第一接触部421,静触头430对应第一接触部42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触部431,当动触头410在合闸位置时,第一接触部421与第二接触部431抵接且面接触。

具体说来,开光组件通过转动以驱动动触头410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切换,动触头410的第一接触部421上具有第一接触面,静触头430的第二接触部431具有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可以均为平面,也可以为一个为平面,另外一个为曲面,还可以为弧面,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当动触头410在合闸位置时,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抵接,使得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之间的接触良好,相对于现有的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之间通过边与面的接触而言,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通过面接触使得二者的接触面积大,接触电阻小,使得断路器10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升低,散热快,断路器10使用时安全可靠,提高了断路器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动触头410朝向静触头430的一侧设有凸块420,第一接触部421设于凸块420上,动触头410对应凸块420的位置设有容置槽,凸块420固定安装于容置槽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触部421设于凸块420上,凸块420用于与静触头430的第二接触部431抵接,设置凸块420增大了动触头410的体积,这样有利于动触头410的散热,并且通过将凸块420固定安装于容置槽内,这样方便对凸块420进行定位。凸块420固定安装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但不局限于:凸块420通过焊接固定在容置槽,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容置槽,或者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容置槽。将凸块420固定安装在容置槽内能确保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断路器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凸块420由银合金材料制成。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可以为导电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铜材制成,凸块420采用银合金材质制成,银合金材料具有电阻率低、导电性能好和不起电弧的优点,这样能够提高动触头410的导电性以及降低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接触时产生的热量。此外,凸块420的厚度大于动触头410的厚度。如此设置,增大了动触头410的体积,使得动触头410与静触头430的接触面积更大,二者的接触电阻小,散热面积大,进而提高了断路器10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凸块420通过焊接固定于容置槽内,凸块420与动触头410焊接形成有填充焊层,动触头410朝向凸块420的一侧或者凸块420朝向动触头410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用于供填充焊层容置。可以理解的是,当凸块420设于动触头410的容置槽内时,二者之间具有间隙,通过焊接将凸块420与动触头410连接固定,使得二者的连接更加牢固,并且动触头410朝向凸块420的一侧或者凸块420朝向动触头410的一侧设有凹槽,焊接形成的填充焊层填充于凹槽,使得凸块420与动触头410之间没有间隙,二者的连接更加紧密,并且相对于填充焊层设于凸块420与动触头410的侧边而言,填充焊层设于凸块420与动触头410之间的相对面,使得凸块420与动触头410的接触面积大,二者的接触电阻小,发热量小,断路器10在运行的过程中动触头410的温升低,断路器10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凸块420朝向动触头410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422,多个凸起422沿凸块42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邻凸起422之间形成所述凹槽。可以理解的是,凸块420和动触头410都为导电材料制成,相对于在动触头410的容置槽内进行零件加工和在凸块420上进行零件加工而言,凸块420的体积更小,更加有利于加工,且由相邻凸起422形成的凹槽使得凸块420的零件加工工艺更加简单,进而提高了断路器10的可制造性。

进一步地,壳体100上还设有散热孔。断路器1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壳体100上的散热孔向外排出,以提高断路器10的散热效果,避免了断路器10壳体100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断路器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延时脱扣机构500包括第一金属件510和第二金属件520,接线部411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金属件510连接,第二金属件520的一端与第一金属件510连接,第二金属件520的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300连接。

具体说来,延时脱扣机构500用于为断路器10提供过流保护,第二金属件520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分别与第一金属件510和第二接线端300连接,第一金属件510呈片状设置,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因为发热而弯曲变形,第一金属件510通过第一导线与开关组件400的动触头410的接线部411连接,开关组件400包括驱动件440,驱动件440通过拉杆441驱动开关组件400合闸和分闸。在断路器10正常工作时,开关组件400处于合闸位置,开关组件400输出的电流经延时脱扣机构500的第一金属件510和第二金属件520向第二接线端300传输,当经过第一金属件510的电流超过预设值时,第一金属件510会因发热而弯曲变形而带驱动件440的拉杆441移动,而使得开关组件400处于分闸位置,从而实现断路器10的过流保护。在此过程中,第二金属件520起导电作用,相对于第一金属件510直接与第二接线端300连接而言,第二金属件520增大了延时脱扣机构500的散热面积,使得电流可通过第一金属件510和第二金属件520散热,散热面积大,延时脱扣机构500的散热快,进而提高了断流器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金属件520包括多块依次相连的金属板,多块金属板呈弯折迂回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多块金属板增加了第二金属件520的体积,使得第二金属件520的散热面积大,电流通过第二金属件520时散热快,进而提高了延时脱扣机构500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断路器10还包括瞬时脱扣机构600和灭弧机构700,瞬时脱扣机构600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200电性连接,瞬时脱扣机构600的另一端与静触头430电性连接,灭弧机构700的一端与静触头430电性连接,灭弧机构700的另一端与延时脱扣机构500电性连接。

具体说来,第一接线端200用于与外部导线连接,外部导线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接线端200向瞬时脱扣机构600输出,瞬时脱扣机构600包括短路线圈和驱动组件,当外部导线输出给短路线圈的电流大于保护电流的阈值时,短路线圈就会产生足够的电磁力驱动驱动组件动作,以控制开关组件400分闸,从而实现断路器10的短路保护功能。

进一步地,灭弧机构700包括多块平行间隔设置的金属灭弧栅片和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绝缘板,多块金属灭弧栅片设于两块绝缘板之间。当动触头410和静触头43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会通过静触头430进入金属灭弧栅片,电弧经过多块金属灭弧栅片的多层隔断,使其能量衰减,达到灭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包括:

壳体;

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开关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开关组件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所述开关组件用于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上凸设有接线部;以及

延时脱扣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线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延时脱扣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接线部还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相对设置,所述动触头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可活动切换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静触头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触部,当所述动触头在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抵接且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于所述凸块上,所述动触头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设有容置槽,所述凸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凸块与所述动触头焊接形成有填充焊层,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凸块的一侧或者所述凸块朝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填充焊层容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朝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凸块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脱扣机构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接线部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金属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多块依次相连的金属板,多块所述金属板呈弯折迂回排布。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由银合金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凸块的厚度大于所述动触头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散热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瞬时脱扣机构和灭弧机构,所述瞬时脱扣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瞬时脱扣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灭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灭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延时脱扣机构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开关组件和延时脱扣机构,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开关组件和第二接线端依次电性连接构成主回路,所述开关组件用于控制主回路的电源通/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上凸设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延时脱扣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接线部还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能够提高断路器的散热性能,进而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首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5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