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5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代交通标志的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高速公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发展同样也是离不开公路,作为基础的公共交通,公路承载在人们日常的出行、生活用品的运输、工业产品的运输等。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公路运输的需求更大,到处都铺筑有公路。铺筑公路,改善了道路条件,能够使车辆全天候通行,而且汽车能够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道路上行驶。路面是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会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运输成本。良好的路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表面足够平整,但是路面在下雨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一层水膜或积水,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麻烦,行车中很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和炫光,严重的会造成车辆严重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路面在下雨的时候容易形成水膜和积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路面结构,能够实现路面应有的足够强度、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能够快速排水,不容易形成水膜,保证了行车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面层、防水粘层、上基层、底基层和垫层,还包括设在路面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和路肩;所述路面结构最下面铺设垫层,所述垫层铺设在路基上,垫层上面铺设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上面铺设上基层;所述上基层上面铺设防水粘层;防水粘层上面铺设面层;所述上基层和面层横向断面中央高于两侧,上基层和面层形成拱形;所述路缘石分布在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路缘石上设有排水口、排水槽和排水通道;所述路肩分布在路缘石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为透水沥青层;所述上基层为沥青层;所述底基层为混凝土层;所述垫层为砂石、渣土或者砂石和渣土的混合物铺设而成的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路缘石中部设有排水通道;路缘石内侧设有排水槽,排水槽连通排水通道;路缘石上部开设排水口,排水口上方设有网格形排水口盖。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盖由多行交错排列的方形加强筋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路缘石的高度略低于面层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路肩高度和路缘石的高度一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路面结构提供的路面横截面呈中央高两侧低的拱形,面层使用透水沥青层,能够实现透水,使路面不易形成水膜和积水,行车中不会出现水雾和炫光,由于面层的透水沥青层的多孔结构,车辆轮胎与路面之间不会产生水压,减少水漂的出现,增强路面的抗滑性。防水粘层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止雨水透过上基层、底基层和垫层浸泡路基,导致路面破坏。

当下小雨时雨水通过面层,通过上基层的拱形,雨水快速排走,当下大雨时,面层排水量达到最大,雨水通过路面的拱形快速排走。

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路缘石和路肩,能够起到保护路面结构,增强路面强度。路缘石一侧设有排水槽能够排走面层结构内的积水,路缘石上方的排水口能够排走路面的积水,路缘石中间的排水通道形成下水道,减少后期在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计下水道,提高工程进度。路缘石的高度略低于面层,利于排走路面的雨水。路肩一方面起到增加路面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临时停放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路面结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路面结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路面结构的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路面结构的路缘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2为面层,3为防水粘层,4为上基层,5为底基层,6为垫层,7为路肩,9为路缘石,10为排水口盖,11为排水通道,12为排水槽,13为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面层2、防水粘层3、上基层4、底基层5和垫层6,还包括设在路面宽度方向两侧的雨水井8、路缘石9和路肩7;所述路面结构最下面铺设垫层6,所述垫层6铺设在路基上,垫层6可以使用砂石、渣土或砂石和渣土的混合物铺设而成;垫层6上面铺设底基层5,底基层5采用混凝土铺设,提高路面强度,增加路面的载重能力;所述底基层5上面铺设上基层4,上基层4采用沥青铺设,使路面平整、经久耐用;所述上基层4上面铺设防水粘层3,防水粘层3能够防止路面雨水透过上基层4、底基层5和垫层6,渗透到路基,影响路面强度;防水粘层3上面铺设面层2,面层2采用透水沥青铺设,能够减少路面积水,不易形成水膜,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所述上基层4和面层2横向断面中央高于两侧,使上基层4和面层2形成拱形能够快速排走路面雨水,减少路面积水。

所述多个路缘石9分布在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路缘石9内侧开有排水槽12,方便排走面层2内的雨水;路缘石9上部开有排水口13方便排走面层表面的雨水,排水口13上方设有网格形排水口盖10,排水口盖10由多行交错排列的方形加强筋组成,一方面起到排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有车行驶到排水口盖10上面,车轮接触排水口盖筋时发生颠簸,有助于提醒司机,防止意外的发生;路缘石9中部开设排水通道11,形成下水道,排走路面的雨水,不用后期再在路边铺设下水道。所述路缘石9的高度略低于面层,方便排走面层表面的雨水;所述路肩7铺设在路缘石9的外侧,路肩7的高度和路缘石9的高度相同,增强路面的强度,方便临时停放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结构,在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透过面层2,由于上基层4和面层2的横截面中央高于两侧,形成拱形,雨水在防水粘层处排向路面的两边,通过路缘石9内侧的排水槽12排走;当下大雨时,面层2里的排水量达到饱和状态,雨水在面层2表面排向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路面两边路缘石9上的排水口13将雨水排走,使路面上不易形成水膜和积水,减少行车中的眩光和水漂,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包括面层(2)、防水粘层(3)、上基层(4)、底基层(5)和垫层(6),还包括设在路面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9)和路肩(7);所述路面结构最下面铺设垫层(6),所述垫层(6)铺设在路基上,垫层(6)上面铺设底基层(5);所述底基层(5)上面铺设上基层(4);所述上基层(4)上面铺设防水粘层(3);防水粘层(3)上面铺设面层(2);所述上基层(4)和面层(2)横向断面中央高于两侧,上基层(4)和面层(2)形成拱形;所述路缘石(9)分布在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路缘石(9)上设有排水口(13)、排水槽(12)和排水通道(11);所述路肩(7)分布在路缘石(9)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为透水沥青层;所述上基层(4)为沥青层;所述底基层(5)为混凝土层;所述垫层(6)为砂石或者渣土铺设而成的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9)中部设有排水通道(11);路缘石(9)内侧设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连通排水通道(11);路缘石(9)上部开设排水口(13),排水口(13)上方设有网格形排水口盖(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盖(10)由多行交错排列的方形加强筋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9)的高度略低于面层(2)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7)的高度和路缘石(9)的高度一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结构,所述的路面结构包括面层、防水粘层、上基层、底基层和垫层,还包括设置在路面宽度方向两侧的路缘石和路肩;垫层铺设在路基上,垫层上铺设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上铺设上基层,上基层上铺设防水粘层,防水粘层上铺设面层,所述面层和上基层的横截面中央高于两侧,形成拱形;所述路缘石上部开设排水口,路缘石内侧开设排水槽,路缘石中部开设排水通道;路肩分布在路缘石的外侧。该路面横截面的中央高于两侧,面层能够透水,能够排走路面上的雨水,使路面不易形成水膜和积水,减少行车中的眩光和水漂,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训林;白立斌;丁杰;隋中州;田岱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5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