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成型整体大板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板状石材的碎拼安装,这种安装形式打破了常见的方正规则,使整个安装内容活跃,充满动感,富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得到广大用户及设计师的喜爱。
但在日常的碎拼材料切割加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人通常是利用加工规则板材多余的边角余料或破碎石材进行加工得到的碎拼料,这样虽然可以节约大量昂贵的石材资源,但由于加工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每块碎拼料的每个边都不确定,还需根据已完成部分进行现场切割,导致现场切割量巨大,不仅费时费工,且材料浪费也比较严重,有时反而不能起到节约材料的目的,需用规整材料加工,最终导致资源浪费且铺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成型整体大板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以在能够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成型整体大板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包括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基板、若干块仿真石块和间隙填充层;
所述基板的一部分板面用于埋于待建所述地面内,所述基板的另一部分的两板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所述仿真石块,且一个仿真石块通过连接杆与相邻的仿真石块连接;
其中,每一仿真石块间的间隙内均填充有所述间隙填充层。
所述仿真石块的形状选自方形、多边形、圆形。
两块所述仿真石块之间的距离为1-10cm。
所述基板选自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基板结构或是碎石和水泥形成的基板结构。
所述间隙填充层的填充料选自土壤,碎石,木屑或沙土。所述土壤上种植花草,以增添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色彩。
所述仿真石块的内部设有空心的轻质塑料壳体,以减轻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整体载荷。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仿真石块是由模具脱模形成的,所述模具包括框体、框体外侧面的提手、卡槽以及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具、连接杆及封闭活塞和门扇;
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孔门;
所述门扇以推拉方式设置在所述孔门所在侧的框体侧壁上,且在所述门扇推拉至遮挡所述孔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孔门,并通过所述门扇置于所述框体内,另一端用于贯穿相邻模具的孔门,并通过所述相邻模具的门扇置于所述相邻模具的框体内。
所述提手设在框体外侧面的中部,所述提手的数量至少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设在框体外侧面的中上部,所述卡具包括至少两个卡条,卡具的数量与所述框体的边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设在框体外侧距顶面1/10-1/3处,并环绕框体一周,使得卡具能够在卡槽内横向推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条的一端卡在框体的卡槽内,且另一端悬空;另一个卡条的一端卡在需要连接的相邻的框体的卡槽内,且另一端悬空;两个卡条的悬空一端指向彼此;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仿真石块的卡条指向彼此,且所述卡条上设有对应的孔洞,能够通过绳索或螺丝穿过相邻仿真石块卡条上的对应孔洞,从而将相邻仿真石块的卡条固定在一起,进而确定两个框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为圆柱杆,连接杆两端贯穿所述孔门后在框体内侧面装有封闭活塞,避免连接杆从孔门脱落以及混凝土从孔门流出。所述封闭活塞的外端小、内端大,且上部对应连接杆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封闭活塞的外端和内端,所述连接杆从通孔穿过,使用时,封闭活塞的外端塞入所述孔门,内端留在框体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两个门扇;
所述门扇上还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匹配的第一部分圆孔;
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匹配的第二部分圆孔,且所述第一部分圆孔与所述第二部分圆孔构成用于贯穿所述连接杆的圆孔;
所述门扇以推拉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孔门两侧的框体侧壁上,在所述门扇所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圆孔与所述第二部分圆孔构成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门两侧的框体侧壁均设有用于引导所述门扇滑动的导向槽,且所述门扇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扇上设有用于推拉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成型整体大板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所述仿真石块由于不再采用现有碎拼材料切割加工,因此无需考虑铺设每块碎拼料的每条边的形状,也无需对碎石材料进行现场切割,而是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审美观,设计成各种形状的框体,并根据所设计的框体浇筑成各种形状的仿真石块。另外,各个仿真石块通过连接杆的串接形式,还能够增强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强度。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铺设效率和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模具与相邻模具在组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模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卡槽和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仿真石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体,2-连接杆,3-门扇,4-相邻模具,5-卡具,5-1-卡槽,5-2-卡条,6-仿真石块,7-间隙填充层,1-1-孔门,1-2-第二部分圆孔,1-3-导向槽,3-1-第一部分圆孔,8-提手,9-封闭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模具包括框体1、框体外侧面的提手8、卡槽5-1以及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具5、连接杆2及封闭活塞和门扇3;
所述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孔门1-1;
如图2~3所示,所述门扇3以推拉方式设置在所述孔门1-1所在侧的框体1侧壁上,且在所述门扇3推拉至遮挡所述孔门1-1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贯穿所述孔门1-1,并通过所述门扇3置于所述框体1内,另一端用于贯穿相邻模具的孔门1-1,并通过所述相邻模具的门扇3置于所述相邻模具的框体1内。
提手8设在框体1外侧面的中部,提手的数量至少为2个。
其中,上述框体1可以是各种形状的框体1,用户可以根据专业的园林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方案设计成具有艺术美观的形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设计成自主特色的形状,本实施例对框体1的形状不限制。
上述框体1可以利用混凝土浇筑成仿真石块,也可以利用多余的边角余料或破碎石材进行加工得到的碎拼料,并利用碎拼料和混凝土混合并浇筑形成仿真石块,还可以利用无伤害的多色玻璃碎拼料和混凝土混合并浇筑形成仿真石块。
如图1~3所示,上述框体1侧壁上可以设置与孔门1-1推拉配合的导向槽,也就是引导门扇3滑动的导向槽,在导向槽的作用下,门扇3可以自如推拉至待需要的位置。
上述模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为了保持连接杆2所受力的平衡性,在脱模形成仿真石块时,最佳采用两个模具。但是,为了增强仿真石块形成的整体强度,也可以采用多个模具以串联方式进行脱模形成仿真石块,如图2~5所示,进而在脱模形成具有多个连接杆2串接的仿真石块,也就是,每一仿真石块均与相邻的仿真石块通过连接杆2串接。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上述框体1为五边形框体1,五边形框体1的各个边均设有一个孔门1-1,且每一孔门1-1均设有一个门扇3,针对每一边中的门扇3,该边的门扇3以推拉方式设置在该边孔门1-1所在侧的框体1侧壁上,且在该边门扇3推拉至关闭该边的孔门1-1的情况下,连接杆2的一端贯穿孔门1-1,并通过该边的门扇3置于五边形框体1内,另一端用于贯穿相邻模具4的孔门1-1,并通过相邻模具4的门扇3置于相邻模具4的框体1内。封闭活塞9的外端小、内端大,且上部对应连接杆2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封闭活塞9的外端和内端,连接杆2从通孔穿过,使用时,封闭活塞9的外端塞入孔门1-1,内端留在框体1内侧,即连接杆2两端贯穿孔门1-1后在框体1内侧面装有封闭活塞9,避免连接杆2从孔门脱落。封闭活塞可以是橡胶材质,外端的尺寸略大于孔门1-1,从而与孔门1-1过盈配合,使封闭活塞9紧固且密封孔门1-1,防止框体内部的混凝土从孔门1-1和门扇3的缝隙漏出。
相邻模具4可以理解成与当前模具相邻的模具,在铺设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时,一般至少需要两对模具。如果一个模具被看作当前模具,则另一个模具就是相邻模具4。
上述连接杆2可以是圆柱杆,也可以是棱柱杆,还可以是正方体杆,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脱模形成仿真石块的工作原理为:先将第一个模具的框体1放置在待铺设的铺设面上,将连接杆2贯穿第一个模具中各个边的孔门1-1上,并推拉每一门扇3至挡住对应的孔门1-1,此时,连接杆2的一端贯穿孔门1-1并置于门扇3上,且置于第一个模具的框体1内。连接杆2的另一端贯穿第二个模具即相邻模具4的孔门1-1并置于第二个模具的门扇3上,且置于第二个模具的框体1内。分别向第一个模具的框体1和第二模具的框体1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风干后,将两个模具的门扇3推拉至框体1侧壁上,提拉各个模具的框体1,以使每一框体1脱离混凝土,此时,脱模后的混凝土就是脱模形成如图5所示的仿真石块,连接杆2串接的仿真石块能够提高待铺设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强度。
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模具的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孔门1-1;门扇3以推拉方式设置在孔门1-1所在侧的框体1侧壁上,且在门扇3推拉至关闭孔门1-1的情况下,连接杆2的一端贯穿孔门1-1,并通过门扇3置于框体1内,另一端用于贯穿相邻模具4的孔门1-1,并通过相邻模具4的门扇3置于相邻模具4的框体1内。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由于不再采用现有碎拼材料切割加工,因此无需考虑铺设每块碎拼料的每条边的形状,也无需对碎石材料进行现场切割,而是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审美观,设计成各种形状的框体1,并根据所设计的框体1浇筑成各种形状的仿真石块。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铺设效率。
在利用上述模具进行脱模仿真石块时,可能会存在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模具还包括卡具5和卡槽5-1,卡槽5-1设在框体1外侧面的中上部,卡具5包括至少两个卡条5-2,卡具的数量与框体的边数相同,例如框体为五边形,卡具为五个;
优选的,卡槽5-1设在框体外侧距顶面1/10-1/3处,并环绕框体一周,使得卡具5能够在卡槽内横向推拉。
在本实施例中,卡具5是用于固定两个模具之间的距离,以使两个模具之间的位置固定。
卡条5-2的一端卡在框体1的卡槽内,且另一端悬空;另一个卡条的一端卡在需要连接的相邻框体4的卡槽内,且另一端悬空;两个卡条的悬空一端指向彼此,并且能够互相连接,能够固定两个模具的相对位置,便于混凝土的浇筑,提高脱模仿石块的成功率。
相邻仿真石块的卡条5-2指向彼此,且卡条上设有对应的孔洞,能够通过绳索或螺丝穿过相邻仿真石块卡条上的对应孔洞,从而将相邻仿真石块的卡条固定在一起,进而确定两个框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便于混凝土的浇筑,提高脱模仿石块的成功率。
上述卡具5可以是条形结构,也可以板状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当门扇3为一个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存在门扇3与孔门1-1之间、且用于放置连接杆2的间隙内有混凝土流出的现象,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连接杆2可以为圆柱杆;所述模具还可以包括两个门扇3;
所述门扇3上还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2匹配的第一部分圆孔3-1;
所述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2匹配的第二部分圆孔1-2,且所述第一部分圆孔3-1与所述第二部分圆孔1-2构成用于贯穿所述连接杆2的圆孔;
所述门扇3以推拉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孔门1-1两侧的框体1侧壁上,在所述门扇3所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圆孔3-1与所述第二部分圆孔1-2构成圆孔。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部分圆孔3-1和第二部分圆孔1-2构成能够贯穿连接杆2的圆孔,且当第一部分圆孔3-1为小半部分圆孔,则第二部分圆孔1-2就是大部分圆孔,且第一部分圆孔3-1和第二部分圆孔1-2形成可以穿过连接杆2的圆孔。
在浇筑过程中,两个门扇3处于闭合状态,连接杆2的一端贯穿第一部分圆孔3-1和第二部分圆孔1-2形成的圆孔,并置于模具的框体1内,另一端贯穿相邻模具4的第一部分圆孔3-1和第二部分圆孔1-2形成的圆孔,并置于相邻模具4的框体1内。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模具的两个门扇3上还均设有与连接杆2匹配的第一部分圆孔3-1;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杆2匹配的第二部分圆孔1-2,门扇3以推拉方式分别设置在孔门1-1两侧的框体1侧壁上,在门扇3所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部分圆孔3-1与第二部分圆孔1-2构成圆孔。上述门孔和门扇3形成的间隙恰好被连接杆2堵住,这样,在浇筑过程中,框体1内的混凝土不会从门扇3和孔门1-1的间隙处流出,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阻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3所示,所述孔门1-1两侧的框体1侧壁均设有用于引导所述门扇3滑动的导向槽1-3,且所述门扇3置于所述导向槽1-3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3可以是一条截面为l型的板装结构,l型的垂直边所在的板面垂直框体1的外侧壁。
上述导向槽1-3分别置于框体1侧壁的上下部分,用于放置门扇3,并引导门扇3沿着导向槽1-3的长度方向移动,且还能限制门扇3的位置。
当导向槽1-3引导两个门扇3相向而行时,可以引导两个门扇3闭合,当两个导向槽1-3引导两个门扇3相背而行时,可以引导两个门扇3打开。
为了便于推拉,本实施例的门扇3可以设有用于推拉的把手,该把手可以是安装在门扇3上的环体结构,也可以是安装在门扇3上的块状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孔门1-1两侧的框体1侧壁均设有用于引导门扇3滑动的导向槽1-3,且门扇3置于导向槽1-3内,不仅能够引导门扇3按照预设方向滑动,还能够在建筑混凝土过程中,防止门扇3自动打开,起到限制门扇3位置的作用。
框体1的外侧设有提手8,用于仿真石块固定成型后,提拉框体1,使仿真石块与框体脱离。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成型整体大板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包括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基板、多个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模具脱模形成的仿真石块6和间隙填充层7;
所述基板的一部分板面用于埋于待建所述地面内,所述基板的另一部分的两板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所述仿真石块6,且一个仿真石块通过连接杆与相邻的仿真石6块连接;
其中,每一仿真石块6间的间隙内均填充有所述间隙填充层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中用于埋于待建所述地面内的部分板面是为了稳固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也就是,牢固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地基。
所述基板中另一部分的两板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仿真石块6,上述仿真石块6可以通过粘结涂料粘结在所述基板中。
两块所述仿真石块之间的距离为1-10cm,例如间距为3cm。
另外,为了增强仿真石块6在基板的牢固性,则可以在基板中脱模具,一种实施例中,使用固定杆贯穿基板并分别置于模具的框体1内,使用混凝土浇筑,这样形成的仿真石块6与基板呈一体,更能够增强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上述基板可以是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基板结构,也可以是碎石和水泥形成的基板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另外,为了增强基板的强度,上述形成基板的材料中可以添加粘结剂。
上述间隙填充层7可以是用于种植花草的土壤层。也就是,该土壤层可以用于种植各种易活且不怕踩的花草,并可以为花草浇水,同时整个路面通过间隙填充的土壤层可以透水。
另外,间隙填充层7也可以是有色填充料,比如添加荧光粉的土壤等。这样走在夜晚的路上,路面还会发出明亮的夜光,以辅助路人行走。
另外,为了减轻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整体载荷,利用在模具的框体内放置空心的轻质塑料壳体,然后在框体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带有壳体的仿真石块6。
例如,仿真石块6为装饰混凝土或透水混凝土,可以是做成装饰混凝土地面或者是透水混凝土地面,间隙填充层7可以是种植土或者碎石等无机填充物。
1.一种一次性成型整体大板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包括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基板、若干个仿真石块和间隙填充层;
所述基板的一部分板面用于埋于待建所述地面内,所述基板的另一部分的两板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所述仿真石块,且一个仿真石块通过连接杆与相邻的仿真石块连接;
其中,每一仿真石块间的间隙内均填充有所述间隙填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石块的形状选自方形、多边形、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仿真石块之间的距离为1-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选自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基板结构或是碎石和水泥形成的基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层的填充料选自土壤,碎石,木屑或沙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上种植花草,以增添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色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石块的内部设有空心的轻质塑料壳体,以减轻所述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的整体载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石块是由模具脱模形成的,所述模具包括框体、框体外侧面的提手、卡槽以及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具、连接杆及封闭活塞和门扇;
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孔门;
所述门扇以推拉方式设置在所述孔门所在侧的框体侧壁上,且在所述门扇推拉至遮挡所述孔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孔门,并通过所述门扇置于所述框体内,另一端用于贯穿相邻模具的孔门,并通过所述相邻模具的门扇置于所述相邻模具的框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在框体外侧面的中上部,所述卡具包括至少两个卡条,卡具的数量与所述框体的边数相同;
所述卡条的一端卡在框体的卡槽内,且另一端悬空;另一个卡条的一端卡在需要连接的相邻的框体的卡槽内,且另一端悬空;两个卡条的悬空一端指向彼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碎拼生态混凝土地面,其特征在于,相邻仿真石块的卡条指向彼此,且所述卡条上设有对应的孔洞,能够通过绳索或螺丝穿过相邻仿真石块卡条上的对应孔洞,从而将相邻仿真石块的卡条固定在一起,进而确定两个框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