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卸放管口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2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氢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t型卸放管口。



背景技术:

氢能源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广泛开展了氢能源的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加氢设备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基础设施,在氢能的推广和普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型卸放管口将加氢站集中放散管内的气体安全引出管路的装置。普通的集中放散管口通常采用防雨蓬罩的方式进行阻挡异物的落入,安装不美观,整体性不强,长时间使用有腐蚀或脱落风险。而且对放散管引雷作用产生安全隐患。还有个别加氢站集中放散管口采用135~180°弯头的方式将管内气体引出,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异物落入和整体性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竖直向上的放散管内的气体通过135~180°弯头的引出后,气体有向地面流动的一个行程,当放散管高度不够高时,对地面的人和设施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t型卸放管口,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t型卸放管口,包括底座法兰,所述底座法兰上竖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水平设置有导流三通,所述导流三通的另外两端设置有防雨斜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厚大于4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三通的厚大于4mm。

进一步的,所述防雨斜口的厚大于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阻挡放散管落入异物。

2.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螺栓方式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3.本实用新型不影响放散管整体的引雷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t型卸放管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法兰,2.连接管,3.导流三通,4.防雨斜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t型卸放管口,包括底座法兰1,所述底座法兰1上竖直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上水平设置有导流三通3,所述导流三通3的另外两端设置有防雨斜口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2的厚大于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三通3的厚大于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雨斜口4的厚大于4mm。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型卸放管口,底座法兰1用于与放散管本体进行连接,一般安装在阻火器上方。选用的压力等级与阻火器相同。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底座材质与放散管本体保持一致。

连接管2用于连接底座法兰与导流三通之间的管路,注意壁厚宜选择大于4mm,以保证引雷壁厚的要求。材质与放散管本体材质一致。长度可根据放散管中气体排出高度确定。

导流三通3用于将气体流向由垂直向上变更为水平流动,已实现后面防雨斜口的安装。此导流三通材质与放散管本体相同,壁厚宜大于4mm。

防雨斜口4用来阻挡异物落入放散管内。同时又能引导气体水平留出放散管。材质与放散管材质相同,壁厚宜大于4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t型卸放管口,包括底座法兰(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法兰(1)上竖直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上水平设置有导流三通(3),所述导流三通(3)的另外两端设置有防雨斜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卸放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厚大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卸放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三通(3)的厚大于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卸放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斜口(4)的厚大于4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型卸放管口,包括底座法兰,所述底座法兰上竖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水平设置有导流三通,所述导流三通的另外两端设置有防雨斜口。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阻挡放散管落入异物,且不影响放散管整体的引雷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聂连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国投海德利森氢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5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