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3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断路器产品智能化发展,要求断路器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各种信号采集模块增加导致断路器、断路器上盖内部二次线路越来越多,对产品内部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断路器的电子控制器安装在断路器内,例如一次负载回路和二次控制回路安装在断路器内部,一次回路的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对二次控制器带来很大影响;产品整体拆卸维修时,不能做到在空间上将一次负载回路和二次控制回路进行隔离,增加维修的工作量。

中国专利申请cn108257823a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上盖组件,塑壳断路器包括的面盖与底座间形成容置腔并容置断路器的各零部件和元器件,空置腔内凹设形成凹槽,用以穿设电连分励脱扣器和辅助开关的电接线至容置腔内,脱扣检测开关则电连分励脱扣器。该上盖组件的各零部件与元器件之间虽放置不同的凹槽内,但是各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之间未真正的隔离开,容置腔内的电控制部件之间相互影响,产生干扰信号,对整体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带来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以解决现有的上盖组件内各零部件和电控部件之间未真正隔离,产生相互影响、信号干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包括:

中盖本体,设置安装导向柱,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

控制器安装腔,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的插针,所述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放置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

脱扣器行线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进而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附件腔,用于适配附件模块,所述附件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适配,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

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所述中盖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本体安装槽,所述安装导向柱凸设置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对角处,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器行线孔设置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左侧底部,所述附件腔位于所述脱扣器行线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安装腔设置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右侧,与所述附件腔相对、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布设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控制器安装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附件腔与所述本体安装槽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中盖本体的顶端或底端分别设置上盖安装孔,用于与上盖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包括上述的中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中盖本体内分别设置用于放置控制器的控制器安装腔,用于放置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的脱扣器行线孔,用于放置各附件模块的附件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该控制器安装腔的一部分设置贯通的安装孔,另一部分设置空置腔。该结构简单,紧凑,既便于控制器的通信连接、改善控制器的运行环境,又便于控制器的安装和产品维修:一方面,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安装腔安装于中盖内,该结构将二次回路的控制器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改善了控制器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另一方面,安装时,控制器卡合于控制器安装腔内,控制器的插针位于贯通的安装孔处,控制器顶部的联排插针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采集模块进行通信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传送。此过程中,控制器不需要拆卸,即可实现与中盖外的采集模块通信连接,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产品维修时,只需要打开断路器上盖即可对控制器进行拆卸维修,不直接接触一次负载回路的电子元器件,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中盖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控制器与控制器安装腔的装配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中盖本体;2、安装导向柱;3、控制器安装腔;4、安装孔;5、功能模块安装腔;6、脱扣器行线孔;7、本体安装槽;8、附件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包括:

中盖本体1,设置安装导向柱2,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

控制器安装腔3,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控制器安装腔3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4,用于放置控制器的插针,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功能模块安装腔5,用于放置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

脱扣器行线孔6,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进而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附件腔8,用于适配附件模块,附件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适配,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

控制器安装腔3、功能模块安装腔5、脱扣器行线孔6以及附件腔8均位于中盖本体1内。

本实施例的中盖,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通过上盖封装。中盖将二次回路的控制器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改善了控制器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

具体地,中盖本体1内设置与控制器的尺寸适配的控制器安装腔3。该控制器安装腔3的一部分设置贯通的安装孔4,另一部分设置空置腔。该结构简单,紧凑,既便于控制器的通信连接、改善控制器的运行环境,又便于控制器的安装、产品维修:

一方面,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安装腔3安装于中盖内,该结构将二次回路的控制器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改善了控制器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子器件的控制精度和工作的寿命;

另一方面,安装时,控制器卡合于控制器安装腔3内,控制器的插针位于贯通的安装孔4处,控制器顶部的联排插针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采集模块进行通信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传送。此过程中,控制器不需要拆卸,即可实现与中盖外的采集模块通信连接,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产品维修时,只需要打开断路器上盖即可对控制器进行拆卸维修,不直接接触一次负载回路的电子元器件,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中盖本体1内还设置安装导向柱2,上盖通过安装导向柱2与中盖对准定位,再通过紧固件,将上盖固定安装于中盖上。

中盖本体1还包括功能模块安装腔5,用于放置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不同功能的功能模块。可选为,放置监测模块,该监测模块包括互感器、线路板及导电系统。

脱扣器行线孔6,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脱扣器控制线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脱扣器机械连接于断路器上,用以释放保持断路器从而让断路器自动断开的装置。

附件腔8,用于适配附件模块,附件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适配,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可选地,附件模块包括标准的辅助、报警触头模块。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中盖本体1的中部设置本体安装槽7,安装导向柱2凸设置本体安装槽7的对角处,控制器安装腔3、功能模块安装腔5、脱扣器行线孔6以及附件腔8均位于本体安装槽7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中盖本体1为矩形,本体安装槽7为与中盖本体适配的矩形。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脱扣器行线孔6设置于本体安装槽7的左侧底部,附件腔8位于脱扣器行线孔6的上方。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功能模块安装腔5设置于本体安装槽7的右侧,与附件腔8相对、间隔布置。

具体地,功能模块通过卡扣配合固定安装于功能模块安装腔5;附件模块通过卡合配合固定安装于附件腔8,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器安装腔3布设于本体安装槽7的底部,安装孔4位于控制器安装腔3的上方。

安装时,控制器顶部的联排插针对应放置于安装孔4内,控制器的其他部分对应放置于控制器安装腔3内。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器安装腔3、功能模块安装腔5、脱扣器行线孔6、附件腔8与本体安装槽7一体成型。

本方案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中盖本体1的顶端或底端分别设置上盖安装孔4,用于与上盖进行连接。

上盖安装孔4与中盖本体1上体成型。安装时,上盖通过安装导向柱2与中盖进行对准定位,再通过上盖安装孔4和紧固件紧固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包括上述的中盖。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可靠隔离,提高电子控制器的运行环境和寿命;实现电子控制器与断路器的叠装式连接,解决维修时产品拆卸工作繁重的问题,便于控制器的安装、产品维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盖本体,设置安装导向柱,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

控制器安装腔,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用于放置所述控制器的插针,所述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放置功能模块;

脱扣器行线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进而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附件腔,用于适配附件模块,实现断路器遥控信号的采集;

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所述中盖本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本体安装槽,所述安装导向柱凸设置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对角处,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行线孔设置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左侧底部,所述附件腔位于所述脱扣器行线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安装腔设置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右侧,与所述附件腔相对、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布设于所述本体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控制器安装腔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附件腔与所述本体安装槽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本体的顶端或底端分别设置上盖安装孔,用于与上盖进行连接。

8.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中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包括中盖本体,设置安装导向柱,用于中盖与上盖连接时的对准定位;控制器安装腔,用于安装二次控制回路的控制器以将二次控制回路与一次负载回路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一次负载回路热辐射和游离金属颗粒直接传导在控制器上;控制器安装腔内设置贯通的安装孔,用于放置控制器的插针,插针通过插接与采集模块进行连接;功能模块安装腔,用于放置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脱扣器行线孔,用于将脱扣器控制线引出;附件腔,用于适配附件模块;控制器安装腔、功能模块安装腔、脱扣器行线孔以及附件腔均位于中盖本体内。本实用新型的中盖将零部件和电控制部件隔开,提高控制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蔡寄文;贾俊;谈赛;王云飞;蒋罗庚;戴旭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6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