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空间逐渐扩大,而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已成为城市进一步扩大的屏障。
城市扩展的重要部分是城市道路的延伸和建设,道路以路基形式下穿高速铁路桥梁已成为首选方案。
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对沉降变形的要求极其严格,下穿铁路桥的城市道路在建设、运营、养护过程中,应尽量减小路基填挖高度、道路路基工作区深度及增加防水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发生变形的可能性,进而保障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都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在路基填挖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对减小路基工作区深度影响较小,难以满足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对路基工作区深度影响的要求。
现有的素混凝土基层板块划分小、纵横缝多、防水效果较差、使用年限相对较短,同样难以满足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对城市道路长养护周期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以解决常规路面结构难以适用于黄土地区城市道路下穿铁路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复合土工膜、三向土工格栅、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同步碎石封层、聚酯玻纤布和胶粉沥青粘结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复合土工膜采用两布一膜,规格为1500g/㎡,保证了基底顶面的防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三向土工格栅规格为tx190l。三向土工格栅相对于传统的双向格栅、单向格栅,其结构稳定性更优、节点有效性增强、各向受力均等、整体性能提升,可以极大地保证基底顶面的不均匀沉降和竖向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抗拉强度为4.0mpa,厚度为40~50cm,钢纤维体积含量为1.5%,可以保证沥青面层厚度为10~18cm时路基工作区深度为零,对高速铁路桥承台受力基本不产生影响,基本不增加额外荷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同步碎石封层的厚度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聚酯玻纤布的规格为160g/㎡,最大拉伸强度为8kn。同步碎石封层和聚酯玻纤布在基层顶面提供了超级防水层,且提高了路面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胶粉沥青粘结层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h-90掺入体积分数为25%的胎面胶粉制成,保证了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合及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复合土工膜、同步碎石封层、聚酯玻纤布保证了土基和基层防水效果,避免了雨水侵入土基(黄土层)造成高速铁路及道路的竖向沉降;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极限抗压强度、极限抗弯拉强度较素混凝土基层有极大提高,抗疲劳和抗裂缝能力也较素混凝土基层高,缩缝间距可增至25m、纵缝间距可增至8m、可不设胀缝、板块划分大,基层养护周期长、路基工作区影响深度极小,对高速铁路运营影响小;胶粉沥青粘结层可以保证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结和防水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坚固、对铁路桥梁影响小,适用于黄土地区下穿铁路桥的城市道路。本路面结构既降低了城市道路施工建造期间对铁路营运的影响、又避免了城市道路运营期间对铁路承台的附加荷载影响,同时保证了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及养护维修周期,一举多得、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路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合土工膜;2-三向土工格栅;3-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4-同步碎石封层;5-聚酯玻纤布;6-胶粉沥青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复合土工膜1、三向土工格栅2、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3、同步碎石封层4、聚酯玻纤布5和胶粉沥青粘结层6。
复合土工膜1采用两布一膜,规格为1500g/㎡,铺筑一层。
三向土工格栅2规格为tx190l,铺筑一层。
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3的抗拉强度为4.0mpa,厚度为40~50cm,钢纤维体积含量为1.5%。
同步碎石封层4的厚度为1cm,铺筑一层。
聚酯玻纤布的规格为160g/㎡,最大拉伸强度为8kn,铺筑一层。
胶粉沥青粘结层6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h-90掺入体积分数为25%的胎面胶粉制成,厚度1.5mm。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案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为复合土工膜(1)、三向土工格栅(2)、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3)、同步碎石封层(4)、聚酯玻纤布(5)和胶粉沥青粘结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工膜(1)采用两布一膜,规格为150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土工格栅(2)规格为tx190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基层(3)的抗拉强度为4.0mpa,厚度为40~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碎石封层(4)的厚度为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玻纤布的规格为160g/㎡,最大拉伸强度为8kn。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