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7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的电路布线主要有单火线布线和零火线布线两种方式。单火线布线是指只有火线接入控制开关。零火线布线是指火线和零线都接入控制开关。因此,在安装控制开关时,用户需要确定室内的布线方式,进而,选择与布线方式相匹配的控制开关。例如,若室内为单火线布线,则需要安装单火线取电-控制开关;若室内为零火线布线,则需要安装零火线取电-控制开关。

但是,在建筑物多处需要安装控制开关的情况下,若建筑物存在上述两种布线方式,则用户在安装控制开关之前,需要首先确认安装控制开关处的布线方式。然后,用户才可以根据布线方式选择对应的控制开关进行安装。因此,控制开关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用于减少在不同的布线方式下安装控制开关的步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火关态取电模块、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消防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负载端;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负载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与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消防模块连接,继电器的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三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零火取电模块的第四端与控们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负载端可以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单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零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段与火线连接,以及将零线连接段与零线连接。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一种控制开关,满足建筑物的不同布线方式的需求,简单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单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户可以在单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户可以在零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火线连接端与零线连接端通过可控硅连接。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避免零线与火线直连,防止出现短路的现象。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单火取电模式下以及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均通过同一整流桥与负载端连接。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减少元器件的使用,降低成本。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火关态取电模块、单火开态取电模块、零火取电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消防模块、控制模块、第一负载端以及第二负载端;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第二负载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与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火线连接端,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消防模块连接,继电器的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与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负载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还与第二负载端连接,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第一负载端以及第二负载端可以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单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零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段与火线连接,以及将零线连接段与零线连接。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一种控制开关,满足建筑物的不同布线方式的需求,简单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单火取电模式下,第一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用户可以在单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灵活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第二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用户可以在零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灵活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继电器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与火线连接端连接;在继电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是,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与消防模块连接。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保证在火线连接端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消防端的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火线连接端与零火取电模块之间设置有保险丝。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防止火线端的电源的电压过大,对控制电路造成损害。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

上述提供的控制开关均应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控制电路,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控制电路中对应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电路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电路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regulator,ldo)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红外传感器专用芯片以及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敏度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时间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适应建筑物的不同布线方式,生产商需要生产不同取电模式的控制开关。例如,当布线方式为单火线布线方式时,控制开关为单火线取电-控制开关。当布线方式为零火线布线方式时,控制开关为零火线取电-控制开关。单火线取电-控制开关可以是指具有火线接入端且不具有零线接入端的控制开关。零火线取电-控制开关可以是指具有火线接入端且具有零线接入端的控制开关。

这样,也导致了用户在安装控制开关,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布线方式,选择相应的取电模式的控制开关安装,比较繁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应用于控制开关。该控制电路可以具有单火取电模块和零火取电模块。单火取电模块具有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零火取电模块具有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段。这样,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单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当建筑物的额布线方式为零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段与火线连接,以及将零线连接段与零线连接。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一种控制开关,满足建筑物的不同布线方式的需求,简单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控制开关可以为需要电源的控制开关(也可以称为电子开关),例如,可以为红外感应开关、光敏开关、声控开关、灵敏开关、延时开关等,不予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用电设备可以为照明设备(如电灯)、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设备)、吹风设备(如空调、烘干机等)、声响设备(如报警器、播放器等),不予限制。也可以为电子开关的元器件或电路,不予限制。

一种示例中,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100。该控制电路100可以包括继电器1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继电器驱动模块104、消防模块105、控制模块106以及负载端107。

其中,继电器101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负载端107连接。继电器101的第二端与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101的第三端105与消防模块105连接。继电器101的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107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107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三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四端与控制模块107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控制模块106的第三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二端连接。

下面对图1的控制电路100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说明:

1、消防模块105可以用于提供消防集控功能,例如,可以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以使得用电设备通电。

一种示例中,消防模块105的另一端可以与火线连接,也可以与电源设备连接(如蓄电池)。这样当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时,消防模块105可以与用电设备连接,进而,可以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

2、继电器驱动模块104可以根据输入电平控制继电器101的闭合状态。例如,当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输入端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时,可以使得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当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输入端的电平为第二电平时,可以使得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也即,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火线可以与用电设备连接,进而为用电设备供电。当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也即,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消防模块105可以与用电设备连接,进行可以使得用电设备通电。

3、继电器101可以控制用户设备的供电源。具体的,可以参照继电器驱动模块104中的描述,不予赘述。

4、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可以用于在单火取电时为控制模块106提供电源。

5、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可以用于在零火取电时为控制模块106提供电源。

例如,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单火布线时,火线连接端可以与火线连接,零线连接端可以空置。或者,为了安全,可以对零线连接端作保护处置,比如,火线连接端可以设置有保护装置,如,防水胶布、塑料套等。

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具体结构以及包括的元器件,可以参照下述图2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6、控制模块106可以用于信号检测。例如,可以为人体红外线专用芯片、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光照度检测模块、灵敏度调节模块、延时时间调节模块等,不予限制。

下面对图1的控制电路100在不同的布线方式下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1、在布线方式为单火取电时,负载端可以与用电设备连接。火线连接端可以与火线连接。零线连接端不接线。

2、在布线方式为零火取电时,负载端可以与用电设备连接。火线连接端可以与火线连接。零线连接端可以与零线连接。

基于图1的控制电路,用户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布线方式,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可以适应当前的单火取电模式以及零火取电模块。用户不需要区分控制开关的取电模式,减少了控制开关的安装步骤。

在具体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100中的各个模块包括的元器件以及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下面的图2所示。

图2提供了图1的控制电路100的各个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以及包括的元器件。

如图2所示,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可以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整流二极管dz1。其中,二极管d1、电阻r1~r4、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整流二极管dz1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不予赘述。二极管d1、电阻r1~r4、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整流二极管dz1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继电器驱动模块104可以包括二极管d2、三极管q3、电阻r6、电阻r7以信号端out。其中,二极管d2、三极管q3、电阻r6、电阻r7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不予赘述。二极管d2、三极管q3、电阻r6、电阻r7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信号端out的电平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3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可以使得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当信号端out的电平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3不导通,继电器线圈断电,可以使得继电器10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其中,高电平和低电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高电平为3伏(v),低电平为0v,不予限制。

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可以包括可控硅1(siliconcontrolledrectifier1,scr1)、整流二极管dz2、整流二极管dz3、整流二极管dz4、整流桥b1、电容e1。其中,scr1、整流二极管dz2、整流二极管dz3、整流二极管dz4、整流桥b1、电容e1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不予赘述。scr1、整流二极管dz2、整流二极管dz3、整流二极管dz4、整流桥b1、电容e1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赘述。

其中,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零火连接端之间还可以包括电阻r8以及电容c2。其中,电阻r8和电容c2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3所示,不予赘述。电阻r8和电容c2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零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端之间可以通过scr1连接。如此,在单火取电模式(如单火开态取电模式)下以及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可以通过同一整流桥b1与负载端连接。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少使用整流桥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消防模块105可以包括消防连接端以及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1(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ntc)。其中,ntc1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另一种示例中,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电路200。该控制电路200可以包括继电器2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零火取电模块204、继电器驱动模块205、消防模块206、控制模块207、第一负载端208以及第二负载端209。

其中,继电器201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二端、第二负载端209连接。继电器201的第二端与零火取电模块203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201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火线连接端。继电器201的第三端与消防模块206连接。继电器201的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205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第一端与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第二端与第一负载端208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207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二端还与第二负载端209连接。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207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零火取电模块204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零火取电模块204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207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控制模块207的第三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205的第二端连接。

下面对图3的控制电路200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说明:

1、消防模块206的功能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消防模块105的描述,不予赘述。

2、继电器驱动模块205的功能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描述,不予赘述。

3、继电器201的功能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继电器101的描述,不予赘述。

4、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以及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均可以用于在单火取电模式时为控制模块207提供电源。

5、零火取电模块204可以用于在零火取电模式时为控制模块207提供电源。

零火取电模块204的具体结构以及包括的元器件,可以参照下述图4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6、控制模块207的功能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控制模块106的描述,不予赘述。

7、第一负载端208也可以称为单火负载。第二负载端209也可以称为零火负载。第一负载端208用于在单火取电模式下,与用电设备连接。第二负载端209用于在零火取电模式下,与用电设备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便于用户识别不同的负载端,不同的负载端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第一负载端可以为红色,第二负载端可以为蓝色。当然,可以用其他颜色区分,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区分,例如,不同负载端上可以标有不同的数字或字符,不予限制。

下面对图2的控制电路200在不同的布线方式下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1、在布线方式为单火取电时,第一负载端208与用电设备连接。火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零线连接端不接线。

2、在布线方式为零火取电时,第二负载端209可以与用电设备连接。火线连接端可以与火线连接。零线连接端可以与零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以及图3的控制电路在接入电路时,消防模块105都需要与消防线连接。

基于图3的控制电路,用户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布线方式,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可以适应当前的单火取电模式以及零火取电模式。用户不需要区分控制开关的取电模式,减少了控制开关的安装步骤。

图4提供了图3的控制电路200各个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以及包括的元器件。

如图4所示,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继电器驱动模块205以及消防模块206的具体结构以及包括的元器件可以参照图2中的单火开态取电模块102、继电器驱动模块104以及消防模块105的具体结构以及包括的元器件,不予赘述。

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可以包括scr2、整流二极管dz4、整流二极管dz5以及整流桥b2。其中,scr2、整流二极管dz4、整流二极管dz5以及整流桥b2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4所示,不予赘述。scr2、整流二极管dz4、整流二极管dz5以及整流桥b2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输出电压为经可控硅降压以及整流滤波后的电压。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输出电压为经三极管限流降压后的电压。例如,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输出电压以及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输出电压都可以为12v。

零火取电模块204可以包括整流桥b3、整流二极管dz6以及电容e2。其中,整流桥b3、整流二极管dz5以及电容e2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4所示,不予赘述。整流桥b3、整流二极管dz5以及电容e2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单火取电-零火取电模块103可以为图4中的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以及图4中的零火取电模块204组合而成。也即,将图4中的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以及图4中的零火取电模块204可以共用相同的整流桥(如图4中的整流桥b2和整流桥b3可以合并为图2中的整流桥b1)。基于该设计,可以减少使用元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

另外,为了保证安全,如图4所示,零火取电模块203与火线连接端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保险丝f1。保险丝f1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的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以及图4中的零火取电模块204、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以及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都设置有一个电压输出端(vcc)。该电压输出端可以用于为控制开关中的其他用电模块提供电压。例如,可以为图3中的控制模块207提供电压。

一种示例中,如图5~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控制模块106或控制模块207的结构示意图。

例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do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述,ldo包括电阻r9、电容e3、电容e4、芯片以及电容c3、电容c4。其中,电阻r9、电容e3、电容e4、芯片以及电容c3、电容c4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5所示,不予赘述。电阻r9、电容e3、电容e4、芯片以及电容c3、电容c4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又例如,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红外专用芯片以及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比如,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assiveinfraredray,pir)、电阻r10、电容c5和电容c6。其中,pir、电阻r10、电容c5和电容c6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6所示,不予赘述。pir、电阻r10、电容c5和电容c6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又例如,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比如,光照度检测模块可以包括电阻r12、cds二极管、电阻r13、滑动变阻器。其中,电阻r12、光敏二极管cds、电阻r13、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7所示,不予赘述。电阻r12、光敏二极管cds、电阻r13、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又例如,图8和图9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敏度调节模块以及延时时间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比如,灵敏度调节模块可以包括电阻r14和电阻r15。延时时间调节模块可以包括电阻r16和电阻r17。其中,电阻r14和电阻r15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8所示,不予赘述。电阻r14和电阻r15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电阻r16和电阻r17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9所示,不予赘述。电阻r16和电阻r17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可以包括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100或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200。该控制开关的功能可以参照上述控制电路100或控制电路200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该控制开关的安装场所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该控制开关可以安装在地下室、楼道、自动消毒室等场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1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继电器驱动模块(104)、消防模块(105)、控制模块(106)以及负载端(107);

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负载端(107)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三端与所述消防模块(105)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107)连接,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三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四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单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负载端(107)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零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负载端(107)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连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端通过可控硅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火取电模式下以及在所述零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火线连接端均通过同一整流桥与所述负载端(107)连接。

6.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2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零火取电模块(204)、继电器驱动模块(205)、消防模块(206)、控制模块(207)、第一负载端(208)以及第二负载端(209);

所述继电器(20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负载端(209)连接,所述继电器(201)的第二端与零火取电模块(20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201)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火线连接端,所述继电器(201)的第三端与所述消防模块(206)连接,所述继电器(201)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20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第一端与所述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208)连接,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0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负载端(209)连接,所述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0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零火取电模块(204)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所述零火取电模块(204)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07)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207)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205)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单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第一负载端(208)用于连接用电设备,所述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零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第二负载端(209)用于连接用电设备,所述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继电器(201)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负载端(208)和所述第二负载端(209)与所述火线连接端连接;

在所述继电器(201)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负载端(208)和所述第二负载端(209)与所述消防模块(206)连接。

10.一种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用于减少在不同的布线方式下安装控制开关的步骤。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火关态取电模块、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消防模块、消防模块以及负载端;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负载端连接,第二端与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与消防模块连接,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连接,第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第三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第四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徐达;陈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7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