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山地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
背景技术:
齿轨铁路采用轮轨和齿轨驱动机车前进,能够克服机车爬坡过程黏着力不足的问题,适用于大坡度线路,是目前我国山地景区常用的新制式轨道交通形式。
相对于传统轮轨系统铁路,齿轨铁路道口的相关设计、施工、维护规范和技术个件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使用状态的经验参数较少,所以常采用传统轮轨铁路道口,而齿轨铁路车站为了方便游客逗留,同时允许游客穿越铁路股道,其道口结构应区别于传统铁路道口结构,以满足行人的通行;而位于车站基地或停车场地段的齿轨铁路股道,在车辆穿越股道位置,需要设置平交道口,其道口结构还需要承受车辆等载重荷载和复杂的交通状况,而采用传统轮轨系统道口结构,其结构强度较低,承受重载汽车的反复冲击辗轧后,经常出现铺面受破坏变形的情况,且受损后不容易修补,使用周期短、维修费用高,影响铁路轨道的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齿轨铁路中采用传统轮轨系统铁路的道口结构,其铺面结构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道口表面容易脏污,影响环境,维修费用较高、封锁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旅游景区的长时间使用。
所以,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目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缺乏系统研究,现有齿轨铁路道口结构使用周期短、维护费用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缺乏系统研究,现有齿轨铁路道口结构使用周期短、维护费用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所述道床上设置有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包括钢枕和设置在所述钢枕上的轨道组件,相邻钢枕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通过采用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道床,道床结构稳定,能够较稳定的承载车辆载重和冲击辗轧,使用寿命较长,修补较容易,同时,采用加强连接件连接相邻钢枕,能够提高轨道结构在车辆载重和冲击辗轧状态下的结构稳定,能够进一步延长道口结构的长时间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枕嵌入设置在所述道床内。使钢枕位置更稳定,进而提高道口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连接件为h型钢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连接件两端设置有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贯穿所述端板和所述钢枕。所述连接组件由螺栓、螺母、垫片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结构上设置有覆面板,所述覆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组件适配的型腔,所述覆面板顶面与道床顶面平齐。采用带型腔的覆面板覆盖轨道结构,进一步确保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覆面板顶面与道床顶面平齐,使形成较容易通行的平交道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覆面板沿铁路行进方向的两侧埋设有定位角钢,所述定位角钢连接有钩筋。所述定位角钢的其中一直角边外侧表面与覆面板侧壁贴合,另一直角边与覆面板顶面齐平,使通过定位角钢的设置确保覆面板结构沿钢枕长度方向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钩筋限定定位角钢的位置,进一步确保覆面板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道床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底部设置有夯实基础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组件包括钢轨组件和齿轨组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道床,道床结构稳定,能够较稳定的承载车辆载重和冲击辗轧,使用寿命较长,修补较容易;
2、采用加强连接件连接相邻钢枕,能够提高轨道结构在车辆载重和冲击辗轧状态下的结构稳定,能够进一步延长道口结构的长时间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钢枕嵌入设置在所述道床内,使钢枕位置更稳定,进而提高道口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采用带型腔的覆面板覆盖轨道结构,进一步确保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覆面板顶面与道床顶面平齐,使形成较容易通行的平交道口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连接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轨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轨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轨道结构的实际使用效果图;
图7是图6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道床,2-钢枕,3-轨道组件,31-钢轨组件,32-齿轨组件,4-加强连接件,5-端板,6-连接组件,7-覆面板,71-型腔,8-定位角钢,9-钩筋,10-混凝土垫层,20-夯实基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1,所述道床1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10,所述混凝土垫层10底部设置有夯实基础层20,所述道床1上设置有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包括钢枕2和设置在所述钢枕2上的轨道组件3,所述轨道组件3包括钢轨组件31和齿轨组件32,相邻钢枕2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件4,所述加强连接件4为h型钢构件,所述加强连接件4两端设置有端板5,还包括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贯穿所述端板5和所述钢枕2,所述连接组件6由螺栓、螺母、垫片组成。
本实施例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道床1,配合道床1底部设置的混凝土垫层10和夯实基础层20,从整体上确保道床1结构的稳定性,保证道口结构的长时间正常使用,同时,采用h型钢构件连接相邻钢枕2,优选所述钢枕2也为h型钢构件,使较容易的实现相邻钢枕2的稳定连接,提高钢枕2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高轨道组件3承受车辆载重和冲击辗轧的能力,使用稳定性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具体的,在h型钢构件的端部焊接端板5,所述端板5上设置通孔用于穿设螺栓,在钢枕2上对应位置开孔,使通过螺栓螺母的连接组件6,较容易的实现钢枕2与加强连接件4的连接和拆分,不仅提高道口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方便对道口结构的维护检修。
优选的,所述钢枕2嵌入设置在所述道床1内,所述轨道结构上设置有覆面板7,所述覆面板7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组件3适配的型腔71,所述覆面板7顶面与道床1顶面平齐。
具体的,所述钢枕2嵌入到道床1内之后再设置覆面板7,覆面板7上的型腔71与轨道组件3的结构适配,预留活动空间,保证轨道组件3的正常使用,同时,使形成顶面与道床1顶面齐平的平交道口结构,方便该道口结构在行人穿行较多的区域的使用,保证行人安全和道口结构的稳定性,且在覆面板7损坏之后只需要整体更换相应的覆面板7即可,有利于道口结构的维护检修,避免道口结构维护检修过程的长时间断道施工。
优选的,所述覆面板7沿铁路行进方向的两侧埋设有定位角钢8,所述定位角钢8连接有钩筋9。
具体的,所述定位角钢8的其中一直角边外侧表面与覆面板7侧壁贴合,另一直角边与覆面板7顶面齐平,所述钩筋9与定位角钢8两直角边边缘连接,使通过钩筋9稳定定位角钢8的位置,通过定位角钢8稳定覆面板7的位置,以进一步提高覆面板7使用过程的抗冲击性能,保证道口结构的长时间稳定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1),所述道床(1)上设置有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包括钢枕(2)和设置在所述钢枕(2)上的轨道组件(3),相邻钢枕(2)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枕(2)嵌入设置在所述道床(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4)为h型钢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4)两端设置有端板(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贯穿所述端板(5)和所述钢枕(2)。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上设置有覆面板(7),所述覆面板(7)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组件(3)适配的型腔(71),所述覆面板(7)顶面与道床(1)顶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面板(7)沿铁路行进方向的两侧埋设有定位角钢(8),所述定位角钢(8)连接有钩筋(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1)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10),所述混凝土垫层(10)底部设置有夯实基础层(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齿轨铁路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3)包括钢轨组件(31)和齿轨组件(3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