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小断面隧洞在水利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输水工程项目上的应用。如在水库引水工程中,需要进行工程ii类及iii类围岩设计隧洞开挖,并进行初期喷护后。根据设计要求,隧洞在穿过山体覆盖层较薄的浅埋段时需设置的钢管内衬,而该钢衬段施工钢管运至施工工作面时,需要穿越较长距离的ii类及iii类围岩段。直径较大的钢管穿越高度相对较小的小断面隧洞时,如果采用传统台车运输,考虑铺渣找平厚度、枕木、轨道以及轮胎高度,运输空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针对此类工程存在的运输问题。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在狭小空间运输压力钢管的施工技术(系统),以便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施工中存在的狭小空间运输钢管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于小断面隧洞底部的设计开挖底板高程铺设枕木,并且在小断面隧洞底部的设计开挖底板高程上铺设与枕木配合的石渣回填层;枕木上铺设有钢轨道,钢轨道上设置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有轨牵引电车和有轨牵引电车后牵引的两个载重板车,有轨牵引电车和两个载重板车之间通过活性连杆连接。
作为优选,载重板车包括轮对,轮对上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顶部设置减震顶板,减震顶板上均匀设置槽钢层,槽钢层上设置承载待输送,面层钢板层,于面层钢板层上沿着面层钢板层纵向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固定被运输的钢管的三角支护。
作为优选,槽钢层由纵向布置的槽钢组成。
作为优选,槽钢采用5#槽钢。
作为优选,面层钢板层采用2cm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顶板上设置有弧形支撑架,槽钢层在纵向上沿弧形支撑架呈弧形布置,且面层钢板层沿着槽钢层设置形成纵向的弧形凹陷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能够通过简单地组装以及地面施工来进行钢管内衬的输送;特别的,该系统能够满足狭小空间的钢管内衬的输送,运转灵活,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载重板车与钢管内衬及底面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承载钢管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5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载重板车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计开挖底板高程,2枕木,3石渣回填层,4钢轨道,5输送机构,6有轨牵引电车,7载重板车,8活性连杆,9轮对,10减震器,11减震顶板,12槽钢层,13面层钢板层,14三角支护,15弧形支撑架,16弧形凹陷面,17钢管内衬,18小断面隧洞。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进一步细化基于附图所示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并非旨在将实施方案限制于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相反,其旨在涵盖可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和等同形式。
具体的,参考图1-图5,图1和图4给出了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具体是于小断面隧洞底部的设计开挖底板高程铺设枕木,并且在小断面隧洞底部的设计开挖底板高程上铺设与枕木配合的石渣回填层;枕木上铺设有钢轨道,钢轨道上设置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有轨牵引电车和有轨牵引电车后牵引的两个载重板车,有轨牵引电车和两个载重板车之间通过活性连杆连接。
载重板车包括轮对,轮对上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顶部设置减震顶板,减震顶板上均匀设置槽钢层,槽钢层上设置承载待输送,面层钢板层,于面层钢板层上沿着面层钢板层纵向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固定被运输的钢管的三角支护。
槽钢层由纵向布置的槽钢组成,具体是槽钢采用5#槽钢。面层钢板层采用2cm钢板。
如在缙云县潜明水库引水工程为例:工程ii类及iii类围岩设计隧洞开挖断面高度为2800mm,初期喷护后断面高度为2700mm。又根据设计要求,隧洞在穿过山体覆盖层较薄的浅埋段时需设置直径2200mm的钢管内衬,而该钢衬段施工钢管运至施工工作面时,需要穿越较长距离的ii类及iii类围岩段,直径2200mm钢管穿越高度2700mm的小断面隧洞时,采用传统台车运输,考虑铺渣找平厚度、枕木、轨道以及轮胎高度,运输空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工程实际难点,采用上述的方案,具体如下:
小断面隧洞浅埋钢衬段压力钢管穿越施工技术(系统)相比较传统台车运输系统,采用特制轻型有轨运输系统,120mm枕木 90mm轨道 240mm轻型有轨运输车=450mm<500mm,本轻型有轨运输车及压力钢管总高度为2.65m,低于最小隧洞断面2.7m,在有限的空间限制下,实现了对压力钢管的运输,解决了传统台车运输空间不足的难题,增大了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了小断面隧洞洞内运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该运输系统,可以利用洞内出渣蓄电池机车的动力,结合原有隧洞开挖出渣运输轨道,在加工厂加工成型,整体轻便,适应性好,运输过程平稳、安全,每个隧洞施工点配备2台即可实现循环使用,工程结束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即保证了工程进度,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工程投资。
作为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减震顶板上设置有弧形支撑架,槽钢层在纵向上沿弧形支撑架呈弧形布置,且面层钢板层沿着槽钢层设置形成纵向的弧形凹陷面。这样可以降低钢管内衬的重心,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通过性。
为了便于进行解释,上述描述中使用特定命名以提供对所述实施方案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实施上述实施方案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因此,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其目的并非在于穷举或将实施方案限制到所公开的具体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上述教导内容的基础,还能够进行一定的修改、组合和以及变型。
1.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于小断面隧洞底部的设计开挖底板高程铺设枕木,并且在小断面隧洞底部的设计开挖底板高程上铺设与枕木配合的石渣回填层;枕木上铺设有钢轨道,钢轨道上设置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有轨牵引电车和有轨牵引电车后牵引的两个承载钢管内衬的载重板车,有轨牵引电车和两个载重板车之间通过活性连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载重板车包括轮对,轮对上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顶部设置减震顶板,减震顶板上均匀设置槽钢层,槽钢层上设置承载待输送钢管内衬的面层钢板层,于面层钢板层上沿着面层钢板层纵向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固定被运输的钢管的三角支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槽钢层由纵向布置的槽钢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槽钢采用5#槽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面层钢板层采用2cm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断面隧洞内钢管内衬的轻型有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顶板上设置有弧形支撑架,槽钢层在纵向上沿弧形支撑架呈弧形布置,且面层钢板层沿着槽钢层设置形成纵向的弧形凹陷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