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压缩机等移动式通用机械设备和固定成套设备中,气体、液体、颗粒物及其混合物等介质通过各种管道输送,在实际管道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管道布置,经常需要将两根管道进行连接。由于加工、安装等工序的误差,两根管道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现有技术中采用管道连接装置实现管道连接和误差调整。

传统的管道连接装置包括两端接口加工成多种螺纹接头或法兰等各种形式的管接头、与管接头相连接的柔性软管(如橡胶软管、金属或橡胶波纹管等),管接头通过螺栓或螺纹固定在管道上,再由柔性软管连接管接头实现两根管道的连通。现有技术的管道连接方式不仅需要制作较为复杂且严格匹配的各种接头,制作成本高,装配较费时,维修也不方便。另外,在中间软管的结构、材质等因素影响下,连接节点和整个管道结构的可靠性差别也较大,尤其是在振动工况下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可靠性缺陷,无法满足高可靠性的装配要求。若使用硬质管道代替柔性软管,则对两根管道和硬质管道之间的连接同轴度要求很高,在管道装配偏差的情况下会导致无法连接安装或安装后密封性和耐久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能通过密封圈和中间连接管实现两根被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和柔性连接,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管、密封圈、固定件和压紧圈;中间连接管包括连接段和同轴连接在连接段两端的变径段,变径段的自由端内径大于被连接管的外径,且变径段的自由端边缘处形成有向外翻折的密封翻边;密封圈固定套接在被连接管连接端的外壁上,变径段的自由端套接在被连接管连接端外部,且密封翻边匹配贴合在密封圈上;压紧圈匹配贴合在密封圈上,固定件为环形结构套接在密封圈、密封翻边和压紧圈的外部,使密封翻边通过密封圈与被连接管密封连接。

所述的密封圈的两侧端面为斜面结构,密封翻边向外翻折的角度与密封圈的斜面结构的角度相当,使密封翻边能匹配贴合在密封圈一侧的斜面结构上。

所述的压紧圈的截面为v形结构并能匹配贴合在密封圈另一侧的斜面结构上,压紧圈位于固定件内并通过固定件压紧在密封圈上。

所述的固定件包括一对半圆环形的抱箍,一对抱箍的一端通过转动件可转动式连接,一对抱箍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使一对半圆环形的抱箍抱合形成能环绕在密封圈、密封翻边和压紧圈外部的环状结构。

所述的抱箍的内壁上形成有槽体,使密封圈及贴合在密封圈表面的密封翻边和压紧圈能匹配嵌装在槽体内。

所述的变径段为中部凸出的圆筒状结构,即变径段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

所述的被连接管的连接端延伸至变径段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带有梯形斜面结构的密封圈,能确保中间连接管端部的密封翻边和压紧圈的有效贴合,从而通过抱箍夹紧实现中间连接管与被连接管之间的可靠密封连接,避免了采用连接软管连通导致的使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且能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选择不同材质的中间连接管,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带有梯形斜面结构的密封圈和外翻式密封翻边的中间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与被连接管之间能相对转动,从而适应两根被连接管之间的装配角度偏差,也能避免加工误差等因素导致的装配困难或密封不佳的问题,实现了被连接管间的柔性连接。

3、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压紧圈和密封翻边,在提高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同时,使密封圈的两侧受力平衡,防止密封圈被过度挤压,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被连接管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本实用新型无需加工法兰/螺纹连接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装配和维修更方便、快捷,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具有良好的抗震性,通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内燃机、压缩机等移动式通用机械设备和固定成套设备的被连接管连接中,应用前景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和中间连接管实现了两根被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和柔性连接,能解决管道装配偏差、加工误差等导致的装配困难的问题,通用性强,可批量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中间连接管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中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中压紧圈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中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中,1中间连接管,11连接段,12变径段,13密封翻边,2密封圈,21斜面结构,3固定件,31抱箍,32转动件,33连接件,34槽体,4被连接管,5压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管1、密封圈2、固定件3和压紧圈5;请参见附图3,中间连接管1包括连接段11和同轴连接在连接段11两端的变径段12,变径段12的自由端内径略大于被连接管4的外径,且变径段12的自由端边缘处形成有向外翻折的密封翻边13;密封圈2固定套接在被连接管4连接端的外壁上,变径段12的自由端套接在被连接管4连接端外部,且密封翻边13匹配贴合在密封圈2上;压紧圈5匹配贴合在密封圈2上,固定件3为环形结构套接在密封圈2、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的外部,使密封翻边13通过密封圈2与被连接管4密封连接。

请参见附图4,所述的密封圈2的两侧端面为斜面结构21,密封翻边13向外翻折的角度与密封圈2的斜面结构21的角度相当,使密封翻边13能匹配贴合在密封圈2一侧的斜面结构21上,确保密封圈2与密封翻边13之间的压紧和密封,从而确保中间连接管1与被连接管4之间的密封连接。

请参见附图5,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还包括压紧圈5,压紧圈5的截面为v形结构并能贴合在密封圈2另一侧的斜面结构21上,压紧圈5位于固定件3内并通过固定件3压紧在密封圈2上,可提高固定件3的紧固作用,同时防止对密封圈2的过度挤压。

请参见附图6,所述的固定件3包括一对半圆环形的抱箍31,一对抱箍31的一端通过转轴等转动件32可转动式连接,一对抱箍3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螺母等连接件33活动连接,使一对半圆环形的抱箍31抱合形成能环绕在密封圈2、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外部的环状结构,确保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与密封圈2之间的密封连接。

所述的抱箍31的内壁上形成有槽体34,使密封圈2及贴合在密封圈2表面的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能匹配嵌装在槽体34内,能有效防止连接节点处的松脱。

所述的变径段12为中部凸出的圆筒状结构,即变径段12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确保被连接管4间连接节点处的介质流通通畅,也能适应不同管道形状和被连接管4加工、安装等工序导致的装配误差。

所述的被连接管4的连接端延伸至变径段12的内部,从而使被连接管4与变径段12之间有一定长度的重叠,确保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优选的,密封圈2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且通过两侧的斜面结构21能适应被连接管4之间的装配角度误差,实现被连接管4间5°等小角度的偏差装配,达到柔性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是:在需要连接的两根被连接管4的端部均套接橡胶材质的密封圈2,中间连接管1一端的变径段12套接在一根被连接管4上,使其密封翻边13能贴合在密封圈2的一个斜面结构21上,密封圈2的另一个斜面结构21上套接压紧圈5,将一对抱箍31套接在密封圈2、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的外部,通过槽体34确保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贴合在密封圈2的两个斜面结构21上,通过螺栓螺母等连接件33锁紧一对抱箍31,使中间连接管1与被连接管4之间通过密封圈2有效密封。中间连接管1的另一端与被连接管4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间连接管(1)、密封圈(2)、固定件(3)和压紧圈(5);中间连接管(1)包括连接段(11)和同轴连接在连接段(11)两端的变径段(12),变径段(12)的自由端内径大于被连接管(4)的外径,且变径段(12)的自由端边缘处形成有向外翻折的密封翻边(13);密封圈(2)固定套接在被连接管(4)连接端的外壁上,变径段(12)的自由端套接在被连接管(4)连接端外部,且密封翻边(13)匹配贴合在密封圈(2)上;压紧圈(5)匹配贴合在密封圈(2)上,固定件(3)为环形结构套接在密封圈(2)、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的外部,使密封翻边(13)通过密封圈(2)与被连接管(4)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圈(2)的两侧端面为斜面结构(21),密封翻边(13)向外翻折的角度与密封圈(2)的斜面结构(21)的角度相当,使密封翻边(13)能匹配贴合在密封圈(2)一侧的斜面结构(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紧圈(5)的截面为v形结构并能贴合在密封圈(2)另一侧的斜面结构(21)上,压紧圈(5)位于固定件(3)内并通过固定件(3)压紧在密封圈(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3)包括一对半圆环形的抱箍(31),一对抱箍(31)的一端通过转动件(32)可转动式连接,一对抱箍(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33)活动连接,使一对半圆环形的抱箍(31)抱合形成能环绕在密封圈(2)、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外部的环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抱箍(31)的内壁上形成有槽体(34),使密封圈(2)及贴合在密封圈(2)表面的密封翻边(13)和压紧圈(5)能匹配嵌装在槽体(3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径段(12)为中部凸出的圆筒状结构,即变径段(12)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被连接管(4)的连接端延伸至变径段(12)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箍式柔性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管(1)、密封圈(2)、固定件(3)和压紧圈(5);中间连接管包括连接段(11)和同轴连接在连接段两端的变径段(12),变径段的自由端内径大于被连接管的外径,且变径段的自由端边缘处形成有向外翻折的密封翻边(13);密封圈固定套接在被连接管(4)连接端的外壁上,变径段的自由端套接在被连接管连接端外部并重叠一定长度,密封翻边、压紧圈匹配贴合在密封圈上,固定件为环形结构套接在密封圈、密封翻边和压紧圈的外部,使密封翻边通过密封圈与被连接管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密封圈和中间连接管实现两根管道之间的密封和柔性连接,通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丁;周海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国之鼎铁路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7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