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碳-碳双键)(烯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分为链烯烃与环烯烃,按含双键的多少分别称单烯烃、二烯烃等,在间歇的烯烃聚合评价过程中,需要用到烯烃聚合评价装置;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cn211190160u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其能精确控制反应温度,避免飞温现象,包括,反应釜,一包裹釜体的加热套,釜体顶部有一圆形釜盖,釜体和釜盖由两半密封夹套紧扣在一起,釜盖上设有搅拌电机并与釜内搅拌桨相连接,同时设有压力表;热电偶;循环冷凝水管路;三个进料口;抽真空管路以及放空口,搅拌装置和热电偶连接一数显仪,三个进料口为催化剂进料口、原料进料口和助催剂进料口,分别与对应储罐相连,催化剂进料口处设有一计量阀,一氮气管路与原料储罐、催化剂储罐顶部连接,氮气管路上设有一单向阀,釜内搅拌桨上附有冷凝盘管,釜底设有一放料口。

上述专利其虽然实现了精确控制反应温度;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反应釜与釜盖通过两个半密封夹套配合螺栓固定的方式,存在不便于快速实现反应釜与釜盖的拆装、以及不便于快速对其连接的密封性进行调整,密封套长时间使用会因老化产生缝隙造成不能稳定密封,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上述现象加以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包括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所述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包括反应釜以及反应釜上方的釜盖,所述釜盖的底部粘接固定有弹性密封圈,且弹性密封圈的底部与反应釜的顶部活动接触,釜盖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为倾斜截面,两个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反应釜上活动套设有套管,且套管与反应釜螺纹固定,套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管,矩形管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矩形杆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回形杆,两个卡槽内均设有卡杆,两个卡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对应的回形杆并固定连接有拉环,回形杆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卡杆上,两个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对应的卡槽相卡装并与卡槽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滚轮与对应的固定块上的倾斜截面相适配,回形杆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滑动接触有矩形块,矩形块固定套设在对应的卡杆上,矩形块远离釜盖的一侧与对应的回形杆远离釜盖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卡杆上,所述套管上转动套设有内齿圈,矩形管内转动安装有螺杆,矩形杆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上,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内齿圈内并固定连接有小齿轮,两个小齿轮均与内齿圈相啮合,内齿圈的四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杆。

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且第一螺纹槽与对应的螺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管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焊接套装。

优选的,所述回形杆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卡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齿圈内焊接套设有大轴承,且大轴承的内圈与套管的外侧焊接套装。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的四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且第二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t形螺栓,套管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螺栓穿孔,螺栓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t形螺栓的外侧活动接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反应釜、釜盖、弹性密封圈、固定块、卡槽、套管、矩形管、矩形杆、回形杆、卡杆、滚轮、拉环、弹簧、矩形块、螺杆、内齿圈、小齿轮、把手杆与大轴承相配合,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两个拉环,两个拉环带动通过对应的卡杆带动矩形块对弹簧压缩,卡杆带动对应的滚轮与卡槽分离,解除了对两个固定块的固定,此时便可向上移动釜盖使其与反应釜分离,拆分完成,安装时,则向下移动釜盖带动两个固定块向下移动,固定块上的倾斜截面向下对对应的滚轮挤压,在挤压力下,两个滚轮转动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分别通过对应的卡杆带动矩形块对弹簧压缩,当卡槽下移至与对应的滚轮对齐时,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的弹力通过对应的矩形块带动卡杆和滚轮卡入卡槽内,安装完成,能够实现快速拆装;

调整连接密封性时,拉动把手杆带动内齿圈正向转动,内齿圈通过两个小齿轮带动两个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能带动对应的矩形杆在矩形管内向下滑动,矩形杆通过对应的回形杆带动卡杆向下移动,两个卡杆通过两个滚轮带动两个固定块向下移动,此时两个固定块带动釜盖向下对弹性密封圈挤压,在挤压力下,使得弹性密封圈发生形变,提高密封效果,实现调整连接密封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实现釜盖与反应釜的安装和拆分,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釜盖与反应釜的连接密封性,提高连接密封性并同时延长弹性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反应釜、101釜盖、1弹性密封圈、2固定块、3卡槽、4套管、5矩形管、6矩形杆、7回形杆、8卡杆、9滚轮、10拉环、11弹簧、12矩形块、13螺杆、14内齿圈、15小齿轮、16把手杆、17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包括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包括反应釜100以及反应釜100上方的釜盖101,釜盖101的底部粘接固定有弹性密封圈1,且弹性密封圈1的底部与反应釜100的顶部活动接触,釜盖1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两个固定块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为倾斜截面,两个固定块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3,反应釜100上活动套设有套管4,且套管4与反应釜100螺纹固定,套管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管5,矩形管5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6,矩形杆6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5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回形杆7,两个卡槽3内均设有卡杆8,两个卡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对应的回形杆7并固定连接有拉环10,回形杆7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卡杆8上,两个卡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滚轮9,滚轮9与对应的卡槽3相卡装并与卡槽3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滚轮9与对应的固定块2上的倾斜截面相适配,回形杆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滑动接触有矩形块12,矩形块12固定套设在对应的卡杆8上,矩形块12远离釜盖101的一侧与对应的回形杆7远离釜盖10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1,且弹簧11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卡杆8上,套管4上转动套设有内齿圈14,矩形管5内转动安装有螺杆13,矩形杆6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13上,螺杆13的底端延伸至内齿圈14内并固定连接有小齿轮15,两个小齿轮15均与内齿圈14相啮合,内齿圈14的四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杆16,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实现釜盖101与反应釜100的安装和拆分,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釜盖101与反应釜100的连接密封性,提高连接密封性并同时延长弹性密封圈1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杆6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且第一螺纹槽与对应的螺杆13螺纹连接,矩形管5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13的外侧焊接套装,回形杆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卡杆8的外侧滑动连接,内齿圈14内焊接套设有大轴承17,且大轴承17的内圈与套管4的外侧焊接套装,反应釜100的四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且第二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t形螺栓,套管4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螺栓穿孔,螺栓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t形螺栓的外侧活动接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实现釜盖101与反应釜100的安装和拆分,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釜盖101与反应釜100的连接密封性,提高连接密封性并同时延长弹性密封圈1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将反应釜100和釜盖101进行拆分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两个拉环10,两个拉环10带动两个卡杆8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卡杆8带动对应的矩形块12对弹簧11进行压缩,同时卡杆8带动对应的滚轮9向远离釜盖101的方向与卡槽3分离,解除了对两个固定块2的固定,此时便可向上移动釜盖101,釜盖101带动两个固定块2上移,并带动弹性密封圈1向上与反应釜100分离,拆分完成;

安装时,则向下移动釜盖101带动两个固定块2向下移动,固定块2上的倾斜截面向下对对应的滚轮9挤压,在挤压力下,两个滚轮9转动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滚轮9通过对应的卡杆8带动矩形块12向远离釜盖101的方向对弹簧11压缩,当固定块2上的卡槽3跟随其下移至与对应的滚轮9对齐时,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1的弹力带动矩形块12向靠近釜盖101的方向移动,矩形块12通过对应的卡杆8带动滚轮9卡入卡槽3内,此时滚轮9通过对应的卡槽3对固定块2限制,达到固定釜盖101的目的,安装完成,使得便于快速实现釜盖101与反应釜100的安装和拆分;

随着长时间使用弹性密封圈1自然老化变薄会造成密封性降低,需要进行调整,当需要调整釜盖101与反应釜100的密封性时,拉动把手杆16带动内齿圈14正向转动,内齿圈14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小齿轮15转动,小齿轮15带动对应的螺杆13转动,在开设在矩形杆6底端的第一螺纹槽的作用下,螺杆13转动能带动对应的矩形杆6在矩形管5内向下滑动,矩形杆6通过对应的回形杆7带动卡杆8向下移动,两个卡杆8通过两个滚轮9带动两个固定块2向下移动,此时两个固定块2带动釜盖101向下对弹性密封圈1挤压,在挤压力下,使得弹性密封圈1与反应釜100的顶部挤压解除的更紧密,提高密封效果,利用从两侧同步调整对弹性密封圈1向下挤压程度的方式,实现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连接密封性的目的。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包括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所述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包括反应釜(100)以及反应釜(100)上方的釜盖(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101)的底部粘接固定有弹性密封圈(1),且弹性密封圈(1)的底部与反应釜(100)的顶部活动接触,釜盖(1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两个固定块(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为倾斜截面,两个固定块(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3),所述反应釜(100)上活动套设有套管(4),且套管(4)与反应釜(100)螺纹固定,套管(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管(5),矩形管(5)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6),矩形杆(6)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5)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回形杆(7),两个卡槽(3)内均设有卡杆(8),两个卡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对应的回形杆(7)并固定连接有拉环(10),回形杆(7)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卡杆(8)上,两个卡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滚轮(9),滚轮(9)与对应的卡槽(3)相卡装并与卡槽(3)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滚轮(9)与对应的固定块(2)上的倾斜截面相适配,回形杆(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滑动接触有矩形块(12),矩形块(12)固定套设在对应的卡杆(8)上,矩形块(12)远离釜盖(101)的一侧与对应的回形杆(7)远离釜盖(10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1),且弹簧(11)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卡杆(8)上,所述套管(4)上转动套设有内齿圈(14),矩形管(5)内转动安装有螺杆(13),矩形杆(6)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13)上,螺杆(13)的底端延伸至内齿圈(14)内并固定连接有小齿轮(15),两个小齿轮(15)均与内齿圈(14)相啮合,内齿圈(14)的四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6)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且第一螺纹槽与对应的螺杆(1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5)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13)的外侧焊接套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杆(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卡杆(8)的外侧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14)内焊接套设有大轴承(17),且大轴承(17)的内圈与套管(4)的外侧焊接套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00)的四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且第二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t形螺栓,套管(4)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螺栓穿孔,螺栓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t形螺栓的外侧活动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评价装置,包括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所述烯烃聚合评价装置本体包括反应釜以及反应釜上方的釜盖,所述釜盖的底部粘接固定有弹性密封圈,且弹性密封圈的底部与反应釜的顶部活动接触,釜盖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为倾斜截面,两个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反应釜上活动套设有套管,且套管与反应釜螺纹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实现釜盖与反应釜的安装和拆分,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釜盖与反应釜的连接密封性,提高连接密封性并同时延长弹性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胡井强;张鑫;赵飞;于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井强
技术研发日:2020.10.22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8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