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压光机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压光机是指用于纸机极其附属装置并能起到改善表面性能作用的设备,可以提高纸幅平滑度、光泽度、紧度和矫正纸幅厚度的作用。压光机主要由安装在机架上的顶辊和底辊组成,每条辊均配有交流变频电机、减速器、传动轴用于辊体传动,通过热油或者热水来控制压区温度。在压光机工作过程中,不仅压光机的参数会影响纸张质量,而控制好纸张本身性能和涂布外层性能也可提高压光加工的效果和成纸的质量。
纸张表面经过涂布后,对纸页进行压光处理来改善其表面性能,但由于一般涂布纸边缘涂层较薄,水分含量较低,纸页经压光处理过程中易发生翘曲等质量问题,降低成纸的合格率。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420669459.6的专利,该方案包括压光辊,在压光辊的前方设有与压光辊平行的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嘴,喷淋嘴对着运行纸幅的方向,喷淋管通过供汽管与蒸汽源连通。该软辊压光机的纸面喷淋装置可以对涂布纸表面增加湿度,从而达到改善涂层塑性,满足对纸面压光修饰要求。
该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由于涂布的厚度不同,这就造成了该装置在对厚度不同的涂布纸进行表面处理时,无法匹配不同厚度的涂布纸进行使用,使用范围窄。
第二,其中亚光辊在对涂布纸进行表面处理时,其表面会粘附有涂布纸的残留物,这就使得需定期对其进行清理,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由于涂布的厚度不同,这就造成了该装置在对厚度不同的涂布纸进行表面处理时,无法匹配不同厚度的涂布纸进行使用,使用范围窄;亚光辊的表面会粘附有涂布纸的残留物,这就使得需定期对其进行清理,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下水平并列转动安装有底辊与顶辊,并通过所述底辊与所述顶辊之间的间隙形成涂布纸处理通道,所述顶辊通过调节组件摆动安装,所述顶辊的一侧还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转动设置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周壁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喷淋嘴。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并列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两个摆动板,所述顶辊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摆动板的一端之间,两个所述摆动板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驱动件驱动其摆动。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缸体端铰接于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摆动端的另一端分别并列固接有驱动板,两个驱动板之间固接有铰接轴,所述驱动缸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铰接轴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机架上竖直固接有两个支撑板,所述喷淋管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封口设置,且封口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套,并通过转动套转动安装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转动套与所述喷淋管的内腔相连通,并连接有进液组件。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内的转筒,并通过所述转筒连接有进液管。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转动套的内壁上还并列开设有两个密封槽,所述转筒的周壁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限位于所述密封槽内。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液管通过卡箍固定于所述转筒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还固接有驱动机,所述转动套的周壁上还同轴固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调节组件实现调节顶辊的摆动,使其调节顶辊与底辊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而实现满足不同厚度的涂布纸进行表面压光使用,增加了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大;其中喷淋嘴通过驱动机驱动其转动设置,控制喷淋嘴进行摆动,使其调节喷淋嘴的朝向,进而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喷淋角度进行使用;通调节喷淋嘴的朝向实现将其在涂布纸、顶辊以及底辊之间进行选择,不仅实现了涂布纸进行喷淋,并且实现了对顶辊以及底辊进行清理,省去了人工单独清理的操作;并且通过对喷淋管进行驱动,实现喷淋嘴往复摆动式,大大的提高了清洁效率;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顶辊;3-底辊;4-摆动板;5-驱动板;6-驱动缸;7-进液管;8-卡箍;9--支撑板;10-驱动机;11-喷淋管;12-喷淋嘴;13-密封环;14-转筒;15-转动套;16-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下水平并列转动安装有底辊3与顶辊2,并通过底辊3与顶辊2之间的间隙形成涂布纸处理通道,顶辊2通过调节组件摆动安装,顶辊2的一侧还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转动设置的喷淋管11,喷淋管11的周壁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喷淋嘴12。
调节组件包括并列铰接于机架1上的两个摆动板4,顶辊2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两个摆动板4的一端之间,两个摆动板4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驱动件驱动其摆动。
驱动件包括驱动缸6,驱动缸6的缸体端铰接于机架1上,两个摆动端的另一端分别并列固接有驱动板5,两个驱动板5之间固接有铰接轴,驱动缸6的伸缩端铰接于铰接轴上,通过利用驱动缸6可以实现请准的控制顶辊2的摆动幅度。
机架1上竖直固接有两个支撑板9,喷淋管11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板9之间。
喷淋管11的一端封口设置,且封口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其中一个支撑板9上,喷淋管11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套15,并通过转动套15转动安装于另一个支撑板9上,转动套15与喷淋管11的内腔相连通,并连接有进液组件。
进液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转动套15内的转筒14,并通过转筒14连接有进液管7,通过转筒14与转动套15连接实现了,驱动机10驱动喷淋管11转动时,不会带动进液管7转动,保证不会对进液管7造成扭曲的现象。
转动套15的内壁上还并列开设有两个密封槽,转筒14的周壁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环13,且密封环13限位于密封槽内,实现密封。
进液管7通过卡箍8固定于转筒14上。
支撑板9上还固接有驱动机10,转动套15的周壁上还同轴固接有驱动齿轮16,驱动机10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16相啮合。
机架上还涉及到其他的结构因属于日常所常见的,且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下水平并列转动安装有底辊(3)与顶辊(2),并通过所述底辊(3)与所述顶辊(2)之间的间隙形成涂布纸处理通道,所述顶辊(2)通过调节组件摆动安装,所述顶辊(2)的一侧还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转动设置的喷淋管(11),所述喷淋管(11)的周壁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喷淋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并列铰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两个摆动板(4),所述顶辊(2)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摆动板(4)的一端之间,两个所述摆动板(4)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驱动件驱动其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缸(6),所述驱动缸(6)的缸体端铰接于所述机架(1)上,两个所述摆动端的另一端分别并列固接有驱动板(5),两个驱动板(5)之间固接有铰接轴,所述驱动缸(6)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铰接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竖直固接有两个支撑板(9),所述喷淋管(11)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板(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11)的一端封口设置,且封口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9)上,所述喷淋管(11)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套(15),并通过转动套(15)转动安装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9)上,所述转动套(15)与所述喷淋管(11)的内腔相连通,并连接有进液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套(15)内的转筒(14),并通过所述转筒(14)连接有进液管(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15)的内壁上还并列开设有两个密封槽,所述转筒(14)的周壁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环(13),且所述密封环(13)限位于所述密封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7)通过卡箍(8)固定于所述转筒(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光喷雾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9)上还固接有驱动机(10),所述转动套(15)的周壁上还同轴固接有驱动齿轮(16),所述驱动机(10)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16)相啮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