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及吊装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0



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及吊装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工厂内将楼体的多个建筑构件和配件分别制作,将不同钢结构骨架放入相应模具内,向模具内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养护,形成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多个模块,并运送至施工现场,将各模块连接至吊具上并吊装至相应位置,通过拼接、浇注等连接方式将各模块连接,逐层累积形成一栋楼体雏形,并在楼体内继续制作浇注未预制的部分,即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制作。
3.预制的装配式楼梯常在模具内置入多个螺栓,使得多个梯步上表面存在有多个内置螺栓的孔洞,将匹配的螺纹套与螺栓螺纹连接,并将另一端连接至吊装设备上,即可通过多个螺栓与多个螺纹套的连接将梯体吊起并移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预制的装配式楼梯内埋设的多个螺栓无法重复使用,且埋设螺栓处预留的孔洞的填充痕迹影响楼梯的美观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省去吊装痕迹的填充,本申请提供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
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包括休息平台,所述休息平台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嵌合块,所述休息平台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所述第一承托槽和所述第二承托槽内分别承托有一个梯体,所述梯体包括上承托部、下承托部和若干梯步,所述上承托部与所述第一承托槽嵌合配合,所述下承托部与所述第二承托槽嵌合配合,所述梯体底面与多个所述梯步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多个所述通槽内均嵌有吊装杆,多个所述吊装杆上均沿所述吊装杆的长度方向连接有多个半环,多个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上均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半环嵌合配合的嵌合槽,多个所述吊装杆两端均固定有吊装环,多个所述吊装环上均连接有吊装链。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休息平台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嵌合块,方便了将嵌合块嵌入梯井内预留的孔洞内,将休息平台固定于梯井内,通过在休息平台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在梯体两端分别连接上承托部和下承托部,方便了将上承托部和下承托部分别置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的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内,方便了将梯体固定于梯井内,通过在梯体底面与多个梯步相对应的位置开设通槽,沿通槽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嵌合槽,在多个通槽内嵌入吊装杆,将吊装杆上连接的多个半环嵌入多个嵌合槽内,方便了将吊装杆固定于梯体底部,通过在吊装杆两端固定吊装环,在吊装环上连接吊装链,方便了将吊装链吊起时带动吊装杆将梯体抬升,以及吊装完毕后将吊装杆与吊装环拆卸,
而不需在梯体顶面埋设连接于吊具上的螺栓,不需在梯体吊装后对梯体顶面进行混凝土填充,方便了梯体的吊装以及吊装杆和吊装环的重复使用。
8.可选的,多个所述通槽两端均开设有半环形的凹槽,所述吊装环与所述凹槽嵌合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个通槽两端均开设凹槽,方便了将吊装环套设于吊装杆上后嵌入凹槽内,将吊装环和吊装杆限位于梯体底面,减小了吊装环从吊装杆移位脱离的几率,提高了梯体吊装时的安全性。
10.可选的,所述吊装环上沿所述吊装环的直径方向连接有两根限位螺杆,两根所述限位螺杆相垂直,两根所述限位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多个所述梯步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均沿所述凹槽的直径方向开设有两条限位槽,两条所述限位槽分别与所述梯步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垂直,两条所述限位槽分别与两根限位螺杆嵌合配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装环外侧壁沿吊装环的直径方向连接两根互相垂直的限位螺杆,在多个梯步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沿凹槽的直径方向开设两条互相垂直的限位槽,两条限位槽分别和梯步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垂直,方便了将吊装环嵌入凹槽内的同时,将吊装环上连接的两个限位螺杆嵌入两条限位槽内,通过在两根限位螺杆上均螺纹连接限位螺母,方便了将限位螺母向靠近吊装环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限位螺母与梯体表面抵紧,将限位螺杆限位于梯体长度方向的侧面,进一步将吊装环限位于梯体侧面,防止吊装环从凹槽内移位脱离,进一步提高了梯体吊装时的安全性。
12.可选的,所述吊装环上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所述抵紧螺栓末端与所述吊装杆侧壁相抵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装环上螺纹连接抵紧螺栓,且抵紧螺栓的末端穿过吊装环与吊装杆侧壁相抵触,方便了将吊装杆和吊装环安装至适当位置后转动抵紧螺栓使抵紧螺栓向吊装杆靠近,直至抵紧螺栓将吊装杆和吊装环抵紧,进一步将吊装杆和吊装环限位,防止吊装环从吊装杆上移位。
14.可选的,所述休息平台下方设有多条承托梁,多条所述承托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休息平台的长度方向相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休息平台下方设置多条承托梁,且承托梁的长度方向与休息平台的长度方向相同,方便了承托梁将休息平台承托住,分担休息平台及梯体的部分重力,减小了嵌合块因承重过大而断裂的几率,加强了装配式楼梯的安全性。
16.可选的,所述上承托部底面连接有多个固定条,多个所述固定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梯体的宽度方向相同。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承托部底面连接多个固定条,在第一承托槽上预先涂抹混凝土,将上承托部置于第一承托槽内并调整至合适位置后,上承托部和第一承托槽间即填充满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干燥后,上承托部底面连接的多个固定条即与凝固后的混凝土互相限位,防止梯体与上承托部相对应的休息平台发生相对位移,加强了梯体在两个休息平台上方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休息平台与所述第一承托槽相对应的位置埋设有多个锚杆,所述上承托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锚杆相对应的固定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休息平台和第一承托槽相对应的位置埋设多个锚杆,
在上承托部上开设与多个锚杆相对应的固定孔,方便了将梯体置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上时将锚杆插入固定孔内,并在梯体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在固定孔和锚杆间依次填充灌浆料和砂浆,将锚杆与固定孔固定,进一步提高了上承托部和相应的休息平台间连接的稳定性。
20.可选的,多个所述梯步顶面均沿所述梯步顶面宽度方向的延伸方向连接有凸条,所述凸条远离所述梯步的一侧为光滑的弧形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个梯步顶面沿梯步顶面宽度方向的延伸方向连接凸条,使得梯步宽度在梯体尺寸与梯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加长,增加了人在梯体上行走时鞋面与梯步顶面的可接触面积,防止鞋面与梯步接触面积过小导致人在梯体上滑倒,通过将凸条远离梯步的一侧设为光滑的弧形面,使得人们在梯体上不慎滑倒时人体与梯体的接触面积增加,减小了人体与梯体磕碰处受到的压强,减小了人体受到的伤害,增加了梯体的安全性。
22.可选的,所述梯体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休息平台中部的一侧设有防护边。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梯体长度方向靠近休息平台中部的一侧设置防护边,防止梯体上的水或其他杂物从梯体侧边溢出溅落至下方,减小了梯体下方行人及环境受到上方影响的几率。
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吊装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吊装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tep1,将预制养护完成的休息平台、承托梁和梯体运送至施工现场,将两根承托梁安装至梯井内,将休息平台置于两根承托梁上方,休息平台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嵌合块,将多个嵌合块嵌入梯井侧壁预留的孔洞内,使得休息平台安装至梯井内承托梁的上方;step2,梯体底面与多个梯步相对应的位置沿梯步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将多根吊装杆置于梯体底面的通槽内,梯体底面沿通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半环状的嵌合槽,吊装杆上连接有多个半环,将吊装杆上连接的多个半环嵌于相应的嵌合槽内,在通槽内绕吊装杆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使得半环完全嵌入嵌合槽内,将两个吊装环分别从吊装杆两端套设于吊装杆上,并向梯体两侧靠近,吊装环外侧壁沿吊装环的直径方向连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螺杆,梯体长度方向两侧与通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半环状的凹槽,梯体长度方向两侧沿凹槽的直径方向开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分别与相近的梯步表面垂直,分别转动两个吊装环,使得两根限位螺杆分别与两条限位槽相对应;step3,分别将两个吊装环向靠近梯体的方向沿吊装杆的长度方向平移,使两个吊装环分别嵌入相应的凹槽内,且四根限位螺杆分别嵌入相应的限位槽内,限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将每根限位螺杆上的限位螺母向靠近梯体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限位螺母与梯体抵紧,将限位螺杆与吊装环限位于梯体两侧,将吊装环上螺纹连接的抵紧螺栓向靠近吊装杆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抵紧螺栓末端与吊装杆抵紧,将吊装环与吊装杆相对限位;step4,吊装杆、吊装环及梯体组装完毕后,将吊装环上连接的吊装链连接至起重机或其他吊装设备上,利用吊装设备将梯体吊起至离地500mm左右进行试吊,检查并调整吊装连接状态;step5,休息平台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休息平台上与
第一承托槽相对应的位置埋设有多个锚杆,上承托部上开设有多个与多个锚杆相对应的固定孔,试吊完毕后,将梯体吊装移动至梯井内,慢慢下降至作业面以上300

500mm即停止下吊,调整梯体位置,使得上承托部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中上方的休息平台的第一承托槽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下承托部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中下方的休息平台的第二承托槽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继续缓慢将梯体下吊同时微调至合适位置;step6,将梯体下放至相邻两个休息平台上后,向远离梯体的方向转动抵紧螺栓和限位螺母,使得吊装杆与吊装环能够发生相对运动,将吊装环向远离梯体的方向沿吊装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吊装环与凹槽分离,绕吊装杆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使半环与嵌合槽不重叠,向靠近休息平台内部的方向沿吊装杆的长度方向抽动吊装杆,吊装杆即与休息平台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对应的吊装环分离,拉动吊装链,吊装环与吊装杆即被带动与梯体脱离,使梯体吊装于安装位置。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休息平台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嵌合块,方便了将嵌合块嵌入梯井内预留的孔洞内,将休息平台固定于梯井内,通过在休息平台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在梯体两端分别连接上承托部和下承托部,方便了将上承托部和下承托部分别置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的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内,方便了将梯体固定于梯井内,通过在梯体底面与多个梯步相对应的位置开设通槽,沿通槽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嵌合槽,在多个通槽内嵌入吊装杆,将吊装杆上连接的多个半环嵌入多个嵌合槽内,方便了将吊装杆固定于梯体底部,通过在吊装杆两端固定吊装环,在吊装环上连接吊装链,方便了将吊装链吊起时带动吊装杆将梯体抬升,以及吊装完毕后将吊装杆与吊装环拆卸,而不需在梯体顶面埋设连接于吊具上的螺栓,不需在梯体吊装后对梯体顶面进行混凝土填充,方便了梯体的吊装以及吊装杆和吊装环的重复使用;2.通过在通槽两端开设凹槽,在梯体两侧面沿凹槽的直径方向开设两条互相垂直的限位槽,且两条限位槽分别与相近的梯体表面垂直,在吊装环外侧壁上沿吊装环的直径方向连接两根互相垂直的限位螺杆,在限位螺杆上螺纹连接限位螺母,方便了将吊装环嵌于凹槽内,同时将吊装环上连接的限位螺杆嵌于限位槽内,将限位螺母向靠近梯体的方向螺旋转动,将限位螺母与梯体表面抵紧,在吊装环上螺纹连接抵紧螺栓,将抵紧螺栓向靠近吊装杆的方向螺旋转动,将吊装环与吊装杆抵紧,使得吊装环、吊装杆与梯体互相限位,防止吊装环或吊装杆从梯体上移位滑脱,加强了梯体吊装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通过在休息平台上与第一承托槽相对应的位置埋设多根锚杆,在上承托部与多根锚杆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多个固定孔,在上承托部底面连接多个固定条,在锚杆和固定孔间,以及上承托部底面与第一承托槽间填充相应的填充料,使得填充料凝固后,锚杆与固定孔在填充料的作用下相互限位,固定条与填充料相互限位,减小了上承托部与相应的休息平台发生相对位移的几率,提高了梯体及休息平台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吊装杆及吊装环的结构示
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休息平台;11、嵌合块;12、第一承托槽;121、锚杆;13、第二承托槽;14、承托梁;2、梯体;21、梯步;211、凸条;212、通槽;213、嵌合槽;214、凹槽;215、限位槽;22、上承托部;221、固定条;222、固定孔;23、下承托部;24、防护边;3、吊装杆;31、半环;4、吊装环;41、限位螺杆;411、限位螺母;42、抵紧螺栓;43、吊装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参照图1和图2,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包括休息平台1,休息平台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嵌合块11,休息平台1下方设有两个用于承托休息平台1的承托梁14,梯井侧壁预留有多个与嵌合块11或承托梁14相对应的孔洞,方便将承托梁14两端及嵌合块11嵌入梯井侧壁,并将承托梁14和休息平台1限位于梯井内,承托梁14对休息平台1的承托分担了多个嵌合块11的部分重力,减小了嵌合块11与休息平台1连接处受到的拉力,减小了嵌合块11与休息平台1因承重过大而断裂的几率,增加了休息平台1的安全性。
32.参照图1和图2,两个相邻的休息平台1上承托有一个梯体2,梯体2包括上承托部22、下承托部23和若干梯步21,休息平台1上开设有第一承托槽12和第二承托槽13,第一承托槽12与上承托部22嵌合配合,第二承托槽13与下承托部23嵌合配合,将梯体2承托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上方。
33.参照图1和图2,上承托部22底面沿梯体2的宽度方向连接有若干固定条221,休息平台1上与第一承托槽12相应的位置埋设有两根锚杆121,上承托部22与锚杆12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固定孔222,在第一承托槽12和上承托部22间、以及固定孔222和锚杆121间填充入相应的填充料,待填充料凝固干燥后,固定孔222与锚杆121即在填充料的作用下相互限位,固定条221与第一承托槽12即在填充料的作用下相互限位,使得上承托部22与相应的休息平台1相互限位,无法发生相对位移,加强了梯体2与上承托部22相对应的休息平台1的连接的稳固性。
34.参照图1,梯步21上表面向远离梯体2底面的方向延伸连接有凸条211,且凸条211的边缘为光滑的弧形面,增大了梯步21的上表面面积,使得人们在梯体2上行走时鞋面与梯步21的可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人们因鞋面与梯步21的接触面积过小而踩空或滑倒的几率。当人们不慎在梯体2上摔倒时,凸条211边缘的光滑面加大了人体与凸条211碰撞的面积,减小了人体碰撞处受到的压强,减小了人体受到的伤害,增大了梯体2的安全性。
35.参照图1,梯体2长度方向上靠近休息平台1内部的一侧向远离梯体2底面的方向延伸有防护边24,且防护边24与梯体2底面垂直,防护边24的外沿为光滑的弧形面,使得梯体2上不慎有污物或污水洒落时,污物或污水从梯体2边缘溅落至梯体2下方空间的几率减小,避免上方梯体2对下方空间造成影响。
36.参照图2和图3,梯体2底面与多个梯步21相对应的位置沿梯体2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多条通槽212,每一通槽212内均嵌有一根吊装杆3,每一通槽212沿通槽21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半环31状的嵌合槽213,每根吊装杆3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均连接有两个半环31,嵌
合槽213与半环31嵌合配合,将吊装杆3进一步限位于梯体2底面,吊装杆3两端套设有吊装环4,吊装环4上连接有吊装链43,当半环31嵌入嵌合槽213内时,吊装杆3仅能沿远离梯体2底面的方向移动而与梯体2脱离,使得吊装链43将吊装环4与吊装杆3吊起时,吊装杆3无法与梯体2发生相对位移,防止吊装杆3与梯体2脱离增加了梯体2吊装时的安全性。绕吊装杆3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3,使得半环31与嵌合槽213不重叠,吊装杆3即可在沿着吊装杆3长度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从梯体2上脱离,方便了吊装杆3与梯体2的拆卸。
37.参照图2和图3,梯体2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与通槽212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214,吊装环4与凹槽214嵌合连接,减小了吊装时吊装环4在吊装杆3上滑动而造成吊装环4与吊装杆3滑脱的几率。吊装环4外侧壁沿吊装环4的直径方向连接有两根相互垂直的限位螺杆41,每一限位螺杆41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11,相应地,梯体2长度方向的侧面凹槽214处沿凹槽214的直径方向开设有两条相互垂直的限位槽215,且两条限位槽215与相近的梯步21长度方向上的侧表面垂直,使得吊装环4嵌入凹槽214内时,吊装环4上连接的两根限位螺杆41分别与两条限位槽215嵌合配合,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沿限位螺杆41的长度方向螺旋转动限位螺母411,使限位螺母411与梯体2抵紧,即可将吊装环4限位于梯体2侧面,进一步防止吊装环4与梯体2发生相对位移。
38.参照图2和图3,吊装环4侧壁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42,且抵紧螺栓42的末端与吊装环4内的吊装杆3侧壁相抵触,向靠近吊装杆3的方向沿吊装环4的直径方向螺旋转动抵紧螺栓42,将吊装环4和吊装杆3抵紧,即可将吊装环4和吊装杆3进一步限位,实现吊装杆3、吊装环4和梯体2的相互限位,方便了通过吊装环4和吊装杆3的配合对梯体2进行吊装,提高了梯体2吊装时的安全性。梯体2移动至梯井内并调整好位置后,即可反向操作将吊装环4与吊装杆3从梯体2上拆除,梯体2表面无吊装痕迹,不需在梯体2内埋设其他吊装工具,不需进行混凝土填充,方便了梯体2吊装后的其他施工工序的进行,提高了梯体2的美观度。
39.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实施原理为:将预制的承托梁14吊起并嵌入梯井侧壁预留的孔洞中,将预制的休息平台1吊起并将休息平台1侧面连接的嵌合块11嵌入梯井侧壁预留的孔洞内,调整承托梁14和休息平台1的位置使休息平台1保持水平,向梯井侧壁的孔洞内填充混凝土等填充料,待填充料凝固后,即完成承托梁14和休息平台1的安装。
40.将套有两个吊装环4的吊装杆3嵌入通槽212内,使两个半环31嵌入两个相应的嵌合槽213内,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移动吊装环4,使吊装环4嵌入凹槽214内,且吊装环4上连接的两根限位螺杆41分别嵌入两条限位槽215内,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螺旋转动限位螺杆41上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411,使限位螺母411与梯体2抵紧,向靠近吊装杆3的方向螺旋转动吊装环4上螺纹连接的抵紧螺栓42,使抵紧螺栓42末端与吊装杆3抵紧,即完成吊装杆3和吊装环4在梯体2上的安装固定。
41.在梯体2上固定多对吊装杆3和吊装环4后,将多个吊装环4上连接的多根吊装链43连接至起重机或其他起重设备上,调整多根吊装链43的长度,使得梯体2吊起时上承托部22顶面和下承托部23顶面水平放置,梯体2试吊无误后,将梯体2吊装至梯井内,并放置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上,使上承托部22嵌入上方的休息平台1的第一承托槽12内,下承托部23嵌入下方的休息平台1的第二承托槽13内,且两根锚杆121均插入两个固定孔222内。第一承托槽12内预先涂抹有填充料,调整梯体2的位置使上承托部22顶面与相应的休息平台1的顶面
齐平,下承托部23顶面与相应的休息平台1的顶面齐平,同时填充料充满固定条221和第一承托槽12间,再对其它位置进行填充料的填充,待填充料凝固干燥后,即完成梯体2在休息平台1上的安装固定。
42.对吊装环4和吊装杆3进行反向操作,将吊装环4和吊装杆3的相对限位解除,绕吊装杆3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3,使得半环31与嵌合槽213不重合,即可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向外拉动吊装杆3,将吊装杆3与吊装环4分离并拆卸,方便了梯体2的吊装安装以及吊装杆3和吊装环4的重复使用。
43.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吊装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tep1,将预制养护完成的休息平台1、承托梁14和梯体2运送至施工现场,将两根承托梁14安装至梯井内,将休息平台1置于两根承托梁14上方,休息平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嵌合块11,将多个嵌合块11嵌入梯井侧壁预留的孔洞内,使得休息平台1安装至梯井内承托梁14的上方;step2,梯体2底面与多个梯步21相对应的位置沿梯步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212,将多根吊装杆3置于梯体2底面的通槽212内,梯体2底面沿通槽21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半环31状的嵌合槽213,吊装杆3上连接有多个半环31,将吊装杆3上连接的多个半环31嵌于相应的嵌合槽213内,在通槽212内绕吊装杆3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3,使得半环31完全嵌入嵌合槽213内,将两个吊装环4分别从吊装杆3两端套设于吊装杆3上,并向梯体2两侧靠近,吊装环4外侧壁沿吊装环4的直径方向连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螺杆41,梯体2长度方向两侧与通槽2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半环31状的凹槽214,梯体2长度方向两侧沿凹槽214的直径方向开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槽215,且两个限位槽215分别与相近的梯步21表面垂直,分别转动两个吊装环4,使得两根限位螺杆41分别与两条限位槽215相对应;step3,分别将两个吊装环4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平移,使两个吊装环4分别嵌入相应的凹槽214内,且四根限位螺杆41分别嵌入相应的限位槽215内,限位螺杆41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11,将每根限位螺杆41上的限位螺母411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限位螺母411与梯体2抵紧,将限位螺杆41与吊装环4限位于梯体2两侧,将吊装环4上螺纹连接的抵紧螺栓42向靠近吊装杆3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抵紧螺栓42末端与吊装杆3抵紧,将吊装环4与吊装杆3相对限位;step4,吊装杆3、吊装环4及梯体2组装完毕后,将吊装环4上连接的吊装链43连接至起重机或其他吊装设备上,利用吊装设备将梯体2吊起至离地500mm左右进行试吊,检查并调整吊装连接状态;step5,休息平台1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承托槽12和第二承托槽13,休息平台1上与第一承托槽12相对应的位置埋设有多个锚杆121,上承托部22上开设有多个与多个锚杆121相对应的固定孔222,试吊完毕后,将梯体2吊装移动至梯井内,慢慢下降至作业面以上300

500mm即停止下吊,调整梯体2位置,使得上承托部22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中上方的休息平台1的第一承托槽12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下承托部23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中下方的休息平台1的第二承托槽13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继续缓慢将梯体2下吊同时微调至合适位置;step6,将梯体2下放至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上后,向远离梯体2的方向转动抵紧螺
栓42和限位螺母411,使得吊装杆3与吊装环4能够发生相对运动,将吊装环4向远离梯体2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吊装环4与凹槽214分离,绕吊装杆3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3,使半环31与嵌合槽213不重叠,向靠近休息平台1内部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抽动吊装杆3,吊装杆3即与休息平台1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对应的吊装环4分离,拉动吊装链43,吊装环4与吊装杆3即被带动与梯体2脱离,使梯体2吊装于安装位置。
44.以上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休息平台(1),所述休息平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嵌合块(11),所述休息平台(1)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承托槽(12)和第二承托槽(13),所述第一承托槽(12)和所述第二承托槽(13)内分别承托有一个梯体(2),所述梯体(2)包括上承托部(22)、下承托部(23)和若干梯步(21),所述上承托部(22)与所述第一承托槽(12)嵌合配合,所述下承托部(23)与所述第二承托槽(13)嵌合配合,所述梯体(2)底面与多个所述梯步(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212),多个所述通槽(212)内均嵌有吊装杆(3),多个所述吊装杆(3)上均沿所述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连接有多个半环(31),多个所述通槽(212)的长度方向上均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半环(31)嵌合配合的嵌合槽(213),多个所述吊装杆(3)两端均固定有吊装环(4),多个所述吊装环(4)上均连接有吊装链(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槽(212)两端均开设有半环(31)形的凹槽(214),所述吊装环(4)与所述凹槽(214)嵌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环(4)上沿所述吊装环(4)的直径方向连接有两根限位螺杆(41),两根所述限位螺杆(41)相垂直,两根所述限位螺杆(41)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11),多个所述梯步(21)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均沿所述凹槽(214)的直径方向开设有两条限位槽(215),两条所述限位槽(215)分别与所述梯步(21)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垂直,两条所述限位槽(215)分别与两根限位螺杆(41)嵌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环(4)上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42),所述抵紧螺栓(42)末端与所述吊装杆(3)侧壁相抵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1)下方设有多条承托梁(14),多条所述承托梁(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休息平台(1)的长度方向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托部(22)底面连接有多个固定条(221),多个所述固定条(2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梯体(2)的宽度方向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1)与所述第一承托槽(12)相对应的位置埋设有多个锚杆(121),所述上承托部(22)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锚杆(121)相对应的固定孔(22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梯步(21)顶面均沿所述梯步(21)顶面宽度方向的延伸方向连接有凸条(211),所述凸条(211)远离所述梯步(21)的一侧为光滑的弧形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体(2)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休息平台(1)中部的一侧设有防护边(24)。10.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的吊装施工工艺,应用权利要求1

9任一所述的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其特征在于:step1,将预制养护完成的休息平台(1)、承托梁(14)和梯体(2)运送至施工现场,将两根承托梁(14)安装至梯井内,将休息平台(1)置于两根承托梁(14)上方,休息平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嵌合块(11),将多个嵌合块(11)嵌入梯井侧壁预留的孔洞内,使得休息平台(1)安装至梯井内承托梁(14)的上方;
step2,梯体(2)底面与多个梯步(21)相对应的位置沿梯步(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212),将多根吊装杆(3)置于梯体(2)底面的通槽(212)内,梯体(2)底面沿通槽(21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半环(31)状的嵌合槽(213),吊装杆(3)上连接有多个半环(31),将吊装杆(3)上连接的多个半环(31)嵌于相应的嵌合槽(213)内,在通槽(212)内绕吊装杆(3)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3),使得半环(31)完全嵌入嵌合槽(213)内,将两个吊装环(4)分别从吊装杆(3)两端套设于吊装杆(3)上,并向梯体(2)两侧靠近,吊装环(4)外侧壁沿吊装环(4)的直径方向连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螺杆(41),梯体(2)长度方向两侧与通槽(2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半环(31)状的凹槽(214),梯体(2)长度方向两侧沿凹槽(214)的直径方向开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槽(215),且两个限位槽(215)分别与相近的梯步(21)表面垂直,分别转动两个吊装环(4),使得两根限位螺杆(41)分别与两条限位槽(215)相对应;step3,分别将两个吊装环(4)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平移,使两个吊装环(4)分别嵌入相应的凹槽(214)内,且四根限位螺杆(41)分别嵌入相应的限位槽(215)内,限位螺杆(41)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11),将每根限位螺杆(41)上的限位螺母(411)向靠近梯体(2)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限位螺母(411)与梯体(2)抵紧,将限位螺杆(41)与吊装环(4)限位于梯体(2)两侧,将吊装环(4)上螺纹连接的抵紧螺栓(42)向靠近吊装杆(3)的方向螺旋转动,直至抵紧螺栓(42)末端与吊装杆(3)抵紧,将吊装环(4)与吊装杆(3)相对限位;step4,吊装杆(3)、吊装环(4)及梯体(2)组装完毕后,将吊装环(4)上连接的吊装链(43)连接至起重机或其他吊装设备上,利用吊装设备将梯体(2)吊起至离地500mm左右进行试吊,检查并调整吊装连接状态;step5,休息平台(1)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承托槽(12)和第二承托槽(13),休息平台(1)上与第一承托槽(12)相对应的位置埋设有多个锚杆(121),上承托部(22)上开设有多个与多个锚杆(121)相对应的固定孔(222),试吊完毕后,将梯体(2)吊装移动至梯井内,慢慢下降至作业面以上300

500mm即停止下吊,调整梯体(2)位置,使得上承托部(22)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中上方的休息平台(1)的第一承托槽(12)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下承托部(23)与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中下方的休息平台(1)的第二承托槽(13)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继续缓慢将梯体(2)下吊同时微调至合适位置;step6,将梯体(2)下放至相邻两个休息平台(1)上后,向远离梯体(2)的方向转动抵紧螺栓(42)和限位螺母(411),使得吊装杆(3)与吊装环(4)能够发生相对运动,将吊装环(4)向远离梯体(2)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吊装环(4)与凹槽(214)分离,绕吊装杆(3)的中心轴转动吊装杆(3),使半环(31)与嵌合槽(213)不重叠,向靠近休息平台(1)内部的方向沿吊装杆(3)的长度方向抽动吊装杆(3),吊装杆(3)即与休息平台(1)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对应的吊装环(4)分离,拉动吊装链(43),吊装环(4)与吊装杆(3)即被带动与梯体(2)脱离,使梯体(2)吊装于安装位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一种梯井内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及吊装施工工艺,解决了预制的装配式楼梯内埋设的多个螺栓无法重复使用,且埋设螺栓处预留孔洞的填充痕迹影响楼梯美观性的问题,其包括休息平台和梯体,所述休息平台两侧连接有嵌合块,所述休息平台开设有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所述梯体包括上承托部、下承托部和若干梯步,所述上承托部与所述第一承托槽嵌合配合,所述下承托部与所述第二承托槽嵌合配合,所述梯体底面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内嵌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上连接有多个半环,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嵌合槽,所述吊装杆两端均固定有吊装环。本申请具有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省去吊装痕迹的填充的效果。痕迹的填充的效果。痕迹的填充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飞 顾成俊 顾忠成 方志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盛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0
技术公布日:2021/6/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02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