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4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用品。



背景技术:

摇椅或摇床在很多的家庭都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婴儿仰躺,其上的躺椅或睡篮可以持续往复摆动,从而利于安抚婴儿情绪,帮助婴儿入睡。

常见的摇椅或摇床的结构通常都包括底支架和位于底座上方且供婴儿仰躺的座兜或睡篮,座兜或睡篮能够相对底支架转动从而使其往复摆动。现有技术中,部分摇椅或摇床在往复摆动后停止时不能回到初始位置处,从而对摇椅或摇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儿童用品,该儿童用品的载具相对底支架往复摆动后停止摆动时能够回位到初始位置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用品,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支架和用于承载儿童的载具,所述载具能够绕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支架的上方以使得所述载具能够相对所述底支架沿左右方向往复摆动,所述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载具在所述底支架上不受外力时处于初始位置处,所述儿童用品还包括当所述载具相对所述底支架往复摆动后停止时使所述载具能够回位到初始位置的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载具上,所述回位装置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底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回位装置为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至少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方向上的两端部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所述载具和所述底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距所述转轴的距离能够调节,和/或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的位置能够上下调节,和/或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的位置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的延伸方向调节。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距所述转轴的距离地设置在所述载具和/或所述底支架上的第一滑动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能够上下调节位置地设置在所述载具和/或所述底支架上的第二滑动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支架上的轨道、能够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滚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的滚轮和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距所述转轴的距离地设置在所述载具上的第三滑动件,所述轨道为以所述转轴为圆心的弧形结构,且所述轨道的上端面从中心向两端部逐渐增高,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滚轮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可调长度地设置在所述载具和/或所述底支架上的柔性连接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相对固定,和/或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地设置,和/或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能够相对滑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回位装置为磁力装置或电磁装置。

优选地,所述载具和所述底支架之间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所述回位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用品的载具相对底支架往复摆动后停止摆动时,可通过回位装置回位到初始位置处,即使载具回位到受力平衡的位置,这样,载具可处于稳定地停止状态,从而可提高儿童用品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立体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在初始位置时的侧视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在初始位置时的俯视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4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向左摆动后的侧视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5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向左摆动后的俯视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6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向右摆动后的侧视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7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向右摆动后的俯视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8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为拉簧时其在载具摆动过程中发生伸缩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为弹性片时当载具在初始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为弹性片时其在载具摆动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为弹性柱时当载具在初始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为弹性柱时其在载具摆动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为扭簧时当载具在初始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两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设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弹性件为拉簧,与弹性件端部连接的部位为固定柱);

附图15为图14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16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两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设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弹性件为拉簧,与弹性件端部连接的部位为连接孔);

附图17为图16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18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两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设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弹性件为拉簧,与弹性件端部连接的部位为柔性连接件);

附图19为图18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20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一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能够相对固定、另一端部与和其端部连接的部件之间能够相对滑动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弹性柱);

附图21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底支架上的端部能够调节距转轴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22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底支架上的端部能够调节距转轴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弹性件为弹性柱);

附图23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载具上的端部能够调节距转轴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24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底支架上的端部能够上下调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25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底支架上的端部能够上下调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弹性件为弹性柱);

附图26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载具上的端部能够沿弹性件的弹性力的方向调节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27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弹性件的间接设置在载具上的端部能够调节距转轴的距离、间接设置在底支架上的端部能够上下调节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28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回位装置设置有一组时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回位装置的安装位置发生变化);

附图29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回位装置设置有两组时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30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载具为睡篮时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附图31为本实施例的儿童用品的载具通过电动驱动机构驱动摆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弹性件为拉簧)。

其中:1、底支架;2、载具;3、转轴;4、弹性件;51、固定柱;52、连接件;521、连接孔;53、柔性连接件;61、第一滑动件;62、第二滑动件;63、轨道;64、滚轮;65、第三滑动件;7、电动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0所示,本发明的儿童用品包括底支架1和位于底支架1上方的载具2。载具2通过转轴3转动地设置在底支架1上以使得载具2能够相对底支架1沿左右方向往复摆动。当载具2不受外力作用时,载具2在底支架1上处于初始位置处,即初始位置为载具2受力平衡的位置,儿童用品还包括在载具2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后停止摆动时能够使载具2回位到初始位置处的回位装置。

本实施例中,转轴3沿竖直方向延伸,转轴3的下端部固定设置在底支架1上,载具2能够绕转轴3转动地设置在转轴3的上端部。

该实施例中,回位装置仅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件4,弹性件4的弹性力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直接连接在载具2和底支架1上的固定位置处。

优选弹性件4的两端部与载具2和底支架1均相可拆卸地连接,这样,通过更换不同的弹性件4还可调节载具2往复摆动时的频率。

弹性件4可采用拉簧、压簧或弹性绳,此时当载具2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时,弹性件4发生伸缩变形,如图1和图8所示。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拉簧、压簧或弹性绳来改变载具2相对底支架1摆动时的摆动频率,如替换的拉簧或压簧的直径不同、或外径不同、或内径不同、或长度不同等。

弹性件4也可采用弹性片,此时当载具2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时,弹性件4发生弯曲变形,如图9和图10所示。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弹性片来改变载具2相对底支架1摆动时的摆动频率,如替换的弹性片的厚度不同、长度不同等。

弹性件4也可采用弹性柱,此时当载具2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时,弹性件4发生弯曲变形,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弹性柱来改变载具2相对底支架1摆动时的摆动频率,如替换的弹性柱的直径不同、长度不同等。

弹性件4也可采用扭簧,此时当载具2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时,弹性件4发生扭曲变形,如图13所示。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扭簧来改变载具2相对底支架1摆动时的摆动频率,如替换的扭簧的直径不同、或外径不同、或内径不同、或长度不同等。

当弹性件4的两端部分别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时,弹性件4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的端部可相对载具2或底支架1转动,本实施例中给出几种具体的连接方式:

底支架1和/或载具2上设置有固定柱51,弹性件4的端部套设在固定柱5上并能够相对固定柱5转动地设置,如图14和图15所示。

或者底支架1和/或载具2上设置有具有连接孔521的连接件52,弹性件4的端部钩设在连接孔521的侧壁上并能够相对连接孔521的侧壁转动地设置,如图16和图17所示。

或者底支架1和/或载具2上设置有柔性连接件53,弹性件4的端部与柔性连接件53连接,弹性件4可相对底支架1和/或载具2摆动,如图18和图19所示。

当弹性件4的两端部分别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时,弹性件4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的端部相对载具2或底支架1固定亦可,如弹性件4采用扭簧时,扭簧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载具2和底支架1上,如图13所示。

当弹性件4的两端部分别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时,弹性件4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的端部也可相对载具2或底支架1滑动,如图20所示,弹性件4采用弹性柱,弹性柱的下端部固定设置在底支架1上,弹性柱的上端部能够相对载具2滑动地设置。

上述几种弹性件4与载具2和底支架1连接方式可分别组合使用,如弹性件4与载具2连接时,弹性件4与载具2连接的端部可相对载具2滑动,弹性件4与底支架1连接时,弹性件4与底支架1连接的端部相对载具2固定。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弹性件4可采用如实施例1中的多种结构形式,但弹性件4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相对载具2和底支架1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其位置可以调节,弹性件4可调节的端部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在载具2或底支架1上。通过调节弹性件4的连接位置可改变载具2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时的频率。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弹性件4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距转轴3的距离能够调节。此时弹性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动件61,第一滑动件61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载具2和/或底支架1滑动地设置在载具2和/或底支架1上,弹性件4的端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61上,在第一滑动件61相对载具2和/或底支架1滑动时,弹性件4在第一滑动件61上的连接处距转轴3的距离发生变化。

如图21所示,第一滑动件61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底支架1上,弹性件4采用拉簧,拉簧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载具2上,拉簧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61上,当第一滑动件61相对底支架1滑动时,拉簧的下端部距转轴3的距离发生变化。

如图22所示,第一滑动件61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底支架1上,弹性件4采用弹性柱,弹性柱的上端部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载具2上,弹性柱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61上,当第一滑动件61相对底支架1滑动时,弹性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距转轴3的距离均发生变化。

如图23所示,第一滑动件61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载具2上,弹性件4采用拉簧,拉簧的下端部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底支架1上,拉簧的上端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61上,当第一滑动件61相对载具2滑动时,拉簧的上端部距转轴3的距离发生变化。

又一种实施例,弹性件4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的位置能够上下调节。此时,弹性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动件62,第二滑动件62能够上下调节位置地设置在载具2和/或底支架1上,弹性件4的端部设置在第二滑动件62上。在第二滑动件62相对载具2和/或底支架1上下滑动时,弹性件4在第二滑动件62上的连接处在载具2和/或底支架1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

如图24所示,第二滑动件62套设在转轴3上并能够相对转轴3上下滑动地设置,弹性件4采用拉簧,拉簧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载具2上,拉簧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二滑动件62上,当第二滑动件62相对转轴3上下滑动时,拉簧的下端部在转轴3上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

如图25所示,第二滑动件62套设在转轴3上并能够相对转轴3上下滑动地设置,弹性件4采用弹性柱,弹性柱的上端部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载具2上,弹性柱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二滑动件62上,当第二滑动件62相对转轴3上下滑动时,弹性柱的下端部在转轴3上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

再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弹性件4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的位置能够沿弹性件4的弹性力的延伸方向调节。此时弹性组件还包括前述的柔性连接件53,柔性连接件53可沿弹性件4的弹性力的延伸方向调节长度地设置在载具2和/或底支架1上,弹性件4的端部设置在柔性连接件53上。

如图26所示,弹性件4采用拉簧,柔性连接件53在载具2上的有效长度能够进行调节,柔性连接件53在底支架1上的有效长度不变,此处的有效长度是指柔性连接件53在载具2和底支架1上的连接点距柔性连接件53与弹性件4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弹性件4的端部设置在柔性连接件53上。当调节柔性连接件53在载具2上的有效长度时,使得拉簧被拉伸的程度发生变化。

上述几种实施例中,弹性件4的连接位置的调节方式可任意组合,如弹性件4的一端部距转轴3的距离能够调节,另一端部的位置能够上下调节。具体如图27所示,弹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底支架1上的轨道63、能够沿轨道63的延伸方向滚动设置在轨道63上的滚轮64和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距转轴3的距离地设置在载具2上的第三滑动件65,轨道63为以转轴3为圆心的弧形结构,且轨道63的上端面从中心向两端部逐渐增高,弹性件4的上端部设置在第三滑动件上65,弹性件4的下端部设置在滚轮64上。当第三滑动件65相对载具2滑动时,可调整弹性件4的上端部距转轴3的距离;当滚轮64沿轨道63滚动时,可时弹性件4的下端部在底支架1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

该实施例中,弹性件4与底支架1、载具2、中间部件如第一滑动件61、第二滑动件62、滚轮64和第三滑动件65连接时,同实施例1,可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具体根据不同的弹性件4选用适合的连接方式。

该实施例中,弹性件4与底支架1、载具2、中间部件如第一滑动件61、第二滑动件62、滚轮64和第三滑动件65之间的连接也可为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也可通过更换不同的弹性件4来调节载具2往复摆动时的频率。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中,回位装置采用磁力装置或电磁装置。当改变磁力装置或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力时,还可改变载具2往复摆动时的频率。

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载具2和底支架1之间可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回位装置,回位装置在载具2和底支架1之间的位置可沿载具2摆动的圆周方向任意设置,如图1、图28和图29所示。

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载具2可以为座兜,该儿童用品即作为摇椅使用,如图1~图29所示。载具2也可以为睡篮,该儿童用品即作为摇床使用,如图30所示。

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载具2可通过手动驱动其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如图1~图7所示;载具2亦可通过电动驱动机构7驱动其相对底支架1往复摆动,如图31所示。

通过该回位装置驱使载具2回位及调节载具2的摆动频率的工作原理如下:

载具2在底支架1上不受外力时处于初始位置处,如图1~图3所示;通过手动或电动驱动机构7驱动载具2绕转轴3相对底支架1转动时,当载具2旋转一角度后,载具2向一侧偏离初始位置,从而带动设置在载具2和底支架1之间的回位装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回位装置产生一个让载具2返回初始位置的分力,由于该分力与载具2的运动方向相反,会使载具2绕转轴3的转动越来越慢,直至停下,如图4和图5所示;然后再反向转动,这时由于该分力与载具2的转动方向相同,会使载具2绕转轴3转动越来越快,直到转到初始位置,如图1~图3所示,此时回位装置产生的让载具2返回初始位置的分力为零,载具2的转动速度最快;载具2会继续向初始位置的另一侧转动,远离初始位置,这时又会使回位装置产生一个让载具2返回初始位置的分力,由于分力与载具2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使载具2绕转轴3的转动越来越慢,停下,如图6和图7所示。之后再反向转动,如此实现载具2绕转轴3相对底支架1的往复摆动。

通过调节回位装置,如更换弹性件4或调节弹性件4的位置,使载具2摆动过程产生的分力或分力距与未调节前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载具2摇摆的速动,使得载具2摆动一个循环的时间发生变化,实现频率调节。而且在没有外力提供往复摆动过程中,由于能量消耗,往复转动的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且由于回位装置产生的分力的方向为使载具2返回初始位置的方向,因此最终载具2停止摆动时停在初始位置处。而且在载具2往复摆动过程中,通过载具2运动产生的动能与弹性件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势能之间的能量转换,使得载具2的往复摆动更加轻松。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02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