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上肢康复训练限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竞争在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上肢外伤人数不断增加,提高这些患者的康复程度,提高病后的生活质量是康复医学领域近几年关心的问题,通过证实采用康复训练是治疗肢体障碍的重要手段。
3.国内各医疗机构近几年不断增加康复医疗方面的投入,由于安全性、设备的先进性等原因,目前的康复医疗器械以进口设备居多,而现有的设备中,在进行手臂的康复训练时,在手臂的抬起和放下时未设置可靠的限位和缓冲装置,这样会导致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力气不足时出现手臂忽然放松的现象,在缓冲和限位装置不足的情况下对受伤的手臂造成较大的冲击,形成手臂的二次伤害。
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可以对上肢训练的装置进行限位和缓冲,保证患者在进行肘部的旋转运动时,能够限制肘部抬起的角度和放松状态下的角度,防止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力气不足导致对受伤的上肢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上肢训练装置的可靠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包括:转动轴组件,其包括转动轴、限位块和底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和底座相交处,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安装块,所述限位块侧面设有缓冲头安装孔,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头;转动孔组件,其包括转动孔和转动孔主体,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主体中心,所述转动孔与所述转动轴对应设置,所述转动孔外侧设有角度调节孔,所述角度调节孔内部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凸起,所述转动孔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避障槽;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角度调节孔对应设置,所述调节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两侧。
7.根据本发明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所述转动轴顶部设有卡环槽,所述卡环槽距离所述底座的高度与所述转动孔主体厚度相同,所述卡环槽内部设有卡环。
8.根据本发明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头设置于所述缓冲弹簧顶部,所述缓冲头可沿所述缓冲头安装孔轴向滑动。
9.根据本发明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所述调节块顶部设有按钮,所述调节块侧面活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侧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顶部与所述按钮铰接,所述按钮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按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0.根据本发明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配合,所
述调节块可沿所述角度调节孔滑动,所述固定块底部略高于所述底座顶面。
11.根据本发明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所述卡环顶部设有拆卸孔。
12.根据本发明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所述角度调节孔为以转动孔圆心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环结构,所述两个半圆环结构中间设有阻隔肋。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包括:转动轴组件,其包括转动轴、限位块和底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和底座相交处,保证在转动轴转动过程中,在转动轴转动到设置的位置时,通过限位块将转动轴限定在区域内部,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安装块,所述限位块侧面设有缓冲头安装孔,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头,通过设置缓冲头实现在对转动轴进行限位时,缓冲头可以实现在限位时对接触的力进行缓冲,防止出现较大的冲力,限位块的使用寿命;转动孔组件,其包括转动孔和转动孔主体,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主体中心,所述转动孔与所述转动轴对应设置实现两个组件的相对转动,所述转动孔外侧设有角度调节孔,所述角度调节孔内部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凸起,通过设置凸起,实现对转动角度的调节的控制,防止出现较大的角度偏差,对转动行程的控制更加的精确,所述转动孔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避障槽设置避障槽保证限位块的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角度调节孔对应设置,所述调节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两侧,设置两个对转动时的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的转动轴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的限位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的转动孔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发明的调节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发明的卡环结构示意图;
20.在图中,1
‑
转动轴组件,2
‑
转动轴连接件,3
‑
转动孔组件,4
‑
调节块,5
‑
卡环,6
‑
转动孔连接件,101
‑
底座,102
‑
转动轴,103
‑
卡环槽,104
‑
限位块,105
‑
缓冲头,106
‑
缓冲弹簧,301
‑
转动孔主体,302
‑
凸起,303
‑
阻隔肋,304
‑
角度调节孔,305
‑
转动孔套,306
‑
转动孔,401
‑
调节块主体,402
‑
固定块,403
‑
空腔,404
‑
连杆,405
‑
推杆,406
‑
固定块安装孔,407
‑
按钮,408
‑
按钮顶板,409
‑
复位弹簧,410
‑
支撑板,501
‑
卡环主体,502
‑
卡环拆卸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2.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该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包括转动轴组件1、转动轴连接件2、转动孔组件3、调节块4、卡环5和转动孔连接件6,所述的转动孔组件3套接与所述转动轴组件1上,保证转动轴组件1能够在在转动孔组件3内部转动,所述的调节块4安装在所述的转动孔组件3上,通过设置调节块4限制转动轴组件1的转动的角度,转
动轴连接件2与所述的转动轴组件1连接,用于后续的装置连接使用形成对装置的限位,同时转动孔连接件6与所述的转动孔组件3连接,卡环5设置在转动轴组件1上,保证在转动孔组件3套接在转动轴组件1上后,卡环5保证两者不会发生轴向的攒动,影响限位装置的运动效果。
23.参见图2和图3,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转动轴组件1包括:底座101、转动轴102和限位块104,所述转动轴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1顶部,所述限位块104设置于所述转动轴102和底座101相交处,保证在转动轴102转动过程中,在转动轴102转动到设置的位置时,通过限位块104将转动轴限定在区域内部,所述限位块104侧面设有缓冲头安装孔,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头105,通过设置缓冲头105实现在对转动轴102进行限位时,缓冲头105可以实现在限位时对接触的力进行缓冲,防止接触时出现较大的冲力影响限位块104的使用寿命。
24.另外,本发明的转动轴102顶部设有卡环槽103,所述卡环槽103距离所述底座101的高度与所述转动孔主体301厚度相同,保证在安装完成后,通过卡环5能够将转动孔组件3与所述的转动轴组件1固定,防止发生轴向的攒动,导致在转动时出现滑落的现象,所述卡环槽103内部设卡环5。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弹簧106,所述缓冲头105设置于所述缓冲弹簧106顶部,所述缓冲头105可沿所述缓冲头安装孔轴向滑动,这样在保证对转动到限位位置时,限位块104与调节块4侧壁碰撞力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减小,防止出现较大的冲撞力。
25.参见图4,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转动孔组件3包括:转动孔主体31、凸起302、阻隔肋303、角度调节孔304、转动孔套305和转动孔306,所述转动孔306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主体301中心,所述转动孔306与所述转动轴102对应设置实现两个组件的相对转动,所述转动孔306外侧设有角度调节孔304,所述角度调节孔304内部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凸起302,通过设置凸起302,实现对转动角度的调节的控制,防止出现较大的角度偏差,对转动行程的控制更加的精确,所述转动孔主体301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避障槽,设置避障槽保证限位,104的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同时,所述角度调节孔304为以转动孔圆心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环结构,所述两个半圆环结构中间设有阻隔肋303,用于加强转动孔主体301的强度,同时防止两个调节块4出现重合现象。
26.参见图6,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卡环5包括卡环主体501和拆卸孔502,通过卡换主体501与卡环槽103之间配合,拆卸孔502有利于卡环5的拆装。
27.参见图5,更好的,本发明的调节块4包括调节块主体401、固定块402、空腔403、连杆404、推杆405、固定块安装孔406、按钮407、按钮顶板408、复位弹簧409和支撑板410,所述调节块4与所述角度调节孔304对应设置,所述调节块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块4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块104两侧,设置两个对转动时的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限制,所述调节块4顶部设有按钮407,所述调节块4侧面活动设置有固定块402,所述固定块402内侧活动设置有连杆404,所述连杆404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杆405,所述推杆405顶部与所述按钮407铰接,所述按钮407底部设有支撑板410,所述支撑板410与所述按钮407直接设有复位弹簧409。所述固定块402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凸起302配合,所述调节块4可沿所述角度调节孔304滑动,所述固定块402底部略高于所述底座101顶面,防止出现较大的摩擦阻力。
28.在本实例中,转动轴组件1和转动孔组件3之间互相配合,转动孔组件3套接于转动
轴组件1上,两者可以实现相对转动,同时在转动孔组件3上设有调节块4,调节块4设有两个,在转动轴组件1上设有限位块104,调节块4设置在限位块104的两侧,通过按下按钮407,固定块402会缩入到调节块4的内部,此时调节块4可以沿着角度调节孔304内部进行滑动,在达到预设的位置后松开按钮407,固定块402会伸出与角度调节孔304内部的凸起302卡住,这样在转动轴102转动过程中,限位块104运动到两个调节块4的位置时,首先缓冲头105与调节块4接触,实现缓冲作用,限位块104将缓冲弹簧106压缩至底部时,达到最终的限位的位置,实现转动限位的效果。
2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包括:转动轴组件,其包括转动轴、限位块和底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和底座相交处,保证在转动轴转动过程中,在转动轴转动到设置的位置时,通过限位块将转动轴限定在区域内部,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安装块,所述限位块侧面设有缓冲头安装孔,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头,通过设置缓冲头实现在对转动轴进行限位时,缓冲头可以实现在限位时对接触的力进行缓冲,防止出现较大的冲力,限位块的使用寿命;转动孔组件,其包括转动孔和转动孔主体,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主体中心,所述转动孔与所述转动轴对应设置实现两个组件的相对转动,所述转动孔外侧设有角度调节孔,所述角度调节孔内部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凸起,通过设置凸起,实现对转动角度的调节的控制,防止出现较大的角度偏差,对转动行程的控制更加的精确,所述转动孔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避障槽,设置避障槽保证限位块的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角度调节孔对应设置,所述调节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两侧,设置两个对转动时的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限制。
30.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轴组件,其包括转动轴、限位块和底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和底座相交处,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安装块,所述限位块侧面设有缓冲头安装孔,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头;转动孔组件,其包括转动孔和转动孔主体,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主体中心,所述转动孔与所述转动轴对应设置,所述转动孔外侧设有角度调节孔,所述角度调节孔内部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凸起,所述转动孔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避障槽;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角度调节孔对应设置,所述调节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顶部设有卡环槽,所述卡环槽距离所述底座的高度与所述转动孔主体厚度相同,所述卡环槽内部设有卡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头安装孔内部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头设置于所述缓冲弹簧顶部,所述缓冲头可沿所述缓冲头安装孔轴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顶部设有按钮,所述调节块侧面活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侧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顶部与所述按钮铰接,所述按钮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按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配合,所述调节块可沿所述角度调节孔滑动,所述固定块底部略高于所述底座顶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顶部设有拆卸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角度调节孔为以转动孔圆心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环结构,所述两个半圆环结构中间设有阻隔肋。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上肢康复训练限位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转动行程限位装置,包括:转动轴组件,其包括转动轴、限位块和底座,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安装块,限位块侧面设有缓冲头安装孔;转动孔组件,其包括转动孔和转动孔主体,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主体中心,所述转动孔外侧设有角度调节孔,所述转动孔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避障槽;调节块,其与角度调节孔对应设置。借此,本发明通过对上肢训练的装置进行限位,保证患者在进行肘部的旋转运动时,能够限制肘部抬起的角度和放松状态下的角度,防止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力气不足导致对受伤的上肢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上肢训练装置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水源 刘洪源 王宁 王德伟 韩晓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织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2
技术公布日:2021/6/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