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纸箱延伸应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纸箱制成的椅子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主要用于供使用者坐下休息使用,现代的椅子不仅简单的追求其实用性,同时还追求独特性和普遍性,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椅子的外观设计、材料取用以及附加功能上,独特性主要是用于吸引使用者,促使使用者购买使用,普遍性主要体现在梯子的相关生产成本,成本月低,运输、生产及储存越方便,则越受生产厂家青昧。
相关技术中,椅子主要包括座椅和靠背两部分,且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座椅和靠背均由木材制成的纯木椅子,第二类是座椅和靠背由木板、塑材和金属管材混合制成的组合椅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桌子主流材料为木材、金属管件和塑材,上述材料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桌子材料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纸箱制成的椅子及其生产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纸箱制成的椅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纸箱制成的椅子,包括:
支撑纸箱,所述支撑纸箱沿同一直线排布设置有若干件,各所述支撑纸箱均包括底支撑部和侧支撑部,侧支撑部设置于底支撑部的上表面,且侧支撑部位于底支撑部的其中一端上;
纸质底托,所述纸质底托与各件支撑纸箱的下端连接,所述纸质底托用于将各件支撑纸箱的下端稳定连接;
纸质背托,所述纸质背托设置于各件支撑纸箱设置有侧支撑部的一端上,所述纸质背托的下侧与各件支撑纸箱侧边连接,所述纸质背托的上侧与各件侧支撑部的侧边连接;
纸质垫板,所述纸质垫板包括坐板和背板,所述坐板覆盖在各件底支撑部的上表面,所述背板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远离纸质背托的一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各件支撑纸箱与纸质底托的配合,使得各件支撑纸箱的下端之间能够稳定连接,利用各件支撑纸箱与纸质背托之间的配合,使得各件支撑纸箱的上端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确保该椅子的整体稳定性,利用各件支撑纸箱与由坐板和背板组合形成的纸质垫板之间的配合,能够用于供使用者坐下和背靠使用。
可选的,所述纸质底托包括:
底覆板,所述底覆板与各件支撑纸箱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底覆板的长度方向与各件支撑纸箱的排布方向相同设置;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两片,两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置于底覆板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各所述支撑纸箱的下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插槽,两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插设于位置相对应的各道第一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板插入第一插槽内能够起到连接各件支撑纸箱下端的效果,利用底覆板能够起到连接各片第一连接板的效果,从而使得各片第一连接板的效果,使得各片第一连接板对支撑纸箱的连接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纸质背托包括:
侧覆板,所述侧覆板与各件支撑纸箱的侧面贴合,所述侧覆板的长度方向与各件支撑纸箱的排布方向相同设置;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两片,两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底覆板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各所述底支撑部和侧支撑部靠近纸质背板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第二插槽,位于侧覆板上侧的第二连接板插设于位于各件侧支撑部上的第二插槽内,位于侧覆板下侧的第二连接板插设于位于各件底支撑部上的第二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连接板插入第二插槽内能够起到连接各件支撑纸箱侧边的效果,利用侧覆板能够起到连接各片第二连接板的效果,从而使得各片第二连接板的效果,使得各片第二连接板对支撑纸箱的连接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坐板包括:
上覆板,所述上覆板覆盖在各件底支撑部的上表面上;
前覆板,所述前覆板的上侧与上覆板远离侧支撑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前覆板与各件底支撑部远离纸质背托的一侧面上;
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侧与前覆板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侧朝向侧覆板所在方向倾斜设置;
其中,各所述底支撑部远离纸质背托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用于供第三连接板插入的第三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覆板能够覆盖在各件支撑纸箱的上表面,使得使用者坐下时不会产生凹陷等不适感,利用第三连接板插入第三插槽内能够起到连接各件支撑纸箱上侧的效果,利用前覆板能够起到遮挡各件底支撑部背离纸质背托的一侧的效果,确保该椅子的外观。
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
背覆板,所述背覆板的下侧与上覆板靠近纸质背托的一侧连接,所述背覆板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远离纸质背托的一侧上;
盖覆板,所述盖覆板设置在背覆板的上侧,所述盖覆板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上的上侧;
后覆板,所述后覆板的上侧与盖覆板远离背覆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后覆板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远离背覆板的一侧上;
以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远离背覆板的一侧与后覆板的下侧连接;
其中,各所述侧支撑部远离背覆板的一侧上均设置有供第四连接板插接的第四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背覆板覆盖在侧支撑部背离侧支撑部的一侧上,避免使用者靠在该椅子时产生不适感,利用盖覆板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的上侧能够起到防止物品从各件侧支撑部的上端之间落下,利用第四连接板与第四插槽之间的配合,使得侧支撑部的上端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纸质垫板还包括:
外撑部,所述外撑部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外撑部的长度方向均沿着各件支撑纸箱的排布方向延伸,各所述外撑部均设置于纸质垫板与支撑纸箱贴合的一侧上,且各所述外撑部远离纸质垫板的一侧的厚度大于外撑部靠近纸质垫板的一侧的厚度;
其中,各所述底支撑部的上表面和侧支撑部远离纸质背托的一侧上均设置有若干道限位槽,各所述外撑部卡设于位置相对应的若干道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撑部与第三插槽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使得纸质垫板能够与底支撑部和侧支撑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纸质垫板受到冲击后即从支撑纸箱上掉落。
可选的,还包括:
背挡板,所述背挡板的下侧与侧覆板的上侧活动连接,所述背挡板的上侧与各件侧支撑部远离背覆板的一侧可分离连接,所述背挡板的长度方向与各件支撑纸箱的排布方向相同设置,所述背挡板的宽度略小于第四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背挡板能够起到遮挡由背板、纸质背托上侧和第四连接板围合形成的空腔的效果,使得由背板、纸质背托上侧和第四连接板围合形成的空腔可以作为储物腔使用,提高使用功能。
可选的,还包括:
坐垫,所述坐垫铺设于上覆板上;
背垫,所述背垫铺设在背覆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坐垫和背垫使得使用者坐在或靠在该椅子上时更加舒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用于如上所述椅子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椅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多件完整的普通纸箱,在各件普通纸箱的端部裁切掉一个端角即可形成具有底支撑部和侧支撑部的支撑纸箱;
s2、根据设计要求取多件硬纸板,将各件硬纸板按照设计连续弯折多次即可分别形成纸质底托、纸质背托和纸质垫板;
s3、将加工完成的各件支撑纸箱依次与纸质底托、纸质背托和纸质垫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s1能够生产形成具有底支撑部和侧支撑的支撑纸箱,利用s2能够生产出各件纸质底托、纸质背托和纸质垫板,最后利用s能够完成椅子的组装生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主体材料为纸或纸箱,材料成本有效降低,且质量轻,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各部件之间主要采用插接结构,便于生产、搬运和组装,便于推广使用;
该椅子具备储物功能,能够用于储存其它物品,使用功能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椅子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支撑纸箱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纸质底托与支撑纸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纸质背托与支撑纸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纸质垫板与支撑纸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一的纸质垫板的正视图;
图9是图8中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椅子的主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椅子的主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加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结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纸箱;11、底支撑部;12、侧支撑部;2、纸质底托;13、第一缺口;131、第一插槽;14、第二缺口;141、第二插槽;15、第三插槽;16、第四插槽;17、限位槽;18、第二通风孔;21、底覆板;22、第一连接板;23、第一限位组;231、第一限位片;3、纸质背托;31、侧覆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二限位组;331、第二限位片;4、纸质垫板;41、坐板;411、上覆板;412、前覆板;413、第三连接板;414、第三限位组;4141、第三限位片;415、支撑板;416、外撑部;4161、外撑板;4162、第一弧形板;4163、第一通风孔;42、背板;421、背覆板;422、盖覆板;423、后覆板;4231、限位板;424、第四连接板;425、第四限位组;4251、第四限位片;5、坐垫;6、背垫;7、背挡板;71、第五限位组;711、第五限位片;72、第五连接板;73、挡板;74、第二弧形板;8、加热组件;81、电热管;82、风扇;9、封堵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利用纸箱制成的椅子。
实施例1:
参照图1,该椅子包括支撑纸箱1、纸质底托2、纸质背托3、纸质垫板4、坐垫5和背垫6;其中,支撑纸箱1沿着同一直线等距排布设置有若干件,纸质底托2和纸质背托3用于将各件支撑纸箱1稳定的连接在一起,纸质垫板4用于使该椅子供使用者坐下和背靠的部分平整,坐垫5和背垫6用于提高使用者坐下和背靠时的舒适度。
参照图2,支撑纸箱1的厚度以27-35mm为佳,各件支撑纸箱1的排布方向与支撑纸箱1的厚度方向相同设置;其中,各件支撑纸箱1均包括底支撑部11和侧支撑部12,底支撑部11用于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当使用者需要坐下时,使用者是坐在各件底支撑部11的上端,侧支撑部12的下端与底支撑部11的上端连接,且侧支撑部12位于底支撑部11的其中一端上,当使用者需要背靠休息时,使用者的背部是靠在各件侧支撑部12的侧面上的。
参照图3,在各件底支撑部11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缺口13,在各道第一缺口1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插槽131,第一插槽131的下端与第一缺口13相通,且第一插槽131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纸箱1沿厚度方向设置的两侧面相通;其中,纸质底托2包括底覆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底覆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的长度方向均沿着各件支撑纸箱1的排布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22设置有两片,且两片第一连接板22的下侧分别与底覆板21的两长边侧连接,当纸质底托2与底支撑部11连接时,底覆板21嵌设于各道第一缺口13内,且底覆板21的下表面与各件底支撑部11的下表面水平,两片第一连接板22分别插接于位置相对应的各道第一插槽131内。
参照图3,在两片第一连接板22的上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组23,第一限位组23包括若干片沿着第一连接板22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限位片231,当第一连接板22与各件支撑纸箱1连接时,任意相邻设置的两片第一限位片231相向设置的一侧分别与支撑纸箱1的内壁和外壁抵接。
参照图4,在各件支撑纸箱1的其中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缺口14,在各道第二缺口1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插槽141,第二插槽141其中一端与第二缺口14相通,且第二插槽141的两侧分别与支撑纸箱1沿厚度方向设置的两侧面相通;其中,纸质背托3包括侧覆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侧覆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的长度方向均沿着各件支撑纸箱1的排布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32设置有两片,且两片第二连接板32靠近第二缺口14的一侧分别与底覆板21的两长边侧连接,当纸质背托3与支撑纸箱1连接时,底覆板21嵌设于各道第二缺口14内,且底覆板21背离第二缺口14的一侧面与各件支撑纸箱1设置有第二缺口14的一侧面重合,两片第二连接板32分别插接于位置相对应的各道第二插槽141内。
其中,应注意的是,位于第二缺口14上侧的第二插槽141设置于侧支撑部12上,位于第二缺口14下侧的第二插槽141设置于底支撑部11上。
参照图4,在各片第二连接板32背离侧覆板31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组33,第二限位组33包括若干片沿第二连接板32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二限位片331,当第二连接板32与各件支撑纸箱1连接时,任意相邻设置的两片第二限位片331相向设置的一侧分别与支撑纸箱1的内壁和外壁抵接。
参照图1和图5,纸质垫板4包括坐板41和背板42,坐板41覆盖在各件底支撑部11的上表面上以用于供使用者坐下使用,背板42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12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面上以用于供使用者背靠使用;其中,当坐垫5和背垫6安装在支撑纸箱1上时,坐垫5位于坐板41的上表面上,背垫6位于背板42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上。
参照图6,坐板41包括上覆板411、前覆板412和第三连接板413,上覆板411靠近纸质背托3的一侧与背板42的下侧连接,且上覆板411覆盖在各件底支撑部11的上表面上,前覆板412的上侧与上覆板411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连接,且前覆板412覆盖在各件底支撑部11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上,第三连接板413的上侧与前覆板412的下侧连接,且第三连接板413的下侧倾斜的插设于各件底支撑部11内;其中,在各件底支撑部11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上均倾斜设置有第三插槽15,第三插槽15的上侧与底支撑部11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面相通,且第三插槽15的两侧面分别与底支撑部11的沿厚度方向设置的两侧面相通。
参照图6,在第三连接板413的下侧还设置有第三限位组414,第三限位组414包括若干片沿第三连接板413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三限位片4141,当第三连接板413与各件支撑纸箱1连接时,任意相邻设置的两片第三限位片4141相向设置的一侧分别与支撑纸箱1的内壁和外壁抵接。
参照图7,背板42包括背覆板421、盖覆板422、后覆板423和第四连接板424,背覆板421的下侧与上覆板411连接,背覆板421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12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上,盖覆板422背离纸质背托3的一侧与背覆板421的上侧连接,盖覆板422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12的上表面上,后覆板423的上侧与盖覆板422远离背覆板421的一侧连接,后覆板423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12背离背覆板421的一侧上端,第四连接板424背离前覆板412的一侧与后覆板423的下侧连接,且第四连接板424插接于各件侧支撑部12内;其中,在各件侧支撑部12背离背覆板421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第四插槽16,第四连接板424插设于各道第四插槽16内。
参照图7,在第四连接板424背离后覆板423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限位组425,第四限位组425包括若干片沿第四连接板424长度方向排布的第四限位片4251,当第四连接板424与各件支撑纸箱1连接时,任意相邻设置的两片第四限位片4251相向设置的一侧分别与支撑纸箱1的内壁和外壁抵接。
参照图8,上覆板411和背覆板421均包括支撑板415和外撑部416,支撑板415和外撑部416均沿着各件支撑纸箱1的排布方向延伸,且各片支撑板415和各件外撑部416互相交错设置,各件外撑部416分别设置于任意相邻设置的两片支撑板415之间;其中,各件外撑部416的其中一侧与相邻设置的两片支撑板415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连接,且外撑部416远离支撑板415的一侧的宽度大于外撑部416靠近支撑板415的一侧的宽度,在底支撑部11的上表面以及侧支撑部12被里侄子背托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道用于供外撑部416卡接的限位槽17,
参照图9,各件外撑部416均包括外撑板4161和第一弧形板4162,外撑板4161设置有两片,且两片外撑板4161分别设置于第一弧形板4162的两长边侧上,两片外撑板4161远离互相板的一侧分别与两片支撑板415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连接;其中,两片外撑板4161与第一弧形板4162连接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片外撑板4161远离第一弧形板4162的一侧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利用第一连接板22与各道第一插槽131之间的配合,使得纸质底托2能够将各件支撑纸箱1的下端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利用第二连接板32与各道第二插槽141之间的配合,使得纸质背托3能够将各件支撑纸箱1背离背垫6的一侧面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利用第三连接板413、第四连接板424以及外撑部416与第三插槽15、第四插槽16和限位槽17之间的配合,使得纸质垫板4能够实现各件支撑纸箱1上端稳定的连接在一起,最后铺上坐垫5和背垫6即可。
实施例2:
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各件支撑纸箱1背离纸质垫板4的一侧上的背挡板7,其中,背挡板7包括第五限位组71、第五连接板72和挡板73,第五限位组71包括若干片沿支撑纸箱1厚度方向排布的第五限位片711,各片第五限位片711靠近纸质垫板4的一侧分别与各片第二限位片311靠近纸质垫板4的一侧之间利用第二弧形板74进行连接,各片第二弧形板74的两长边侧分别与第五限位片731和第二限位片311连接,且各片第五限位片711分别叠合于各片第二限位片331的上表面,第五连接板72与各片第五限位片711背离纸质垫板4的一侧连接,且第五连接板72叠合于第二连接板32的上表面,第五连接板72和第二连接板32均插接于第二插槽141内,挡板73的下侧与第五连接板72连接。
其中,在后覆板423的下侧设置有若干道沿着后覆板423的长度方向排布的限位板4231,当挡板73覆盖在各件侧支撑部12背离背板42的一侧上时,挡板73的上侧位于限位板4231和侧支撑部12之间。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能够起到遮挡由侧支撑部12、第二连接板32、盖覆板422和背覆板421围合形成的空腔的效果,使得该空腔可以作为储物腔使用,进一步提高使用功能。
实施例3:
参照图12和图1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8,加热组件8包括安装于第四连接板424的上表面上的电热管81和风扇82,电热管81安装在其中一件底支撑部11内,安装有电热管81的底支撑部11位于纸质底托2的端部,风扇82安装在内部安装有电热管81的支撑纸箱1上,且风扇82的出风口与该支撑纸箱1的内部连通;其中,在各道第一弧形板4162上均设置有若干道第一通风孔4163,设置于第一弧形板4162上的各道第一通风孔4163分别与各件支撑纸箱1连通,在各道外撑部416的两端均设置有封堵物9,封堵物9的周侧与第一弧形板4162和两片外撑板4161紧密贴合。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3利用风扇82能够向位于纸质底托2端部的支撑纸箱1内鼓入外界空气,从而在支撑纸箱1内产生气流,利用电热管81能够对该支撑纸箱1内的气流进行加热以形成热气流,热气流通过各道第一通风孔4163能够扩散到各件支撑纸箱1内,从而达到对各件支撑纸箱1进行加热的效果,使得各件支撑纸箱1受潮后可以迅速干燥,并且,可以对坐垫5和背垫6进行加热,在冬天时可以增加舒适度,并且,通过将多件椅子拼在一起,可以临时作为床使用,进一步拓展使用功能。
应注意的是,实施例2和实施例3能够结合进行使用,即当实施例2所围合形成的储物空间可以利用实施例3所提供的加热组件(进行加热,使得储物空间内的储存物能够保持干燥通风;其中,参照图14,为确保储物空间内的干燥通风效果,在各件支撑纸箱1与储物空间配合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道第二通风孔18。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用于如上所述椅子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多件完整的普通纸箱,在各件普通纸箱的端部裁切掉一个端角即可形成具有底支撑部11和侧支撑部12的支撑纸箱1;
s2、根据设计要求取多件硬纸板,将各件硬纸板按照设计连续弯折多次即可分别形成纸质底托2、纸质背托3和纸质垫板4;
s3、将加工完成的各件支撑纸箱1依次与纸质底托2、纸质背托3和纸质垫板4连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