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两部分的椅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动态座椅,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布置在支架上的用于座位部件的弹动的摆动机构,座位部件具有座椅的座位面以借助座位部件相对于支架实施运动。



背景技术:

能向前和向后歪倾或运动的椅座装置和椅子例如已经在自主式站立辅助器领域中已知并且在普通的结构形式中具有电动辅助的元件,例如伺服发动机,充气弹簧、弹簧或其他的升降装置。它们通过使用者或另一人员来控制并且在离开座位位置时通过减小的力消耗和自身运动帮助座椅的使用者。这些方案至今大多通过围绕固定的旋转轴线的曲线走向的运动过程实现。为了在站起和坐下时使老年人和运动障碍人士尽可能获得活动性,主要使用如站立式扶手椅、用于椅子的自主式站立辅助器等的已知产品。

但是这些机构的目的是能够轻松地离开座位位置,不能在安坐时实施动态运动。但是除了辅助功能以外,也越来越多地需要使座椅使用者能够在椅子上运动。尤其在安坐时应该能够运动,使腿更好地进行血液流通,改变安坐位置,改变身体姿势等。

由实践也已知座位面与靠背例如能在工作位置和所谓的松弛位置之间围绕歪倾轴线向后歪倾。为此所需的歪倾配件通常昂贵且需要相当大的结构高度,从而例如在办公椅和类似的功能椅上接受这种功能配件,而在家用或私人领域中这种功能配件通常出于纯粹的美学考虑是不期望的。此外,在该发明中这些椅座没有提供运动可行性。出发点是在安坐时能够通过座椅使用者主动动态地向前和向后运动并且优选也能朝侧向方向运动。

此外已知的难点是实现在座位面和靠背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例如已知,在靠背中也设有两个能相对彼此运动的区域,这可通过使靠背的上部区段相对于下部区段向后弯曲实现。

由de202011000805u1已知例如具有座位面和靠背以及底架的椅子,底架承载座位面和靠背,其中,座位面相对于底架能围绕立式的歪倾轴线歪倾地受到支承,并且靠背具有两个可相对彼此运动的且叠置布置的区域,其上部区域能围绕同样立式的歪倾轴线相对于下部区域弯曲。但是该方案用于座位面和靠背的歪倾运动的不同设定,从而尤其与使用者的身体重量相关地实现座位面的歪倾运动性和靠背区域的歪倾运动性,其中,能够为座位面和靠背的歪倾运动设置操作力。

但是,为此提出的歪倾和调节机构成本高且复杂,这导致这种椅子的高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椅子,椅子具有稳定的、但是可简单制造的歪倾机构,歪倾机构尤其可用于不同的座位壳形状和椅子类型。此外,该机构应构造得尽可能吸引人,从而椅子例如也可应用在私人住宅区域中或有一定的吸引人设计要求的区域中。该发明还提供一种运动模型,该运动模型在外观上相应于最早的动态椅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动态座椅,该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布置在支架上的用于座位部件的弹动的摆动机构,座位部件能够使座椅使用者在安坐时进行动态运动,座位部件结构简单且能够成本有利地制造。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组合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主动动态座椅,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布置在支架上的用于座位部件的弹动的摆动机构,座位部件具有座椅的座位面以借助座位部件相对于支架实施运动,其中座位部件可弹簧式运动地歪倾地支承在支架上。弹动的摆动机构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分别与支架的后部件连接。此外,弹动的摆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杠杆臂和第四杠杆臂,第三杠杆臂和第四杠杆臂分别与支架的前部件连接。座位部件构造成两件式(所谓由两个座位壳半部构成)并且与座位面一起分成第一(左侧的)和第二(右侧的)座位壳。在此,第一座位壳至少构造有第一杠杆臂和第三杠杆臂且第二座位壳至少构造有第二杠杆臂和第四杠杆臂,尤其一件式地构造。

对此有利的是,座位部件可弹簧式运动地支承在支架上,从而可实施座位部件的摆动运动。与这种摆动机构连接的椅座的运动可描述为具有动态地来回移动的旋转轴线的摆动运动。在向前摆动时,座位部件的前棱边向下运动,而座位部件的后棱边保持在其相对高度位置中或向上运动,从而与座位部件连接的靠背向前倾斜。在向后歪倾时,座位部件的后棱边向下运动,而座位部件的后棱边保持在其相对高度位置中或向下运动,从而与座位部件连接的靠背向后倾斜。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和第二座位壳分别与共同作用的一对杠杆臂连接,其中,相应一个杠杆臂与支架的前部件连接并且另一杠杆臂与支架的后部件连接。基于支架可使座位部件以及相应的第一或第二座位壳与另一第二或第一座位壳无关地实施运动,由此提高了用于座椅使用者的主动动态座椅的灵活性和活动空间。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变型方案中,第一和第三杠杆臂一件式地由第一座位壳构成并且第二和第四杠杆臂一件式地由第二座位壳构成。由此改进了构件强度并且在弹性作用方面使得杠杆臂或弹动的摆动机构的性质最佳。此外无需将杠杆臂安装在座位壳上。

在主动动态座椅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杠杆臂的相应端部上设有固定装置。在此有利的是,杠杆臂可借助固定装置固紧在支架上,而无需其他构件。

此外,使支架与弹动的摆动机构间接地或直接地经由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连接的实施方式是有利的。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设置成,第一座位壳在第一和第三杠杆臂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凹口,第一和第三杠杆臂在第一凹口之下倾斜向下地从第一座位壳中伸出并且第二座位壳在第二和第四杠杆臂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凹口,第二和第四杠杆臂在第二凹口之下倾斜向下地从第二座位壳中伸出。第一和第二凹口的优点是,由此为弹动的摆动机构提供尺寸足够的运动间隙。杠杆臂可以这种方式实施摆动或歪倾运动,而座位壳或支架没有阻挡相应的运动。

在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置成,支架具有包括四个支脚的连接板。支架的后部件和前部件分别包括其中两个支脚,支脚如此延伸,使得连接板构造成x形。支架的特殊几何结构是有利的,因为以节省结构空间和节省材料的方式提供在支架和摆动机构的杠杆臂之间的合适的连接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另一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置成,在支架的后部件上或在支架的后部件的连接板的两个支脚上布置靠背,使得靠背与弹动的摆动机构或座位面脱开。在此有利的是,靠背与第一或第二座位壳或弹动的摆动机构的运动脱开并且仅关于支架实施弹动的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设置成,座位壳借助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固定在杠杆臂上并且支架与弹动的摆动机构间接地或直接地经由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连接。

在摆动地向前和向后运动中,固定有杠杆臂的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弹性地变形。为此优选地,能弹性变形的盘片或弹性的间隔元件在与座位部件的连接位置处以及还优选地在与支架或支承部的连接位置处安装在弓形件或杠杆臂上。在此,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也可由多个分开的弹性元件形成,弹性元件以合适的布置叠置地安装在与椅子部件和支架的固定点或连接位置上。在此,杠杆臂有利地以“三明治方式”通过至少两个能弹性变形的元件包围。还有利的是,借助操作装置或调节装置可设定能弹性变形的元件的预紧或弹性和/或弹簧特性,从而这对摆动运动的运动特征有直接影响。

此外,座位部件借助座位面保持在弹动的摆动机构上使得相应的座位壳可被操作逆着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或摆动机构的弹簧力从初始位置进入向前以及向侧面和向后歪倾的偏转的位置中的实施方式是有利的。由此确保了座位部件以及相应的座位壳关于整个轴线在三维空间中的可运动性。

根据本发明在另一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置成,第一和第二杠杆臂基本上朝向前的方向延伸,而第三和第四杠杆臂基本上朝向后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相交。基于一定的弹性,杠杆臂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并因此明显有助于座椅或弹动的摆动机构的主动动态的弹簧运行性。

优选地,主动动态座椅构造成,分开的座位面或第一和第二座位壳在其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居中地从支架的后部件延伸至支架的前部件。以这种方式在第一和第二座位壳之间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以防止第一和第二座位壳在朝向彼此相对运动时接触或撞到彼此上并受到损伤。

在一种变型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主动动态座椅构造成在第三和第四杠杆臂之间布置保障部,保障部用于限制沿相反地朝侧面歪倾地偏转的位置操作座位壳。在此有利的是,该限制能够以一定的程度使得相反地朝侧面歪倾地偏转运动,但是自预定界限开始防止该运动并因此保障两个座位壳不会彼此翻转开。

在本发明的主动动态座椅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成,保障部是牵引弹簧、弹性带或绳索。这些构件是特别合适的,因为弹簧和弹性带具有复位力,复位力在第一和第二座位壳偏转之后将它们回复到彼此的预设初始位置中。绳索可以预设的间隔限制两个座位壳的彼此分开的运动。

还有利的是,第三和第四杠杆臂分别具有自由端部并且相应的杠杆臂构造成l形,从而两个自由端部相对彼此延伸。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保障部在自由端部处固紧。该几何结构一方面改进了摆动机构并且另一方面优化了故障部的布置和功能,因为所需结构空间保持得很小并且改进了故障部和杠杆臂的力引入,因为沿着直线进行力引入。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设置成,支架具有四个椅子腿,椅子腿从下向上倾斜地朝向彼此延伸并且杠杆臂在椅子腿的上部的椅子腿端部处间接地经由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与杠杆臂连接。

在此有利地设置成,杠杆臂以其相应的保持区段间接地经由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固定在连接件上,优选在使用能弹性变形的间隔盘的情况下分别在椅子腿端部的区域中固定在支架上,从而至少部分地或大部分地由弹性的间隔盘或能弹性变形的间隔元件的弹性变形能力中实现摆动运动的弹性特性。为此优选地,将下部的能弹性变形的支座和上部的能弹性变形的夹紧盘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固定点上,相应的弓形件的保持区段夹紧在固定点之间,确切地说以“三明治方式”夹紧。

类似地,固定点也用于固定座位部件或座位壳半部,其中,可从四个这种固定点中选出多点支座、优选四点支座。相应的弓形件的端侧区段夹紧在座位部件侧的能弹性变形的间隔元件和能弹性变形的夹紧盘之间、确切地说同样以“三明治方式”夹紧。

此外,椅子腿在上部的椅子腿端部处借助承载板彼此连接的变型方案是有利的。例如可通过连接上部的椅子腿端部的承载板进行直接连接,通过承载板安装螺栓或连接元件,相应的杠杆臂在其保持区段处固定在连接元件上或借助连接元件固定。

根据本发明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杠杆臂间接地经由连接件并且在使用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的情况下分别在上部的椅子腿端部的区域中固定在连接板的支脚的容纳部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主动动态座椅构造成,从椅子侧面来看,杠杆臂大致x形地相交。在此有利的是,基于该布置改进了弹性作用。

在本发明的优选变型方案中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的弹性和/或弹簧特性可借助调节机构来改变。因此可根据相关弹性元件的材料和几何结构相应地设置摆动机构的期望弹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表征或在下面根据附图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一起详细示出。其中示出:

图1示出了布置在支架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主动动态座椅的前视图,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分开的座位部件和布置在支架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

图3示出了主动动态座椅的仰视图,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分开的座位部件、布置在支架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和保障部,

图4示出了主动动态座椅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分开的座位部件、布置在支架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和保障部,

图5示出了主动动态座椅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分开的座位部件和布置在支架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

图6示出了主动动态座椅的仰视立体图,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分开的座位部件、布置在支架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以及参考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结构和/或功能特征。

在图1中示出了布置在支架10上的能弹动的摆动机构20,在图2中一座位部件以座椅的座位面2布置在摆动机构上以借助座位部件相对于支架10实施运动。在主动动态座椅1中座位部件可弹簧式运动地歪倾地支承在支架10上。

摆动机构20设计成布置或集成在支架10上,如图1中所示。在本文中参考图2至图4,其中分别示出了主动动态的椅子1,椅子具有分开的座位面2和支架10,支架承载座位面2,其中,支架10构造有弹动的摆动机构20。此外,弹动的摆动机构20形成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二杠杆臂21b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杠杆臂22a和第四杠杆臂22b,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分别与支架10的后部件10h连接,第三杠杆臂和第四杠杆臂分别与支架10的前部件10v连接。

可看出,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二杠杆臂21b基本上朝向前指向的方向延伸,而第三杠杆臂22a和第四杠杆臂22b朝基本上向后或反向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相交。在本发明中名称“后”相应是指参考椅子的靠背或后部的椅子腿所在区域,而“前”是指在椅子上相应相对的区域,如从附图中看出。

可在一般的描述中如下地说明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二杠杆臂21b的走向:

-第一杠杆臂21a或第二杠杆臂21b的保持区段固定在后部的椅子腿4之上的区域中或与其间接地或直接地连接;

-杠杆臂21a、21b倾斜向前地延伸至用于座位部件2的第一或第二座位部件固定点。

可在一般的描述中如下地说明第三杠杆臂22a和第四杠杆臂22b的走向(对此参见图1):

-第三杠杆臂22a或第四杠杆臂22b的保持区段固定在前部的椅子腿4之上的区域中或与其间接地或直接地连接;

-杠杆臂22a、22b倾斜向后地延伸至用于座位部件2的第三或第四座位部件固定点。

在图1、图2和图4中可看出,为了期望的歪倾效果借助弹动的摆动机构20使杠杆臂21a或21b和22a或22b从椅子侧面看以大致x形相交。

图3和图4示出了,第三杠杆臂22a和第四杠杆臂22b分别具有自由端部7a、7b并且相应的杠杆臂22a、22b构造成l形,使得两个自由端部7a、7b朝向彼此延伸。

在杠杆臂21a、21b、22a、22b上构造有包括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25的固定点,一方面座位部件2固定在支承部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承部建立杠杆臂21a、21b、22a、22b至支架10的连接。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座位面2或具有座位面2的整个椅座可弹簧式运动地歪倾地支承在支架10上,为此无需摆柱。

此外,座位部件构造成两件式并且以座位面2分成第一座位壳2a和第二座位壳2b。在此第一座位壳2a至少固定在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三杠杆臂22a上并且第二座位壳2b至少固定在第二杠杆臂21b和第四杠杆臂22b上。分开的第一座位壳2a和第二座位壳2b在其之间形成间隙6,间隙居中地从支架10的后部件10h延伸至支架10的前部件10v。

此外,座位部件借助座位面2保持在弹动的摆动机构20上,使得相应的座位壳2a、2b可被操作逆着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25或摆动机构20的弹簧力从初始位置进入向前以及向侧面和向后歪倾的偏转的位置中。为此,座位壳2a、2b借助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25固定在杠杆臂21a、21b、22a、22b上并且支架10与弹动的摆动机构20间接地经由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25连接。

主动动态椅子1构造成,座位面2经由能弹性变形的间隔盘25可弹簧式运动地保持在弹动的摆动机构20上,使得座位面2可被操作逆着能弹性变形的间隔盘25的弹簧力从初始位置进入向前和向后歪倾的偏转的位置中。

此外,在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三杠杆臂21a和第四杠杆臂21b之间布置有保障部8,保障部用于限制座位壳2a、2b进入朝侧面歪倾地反向偏转的位置中的操作。保障部8是牵引弹簧,牵引弹簧固紧在第三杠杆臂22a和第四杠杆臂22b的自由端部7a、7b上。替代地,保障部8也可为能弹性变形的弹簧元件。

支架10具有包括四个支脚11的连接板50,其中支架10的后部件10h和前部件10v分别包括其中两个支脚11,支脚如此延伸,使得连接板50构造成x形。

此外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0具有四个椅子腿4,椅子腿从下向上地倾斜地朝向彼此延伸并且杠杆臂21a、21b、22a、22b在椅子腿4的上部的椅子腿端部4a的区域中间接地经由连接板50和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与椅子腿连接。在此杠杆臂21a、21b、22a、22b间接地经由连接件且在使用能弹性变形的支承部25的情况下分别在上部的椅子腿端部4a的区域中固定在连接板50的支脚11的容纳部12上。四个椅子腿接头直接一体地构造在连接板50上并且椅子腿4在上部的椅子腿端部4a处借助连接板50彼此连接。

椅子腿接头构造成圆柱管状的元件,椅子腿4的椅子腿端部4a插入并且固定在圆柱管状的元件的打开的端部中。可通过压配合实现特别简单的安装,从而无需机械连接材料。

在图5中示出了主动动态座椅1的座位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主动动态座椅具有分开的座位部件和布置在支架10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20。分开的座位面2或座位部件的第一座位壳2a和第二座位壳2b在其之间形成中央间隙6。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三杠杆臂22a由第一座位壳2a一件式地构造并且第二杠杆臂21b和第四杠杆臂22b由第二座位壳2b一件式地构造。在此,第一座位壳2a在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三杠杆臂22a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凹口2aa。在凹口2aa之下,第一杠杆臂21a和第三杠杆臂22a倾斜向下地从第一座位壳2a中伸出。第二座位壳2b在第二杠杆臂21b和第四杠杆臂22b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凹口2ba。在第二凹口2ba之下,第二杠杆臂21b和第四杠杆臂22b倾斜向下地从第二座位壳2b中伸出。在此杠杆臂21a、21b、22a、22b平行于中央间隙6。此外,在杠杆臂21a、21b、22a、22b的相应端部上一体地设有固定装置23,杠杆臂21a、21b、22a、22b借助固定装置固紧在支架10上。

图6示出了在图5中示出的座位部件的底部和布置在支架10上的弹动的摆动机构20的立体图,座位部件经由摆动机构可弹簧式运动地歪倾地支承在支架10上。此外,支架10具有包括四个支脚11的连接板50。其中支架10的后部件10h和前部件10v分别包括其中两个支脚11,支脚如此延伸,使得连接板50构造成x形。此外,连接板50具有用于椅子腿的未示出的椅子腿端部的中央连接口51。

在杠杆臂21a、21b、22a、22b的相应端部上一体地设有固定装置23,固定装置构造成用于螺钉的通孔。弹动的摆动机构20的第一杠杆臂21a或第二杠杆臂21b与支架10的后部件10h的一支脚11连接并且第三杠杆臂22a或第四杠杆臂22b分别与支架10的前部件10v的一支脚11连接。

分开的座位面2或第一座位壳2a和第二座位壳2b在其之间形成间隙6,间隙在中央从支架10的后部件10h延伸至支架10的前部件10v。杠杆臂21a、21b、22a、22b平行于中间间隙6延伸。在此,第一杠杆臂21a或第二杠杆臂21b从中央间隙6来看比第三杠杆臂22a或第三杠杆臂22b更靠外地布置在相应的座位壳2a、2b上。为了与杠杆臂21a、21b、22a、22b连接,连接部50的后部件10h的支脚11比连接板50的前部件10v的支脚11更向后向外地延伸。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02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