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5


本发明属于艺术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



背景技术:

平面设计是一种沟通的手段。它指所有通过铅印图像传递信息的艺术作品和创造作品的过程。在可视化交流中,它不可或缺。它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一切可用来做平面设计的材料,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整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这其中也包括建模设计,那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款好的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申请号:cn201910304687.0中涉及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属于艺术设计领域。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包括创作台主体,平面设计台、建模设计台以及建模组件收纳盒;通过在创作台主体顶面设置可以活动分开的平面设计台,利用闭合的平面设计台使得艺术设计者可以在其表面绘制或设计平面艺术品。当打开平面设计台后,位于创作台主体内部的建模设计台升出,与此同时位于建模设计台两侧的建模组件收纳盒跟随升出,便于建模设计者通过建模组件收纳盒内的建模组件在建模设计台上构造立体艺术品,本发明结构紧凑,有效利用创作台主体的内部空间,使得该创作台不仅可以满足艺术设计者的平面需求还可以提供建模所需的工作环境。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未设置双向切换结构,切换时会破坏建模平台上的模型,无法同时满足设计师对平面与建模平台的需求,设计师无法直观的观察建模模型;未设置快捷切换装置,依靠双手,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建模污渍易污染平面稿纸,未设置建模通风清理装置,影响台面整洁,未设置平面稿纸移动装置,无法对稿纸进行保护收集,极易破损丢失的同时纸张无法收紧压平,影响平面创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以解决现有的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未设置双向切换结构,切换时会破坏建模平台上的模型,无法同时满足设计师对平面与建模平台的需求,设计师无法直观的观察建模模型;未设置快捷切换装置,依靠双手,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建模污渍易污染平面稿纸,未设置建模通风清理装置,影响台面整洁,未设置平面稿纸移动装置,无法对稿纸进行保护收集,极易破损丢失的同时纸张无法收紧压平,影响平面创作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包括支撑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底部固定连接在四个防滑地脚上;

平面创作装置,平面创作装置滑动连接在支撑装置上;

底稿移动装置,底稿移动装置固定嵌装在平面创作装置内部;

一体切换装置,一体切换装置设有两组,且两组一体切换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平面创作装置两侧;

建模工作平台,建模工作平台滑动连接在支撑装置上;

建模清理装置,建模清理装置固定连接在建模工作平台的侧面;

切换驱动装置,切换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的底部;

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底部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驱动装置还包括:

平面切换斜块,平面切换斜块为底部斜面结构,且平面切换斜块固定连接在平面创作平台的底部;

切换稳定轴,切换稳定轴设有两个,且两个切换稳定轴分别固定连接在平面切换斜块的内部;

斜面推进块,斜面推进块顶部为斜面结构,斜面推进块固定连接在切换推进杆上;

稳定轴套,稳定轴套设有两个,且两个稳定轴套分别滑动套装在两个切换稳定轴上;两个稳定轴套底部固定连接在斜面推进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支架主体,支撑支架主体底部固定连接在四个防滑地脚上;支撑支架主体底部设有一个稳定底板;

平面滑动槽,平面滑动槽设有两个,且两个平面滑动槽分别固定开设在支撑支架主体的内侧;

建模滑动槽,建模滑动槽设有两组,且两组建模滑动槽分别固定开设在支撑支架主体的两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稿移动装置包括:

底稿驱动旋钮,底稿驱动旋钮固定套装在底稿驱动螺纹杆上,且底稿驱动旋钮中部设有齿轮;底稿驱动旋钮的顶部穿过平面创作平台;

底稿驱动螺纹杆,底稿驱动螺纹杆两侧通过轴承旋转轴接在平面创作平台上;

辊轴从动齿轮,辊轴从动齿轮设有两个,且两个辊轴从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底稿收卷辊上;两个辊轴从动齿轮分别啮合于底稿驱动螺纹杆的两侧;

底稿收卷辊,底稿收卷辊设有两个,且两个底稿收卷辊分别旋转轴接在平面创作平台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球头定位销,球头定位销设有两个,且两个球头定位销滑动连接在定位支架上;球头定位销外侧套装有拉簧,拉簧固定连接在定位支架与球头定位销尾部之间;

定位支架,定位支架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支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创作装置包括:

平面创作平台,平面创作平台固定连接在两个创作平台滑动条之间,且平面创作平台两侧设有底稿安装槽;平面创作平台的后侧顶部设有螺纹杆安装槽;

创作平台滑动条,创作平台滑动条设有两个,且两个创作平台滑动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平面滑动槽上;

底稿护板,底稿护板设有两个,且两个底稿护板上均设有底稿抽拉孔;两个底稿护板分别固定嵌装在平面创作平台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建模工作平台包括:

建模平台,建模平台固定连接在两个建模平台滑块上,且建模平台的顶部设有“回”字形废料槽;建模平台顶部设有圆形开槽;建模平台的底部设有齿条安装槽;

旋转建模盘,旋转建模盘底部设有转轴,且旋转建模盘通过转轴旋转轴接在建模平台上;旋转建模盘顶部与建模平台平齐;

底稿驱动齿条,底稿驱动齿条固定连接在建模平台底部,且底稿驱动齿条啮合于底稿驱动旋钮;

建模平台滑块,建模平台滑块设有两组,且两组建模平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建模滑动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驱动装置包括:

切换脚踏支架,切换脚踏支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的底部;

切换脚踏滑槽,切换脚踏滑槽滑动连接在切换脚踏支架上,且切换脚踏支架后侧设有脚踏;

切换杠杆,切换杠杆固定连接在切换脚踏滑槽前侧,且切换杠杆首端设有连接轴;

切换推进杆,切换推进杆底部旋转轴接在切换杠杆上,且切换推进杆滑动套装在推进杆套上;

推进杆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建模清理装置包括:

建模清理风箱,建模清理风箱固定连接在建模平台的顶部侧面;建模清理风箱上设有一条出风口;

清理叶片,清理叶片旋转轴接在建模清理风箱内部,且清理叶片背部穿过建模清理风箱并固定连接有叶片齿轮;

加速连接齿轮,加速连接齿轮旋转轴接在建模平台的侧面,且加速连接齿轮啮合于清理叶片背部;

清理齿条,清理齿条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顶部,且清理齿条啮合于加速连接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切换装置包括:

换向齿轮,换向齿轮设有两个,且两个换向齿轮分别旋转轴接在支撑支架主体内侧;

平面创作齿条,平面创作齿条设有两个,且两个平面创作齿条分别固定连接在平面创作平台的两侧;两个平面创作齿条分别啮合于两个换向齿轮。

建模齿条,建模齿条设有两个,且两个建模齿条分别固定连接在建模工作平台的两侧。两个建模齿条分别啮合于两个换向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平面创作装置,采用了带有两个底稿护板,可以更好的保护设计稿纸,同时配合设置的底稿移动装置,通过采用两个底稿收卷辊对长卷的稿纸进行收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收紧稿纸,无需人工扶持,使平面设置的质量更佳,同时设置两个底稿收卷辊可以有效的防止稿纸丢失的问题,设置底稿驱动螺纹杆,可以通过旋转底稿驱动旋钮来带动的方式,更加便捷,同时设置的底稿驱动旋钮上设有齿轮,可以在切换平面创作与建模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底稿驱动齿条带动使稿纸可以进行收卷,更加有效的保护稿纸,采用联动收卷的方式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又能满足设计师自由调节。

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一体切换装置,通过采用两组换向齿轮来啮合两个平面创作齿条与建模齿条的方式,可以实现平面创作与建模设计的平行切换,更加快捷,同时采用平行切换的方式,无需清理建模平台上的模型,不会破坏建模平台上的建模模型,设计师可以同时观察模型并进行平面创作,更加实用高效,同时设置的切换驱动装置,采用脚部踩踏与轻挑的方式,更加快捷,无需设计双手调节,防止设计师双手建模过程中存在泥污,影响设备与平面稿纸的整洁,同时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通过球头定位销可以及时的在切换后进行定位固定。

3、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建模工作平台,采用旋转建模盘,可以更加便于工作人员对建模本体进行精准操作,同时设置的建模平台,采用了四周“回”字形的废料槽,便于废料的收集,同时配合设置的建模清理装置,采用了由清理齿条驱动的方式,运行无需电力,更加节能,同时通过设置的建模清理装置上的清理叶片旋转将建模工作平台上的浮尘清理,整个清理过程无需设计师操作,在建模工作平台滑动切换的过程中即可实现,更加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平面创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稿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底稿移动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底稿移动装置驱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体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建模工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建模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切换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切换驱动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支撑装置;

101、支撑支架主体;102、平面滑动槽;103、建模滑动槽;

2、平面创作装置;

201、平面创作平台;202、创作平台滑动条;203、底稿护板;

3、底稿移动装置;

301、底稿驱动旋钮;302、底稿驱动螺纹杆;303、辊轴从动齿轮;304、底稿收卷辊;

4、一体切换装置;

401、换向齿轮;402、平面创作齿条;403、建模齿条;

5、建模工作平台;

501、建模平台;502、旋转建模盘;503、底稿驱动齿条;504、建模平台滑块;

6、建模清理装置;

601、建模清理风箱;602、清理叶片;603、加速连接齿轮;604、清理齿条;

7、切换驱动装置;

701、切换脚踏支架;702、切换脚踏滑槽;703、切换杠杆;704、切换推进杆;705、推进杆套;706、平面切换斜块;707、切换稳定轴;708、斜面推进块;709、稳定轴套;

8、定位装置;

801、球头定位销;802、定位支架;

9、防滑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4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平面和建模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作台,包括支撑装置1;

支撑装置1,支撑装置1底部固定连接在四个防滑地脚9上;

平面创作装置2,平面创作装置2滑动连接在支撑装置1上;

底稿移动装置3,底稿移动装置3固定嵌装在平面创作装置2内部;

一体切换装置4,一体切换装置4设有两组,且两组一体切换装置4分别固定连接在平面创作装置2两侧;

建模工作平台5,建模工作平台5滑动连接在支撑装置1上;

建模清理装置6,建模清理装置6固定连接在建模工作平台5的侧面;

切换驱动装置7,切换驱动装置7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1的底部;

定位装置8,定位装置8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装置8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1底部前后两侧。

如附图4所示,支撑装置1包括:

支撑支架主体101,支撑支架主体101底部固定连接在四个防滑地脚9上;支撑支架主体101底部设有一个稳定底板;

平面滑动槽102,平面滑动槽102设有两个,且两个平面滑动槽102分别固定开设在支撑支架主体101的内侧;

建模滑动槽103,建模滑动槽103设有两组,且两组建模滑动槽103分别固定开设在支撑支架主体101的两部两侧。

如附图5所示,平面创作装置2包括:

平面创作平台201,平面创作平台201固定连接在两个创作平台滑动条202之间,且平面创作平台201两侧设有底稿安装槽;平面创作平台201的后侧顶部设有螺纹杆安装槽;

创作平台滑动条202,创作平台滑动条202设有两个,且两个创作平台滑动条20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平面滑动槽102上;

底稿护板203,底稿护板203设有两个,且两个底稿护板203上均设有底稿抽拉孔;两个底稿护板203分别固定嵌装在平面创作平台201两侧。

底稿移动装置3包括:

底稿驱动旋钮301,底稿驱动旋钮301固定套装在底稿驱动螺纹杆302上,且底稿驱动旋钮301中部设有齿轮;底稿驱动旋钮301的顶部穿过平面创作平台201;

底稿驱动螺纹杆302,底稿驱动螺纹杆302两侧通过轴承旋转轴接在平面创作平台201上;

辊轴从动齿轮303,辊轴从动齿轮303设有两个,且两个辊轴从动齿轮30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底稿收卷辊303上;两个辊轴从动齿轮303分别啮合于底稿驱动螺纹杆302的两侧;

底稿收卷辊304,底稿收卷辊304设有两个,且两个底稿收卷辊304分别旋转轴接在平面创作平台201的两侧,设置了平面创作装置2,采用了带有两个底稿护板203,可以更好的保护设计稿纸,同时配合设置的底稿移动装置3,通过采用两个底稿收卷辊304对长卷的稿纸进行收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收紧稿纸,设置底稿驱动螺纹杆302,可以通过旋转底稿驱动旋钮301来带动的方式,更加便捷,同时设置的底稿驱动旋钮301上设有齿轮,可以在切换平面创作与建模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底稿驱动齿条503带动使稿纸可以进行收卷,更加有效的保护稿纸,采用联动收卷的方式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又能满足设计师自由调节,设置带有防滑地脚9的支撑支架主体101使用更加稳定。

如附图9所示,一体切换装置4包括:

换向齿轮401,换向齿轮401设有两个,且两个换向齿轮401分别旋转轴接在支撑支架主体101内侧;

平面创作齿条402,平面创作齿条402设有两个,且两个平面创作齿条402分别固定连接在平面创作平台201的两侧;两个平面创作齿条402分别啮合于两个换向齿轮401。

建模齿条403,建模齿条403设有两个,且两个建模齿条403分别固定连接在建模工作平台5的两侧。两个建模齿条403分别啮合于两个换向齿轮401。

切换驱动装置7包括:

切换脚踏支架701,切换脚踏支架701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101的底部;

切换脚踏滑槽702,切换脚踏滑槽702滑动连接在切换脚踏支架701上,且切换脚踏支架701后侧设有脚踏;

切换杠杆703,切换杠杆703固定连接在切换脚踏滑槽702前侧,且切换杠杆703首端设有连接轴;

切换推进杆704,切换推进杆704底部旋转轴接在切换杠杆703上,且切换推进杆704滑动套装在推进杆套705上;

推进杆套705,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101的侧面。

切换驱动装置7还包括:

平面切换斜块706,平面切换斜块706为底部斜面结构,且平面切换斜块706固定连接在平面创作平台201的底部;

切换稳定轴707,切换稳定轴707设有两个,且两个切换稳定轴707分别固定连接在平面切换斜块706的内部;

斜面推进块708,斜面推进块708顶部为斜面结构,斜面推进块708固定连接在切换推进杆704上;

稳定轴套709,稳定轴套709设有两个,且两个稳定轴套709分别滑动套装在两个切换稳定轴707上;两个稳定轴套709底部固定连接在斜面推进块708上。

定位装置8包括:

球头定位销801,球头定位销801设有两个,且两个球头定位销801滑动连接在定位支架802上;球头定位销801外侧套装有拉簧,拉簧固定连接在定位支架802与球头定位销801尾部之间;

定位支架802,定位支架802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支架802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101底部,设置了一体切换装置4,通过采用两组换向齿轮401来啮合两个平面创作齿402条与建模齿条403的方式,可以实现平面创作与建模设计的平行切换,更加快捷,同时采用平行切换的方式,无需清理建模平台501上的模型,更加实用高效,同时设置的切换驱动装置7,采用脚部踩踏与轻挑切换脚踏滑槽702的方式,更加快捷,无需设计双手调节,防止设计师双手建模过程中存在泥污,影响设备与平面稿纸的整洁,同时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8,通过球头定位销801可以及时的在切换模式后进行定位固定。

如附图10所示,建模工作平台5包括:

建模平台501,建模平台501固定连接在两个建模平台滑块504上,且建模平台501的顶部设有“回”字形废料槽;建模平台501顶部设有圆形开槽;建模平台501的底部设有齿条安装槽;

旋转建模盘502,旋转建模盘502底部设有转轴,且旋转建模盘502通过转轴旋转轴接在建模平台501上;旋转建模盘502顶部与建模平台501平齐;

底稿驱动齿条503,底稿驱动齿条503固定连接在建模平台501底部,且底稿驱动齿条503啮合于底稿驱动旋钮301;

建模平台滑块504,建模平台滑块504设有两组,且两组建模平台滑块504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建模滑动槽103上。

建模清理装置6包括:

建模清理风箱601,建模清理风箱601固定连接在建模平台501的顶部侧面;建模清理风箱601上设有一条出风口;

清理叶片602,清理叶片602旋转轴接在建模清理风箱601内部,且清理叶片602背部穿过建模清理风箱601并固定连接有叶片齿轮;

加速连接齿轮603,加速连接齿轮603旋转轴接在建模平台501的侧面,且加速连接齿轮603啮合于清理叶片602背部;

清理齿条604,清理齿条604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主体101顶部,且清理齿条604啮合于加速连接齿轮603,设置了建模工作平台501,采用旋转建模盘502,可以更加便于工作人员对建模本体进行精准操作,同时设置的建模平台501,采用了四周“回”字形的废料槽,便于废料的收集,同时配合设置的建模清理装置6,采用了由清理齿条604驱动的方式,运行无需电力,更加节能,同时通过设置的建模清理装置上的清理叶片602旋转将建模工作平台501上的浮尘清理,整个清理过程无需设计师操作,更加便捷高效。

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不变,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旋转建模盘502的结构形式,在旋转建模盘502的外侧固定套装一圈密封圈并与建模平台501上的安装槽内侧贴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有效的提高建模平台501的密封性,同时防止旋转建模盘502内部转轴生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使用时:首先,将设备放置在地面,随后即可使用设备进行平面与建模工作,首先通过踩踏与挤压切换脚踏滑槽702调节设备平面与建模之间的切换,其工作方式作为:在踩踏以与挤压切换脚踏滑槽702,的过程中,带动切换杠杆703使其能够扩大摆幅,随之带动切换推进杆704上移动,在切换推进杆704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斜面推进块708上的稳定轴套709平面切换斜块706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带动平面创作平台201的滑动,与此同时,在平面创作平台201滑动运行房的的过程中,设置的换向齿轮401会通过对向啮合的方式,实现带动建模平台501与平面创作平台201对向移动,切换完成后定位装置8上的球头定位销801会通过拉簧作用力进行球形定位;在建模平台501平移运动过程中,啮合在清理齿条604上的加速连接齿轮603会通过齿轮啮合驱动的方式来带动清理叶片602旋转,从而由建模清理风箱601导出风力,实现对建模平台501的清理,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转动旋转建模盘502的方式调节建模角度,同时在进行平面创作时,则通过旋转底稿驱动旋钮301即可实现移动稿纸,其工作方式为,在底稿驱动旋钮301转动过程中,会带动底稿驱动螺纹杆302旋转,进而实现带动底稿收卷辊304上的辊轴从动齿轮303进行转动,实现稿纸的移动,最后完成整体切换以及平面创作与建模设计。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04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