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化床领域,尤其是一种流化床的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流化床是一种利用气体或液体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过程或液固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器。
中国有机硅流化床迄今已历两代:
第一代流化床:被称为“常规”床,原料只进行流态化反应,触体活性为150kg/m3h。
第二代流化床:被称为“侧吹”床,部分氯甲烷“侧吹”入床,使触体表面更新,再进行流态化反应,触体活性可提高到200kg/m3h。
上述两代流化床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触体活性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结构的流化床,以解决目前流化床触体活性较低的缺陷。
流化床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触体活性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结构的流化床,以解决目前流化床触体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使得全部氯甲烷均是通过若干个拉瓦尔喷管进入流化床内部,使触体粉碎并表面更新,触体活性高达250kg/m3h以上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包括流化床本体,其包括上层部分、中层部分与下层部分,所述中层部分包括筒体、位于所述筒体上的料层计量部件a、以及位于所述筒体上的差压检测部件a与差压检测部件b;
所述下层部分包括床半锥体部、位于所述床半锥体部上的拉瓦尔喷管组件、位于所述床半锥体部上的至少一个氯甲烷进口、以及位于所述床半锥体部上的料层计量部件b;
氯甲烷气体经氯甲烷进口与拉瓦尔喷管组件进入流化床本体中。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床半锥体部包括锥台夹套壁面,所述拉瓦尔喷管组件设置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上,所述氯甲烷进口a与所述氯甲烷进口b位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相对侧,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内部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拉瓦尔喷嘴挡板a与拉瓦尔喷嘴挡板b,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底端设有床底人孔组件。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拉瓦尔喷管组件包括多层拉瓦尔喷管组,所述拉瓦尔喷管组由沿锥台夹套壁面的中心位置周向设置的若干个拉瓦尔喷管构成。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床底人孔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底端的床底人孔、以及与所述床底人孔连通且向所述床底人孔下端设置的床底人孔底阀。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料层计量部件a与所述料层计量部件b分别为位于所述筒体上的防堵引压口a与位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上的防堵引压口b;
所述差压检测部件a与所述差压检测部件b均为位于所述筒体上的防堵塞压口a与防堵塞压口b。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防堵引压口a与防堵引压口b均是位于所述筒体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相同侧;
所述防堵塞压口a与所述防堵塞压口b均是所述筒体的相同侧、且所述防堵塞压口a的位置与所述防堵塞压口b的位置上、下垂直设置。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中层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筒体内部的u型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的安全阀、以及由上至下围绕在所述筒体外壁的导油换热管。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导油换热管还围绕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上端的部分区域。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上层部分包括导热油出油油箱、以及位于其下端的导热油进油油箱。
上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中,所述u型换热管组包括进口端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铅直与所述导热油出油油箱和所述导热油进油油箱的底板直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拉瓦尔喷管组件以更换现有的气体分布器,全部氯甲烷气体均是经过拉瓦尔喷管组件进入快速流化床内部,使触体粉碎并表面更新,之后再进行流态化反应,触体活性高达250kg/m3h以上;
通过料层计量部件与差压检测部件能测知、指挥和控制床层料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内容如下:
1-出料管口;2-导热油出口;3-导热油出油油箱;4-导热油进油油箱;5-导热油进口;6-料层计量部件a;7-安全阀;8-上端人孔;9-u型换热管组;10-筒体;11-导油换热管;12-差压检测部件a;13-差压检测部件b;14-床半锥体部;15-拉瓦尔喷管;16-拉瓦尔喷嘴挡板a;17-拉瓦尔喷嘴挡板b;18-氯甲烷进口a;19-氯甲烷进口b;20-床底人孔;21-床底人孔底阀;22-料层计量部件b;23-锥台夹套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流化床本体包括上层部分、中层部分与下层部分。
上层部分包括导热油出油油箱3、以及位于其下端的导热油进油油箱4。其中,导热油出油油箱3与导热油进油油箱4上、下重叠设置。另外,导热油出油油箱3的中心和导热油进油油箱4的中心相对应。出料管口1位于流化床的顶部、且其敞开端面位于流化床的上端位置。
另外,上层部分还包括与导热油出油油箱3相连通的导热油出口2,以及与导热油进油油箱4相连通的导热油进口5。其中,导热油出口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热油出口2的位置相对应,导热油进口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热油进口5的位置相对应。
中层部分包括筒体10、位于筒体10上的料层计量部件a6、位于筒体10上的差压检测部件a12与差压检测部件b13、位于筒体10内部的u型换热管组9、位于筒体10的外壁上的安全阀7、位于筒体10的外壁上的上端人孔8、以及由上至下围绕在筒体10外壁的导油换热管11。
其中,料层计量部件a6为位于筒体10上的防堵引压口a。
差压检测部件a12与差压检测部件b13均为位于筒体10上的防堵塞压口a与防堵塞压口b。其中,防堵塞压口a与防堵塞压口b均是筒体10的相同侧、且防堵塞压口a的位置与防堵塞压口b的位置上、下垂直设置。
安全阀7的位置高于防堵塞压口a12的位置以及防堵塞压口b13的位置、且安全阀7与防堵塞压口a12以及防堵塞压口b12均是位于筒体10的相同侧,
料层计量部件a6位于安全阀7与防堵塞压口a12以及防堵塞压口b12的相对侧。
u型换热管组9包括进口端与出口端,其中,进口端和出口端铅直与导热油出油油箱3和导热油进油油箱4的底板直连。其中,由六组半盘式导热油换热管构成。
下层部分包括床半锥体部14、位于床半锥体部14上的拉瓦尔喷管组件、位于床半锥体部14上的至少一个氯甲烷进口、以及位于床半锥体部14上的料层计量部件b22。
在本实施例中,氯甲烷进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氯甲烷进口a18与氯甲烷进口b19,并且设置在床半锥体部14的相对侧。
床半锥体部14包括锥台夹套壁面23,拉瓦尔喷管组件设置在锥台夹套壁面23上,氯甲烷进口a18与氯甲烷进口b19位于锥台夹套壁面23的相对侧,在锥台夹套壁面23的内部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拉瓦尔喷嘴挡板a与拉瓦尔喷嘴挡板b,在锥台夹套壁面23的底端设有床底人孔组件。
导油换热管11还围绕在锥台夹套壁面23上端的部分区域。
料层计量部件b22为位于锥台夹套壁面23上的防堵引压口b。其中,防堵引压口a的位置与防堵引压口b位置均是位于筒体10与锥台夹套壁面23的相同侧。
拉瓦尔喷管组件包括多层拉瓦尔喷管组,拉瓦尔喷管组由沿锥台夹套壁面23的中心位置周向设置的若干个拉瓦尔喷管15构成。
拉瓦尔喷管的分布分四层;每层水平直管对直径的水平角 40度到 30度;或-40度到-30度之间。
床底人孔组件包括位于锥台夹套壁面23的底端的床底人孔20、以及与床底人孔20连通且向床底人孔20下端设置的床底人孔底阀21。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流化床中的气体分布板替换为拉瓦尔喷管组件,氯甲烷先通过拉瓦尔喷管进有机硅流化床,使得氯甲烷气速能够达到1.05﹤ma﹤1.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包括流化床本体,其包括上层部分、中层部分与下层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部分包括筒体、位于所述筒体上的料层计量部件a、以及位于所述筒体上的差压检测部件a与差压检测部件b;
所述下层部分包括床半锥体部、位于所述床半锥体部上的拉瓦尔喷管组件、位于所述床半锥体部上的至少一个氯甲烷进口、以及位于所述床半锥体部上的料层计量部件b;
氯甲烷气体经氯甲烷进口与拉瓦尔喷管组件进入流化床本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半锥体部包括锥台夹套壁面,所述拉瓦尔喷管组件设置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上,氯甲烷进口a与氯甲烷进口b位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相对侧,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内部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拉瓦尔喷嘴挡板a与拉瓦尔喷嘴挡板b,在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底端设有床底人孔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瓦尔喷管组件包括多层拉瓦尔喷管组,所述拉瓦尔喷管组由沿锥台夹套壁面的中心位置周向设置的若干个拉瓦尔喷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底人孔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底端的床底人孔、以及与所述床底人孔连通且向所述床底人孔下端设置的床底人孔底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层计量部件a与所述料层计量部件b分别为位于所述筒体上的防堵引压口a与位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上的防堵引压口b;
所述差压检测部件a与所述差压检测部件b均为位于所述筒体上的防堵塞压口a与防堵塞压口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引压口a与防堵引压口b均是位于所述筒体与所述锥台夹套壁面的相同侧;
所述防堵塞压口a与所述防堵塞压口b均是所述筒体的相同侧、且所述防堵塞压口a的位置与所述防堵塞压口b的位置上、下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筒体内部的u型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的安全阀、以及由上至下围绕在所述筒体外壁的导油换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换热管还围绕在锥台夹套壁面上端的部分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部分包括导热油出油油箱、以及位于其下端的导热油进油油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化床的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管组包括进口端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铅直与所述导热油出油油箱和所述导热油进油油箱的底板直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