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8


本申请涉及包装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生产包装过程中,茶叶先会被装在小袋子里,然后放入盒体进行封装。为了对盒体进行保护,同时增强盒体的密封性,通常在盒体的表面包裹薄膜。

在实际生产中,需将薄膜包裹在盒体的外侧壁,再将薄膜进行压紧及热烫粘合即可完成盒体的包膜。发明人发现工作人员需手动将盒体表面的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表面再进行热烫粘合,工作效率较低,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表面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容纳区域,所述容纳区域供盒体放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压边组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所述容纳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压边组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压边组件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一压边组件用于压紧所述容纳区域内的盒体,所述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容纳区域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压边组件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压边组件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纳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压边组件对所述容纳区域内的盒体远离所述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进行压紧,所述第三压边组件对盒体远离所述第二压边组件的侧壁以及盒体的相对两端进行压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薄膜环绕在盒体表面后,将盒体和薄膜一起放入容纳区域内,控制第一压边组件压紧容纳区域内的盒体,使得薄膜压紧盒体的上下两侧壁,再控制第二压边组件朝容纳区域方向靠近,使第二压边组件对容纳区域内的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进行压紧使薄膜贴紧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并带动容纳区域内的盒体靠近第三压边组件,使第三压边组件对盒体远离第二压边组件的侧壁以及盒体的相对两端进行压紧,使薄膜贴紧盒体远离第二压边组件的侧壁以及盒体的相对两端,将薄膜压紧后的盒体取出进行热烫粘合即可,相比工作人员手动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表面,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边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压块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压块靠近所述容纳区域设置,所述压块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纳区域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压块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压块和第一驱动件,当盒体和薄膜置于容纳区域内后,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压块移动,使压块靠近容纳区域的端面抵紧容纳区域内盒体靠近压块的端面,从而将盒体抵紧于容纳区域内,进而使薄膜压紧于盒体的上下两侧壁,使得操作薄膜压紧盒体的上下两侧壁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二压边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面的推块和压板,所述压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板分别位于所述推块沿所述底板滑移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压板均朝向所述容纳区域设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底板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压边组件压紧盒体的上下两侧壁后,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底板朝靠近容纳区域的方向移动,底板上的两个压板将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薄膜朝第三压边组件的方向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底板上的推块抵紧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带动盒体朝第三压边组件的方向移动,并将薄膜压紧于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使得操作将薄膜压紧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更加方便。

可选的,两个所述压板朝靠近所述容纳区域的方向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压板之间最小的距离小于盒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滑移方向的长度,两个所述压板之间最大的距离大于盒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滑移方向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板随着底板的移动抵紧盒体的外侧壁时,盒体外侧的薄膜顺着两个压板相互靠近的端面朝第三压边组件的方向逐渐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减少了薄膜被压板顶破的情况,使得盒体外侧的薄膜压紧盒体的对应端部更加方便,且薄膜不易损坏。

可选的,所述第三压边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送带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压紧件,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于所述二压边组件的滑移方向设置,且所述传送带输送方向的后端远离所述容纳区域设置,所述压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紧件分别位于所述传送带沿其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压紧件分别抵紧所述传送带上盒体的对应外侧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边组件带动容纳区域内的盒体移动至传送带上,传送带带动盒体进行移动,传送带两侧的压紧件分别压紧传送带上盒体垂直于传送带输送方向分布的相对两端,并由于传送带与盒体外侧薄膜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盒体远离第二压边组件的薄膜压紧于盒体的对应外侧壁上,再通过传送带将压紧后的盒体带出,将带出的盒体进行热烫粘合即可,使得操作将薄膜压紧于盒体远离第二压边组件的侧壁以及盒体垂直于传送带输送方向分布的相对两端更加方便。

可选的,每个所述压紧件均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传送带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传送带的端面开设有v型槽,所述v型槽的槽底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面对应所述v型槽槽底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之间形成有压边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边组件带动容纳区域内的盒体移动至传送带上,第一板体靠近第二压边组件的端部将盒体远离第二压边组件的薄膜朝第二压边组件的方向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使盒体垂直于传送带输送方向分布的两个端部上的薄膜形成上下两个三角,位于上方的三角随着传送带的移动进入压边通道内,并顺着压边通道向下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位于下方的三角随着传送带的移动进入第一板体与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处,并随着传送带的移动通过v型槽槽底的最低处进入压边通道,再顺着压边通道向上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即可完成盒体表面薄膜的压紧,压紧好后盒体通过传送带移出,工作人员件将移出的盒体进行热烫粘合即可,无需工作人员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两端,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二板体靠近对应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靠近所述容纳区域设置,所述压边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面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远离所述传送带的端部突出于所述v型槽的槽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带动盒体进入压边通道时,盒体外侧薄膜上位于上方的三角通过第一倾斜面和第一板体之间的空隙处进入压边通道,无需工作人员将盒体外侧薄膜上位于上方的三角手动进入压边通道内,使得盒体外侧薄膜上位于上方的三角进入压边通道更加方便。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容纳区域的端部朝靠近所述容纳区域的方向相互远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压边组件带动盒体移动至传送带上时,对盒体进行导向,使得盒体进入传送带更加方便;同时第一板体靠近容纳区域的端部将盒体上远离第二压边组件的薄膜朝第二压边组件的方向逐渐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使盒体垂直于传送带输送方向分布的两个端部上的薄膜形成上下两个三角,使得后续通过压紧件压紧盒体对应端部的薄膜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压边组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控制第一压边组件压紧容纳区域内的盒体的上下两侧壁,再控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对容纳区域内的盒体的对应外侧壁以及盒体的相对两端进行压紧,相比工作人员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表面,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底板、压板和推块,两个压板将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薄膜朝第三压边组件的方向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底板带动推块抵紧盒体并带动盒体朝第三压边组件的方向移动,将薄膜压紧于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使得操作将薄膜压紧于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的侧壁更加方便;

3.通过设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当传送带带动盒体移动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配合将盒体外侧的薄膜压紧于盒体垂直于传送带输送方向的相对两端,无需工作人员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两端,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第二压边组件的结构;

图3为本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压紧件的结构;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压边通道的结构;

图5为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第二驱动件;12、容纳区域;2、第一压边组件;21、压块;22、第一驱动件;3、第二压边组件;31、底板;32、推块;33、压板;4、第三压边组件;41、传送带;42、压紧件;421、第一板体;4211、v型槽;422、第二板体;4221、第一倾斜面;4222、第二倾斜面;5、间隙;6、压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参见图1,茶叶盒压膜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压边组件2、第二压边组件3和第三压边组件4,第一压边组件2、第二压边组件3和第三压边组件4拼接形成有容纳区域12,容纳区域12供盒体容纳放置。

参见图1,第一压边组件2位于容纳区域12的上方,第一压边组件2包括压块21和第一驱动件22,压块21靠近容纳区域12设置,压块21呈水平设置,压块21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压块21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容纳区域12设置。第一驱动件22固定于机架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为气缸,第一驱动件22位于压块21远离容纳区域12的一侧,第一驱动件22的活塞杆朝向压块21设置,且第一驱动件22的活塞杆靠近压块21的端部与压块21远离容纳区域12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22驱动压块21移动。

参见图1和图2,第二压边组件3位于容纳区域12沿水平方向的一侧,第二压边组件3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第二压边组件3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容纳区域12设置,且第二压边组件3的滑移方向垂直于压块21的滑移方向设置。

参见图1和图2,第二压边组件3包括底板31、推块32和两个压板33,底板31呈水平设置,底板31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推块32固定于底板31的上端面,推块32呈竖直设置。两个压板33均固定于底板31的上端面,两个压板33均呈竖直设置,且两个压板33分别位于推块32沿底板31滑移方向的相对两侧。

参见图1和图2,两个压板33均朝向容纳区域12设置,且两个压板33朝靠近容纳区域12的方向相互远离设置。两个压板33之间最小的距离小于盒体沿垂直于底板31滑移方向的长度,两个压板33之间最大的距离大于盒体沿垂直于底板31滑移方向的长度。

参见图1和图2,机架1上还固定有第二驱动件11,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1为气缸,第二驱动件11位于底板31远离容纳区域12的一侧,第二驱动件11的活塞杆朝向底板31设置,且第二驱动件11的活塞杆靠近底板31的端部与底板31远离容纳区域12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11驱动底板31移动。

参见图3,第三压边组件4位于容纳区域12沿水平方向远离第二压边组件3的一侧,第三压边组件4包括传送带41和两个压紧件42,传送带41设置于机架1上,传送带41呈水平设置,传送带41的输送方向平行于底板31的滑移方向设置,且传送带41输送方向的后端远离容纳区域12设置。

参见图3和图4,两个压紧件42分别位于传送带41沿其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每个压紧件42均包括第一板体421和第二板体422,第一板体421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板体421靠近传送带41设置,第一板体421位于传送带41的上方,第一板体421与传送带41之间留有间隙5,第一板体421远离传送带41的端面开设有v型槽4211,v型槽4211的槽底伸入间隙5内并与间隙5连通。两个第一板体421靠近容纳区域12的端部朝靠近容纳区域12的方向相互远离设置。

参见图3和图4,第二板体422位于对应第一板体421远离传送带41的一侧,每个第二板体422靠近对应第一板体421的端面上均固定有第一倾斜面4221和第二倾斜面4222,第一倾斜面4221靠近容纳区域12设置,第一倾斜面4221沿传送带41的输送方向朝靠近传送带41的方向倾斜设置。

参见图3和图4,第二倾斜面4222位于对应第一倾斜面4221远离容纳区域12的一侧,第二倾斜面4222沿传送带41的输送方向朝远离传送带41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倾斜面4222靠近传送带41的端部与第一倾斜面4221靠近传送带41的端部平齐并固定连接。第一倾斜面4221和第二倾斜面4222的倾斜幅度对应v型槽4211的内壁设置,第一倾斜面4221远离传送带41的端部突出于v型槽4211的槽口设置。

参见图5,第一倾斜面4221、第二倾斜面4222和第一板体421靠近所第二板体422的端面拼接形成有压边通道6,压边通道6位于第一板体421和第二板体42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将薄膜环绕在盒体表面后,将盒体和薄膜一起放入容纳区域12内,控制第一驱动件22驱动压块21朝靠近容纳区域12的方向移动,使压块21压紧容纳区域12内的盒体,使得盒体外侧的薄膜压紧盒体的上下两侧壁。

控制第二驱动件11驱动底板31朝容纳区域12方向靠近,底板31上的两个压板33随底板31移动将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4的薄膜朝第三压边组件4的方向逐渐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底板31上的推块32抵紧盒体远离第三压边组件4的侧壁带动盒体朝第三压边组件4的方向移动,并将盒体外侧远离第三压边组件4的薄膜压紧于盒体的对应外侧壁上。

底板31带动容纳区域12内的盒体移动至传送带41上,传送带41带动底板31朝远离容纳区域12的方向移动,传送带41两侧的第一板体421靠近容纳区域12的端部将盒体外侧远离第二压边组件3的薄膜朝第二压边组件3的方向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使盒体垂直于传送带41输送方向分布的两个端部上的薄膜形成上下两个三角,位于上方的三角随着传送带41的移动进入压边通道6内,并顺着压边通道6向下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位于下方的三角随着传送带41的移动进入第一板体421与传送带41之间的间隙5处,并随着传送带41的移动通过v型槽4211槽底的最低处进入压边通道6远离第一倾斜面4221的一侧,再顺着压边通道6向上压紧于盒体的对应端部,即可完成盒体表面薄膜的压紧。

传送带41带动压紧好后的盒体移出,取出盒体进行热烫粘合即可,相比工作人员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表面,减少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容纳区域(12),所述容纳区域(12)供盒体放置,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压边组件(2)、第二压边组件(3)和第三压边组件(4),所述容纳区域(12)通过所述第一压边组件(2)、第二压边组件(3)和第三压边组件(4)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压边组件(2)位于所述容纳区域(12)的上方,所述第一压边组件(2)用于压紧所述容纳区域(12)内的盒体,所述第二压边组件(3)和第三压边组件(4)分别位于所述容纳区域(12)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压边组件(3)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压边组件(3)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纳区域(12)设置,所述第二压边组件(3)对所述容纳区域(12)内的盒体远离所述第三压边组件(4)的侧壁进行压紧,所述第三压边组件(4)对盒体远离所述第二压边组件(3)的侧壁以及盒体的相对两端进行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边组件(2)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压块(21)和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驱动件(22),所述压块(21)靠近所述容纳区域(12)设置,所述压块(21)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纳区域(12)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2)驱动所述压块(2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边组件(3)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底板(31)、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上端面的推块(32)和压板(33),所述压板(3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板(33)分别位于所述推块(32)沿所述底板(31)滑移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压板(33)均朝向所述容纳区域(12)设置,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11),所述第二驱动件(11)驱动所述底板(3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板(33)朝靠近所述容纳区域(12)的方向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压板(33)之间最小的距离小于盒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31)滑移方向的长度,两个所述压板(33)之间最大的距离大于盒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31)滑移方向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边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传送带(41)和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压紧件(42),所述传送带(41)的输送方向平行于所述二压边组件的滑移方向设置,且所述传送带(41)输送方向的后端远离所述容纳区域(12)设置,所述压紧件(4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紧件(42)分别位于所述传送带(41)沿其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压紧件(42)分别抵紧所述传送带(41)上盒体的对应外侧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紧件(42)均包括第一板体(421)和第二板体(422),所述第一板体(421)位于所述传送带(41)的上方,所述第一板体(421)与所述传送带(41)之间留有间隙(5),所述第一板体(421)远离所述传送带(41)的端面开设有v型槽(4211),所述v型槽(4211)的槽底与所述间隙(5)连通;

所述第二板体(422)位于所述第一板体(421)远离所述传送带(41)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422)靠近所述第一板体(421)的端面对应所述v型槽(4211)槽底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二板体(422)和所述第一板体(421)之间形成有压边通道(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板体(422)靠近对应所述第一板体(421)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倾斜面(4221)和第二倾斜面(4222),所述第一倾斜面(4221)靠近所述容纳区域(12)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面(4222)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4221)远离所述容纳区域(12)的一侧,所述压边通道(6)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4221)、所述第二倾斜面(4222)和所述第一板体(421)靠近所述第二板体(422)的端面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4221)远离所述传送带(41)的端部突出于所述v型槽(4211)的槽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盒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421)靠近所述容纳区域(12)的端部朝靠近所述容纳区域(12)的方向相互远离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茶叶盒压膜装置,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容纳区域,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压边组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第一压边组件位于容纳区域的上方,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分别位于容纳区域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二压边组件滑移连接于机架上。通过设置第一压边组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控制第一压边组件压紧容纳区域内的盒体的上下两侧壁,再控制第二压边组件和第三压边组件对容纳区域内的盒体的对应外侧壁以及盒体的相对两端进行压紧,相比工作人员将薄膜对折压紧于盒体表面,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方;傅柏华;傅柏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1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