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8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农业上需要使用大量的配方肥,配方肥是指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以各种单质化肥和(或)复合肥料为原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在生产复合肥时,目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投料方式过于传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不能很好的对粉尘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投料方式过于传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不能很好对粉尘进行处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包括料箱和反应箱,所述料箱和反应箱之间通过输料管相连通,且输料管上安装有吸泵,所述反应箱上安装有粉尘除尘机构;

所述粉尘除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贯穿料箱的箱壁并向料箱内延伸,位于所述料箱内转动轴的轴壁均匀等距的套接有若干个搅拌扇叶,所述料箱的一侧箱壁连接有上端开口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液态水,所述料箱的箱顶连通有除尘管,所述除尘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液态水中,所述除尘管上安装有风机,所述料箱靠近箱底位置的一侧箱壁上连通有补气管,所述补气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且补气管上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料箱的箱顶连通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料箱的箱壁上对应转动轴的位置镶嵌有轴承,所述转动轴穿过轴承设置,所述转动轴与轴承的内圈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箱的一侧箱壁上镶嵌有透明的观察板。

优选的,所述水箱远离料箱且靠近箱底位置的一侧箱壁上连通有排污管,且排污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箱底固定连接有剖面为三角型的收集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通过设置粉尘除尘机构,吸泵产生的吸力使得反应箱内产生强大的负压,从而将料箱中物料向反应箱内吸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当需要对料箱内的物料中粉尘进行处理时,关闭吸泵,打开第一阀门,同时启动驱动电机和风机,将料箱中的物料扬起,使其物料堆积时在物料深处的粉尘也被扬起,风机对料箱内空气施加吸力,风机将料箱中空气和扬起的粉尘通过除尘管运输到水箱的液态水中,空气中的粉尘与液态水混合,去除粉尘的空气再浮出液态水,对料箱中的物料进行充分的除尘。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吸泵产生的吸力使得反应箱内产生强大的负压,从而将料箱中物料向反应箱内吸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通过将物料扬起,使得物料堆积时在物料深处的粉尘也被扬起,对料箱中的物料进行充分的除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料箱、2反应箱、3输料管、4吸泵、5驱动电机、6转动轴、7搅拌扇叶、8水箱、9除尘管、10风机、11液态水、12补气管、13进料口、14轴承、15观察板、16排污管、17收集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包括料箱1和反应箱2,料箱1和反应箱2之间通过输料管3相连通,且输料管3上安装有吸泵4,反应箱2上安装有粉尘除尘机构;

粉尘除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6,转动轴6远离驱动电机5的一贯穿料箱1的箱壁并向料箱1内延伸,位于料箱1内转动轴6的轴壁均匀等距的套接有若干个搅拌扇叶7,料箱1的一侧箱壁连接有上端开口的水箱8,水箱8内设有液态水11,料箱1的箱顶连通有除尘管9,除尘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液态水11中,除尘管9上安装有风机10,料箱1靠近箱底位置的一侧箱壁上连通有补气管12,补气管12上安装有第一阀门,且补气管12上安装有过滤网,吸泵4产生的吸力使得反应箱2内产生强大的负压,从而将料箱1中物料向反应箱2内吸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当需要对料箱1内的物料中粉尘进行处理时,关闭吸泵4,打开第一阀门,同时启动驱动电机5和风机10,驱动电机5通过转动轴6带动搅拌扇叶7转动,将料箱1中的物料扬起,使其物料堆积时在物料深处的粉尘也被扬起,风机10对料箱1内空气施加吸力,外界空气经过补气管12内过滤网的过滤补充到料箱1中,风机10将料箱1中空气和扬起的粉尘通过除尘管9运输到水箱8的液态水11中,空气中的粉尘与液态水11混合,去除粉尘的空气再浮出液态水11,对料箱1中的物料进行充分的除尘。

料箱1的箱顶连通有进料口13,通过进料口13便于对料箱1内补料,不补料时,补料口13处于关闭状态。

料箱1的箱壁上对应转动轴6的位置镶嵌有轴承14,转动轴6穿过轴承14设置,转动轴6与轴承14的内圈壁相连接,使得转动轴6转动的更加稳定。

料箱1的一侧箱壁上镶嵌有透明的观察板15,便于观察料箱1内物料的含量。

水箱8远离料箱1且靠近箱底位置的一侧箱壁上连通有排污管16,且排污管16上安装有第二阀门,便于排出水箱8内的污水和粉尘。

水箱8的内箱底固定连接有剖面为三角型的收集块17,使得沉淀在液态水11内的粉尘向一侧堆积。

本实用新型中,吸泵4产生的吸力使得反应箱2内产生强大的负压,从而将料箱1中物料向反应箱2内吸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当需要对料箱1内的物料中粉尘进行处理时,关闭吸泵4,打开第一阀门,同时启动驱动电机5和风机10,驱动电机5通过转动轴6带动搅拌扇叶7转动,将料箱1中的物料扬起,使其物料堆积时在物料深处的粉尘也被扬起,风机10对料箱1内空气施加吸力,外界空气经过补气管12内过滤网的过滤补充到料箱1中,风机10将料箱1中空气和扬起的粉尘通过除尘管9运输到水箱8的液态水11中,空气中的粉尘与液态水11混合,去除粉尘的空气再浮出液态水11,对料箱1中的物料进行充分的除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包括料箱(1)和反应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1)和反应箱(2)之间通过输料管(3)相连通,且输料管(3)上安装有吸泵(4),所述反应箱(2)上安装有粉尘除尘机构;

所述粉尘除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远离驱动电机(5)的一贯穿料箱(1)的箱壁并向料箱(1)内延伸,位于所述料箱(1)内转动轴(6)的轴壁均匀等距的套接有若干个搅拌扇叶(7),所述料箱(1)的一侧箱壁连接有上端开口的水箱(8),所述水箱(8)内设有液态水(11),所述料箱(1)的箱顶连通有除尘管(9),所述除尘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液态水(11)中,所述除尘管(9)上安装有风机(10),所述料箱(1)靠近箱底位置的一侧箱壁上连通有补气管(12),所述补气管(12)上安装有第一阀门,且补气管(12)上安装有过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1)的箱顶连通有进料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1)的箱壁上对应转动轴(6)的位置镶嵌有轴承(14),所述转动轴(6)穿过轴承(14)设置,所述转动轴(6)与轴承(14)的内圈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1)的一侧箱壁上镶嵌有透明的观察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8)远离料箱(1)且靠近箱底位置的一侧箱壁上连通有排污管(16),且排污管(16)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8)的内箱底固定连接有剖面为三角型的收集块(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方肥核心物料WS粒子负压投料装置,包括料箱和反应箱,料箱和反应箱之间通过输料管相连通,且输料管上安装有吸泵,反应箱上安装有粉尘除尘机构;粉尘除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贯穿料箱的箱壁并向料箱内延伸,位于料箱内转动轴的轴壁均匀等距的套接有若干个搅拌扇叶。本实用新型吸泵产生的吸力使得反应箱内产生强大的负压,从而将料箱中物料向反应箱内吸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通过将物料扬起,使得物料堆积时在物料深处的粉尘也被扬起,对料箱中的物料进行充分的除尘。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胜;赵琳丽;王珊珊;徐恩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文胜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2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1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