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7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水剂合成领域,具体为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和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和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称之为第三代减水剂。与第一代木质素磺酸盐普通减水剂和第二代萘系高效减水剂相比,具有低掺量、高减水率、高工作性、高保坍性、高耐久性、低收缩率、分子结构和功能可设计性强、高经济性及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点,已经成为当今混凝土界研究开发的热点,在水利、水电、桥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核电、港口、码头等重点工程及普通民用建筑工程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在减水剂的合成生产过程中,滴加是必不可少的控制过程,滴加的控制精度决定了减水剂品质的好坏和稳定性。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主要原材料有聚醚大单体、丙烯酸、引发剂及链转移剂。聚羧酸减水剂基本制备工艺如下:

首先将粉片状或者液体的聚醚类大单体与水投入反应釜中,搅拌溶解,通氮气排除反应釜中溶液的氧气;然后均匀加入丙烯酸溶液、引发剂溶液及链转移剂溶液,待均匀加料完成后进行保温及中和操作。减水剂合成滴加工艺是整个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申请号为cn20172029122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羧酸减水剂合成滴加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对应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反应釜,反应釜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反应釜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反应釜的顶部内壁安装有旋转圆盘,旋转圆盘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底部安装有滴头,滴头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水孔,滴头的内部安装有阀芯,阀芯的内部安装有中心管,阀芯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孔,中心管与第二出水孔相通,第一出水孔与第二出水孔配合使用,阀芯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该滴加设备,滴加速度可调,同时也便于提升溶液反应速度。但是,使用该装置进行减水剂合成滴加时,无法对滴加的量进行控制,不便于使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使用该装置进行减水剂合成滴加时,无法对滴加的量进行控制,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包括漏斗,所述漏斗侧壁圆周均匀开设有三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安装有滴管,所述滴管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外螺纹,所述滴管另一端部设置有滴液口,所述漏斗顶端中心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转动贯穿漏斗顶端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侧壁上设置有打散板,所述漏斗底端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壁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环,所述压力感应环内壁设置有开关电磁阀,所述压力感应环外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贯穿安装环外接控制器,所述安装环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壁底端设置有连接内螺纹,所述出液管内壁上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之间转动有搅动杆,所述出液管侧壁设置有马达和底座。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靠近漏斗顶端设置,所述滴管一端深入漏斗内,所述连接外螺纹的长度略小于滴管位于漏斗外部区域的部分长度。

优选的,所述转杆底端所处水平面和漏斗中心所处水平面平齐,所述打散板圆周均匀设置在转杆侧壁,所述打散板顶端所处水平面低于滴管底端所处水平面且打散板的长度大于滴液口至转杆侧壁的水平距离。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内直径等于漏斗底端的内直径,所述出液管的内直径等于漏斗底端的内直径,所述出液管的外直径等于安装环的外直径。

优选的,所述密封轴承设置在出液管内壁在连接内螺纹上部的区域中心位置,所述搅动杆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搅拌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组安装孔、滴管和连接外螺纹,可以利用连接外螺纹将滴管和外部输液设备相连,便于向漏斗内滴加减水剂合成所需要得试剂液体;通过设置电机、转杆和打散板,在试剂液体经过滴液口进入漏斗时,通过转动的打散板进行打散,便于多种试剂液体的混合;通过设置压力感应环和开关电磁阀,随着试剂液体的滴入,压力感应环感应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带到预设的值时,外部的控制器控制开关电磁阀打开,可以对滴加的总量进行控制;通过设置马达、搅动杆和搅拌叶,在滴加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进入下部的反应釜体内,通过搅动杆和搅拌叶的转动,进一步对试剂液体进行混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散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搅动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漏斗,2-安装孔,3-滴管,4-连接外螺纹,5-滴液口,6-电机,7-转杆,8-大散板,9-安装环,10-压力感应环,11-开关电磁阀,12-连接线,13-出液管,14-连接内螺纹,15-密封轴承,16-搅动杆,17-马达,18-底座,19-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包括漏斗1,漏斗1侧壁圆周均匀开设有三组安装孔2,安装孔2靠近漏斗1顶端设置,安装孔2内部安装有滴管3,滴管3一端深入漏斗1内,滴管3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外螺纹4,连接外螺纹4的长度略小于滴管3位于漏斗1外部区域的部分长度,滴管3另一端部设置有滴液口5,漏斗1顶端中心设置有电机6,电机6输出端转动贯穿漏斗1顶端连接有转杆7,述转杆7底端所处水平面和漏斗1中心所处水平面平齐,转杆7侧壁上设置有打散板8,打散板8圆周均匀设置在转杆7侧壁,打散板8顶端所处水平面低于滴管3底端所处水平面且打散板8的长度大于滴液口5至转杆7侧壁的水平距离;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漏斗1底端连接有安装环9,安装环9的内直径等于漏斗1底端的内直径,安装环9内壁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环10,压力感应环10内壁设置有开关电磁阀11,压力感应环10外接有连接线12,连接线12贯穿安装环9外接控制器,安装环9底端连接有出液管13,出液管13的内直径等于漏斗1底端的内直径,出液管13的外直径等于安装环9的外直径,出液管13内壁底端设置有连接内螺纹14,出液管13内壁上设置有密封轴承15,密封轴承15设置在出液管13内壁在连接内螺纹14上部的区域中心位置,密封轴承15之间转动有搅动杆16,搅动杆16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搅拌叶19,出液管13侧壁设置有马达17和底座18。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利用连接内螺纹14,将出液管13和外部的反应釜体进液处相连,利用连接外螺纹4,将滴管3和外部的输液设备相连,将所需要滴加的试剂液体经过滴管3端部的滴液口5滴入漏斗1内,在漏斗1内下落的过程中,电机6带动转杆7转动,从而带动打散板8转动,对滴入的试剂液体进行打散,便于其的混合,液体逐渐积聚在漏斗1底端,压力感应环10对液体进行实时检测,将数据传输至外部的控制器,当带到预设的数值时,外部输液设备停止工作,开光电磁阀11打开,液体进入出液管13内,在经过出液管13进入外部的反应釜体的过程中,马达17带动搅动杆16和搅拌叶19转动,进一步提升多种液体的混合程度,本装置所采用的的控制器为plc程序智能控制器,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包括漏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侧壁圆周均匀开设有三组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内部安装有滴管(3),所述滴管(3)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外螺纹(4),所述滴管(3)另一端部设置有滴液口(5),所述漏斗(1)顶端中心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端转动贯穿漏斗(1)顶端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侧壁上设置有打散板(8),所述漏斗(1)底端连接有安装环(9),所述安装环(9)内壁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环(10),所述压力感应环(10)内壁设置有开关电磁阀(11),所述压力感应环(10)外接有连接线(12),所述连接线(12)贯穿安装环(9)外接控制器,所述安装环(9)底端连接有出液管(13),所述出液管(13)内壁底端设置有连接内螺纹(14),所述出液管(13)内壁上设置有密封轴承(15),所述密封轴承(15)之间转动有搅动杆(16),所述出液管(13)侧壁设置有马达(17)和底座(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靠近漏斗(1)顶端设置,所述滴管(3)一端深入漏斗(1)内,所述连接外螺纹(4)的长度略小于滴管(3)位于漏斗(1)外部区域的部分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7)底端所处水平面和漏斗(1)中心所处水平面平齐,所述打散板(8)圆周均匀设置在转杆(7)侧壁,所述打散板(8)顶端所处水平面低于滴管(3)底端所处水平面且打散板(8)的长度大于滴液口(5)至转杆(7)侧壁的水平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9)的内直径等于漏斗(1)底端的内直径,所述出液管(13)的内直径等于漏斗(1)底端的内直径,所述出液管(13)的外直径等于安装环(9)的外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轴承(15)设置在出液管(13)内壁在连接内螺纹(14)上部的区域中心位置,所述搅动杆(16)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搅拌叶(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成减水剂用滴加装置,包括漏斗,漏斗侧壁圆周均匀开设有三组安装孔,安装孔内部安装有滴管,滴管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外螺纹,滴管另一端部设置有滴液口,漏斗顶端中心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转动贯穿漏斗顶端连接有转杆,转杆侧壁上设置有打散板,漏斗底端连接有安装环,安装环内壁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环,压力感应环内壁设置有开关电磁阀,压力感应环外接有连接线,连接线贯穿安装环外接控制器,安装环底端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内壁底端设置有连接内螺纹,出液管内壁上设置有密封轴承,密封轴承之间转动有搅动杆,出液管侧壁设置有马达和底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昌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苏瑞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2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