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9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尤其涉及反应釜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经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铅、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现有的反应釜在加料过程中是通过直接打开釜盖将料加入,这种加入方式不适用于在反应过程中加料,同时也不能选择性的将料加入所需的深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反应釜上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反应釜上料机构,包括内胆、外包皮和上盖,所述上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进料口,所述大进料口远离大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大进料口盖,所述大进料口的侧壁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小进料口,所述小进料口远离大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小进料口盖,所述小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内胆的内壁设置有内槽,所述进料管远离小进料口一侧的竖直部分设置于内槽的内部,所述进料管位于内槽内部分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三出料口;

所述进料管位于小进料口内的一端呈锥形,所述进料管锥形端的内部设置有拉环,所述进料管紧靠锥形端的竖直部分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管紧靠锥形端的竖直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内滑槽,所述内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滑动管的内表面且位于低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挡片和固定挡片,所述弹性挡片和固定挡片交错分布,且弹性挡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挂环的上部设置有挂钩架,所述挂钩架与拉环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胆固定连接于外包皮的内部,所述上盖设置于内胆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盖的外表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搅拌器的杆部穿过支撑座,所述搅拌器远离减速器的一侧位于内胆的内部,且两者互不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弹性挡片和固定挡片的边界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片和固定挡片的下表面的中部呈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端伸出至外包皮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包皮的下侧壁设置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上端位于内胆与外包皮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包皮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反应釜上料机构,在传统大进料口处增加小进料口,这样就不需要在每次加料时都打开大进料口盖,非常方便使用。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反应釜上料机构,通过进料管直接将且料加入到两个不同的深度,进料管位于内槽内,与搅拌器的搅拌过程互不干扰。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反应釜上料机构,从第二出料口与第三出料口的加料过程,通过滑动管及其连接结构将两者分开操作,在拉动拉环后即可实现,非常方便。

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反应釜上料机构,在改变拉环的力度后可以改变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出料口的重合大小进而改变加料的速度,在滑动管到达极限位置后弹性挡片与固定挡片的分开角度随拉力改变,进而控制第三出料口的加料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应釜上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应釜上料机构的滑动管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应釜上料机构的挂钩架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内胆;2、外包皮;3、电热管;4、支撑腿;5、内槽;6、大进料口盖;7、大进料口;8、搅拌器;9、减速器;10、电机;11、支撑座;12、上盖;13、小进料口盖;14、小进料口;15、拉环;16、进料管;17、牵引绳;18、内滑槽;19、第一出料口;20、第二出料口;21、挂环;22、弹性挡片;23、挂钩架;24、固定挡片;25、第三出料口;26、滑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反应釜上料机构,包括内胆1、外包皮2和上盖12,内胆1固定连接于外包皮2的内部,上盖12设置于内胆1的顶部,上盖12的外表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速器9,用于降低电机10的输出转速,减速器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器8,起混合搅拌的作用,减速器9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10,搅拌器8的杆部穿过支撑座11,搅拌器8远离减速器9的一侧位于内胆1的内部,且两者互不接触,内胆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下端伸出至外包皮2的下方,外包皮2的下侧壁设置有电热管3,电热管3的上端位于内胆1与外包皮2之间,外包皮2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支撑腿4的数量有四个,上盖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进料口7,用于加料,大进料口7远离大进料口7的一端设置有大进料口盖6,大进料口7的侧壁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小进料口14,用于加料,小进料口14远离大进料口7的一端设置有小进料口盖13,小进料口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6,用于加入料经过,内胆1的内壁设置有内槽5,防止进料管16对搅拌器8的工作产生干扰,进料管16远离小进料口14一侧的竖直部分设置于内槽5的内部,进料管16位于内槽5内部分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三出料口25,用于将料直接加入内胆1的底部;

进料管16位于小进料口14内的一端呈锥形,进料管16锥形端的内部设置有拉环15,进料管16紧靠锥形端的竖直部分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料口20,用于从上部的深度出料,进料管16紧靠锥形端的竖直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内滑槽18,内滑槽1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管26,在滑动管26滑动后,可使第一出料口19与第二出料口20的正对面积减小,进而控制加料速度,滑动管26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9,滑动管26的内表面且位于低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的边界紧密接触,在弹性挡片22变形与固定挡片24分离后可将料从第三出料口25加入,弹性挡片22变形的变形程度与第三出料口25的出料速度对用,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的下表面的中部呈锥形,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交错分布,且弹性挡片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挂环21,挂环21的上部设置有挂钩架23,挂钩架23与拉环15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7。

工作原理:在打开小进料口盖13后,拉动拉环15使牵引绳17带动挂钩架23,带动使带有挂环21的弹性挡片22带动滑动管26在内滑槽18内滑动,进而使第一出料口19与第二出料口20的正对面积改变,从而改变第二出料口20处的加料速度,滑动管26可在重力作用下,在内滑槽18滑动至最下端,在拉动滑动管26至内滑槽18顶端后,第二出料口20被滑动管26挡住,随着拉力增加弹性挡片22发生变形,与固定挡片24的间隙增大,这样料经过弹性挡片22与固定挡片24处,从第三出料口25加入内胆1内,在放松拉环15后,弹性挡片22自动复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反应釜上料机构,包括内胆(1)、外包皮(2)和上盖(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进料口(7),所述大进料口(7)远离大进料口(7)的一端设置有大进料口盖(6),所述大进料口(7)的侧壁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小进料口(14),所述小进料口(14)远离大进料口(7)的一端设置有小进料口盖(13),所述小进料口(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6),所述内胆(1)的内壁设置有内槽(5),所述进料管(16)远离小进料口(14)一侧的竖直部分设置于内槽(5)的内部,所述进料管(16)位于内槽(5)内部分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三出料口(25);

所述进料管(16)位于小进料口(14)内的一端呈锥形,所述进料管(16)锥形端的内部设置有拉环(15),所述进料管(16)紧靠锥形端的竖直部分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料口(20),所述进料管(16)紧靠锥形端的竖直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内滑槽(18),所述内滑槽(1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管(26),所述滑动管(26)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9),所述滑动管(26)的内表面且位于低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所述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交错分布,且弹性挡片(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挂环(21),所述挂环(21)的上部设置有挂钩架(23),所述挂钩架(23)与拉环(15)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固定连接于外包皮(2)的内部,所述上盖(12)设置于内胆(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2)的外表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速器(9),所述减速器(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器(8),所述减速器(9)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8)的杆部穿过支撑座(11),所述搅拌器(8)远离减速器(9)的一侧位于内胆(1)的内部,且两者互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的边界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片(22)和固定挡片(24)的下表面的中部呈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端伸出至外包皮(2)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皮(2)的下侧壁设置有电热管(3),所述电热管(3)的上端位于内胆(1)与外包皮(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皮(2)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所述支撑腿(4)的数量有四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反应釜上料机构,包括内胆、外包皮和上盖,所述上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进料口,所述大进料口远离大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大进料口盖,所述大进料口的侧壁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小进料口,所述小进料口远离大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小进料口盖,所述小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管直接将料加入到两个不同的深度,且进料管位于内槽内,与搅拌器的搅拌过程互不干扰,在拉动拉环后,可带动滑动管在内滑槽内滑动,使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出料口重合度改变,弹性挡片与固定挡片的相对位置改变,可以将料分别从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加入。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庆;杨少强;吴林艳;鲁斌斌;曹众;李怀鑫;宋倩;张灵龙;周广;徐本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门华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53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