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汽车更加节能、绿色环保;其中,汽车燃油输送软管为车辆的关键部件,而现有的燃油输送软管通常为热塑性塑料管或耐燃油橡胶管。随着长时间使用,更容易老化,其防渗透、挥发能相对较差。
同样,对于其他设备的挥发性油液的输送管路同样存在防渗透、挥发差的问题,例如空调制冷剂的输送管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包括:由thv氟塑料制成的内阻隔层,以及包覆在所述内阻隔层之外的中橡胶层。
其中,内阻隔层由thv氟塑料(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二氟乙烯的聚合物)制成,具有优异的耐渗透性、良好的耐化学性、低温度的加工性能以及高柔软性,无需添加增塑剂;耐污性极好,耐候性极好;防水透气,良好的透明性;可以大大提高输送软管的防渗透和防挥发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输送软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包覆在所述中橡胶层之外的编织增强层。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增强层为化纤纱线层、玻璃纤维纱线层或耐腐蚀金属线层。
化学纤维纱线层、玻璃纤维纱线层或耐腐蚀金属线层分别由化纤纱线、玻璃纤维纱线或耐腐蚀金属线编织而成,用于提高输送管体的抗拉、抗压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中橡胶层之外依次包覆有若干层不同材质的所述编织增强层。
例如,所述中橡胶层之外依次包覆有由纤维纱线制成的纤维编织增强层、由耐腐蚀金属线制成的金属丝编织增强层。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抗拉抗压性能的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耐腐蚀金属线为不锈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增强层外包覆有外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中橡胶层内埋设有用于提高输送软管轴向抗拉强度的金属丝线;若干束或软干根金属丝线在输送软管的周向上均匀布设。
优选地,金属丝线为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外橡胶层内埋设有信号缆。
进一步地,所述外橡胶层内埋设有导电线缆,用于电源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外橡胶层内埋设有加热缆,加热缆用于对输送软管进行加热保温处理,避免输送软管在低温下变硬,同时保持管内输送液体在低温的外界环境下的良好流动性。
进一步地,所述外橡胶层内埋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备用管,备用管内设置有牵引线。
通过设置备用管,可以在需要时,利用牵引线将信号缆、导电线缆等线路布设在备用管内,然后随同输送软管一同铺设,整个输送管路更加整齐而不凌乱,大大提高了工人作业效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渗透性和挥发性大大降低,经测试,本申请的输送软管的渗透量为现有技术中普通输送软管渗透量的1~1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低渗透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布设有金属丝线的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低渗透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低渗透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布设有信号缆和导电线缆时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布设有备用管时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包括:由thv氟塑料制成的内阻隔层10,以及包覆在所述内阻隔层10之外的中橡胶层20。
其中,内阻隔层10由thv(日本大金cpt)制成,具有优异的耐渗透性、良好的耐化学性、低温度的加工性能以及高柔软性,无需添加增塑剂;耐污性极好,耐候性极好;防水透气,良好的透明性;可以大大提高输送软管的防渗透和防挥发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输送软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渗透性和挥发性大大降低,经测试,本申请的输送软管的渗透量为现有技术中普通输送软管渗透量的1~1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更为优选地,中橡胶层20内埋设有用于提高输送软管轴向抗拉强度的金属丝线21;若干束或软干根金属丝线在输送软管的周向上均匀布设。优选地,金属丝线为钢丝。从而输送软管的抗拉能力大大提升,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渗透输送软管还包括包覆在所述中橡胶层20之外的编织增强层30。编织增强层30为化纤纱线层、玻璃纤维纱线层或耐腐蚀金属线层。化学纤维纱线层、玻璃纤维纱线层或耐腐蚀金属线层分别由化纤纱线、玻璃纤维纱线或耐腐蚀金属线编织而成,用于提高输送管体的抗拉、抗压的能力。
其中优选地,所述中橡胶层20之外可以依次包覆有若干层不同材质的所述编织增强层30。例如,所述中橡胶层20之外依次包覆有由纤维纱线制成的纤维编织增强层30、由耐腐蚀金属线制成的金属丝编织增强层30。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抗拉抗压性能的提升。其中,耐腐蚀金属线优选为不锈钢丝。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渗透输送软管在所述编织增强层30外包覆有外橡胶层40。进一步地,提高输送软管的防渗透和挥发性能。
优选地,如图5所示,外橡胶层40内埋设有信号缆41,用于控制信号的传输的。以及所述外橡胶层40内还埋设有3根用于电源动力传输的导电线缆42。必要时,所述外橡胶层40内还可以埋设有加热缆,加热缆用于对输送软管进行加热保温处理,避免输送软管在低温下变硬,同时保持管内输送液体在低温的外界环境下的良好流动性。
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外橡胶层40内埋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备用管43,备用管43内设置有牵引线44。通过设置备用管,可以在需要时,利用牵引线的牵引,将信号缆、导电线缆等线路布设在备用管内,然后随同输送软管一同铺设,整个输送管路更加整齐而不凌乱,大大提高了工人作业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低渗透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thv氟塑料制成的内阻隔层,以及包覆在所述内阻隔层之外的中橡胶层;
还包括包覆在所述中橡胶层之外的编织增强层;所述编织增强层外包覆有外橡胶层;
所述外橡胶层内埋设有信号缆;和/或,所述外橡胶层内埋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备用管,备用管内设置有牵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增强层为化纤纱线层、玻璃纤维纱线层或耐腐蚀金属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橡胶层之外依次包覆有若干层不同材质的所述编织增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橡胶层之外依次包覆有由纤维纱线制成的纤维编织增强层、由耐腐蚀金属线制成的金属丝编织增强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低渗透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金属线为不锈钢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橡胶层内埋设有用于提高输送软管轴向抗拉强度的金属丝线;若干束或软干根金属丝线在输送软管的周向上均匀布设。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