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pp-r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增强pp-r保温管。
背景技术:
pp-r管是目前国际管材发展史上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用管材,它的耐高压、耐高低温性能十分出色,如其最高使用温度可达95℃,长期(1.0mpa,50年)使用温度一般可达70℃,完全可以满足市面输送热水的要求。得益于此,pp-r保温管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在供水管的应用上已超过了铝塑复合管。
但目前主流的pp-r保温管仅仅是将传统pp-r管套入保温层,功能较为单一,其强度、适用范围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增强pp-r保温管,以使其不仅具有保温效果,还具有抗菌性能、抗氧化性能和阻燃性能,同时,还使其强度得以提高,适用范围得以扩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基体、保温层以及抗氧阻燃层,其中所述基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抗菌内胆层、增强层和pp-r外管层。
上述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增加了抗菌内胆层和抗氧阻燃层,赋予管材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阻燃性能和抗菌性能,其中,抗菌性能防止管内壁滋生细菌,进而避免细菌在管内壁产生污垢,确保管子排水通畅;抗氧化性能防止管子老化,确保其强度稳定,另外,抗氧阻燃层还能防止pp-r管被刮擦。同时,还增加了增强层,能有效地提高管子整体的强度。在抗菌内胆层、抗氧阻燃层和增强层的协同作用下,管子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适用范围也更加广。
优选地,所述抗菌内胆层的厚度为所述基体总厚度的2/7~1/3。如果抗菌内胆层过薄,其抗菌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内壁粗糙度会受影响而偏粗糙;如果抗菌内胆层过厚,会导致pp-r外管层偏薄,影响熔接等操作。
优选地,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所述基体总厚度的1/3~3/7。如果增强层过薄,其对管材刚度的增强效果不明显;如果增强层过厚,会影响管材的其它性能,如内壁粗糙度偏高、冲击性能较低等。
优选地,所述pp-r外管层为所述基体总厚度的2/7~1/3,以确保管材能很好的进行熔接等处理。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8.5-9.5mm。如果保温层过薄,保温效果达不到标准要求;如果保温层过厚,占用空间太大。
优选地,所述抗氧阻燃层的厚度为0.1-0.15mm。如果抗氧阻燃层过薄,抗氧阻燃效果不佳;如果抗氧阻燃层过厚,成本过高。
优选地,所述抗菌内胆层的材料包括pp-r树脂、无机抗菌剂和光亮剂。抗菌内胆层以pp-r树脂为基材,通过添加无机抗菌剂和光亮剂,使制得的内层抗菌效果强,内壁光滑,防垢效果强,进一步又增强了抗菌效果。
优选地,所述增强层材料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pp-r树脂的共混材料。这样增强层不仅能有效地增加管子整体的强度,防止热变形,同时也对保温效果起增强作用。
优选地,所述pp-r外管层的材料为pp-r树脂。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为聚乙烯发泡保温棉。聚乙烯发泡保温棉保温效果优异,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吸音、缓冲、密度低等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增加了抗菌内胆层和抗氧阻燃层,使其不仅具有保温性能,还具有抗菌性能、抗氧化性能和阻燃性能,其中,抗菌性能确保其排水通畅,抗氧化性确保其强度稳定;同时,还增加了增强层,有效地提高了管子整体的强度;在抗菌内胆层、抗氧阻燃层和增强层的协同作用下,管子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适用范围也更加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抗菌增强pp-r保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基体1的结构示意图;
1-基体,11-抗菌内胆层,12-增强层,13-pp-r外管层,2-保温层,3-抗氧阻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抗菌增强pp-r保温管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抗菌增强pp-r保温管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2。该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基体1、保温层2以及抗氧阻燃层3,其中基体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抗菌内胆层11、增强层12和pp-r外管层13。该抗菌增强pp-r保温管中的抗菌内胆层11提高了管材的抗菌性,抗菌性能防止管内壁滋生细菌,进而避免细菌在管内壁产生污垢,确保管子排水通畅;增强层12提高了管子整体的刚性强度;抗氧阻燃层3提高了管材的抗氧化性能和阻燃性能,确保了管材强度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防止pp-r管被刮擦。在抗菌内胆层11、增强层12和抗氧阻燃层3的协同作用下,管子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适用范围也更加广。
抗菌内胆层11的厚度为基体1总厚度的2/7~1/3。如果抗菌内胆层11厚度低于基体1总厚度的2/7,其抗菌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内壁粗糙度会受影响而偏粗糙;如果抗菌内胆层11厚度高于基体1总厚度的1/3,会导致pp-r外管层13偏薄,影响熔接等操作;综合考虑,选择抗菌内胆层11的厚度为基体1总厚度的2/7~1/3。
增强层12的厚度为抗基体1总厚度的1/3~3/7。如果增强层12的厚度低于基体1总厚度的1/3,其对管材刚度的增强效果不明显;如果增强层12的厚度高于基体1总厚度的3/7,会影响管材的其它性能,如内壁粗糙度偏高、冲击性能较低等;综合考虑,选择增强层12的厚度为基体1总厚度的1/3~3/7。
pp-r外管层13为基体1总厚度的2/7~1/3,以确保管材能很好的进行熔接等处理。
保温层2的厚度为8.5-9.5mm。如果保温层2的厚度低于8.5mm,保温效果达不到标准要求;如果保温层2的厚度高于9.5mm,占用空间太大;综合考虑,选择保温层2的厚度为8.5-9.5mm。
抗氧阻燃层3的厚度为0.1-0.15mm。如果抗氧阻燃层3的厚度低于0.1mm,抗氧阻燃效果不佳;如果抗氧阻燃层3的厚度高于0.15mm,成本过高;综合考虑,选择抗氧阻燃层3的厚度为0.1-0.15mm。
抗菌内胆层11的材料包括pp-r树脂、无机抗菌剂和光亮剂。抗菌内胆层11中添加无机抗菌剂和光亮剂,使制得的内层抗菌效果强,内壁光滑,防垢效果强,进一步又增强了抗菌效果,且在树脂中添加无机抗菌剂以及光亮剂是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
增强层12材料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pp-r树脂的共混材料。这样增强层12不仅能有效地增加管子整体的强度,防止热变形,同时也对保温效果起增强作用。
pp-r外管层13的材料为pp-r树脂。
保温层2为聚乙烯发泡保温棉。聚乙烯发泡保温棉保温效果优异,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吸音、缓冲、密度低等功能。
该抗菌增强pp-r保温管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一种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基体(1)、保温层(2)以及抗氧阻燃层(3),其中所述基体(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抗菌内胆层(11)、增强层(12)和pp-r外管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内胆层(11)的厚度为所述基体(1)总厚度的2/7~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12)的厚度为所述基体(1)总厚度的1/3~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p-r外管层(13)为所述基体(1)总厚度的2/7~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的厚度为8.5-9.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阻燃层(3)的厚度为0.1-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内胆层(11)的材料包括pp-r树脂、无机抗菌剂和光亮剂。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12)材料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pp-r树脂的共混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增强pp-r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为聚乙烯发泡保温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