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5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erassistantsystem),简称adas,是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器,收集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分析处理,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现有的传感器大多使用摄像头采集车辆周围的路面信息。具体的,在前挡风玻璃上安装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壳体和摄像头,壳体可以贴附在在前挡风玻璃上,摄像头安装在壳体上,且镜头朝向前挡风玻璃,并透过前挡风玻璃对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

然而,在摄像头周围,常常因为挡风玻璃与壳体之间存在间隙,车辆内外的物品、中控台表面的装饰等会因为挡风玻璃的折射,从而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倒影,导致摄像头采集的信息不准确,影响驾驶辅助系统的运行和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减少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的倒影,使摄像头准确采集车辆周围的信息,使驾驶辅助系统的运行和分析较为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和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容置腔中的摄像头模组,壳体用于连接至目标件,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贯穿孔,摄像头穿设在贯穿孔中,且摄像头的镜头朝向目标件;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与目标件贴附的贴附区,贴附区包括两个第一贴附区,两个第一贴附区位于贯穿孔的相对两侧,第一贴附区包括与镜头的视场角对应的前端部,前端部位于镜头的视场角的范围之外。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摄像头可转动地穿设在贯穿孔中,两个第一贴附区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斜面,且第一贴附区的前端部低于镜头的第一视场角;其中,摄像头沿竖直方向旋转至镜头最低的第一极限位置时,镜头的视场角为第一视场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贴附区还包括第二贴附区,第二贴附区位于贯穿孔侧方,且第二贴附区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贴附区连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贯穿孔位于安装槽的侧壁上,第二贴附区和两个第一贴附区围绕安装槽的槽口边缘,第一贴附区背离第二贴附区的端部形成前端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槽底上设有防反光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槽底上设有多个防反射槽,防反射槽沿预设方向延伸,且多个防反射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多个防反射槽形成防反射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槽底上贴附有防反射光学膜层,防反射光学膜层形成防反射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摄像头电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位于容置腔内,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安装主体,摄像头连接在安装主体上,安装主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以使摄像头能够绕安装主体的转动轴线转动;安装主体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线和第一光轴的下方;摄像头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安装主体在竖直方向的最低点和镜头的最高点的连线的垂直等分线为第一线,摄像头的光轴为第一光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摄像头电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和壳体之间填充有导热胶;和/或壳体与电路板对应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鳍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如前述的摄像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中,通过在贯穿孔的两侧设置的第一贴附区的前端部设置在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之外,这样,来自摄像头模组周围的光线不会从贴附区的前端部和前挡风玻璃之间的缝隙进入摄像头的视场角内,因此能够减少周围环境中物体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的倒影,可以减少对摄像头的信息采集造成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摄像头组件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反光部的侧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再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内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与前挡风玻璃的干涉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的干涉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中安装主体的转动轴线的选择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摄像头组件;1、1’-壳体;11-容置腔;12-贯穿孔;13-前壳体;132-安装座;131、133、135-安装孔;134-锁紧件;136-连接座;14-后壳体;141-散热鳍片;15、15’-贴附区;16-安装槽;161-槽底;17-防反光部;171-防反射槽;151-第一贴附区;152-第二贴附区;153-胶贴;154-前端部;154’-端部;2-摄像头模组;3、3’-前挡风玻璃;21、21’-摄像头;22-安装主体;23-转轴;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现有的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erassistantsystem,adas)的摄像头模组贴附在前挡风玻璃上,常常容易因为摄像头模组的安装结构与前挡风玻璃之间存在间隙,导致中控台表面的装饰或车内外的物品(各类颜色的瓶子、纸张、毛巾等)因为挡风玻璃折射而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倒影,影响了adas系统的算法判断,使分析结果不准确。

在汽车的后装领域,为了适用多种挡风玻璃角度(22°-90°)的使用场景,摄像头需要能够转动较大的角度范围,因此摄像头模组的外壳难以增大,且外壳与摄像头模组内的电路板上的零部件距离较近时,容易发生外壳和电路板上的零部件发生干涉、或者镜头和前挡风玻璃发生干涉的问题。

另外,用于摄像头模组贴附在前挡风玻璃上,当阳光直射前挡风玻璃上时,摄像头模组温升较为明显,会影响摄像头模组的采集精度。

进一步的,对于摄像头模组本身,由于材质及表面处理的原因,在摄像头模组的表面会导致光的反射,另外adas设备本身材质及表面处理同样会导致光的反射,如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同样影响摄像头采集画面的画质。

本申请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100,可以应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摄像头组件100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11的壳体1和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容置腔11中的摄像头模组2,壳体1用于连接至目标件,例如前挡风玻璃3,摄像头模组2包括摄像头21,壳体1上开设有与容置腔11连通的贯穿孔12,摄像头21穿设在贯穿孔12中,且摄像头21的镜头朝向目标件。

其中,壳体1可以包括可以相互盖合的前壳体13和后壳体14,前壳体13和后壳体141共同围成容置腔11。壳体1还可以与前挡风玻璃3连接,这样可以将摄像头模组2固定在前挡风玻璃3上。可以理解的是,目标件可以是汽车上的挡风玻璃,例如前挡风玻璃3、后挡风玻璃等。本申请以摄像头模组2设置在前挡风玻璃3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目标件是其它类型的情况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2包括摄像头21,摄像头模组2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容置腔11中。在壳体1上开设有贯穿孔12,摄像头21穿设在贯穿孔12中,以使摄像头21的镜头暴露至壳体1外侧,并朝向前挡风玻璃3,以对前挡风玻璃3外的路面信息等进行采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壳体1与前挡风玻璃3进行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与目标件贴附的贴附区15,贴附区15可以通过粘胶、例如3m胶贴153而贴附在前挡风玻璃3上。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为了尽量避免前挡风玻璃3和壳体1之间的缝隙对摄像头的信息采集造成影响,粘胶的分布范围和贴附区15的面积相同,以使贴附区15完全贴附在前挡风玻璃3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贴附区15包括两个第一贴附区151,两个第一贴附区151位于贯穿孔12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且第一贴附区151包括与镜头21的视场角对应的前端部154,前端部154位于镜头的视场角的范围之外。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贯穿孔的两侧设置的第一贴附区151的前端部154设置在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之外,这样,来自摄像头模组2周围的光线不会从贴附区15的前端部154和前挡风玻璃3之间的缝隙进入摄像头的视场角内,因此能够减少周围环境中物体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的倒影,可以减少对摄像头的信息采集造成的影响。

图3为现有技术的摄像头组件的侧剖视图,参照图3,摄像头组件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中包括的摄像头21’的镜头的视场角为α,壳体1’上的贴附区15’的端部154’位于视场角α的范围内,这样,在贴附区15’的端部154’和前挡风玻璃3’的交界处端部附近,来自周围物体的光线经过该交界处进入前挡风玻璃3’,由于该交界处仍位于视场角α的范围内。该光线经过前挡风玻璃3’反射并被摄像头21’采集,而使周围的物体在摄像头21’中产生倒影。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侧剖视图,参照图4所示,摄像头模组2中包括的摄像头的镜头的视场角为β,壳体1上的贴附区15的前端部154并未位于视场角β的范围内,这样,在贴附区15的前端部154和前挡风玻璃3的交界处端部附近,来自周围物体的光线即使经过该交界处进入前挡风玻璃3,由于该交界处并没有位于视场角β的范围内。该光线经过前挡风玻璃3反射也不会被被摄像头采集,因此可以避免周围的物体在摄像头中产生倒影。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贴附区15包括两个第一贴附区151,两个第一贴附区151位于贯穿孔12的相对两侧,是指第一贴附区151位于贯穿孔12的相反的两侧。第一贴附区151包括与镜头的视场角对应的前端部154,是指镜头的视场角延伸的方向的前端部154,前端部154位于镜头的视场角的范围之外,可以参照图4中,前端部154在视场角β的下部,即前端部154低于视场角β的范围。

参照图5,虚线m所示是视场角与贴附区15的交线位置,前端部154要低于虚线m,即可保证前端部154位于镜头的视场角的范围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21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贯穿孔12中,具体是指摄像头21可相对于壳体1转动,示例性的,摄像头模组2的设置有摄像头21的端部自贯穿孔12凸出,且摄像头模组2在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其外缘轮廓可以和贯穿孔的孔口边缘相抵,无法继续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贯穿孔12孔口边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要大于摄像头模组2的竖直方向尺寸,以便于给摄像头21的转动留下足够的空间。另外,本申请中以摄像头21可绕水平轴线转动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使摄像头21绕其它方向的轴线转动。

参照图5,两个第一贴附区151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斜面,且第一贴附区151的前端部154低于镜头的第一视场角;其中,摄像头21沿竖直方向旋转至镜头最低的第一极限位置时,镜头的视场角为第一视场角。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2安装在前挡风玻璃3上,一般摄像头21转到最低位置时,镜头的光轴与水平方向平行,以便于更好采集到车辆外部路面上、或者是车辆正前方的情况。本申请以镜头的光轴水平时,为镜头的第一极限位置为例来进行说明,在第一极限位置为其它时,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后装领域中,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一般在22°~90°之间,因此贴附区15为斜面的状态下,贴附区15和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22°,以最大化满足不同的挡风玻璃的安装需求。

参照图4、图5,两个第一贴附区151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并且可以沿前挡风玻璃的下降方向延伸。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需要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梯形等。

在两个第一贴附区151的背离前端部154的后端部之间的区域中,由于两个后端部之间具有间距,因此,外部的光线有可能从两端部之间的区域漏进摄像头的视场角范围内。参照图5,贴附区15还包括第二贴附区152,第二贴附区152位于贯穿孔12侧方,例如位于贯穿孔12的背离前端部的一侧,且第二贴附区152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贴附区151接续。这样实际上两个第一贴附区151和一个第二贴附区152彼此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将摄像头21的视场角范围围绕起来的贴附区15整体。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光线泄露进入摄像头21的视场范围内。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俯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6、图7,壳体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6,贯穿孔12位于安装槽16的侧壁上,例如,位于朝向前挡风玻璃3设置的侧壁上,可以便于摄像头21从贯穿孔12探出,并使其镜头朝向前挡风玻璃。

第二贴附区152和两个第一贴附区151围绕安装槽16的槽口边缘设置,且第一贴附区151背离第二贴附区152的端部形成前端部154。这样槽底161可以用于设置有起到防反光作用的防反光部。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反光部的侧剖视图。

图7中,以虚线示出槽底161上容易发生漫反射的区域,参照图7、图8,防反光部17可以为形成在槽底161上的漫反射层,以通过漫反射层对光的漫反射减少光经壳体的至少部分反射进入摄像头21。漫反射层具体可以为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凸起。

具体的,参照图8,在前装的场合下,安装槽16的槽底161上设有多个防反射槽171,防反射槽171沿预设方向延伸,且多个防反射槽171的延伸方向平行,由多个防反射槽171形成所述防反光部17。或者在后装的情况下,安装槽16的槽底161为平整的面,直接在槽底161面上贴附防反射光学膜层即可。这样可以适用多种挡风玻璃角度的使用场景,可以通过防反射光学膜层、即防漫反射膜层来进行消光处理。

下面介绍摄像头模组2在容置腔11中的安装情况。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9,可选地,摄像头模组2还包括安装主体22,摄像头21连接在安装主体22上,安装主体2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上,以使摄像头能够绕安装主体22的转动轴线转动。

具体的,安装主体22的两端分别具有转轴23,转轴23平行于壳体1的下表面,例如可以为水平,摄像头的光轴垂直于转轴23的轴向设置,从而,在安装主体22相对于壳体1转动的过程中,摄像头与壳体1之间的夹角也在变化,进而实现对摄像头的摄像角度的调节。相应地,壳体1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131,安装主体22上的转轴23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1上的安装孔131中。

前壳体13的内壁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向下延伸的安装座132,安装座132上设置有安装孔133,安装主体22一端的转轴23可转动地穿设在安装座132的安装孔133中,并贯穿壳体1上的安装孔131。可选地,安装座132可以为与前壳体13连接且向下延伸的杆状体,杆状体上开设有安装孔133。这样,摄像头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经由安装主体22、转轴23、以及安装座132、安装孔133而传递至壳体1上,转轴23和安装座132的安装孔133、壳体1上的安装孔131为曲面接触,散热效果较好。

壳体1还可以连接有锁紧件134,锁紧件134具体可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锁紧件134上也设置有安装孔135,安装主体22另一端的转轴23可转动地穿设在锁紧件134的安装孔135中,以便于摄像头模组2中安装主体22与壳体1的装配。此时,壳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座136,锁紧件134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连接座136紧固连接,从而利于保证安装主体22的旋转中心处于水平位置也即与地平面平行。通过将锁紧件134与连接座136紧固连接,从而实现对摄像头模组2的安装,且便于后续拆卸。这样,摄像头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经过安装主体22、转轴23、以及连接座136而传递至壳体1上,转轴23和连接座136的安装孔135为曲面接触,散热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4,摄像头组件100还包括与摄像头电连接的电路板4,电路板4也位于容置腔11内,且为了便于电路板4散热,电路板4和壳体1之间填充有导热胶(未图示)。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再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图10,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电路板4的散热效果,壳体1与电路板4对应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鳍片141。

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2位于容置腔11中,摄像头21经贯穿孔12暴露至壳体1外侧,摄像头模组2的外部轮廓易于和位于摄像头模组2下方的电路板4上的零件干涉,而摄像头21在转动的过程中,易于和前挡风玻璃3干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合理设置安装主体22的位置,也即摄像头模组2的转动轴线的位置。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内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与前挡风玻璃的干涉原理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的干涉原理示意图。

图12、图13中,单点划线所示为镜头的光轴o,黑色圆点a、b、c、d、e、f所示为安装主体22的转动轴线的位置。

参照图12,虚线表示镜头最高点g的运动轨迹,当安装主体22的转动轴线位于光轴上的a处时,镜头最高点g与前挡风玻璃3的干涉量最大。在a处的基础上,将转动轴线向靠近镜头的方向沿光轴移动预设距离到达b处时,镜头最高点g与前挡风玻璃3干涉消失;在a处的基础上,将转动轴线向竖直方向下方移动预设距离到达c处时,镜头最高点g与前挡风玻璃3的干涉也会消失;

由图12可知,在b处和c处与a处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转动轴线位于b处时的防干涉效果更佳。因此转动轴线可在a处的基础上,向右侧且向下偏移,得到图13所示的d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该位置处时,镜头不会与前挡风玻璃3发生干涉。

参照图13,虚线表示安装主体在竖直方向最低点的运动轨迹,将转动轴线调整到d位置时,安装主体22在竖直方向的最低点距离电路板4、尤其是电路板4上的零件的距离过近,有发生干涉风险。当转动轴线偏移到e、或者f处时,安装主体22在竖直方向的最低点h距离电路板4上的间隙较大。由图13可知,在e处和f处与d处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将转动轴线在d的基础上,向上偏移效果较佳。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尽量避免干涉,安装主体22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线pq和第一光轴o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安装主体22在竖直方向的最低点h和镜头的最高点g的连线gh的垂直等分线为第一线pq,摄像头的光轴为第一光轴o。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于镜头最高点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当其旋转中心改变时,旋转半径也同时变化,这两个变量导致其轨迹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4,当镜头最高点g到壳体距离和安装主体22在竖直方向的最低点h到电路板4的零件距离相等时,连接点g和点h形成线段,并作线段gh的垂直等分线,以作为第一线pq。根据数学原理,当圆心落在垂直等分线,圆心到两点的距离相等。当旋转轴线落在虚线左下方时,旋转轴23线到h点的距离小于到g点的距离。由于实际中,旋转轴线在g点时,干涉风险越大,因此,旋转轴线的位置需要落在垂直等分线的左下方才会符合要求。即旋转轴线的大概范围为镜头光轴下方与第一线左下方交汇出的区域。

示例性的,参照图11,安装主体22的转动轴线与镜头的光轴的间距h1的范围为:3~4mm,例如为3.80mm;安装主体22的转动轴线与镜头表面的间距h2的范围为:11~13mm例如为12.04mm。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案仅仅通过调节旋转轴23线的位置即可避免干涉,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空间。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和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容置腔中的摄像头模组,壳体用于连接至目标件,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贯穿孔,摄像头穿设在贯穿孔中,且摄像头的镜头朝向目标件;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与目标件贴附的贴附区,贴附区包括两个第一贴附区,两个第一贴附区位于安装孔的相对两侧,第一贴附区包括与镜头的视场角对应的前端部,前端部位于镜头的视场角的范围之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的倒影,使摄像头准确采集车辆周围的信息,使驾驶辅助系统的运行和分析较为准确。

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能够安装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且能够适配目前市场上各个车型所具有的前挡风玻璃的夹角,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及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的安装难度及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中,摄像头组件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等已经在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驾驶辅助系统还可以包括驾驶辅助控制模组,该模组可设于壳体内且与摄像头模组连接,用于基于摄像头模组采集的图像生成驾驶控制或预警用信息。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和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摄像头模组,所述壳体用于连接至目标件,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具有镜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内外两侧的贯穿孔,所述摄像头穿设在所述贯穿孔中,并朝向所述目标件;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目标件贴附的贴附区,所述贴附区包括两个第一贴附区,两个所述第一贴附区位于所述贯穿孔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贴附区包括与所述镜头的视场角对应的前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贯穿孔中,所述两个第一贴附区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斜面,且所述第一贴附区的前端部低于所述镜头的第一视场角;

其中,所述摄像头沿竖直方向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镜头的视场角为第一视场角,其中,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为所述镜头最低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附区还包括第二贴附区,所述第二贴附区位于所述贯穿孔的背离所述前端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贴附区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一贴附区接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贴附区和两个所述第一贴附区围绕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边缘,所述第一贴附区的背离所述第二贴附区的端部形成所述前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设有防反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设有多个防反射槽,所述防反射槽沿直线延伸,且多个所述防反射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多个所述防反射槽形成所述防反光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贴附有防反射光学膜层,所述防反射光学膜层形成所述防反光部。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安装主体,所述摄像头连接在所述安装主体上,所述安装主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使所述摄像头能够绕所述安装主体的转动轴线转动;

所述安装主体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线和第一光轴的下方;

所述摄像头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安装主体在竖直方向的最低点和所述镜头的最高点的连线的垂直等分线为所述第一线,所述摄像头的光轴为所述第一光轴。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填充有导热胶;和/或

所述壳体与所述电路板对应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鳍片。

10.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摄像头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驾驶辅助系统,摄像头组件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和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容置腔中的摄像头模组,壳体用于连接至目标件,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贯穿孔,摄像头穿设在贯穿孔中,且摄像头的镜头朝向目标件;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与目标件贴附的贴附区,贴附区包括两个第一贴附区,两个第一贴附区位于贯穿孔的相对两侧,第一贴附区包括与镜头的视场角对应的前端部,前端部位于镜头的视场角的范围之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在摄像头画面中形成的倒影,使摄像头准确采集车辆周围的信息,使驾驶辅助系统的运行和分析较为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伍芳芳;赖海斌;许亮;毛宁元;李激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61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