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3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随着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通讯控制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而通讯控制技术主要涉及到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信号传输则需要使用电缆,为实现多种功能,一台精密设备内部往往具有非常复杂的布线环境,所需要使用的电缆数量非常多。传统的电缆布线方式中,所用电缆单独连接安装,多根电缆之间相互交错,较为杂乱,不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不利于维修,不利于该设备向小型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的耐磨、耐火、绝缘、防紫外线、防辐射性能,同时还方便简化规整布线环境,使用灵活的复合电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电缆,包括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外侧绕包有云母带,所述云母带外侧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侧包覆有pvc阻燃层,所述pvc阻燃层外侧包覆有耐磨层;

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包覆有护套,所述护套包括相扣合的下护套和上护套,所述上护套包括与电缆本体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套块,相邻两个上套块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护套包括与电缆本体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套块,相邻两个下套块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套块与对应的下套块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上套块之间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相适配的配合槽和配合块,相邻两个所述上套块相对的两侧之间通过配合槽与配合块插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上套块之间还连接设有粘贴片,所述粘贴片与上套块外表面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套块底部设有插扣,所述下套块顶部设有插孔,所述上套块通过插扣与对应的下套块上的插孔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套块底部设有凹槽,所述下套块顶部设有凸起,所述下套块的凸起与上套块的凹槽之间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与pvc阻燃层之间设有屏蔽层。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为石墨烯屏蔽层。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层。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缆结构具有显著的耐磨、耐火、绝缘、防紫外线、防辐射性能,另外还在电缆外侧包覆了护套结构,用于将多根电缆并排整合到一起,从而大大简化、规整布线环境,减少占用空间,使电缆布线更加有序整洁,也方便后续的检修;而且当安装过程中有部分电缆需要分开进行布线或连接设备时,也可以很方便地分出该部分电缆,以便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使得使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电缆的电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缆本体;2、缆芯;3、云母带;4、绝缘层;5、屏蔽层;6、pvc阻燃层;7、耐磨层;8、下护套;81、插孔;82、凸起;83、下安装槽;84、下套块;9、上护套;91、配合槽;92、配合块;93、粘贴片;94、插扣;95、凹槽;96、上安装槽;97、上套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电缆,包括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电缆本体1,电缆本体1主要包括缆芯2,缆芯2外侧绕包有云母带3,云母带3外侧包覆有绝缘层4,绝缘层4外侧包覆有pvc阻燃层6,pvc阻燃层6外侧包覆有耐磨层7;绝缘层4与pvc阻燃层6之间设有屏蔽层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4为聚乙烯绝缘层;屏蔽层5为石墨烯屏蔽层;耐磨层7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层。本实施例的电缆本体1通过设置云母带3和pvc阻燃层6提高了电缆的阻燃防火性能;通过设置绝缘层4和屏蔽层5保证电缆运行不受干扰,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本实施例的电缆本体1具有显著的耐磨、耐火、绝缘、防紫外线、防辐射性能。

如图2所示,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电缆本体1的外侧包覆有护套,护套沿电缆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护套包括相扣合的下护套8和上护套9,上护套9包括与电缆本体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套块97,下护套8包括与电缆本体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套块84,上套块97上设有与电缆本体1外侧面适配的上安装槽96,下套块84上设有与电缆本体1外侧面适配的下安装槽83,上安装槽96与下安装槽83组合形成用于容纳电缆本体1的空腔。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上套块97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相邻两个上套块97之间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相适配的若干个配合槽91和配合块92,配合槽91竖向间隔设有至少三个,配合块92与配合槽91对应设置,且配合槽91和配合块92沿护套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两个上套块97相对的两侧之间通过配合槽91与配合块92插接配合,同时相邻两个上套块97之间还连接设有粘贴片93,粘贴片93与上套块97外表面粘接,粘贴片93粘接在相邻两个上套块97上相邻的一侧,粘贴片93沿护套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两个上套块97之间通过粘贴片93的粘接以及配合槽91和配合块92的配合插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下套块8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具体连接方式采用胶连接或其他可实现的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上套块97与对应的下套块84卡扣连接。具体地,上套块97底部位于上安装槽96的两侧分别设有插扣94,下套块84顶部对应设有插孔81,上套块97通过插扣94与对应的下套块84上的插孔81卡接配合,实现上套块97与下套块84的卡扣连接。同时,为了提高上套块97与下套块84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本实施例在上套块97底部上安装槽96的两侧分别设有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95,下套块84顶部设有对应的凸起82,下套块84的凸起82与上套块97的凹槽95之间插接配合,进一步提高整个护套防水、防尘的密封性能。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下护套8与上护套9卡扣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若干个电缆本体1并排且相对独立的放置在下护套8与上护套9组合形成的空腔中,形成一个整体式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各个电缆线单独布线连接造成布线环境杂乱、交错,且占用较大空间而言,将多根电缆整合形成整体式结构可以大大简化、规整布线环境,减少占用空间,使电缆布线更加有序整洁,也方便后续的检修。而且,下护套8和上护套9卡扣连接在一起后,其上的上套块97与下套块84也相互卡扣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当安装过程中有部分电缆本体1需要分开进行布线或连接设备时,只需将包覆该部分电缆本体1的上套块97两侧的粘贴片93撕开,即可分出该部分电缆本体1及其外侧包覆的上套块97和下套块84,以便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使得使用更加灵活。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包括缆芯(2),所述缆芯(2)外侧绕包有云母带(3),所述云母带(3)外侧包覆有绝缘层(4),所述绝缘层(4)外侧包覆有pvc阻燃层(6),所述pvc阻燃层(6)外侧包覆有耐磨层(7);

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侧包覆有护套,所述护套包括相扣合的下护套(8)和上护套(9),所述上护套(9)包括与电缆本体(1)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套块(97),相邻两个上套块(97)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护套(8)包括与电缆本体(1)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套块(84),相邻两个下套块(8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套块(97)与对应的下套块(84)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套块(97)之间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相适配的配合槽(91)和配合块(92),相邻两个所述上套块(97)相对的两侧之间通过配合槽(91)与配合块(92)插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上套块(97)之间还连接设有粘贴片(93),所述粘贴片(93)与上套块(97)外表面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块(97)底部设有插扣(94),所述下套块(84)顶部设有插孔(81),所述上套块(97)通过插扣(94)与对应的下套块(84)上的插孔(81)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块(97)底部设有凹槽(95),所述下套块(84)顶部设有凸起(82),所述下套块(84)的凸起(82)与上套块(97)的凹槽(95)之间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与pvc阻燃层(6)之间设有屏蔽层(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为聚乙烯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5)为石墨烯屏蔽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7)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电缆,包括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外侧绕包有云母带,所述云母带外侧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侧包覆有PVC阻燃层,所述PVC阻燃层外侧包覆有耐磨层;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包覆有护套,所述护套包括相扣合的下护套和上护套,所述上护套包括与电缆本体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套块,相邻两个上套块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护套包括与电缆本体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套块,相邻两个下套块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套块与对应的下套块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种具有显著耐磨、耐火、绝缘、防紫外线、防辐射性能,同时还能简化规整布线环境,使用灵活的复合电缆。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涯;史行波;钱彭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东旭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62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