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
背景技术:
手机,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手机进行保护时,大多数使用者都会使用手机外壳将手机包裹,从而实现对手机的保护措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外壳存在手机充电不便的问题,因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外壳中不存在任何的充电措施,从而导致需要使用者随身携带充电宝等充电设备,占据空间的同时不能便捷的给手机充电,并且现有中手机外壳上的支架无法根据所需的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大多数的手机外壳只能将手机支撑在同一个角度,从而导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自己所需的角度进行调节支撑手机,使手机外壳支架的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充电宝、充电线、支撑组件以及回弹组件,所述外壳本体的背面上开设有装纳槽,所述充电宝和回弹组件对称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充电宝和回弹组件的两侧均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卡接配合,所述充电线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充电线的一端与充电宝连接,充电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回弹组件内,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外壳本体的背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组件包括回弹板、回弹杆、伸缩杆以及回弹弹簧,所述回弹板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回弹板的两侧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贴合,所述回弹杆设置在回弹板内,所述回弹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回弹板的两侧,并且回弹杆的两端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回弹板与装纳槽之间形成回弹槽,所述伸缩杆设置在回弹槽内,并且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装纳槽以及回弹板连接,所述回弹弹簧套设在伸缩杆的外壁上,并且回弹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装纳槽以及回弹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旋转辊、支撑外板、支撑内板、推动杆、卡接杆以及卡接块,所述旋转辊设置在外壳本体的背面上,所述支撑外板转动设置在旋转辊的外壁上,所述支撑外板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支撑内板设置在升降槽内,所述支撑外板的两侧上均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推动杆设置在一个滑动孔内,并且推动杆的一端穿过一个滑动孔与支撑内板连接,所述卡接杆设置在另一个滑动孔内,并且卡接杆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滑动孔与支撑内板连接,所述卡接块设置在卡接杆上,所述支撑外板上还开设有与卡接块配合的多个卡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外壳上开设有配合使用者手指的五个抓取槽。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外壳背面上还设有警报器。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板上设有摩擦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当需要将充电线拿出给手机充电时,通过使用者按动回弹板,由回弹板沿着回弹杆的周向等角度转动倾斜,与此同时,通过回弹板倾斜充电线顺着回弹板的倾斜角度滑出,从而实现方便使用者给手机充电的步骤,避免了需要拿出充电宝,再将充电线与手机和充电宝连接,实现手机充电操作繁琐的问题。
2、当使用者将充电线拿出后,通过回弹弹簧将回弹板复位,与此同时,通过伸缩杆配合回弹弹簧拉伸并将回弹弹簧限位,避免了回弹板按压之后无法复位的问题,当需要将手机调节支撑时,通过使用者推动推动杆,由推动杆带动支撑内板沿着升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再通过支撑内板带动卡接杆沿着另一个滑动孔的长度方向移动,由卡接杆带动卡接块沿着卡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卡接孔外部,之后通过使用者根据所需的长度调节支撑内板,当调节完成后,通过使用者推动卡接杆,由卡接杆带动卡接块回到卡接孔内,实现对支撑内板的卡接固定,避免了手机外壳支架无法根据所需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以及避免了调节支撑内板后无法固定支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本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回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本体,2-充电宝,3-充电线,4-支撑组件,5-回弹组件,51-回弹板,52-回弹杆,53-伸缩杆,54-回弹弹簧,41-旋转辊,42-支撑外板,43-支撑内板,44-推动杆,45-卡接杆,46-卡接块,6-抓取槽,7-警报器,8-摩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它包括外壳本体1、充电宝2、充电线3、支撑组件4以及回弹组件5,所述外壳本体1的背面上开设有装纳槽,所述充电宝2和回弹组件5对称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充电宝2和回弹组件5的两侧均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卡接配合,所述充电线3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充电线3的一端与充电宝2连接,充电线3的另一端延伸至回弹组件5内,所述支撑组件4设置在外壳本体1的背面上。
所述回弹组件5包括回弹板51、回弹杆52、伸缩杆53以及回弹弹簧54,所述回弹板51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回弹板51的两侧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贴合,所述回弹杆52设置在回弹板51内,所述回弹杆52的两端分别穿过回弹板51的两侧,并且回弹杆52的两端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回弹板51与装纳槽之间形成回弹槽,所述伸缩杆53设置在回弹槽内,并且伸缩杆53的两端分别与装纳槽以及回弹板51连接,所述回弹弹簧54套设在伸缩杆53的外壁上,并且回弹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装纳槽以及回弹板51连接,当需要将充电线3拿出给手机充电时,通过使用者按动回弹板51,由回弹板51沿着回弹杆52的周向等角度转动倾斜,与此同时,通过回弹板51倾斜充电线3顺着回弹板51的倾斜角度滑出,从而实现方便使用者给手机充电的步骤,避免了需要拿出充电宝2,再将充电线3与手机和充电宝2连接,实现手机充电操作繁琐的问题,当使用者将充电线3拿出后,通过回弹弹簧54将回弹板51复位,与此同时,通过伸缩杆53配合回弹弹簧54拉伸并将回弹弹簧54限位,避免了回弹板51按压之后无法复位的问题。
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旋转辊41、支撑外板42、支撑内板43、推动杆44、卡接杆45以及卡接块46,所述旋转辊41设置在外壳本体1的背面上,所述支撑外板42转动设置在旋转辊41的外壁上,所述支撑外板42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支撑内板43设置在升降槽内,所述支撑外板42的两侧上均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推动杆44设置在一个滑动孔内,并且推动杆44的一端穿过一个滑动孔与支撑内板43连接,所述卡接杆45设置在另一个滑动孔内,并且卡接杆45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滑动孔与支撑内板43连接,所述卡接块46设置在卡接杆45上,所述支撑外板42上还开设有与卡接块46配合的多个卡接孔,当需要将手机调节支撑时,通过使用者推动推动杆44,由推动杆44带动支撑内板43沿着升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再通过支撑内板43带动卡接杆45沿着另一个滑动孔的长度方向移动,由卡接杆45带动卡接块46沿着卡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卡接孔外部,之后通过使用者根据所需的长度调节支撑内板43,当调节完成后,通过使用者推动卡接杆45,由卡接杆45带动卡接块46回到卡接孔内,实现对支撑内板43的卡接固定,避免了手机外壳支架无法根据所需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以及避免了调节支撑内板43后无法固定支撑的问题。
所述手机外壳上开设有配合使用者手指的五个抓取槽6,通过抓取槽6能够使使用者在抓取手机时更加的舒适。
所述手机外壳背面上还设有警报器7,通过警报器7能够防止使用者将手机存放在口袋时,不能及时发现手机没电的问题。
所述回弹板51上设有摩擦块8,通过摩擦块8能够增加使用者按压时的摩擦力,从而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按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将充电线3拿出给手机充电时,通过使用者按动回弹板51,由回弹板51沿着回弹杆52的周向等角度转动倾斜,与此同时,通过回弹板51倾斜充电线3顺着回弹板51的倾斜角度滑出,从而实现方便使用者给手机充电的步骤,避免了需要拿出充电宝2,再将充电线3与手机和充电宝2连接,实现手机充电操作繁琐的问题,当使用者将充电线3拿出后,通过回弹弹簧54将回弹板51复位,与此同时,通过伸缩杆53配合回弹弹簧54拉伸并将回弹弹簧54限位,避免了回弹板51按压之后无法复位的问题,当需要将手机调节支撑时,通过使用者推动推动杆44,由推动杆44带动支撑内板43沿着升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再通过支撑内板43带动卡接杆45沿着另一个滑动孔的长度方向移动,由卡接杆45带动卡接块46沿着卡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卡接孔外部,之后通过使用者根据所需的长度调节支撑内板43,当调节完成后,通过使用者推动卡接杆45,由卡接杆45带动卡接块46回到卡接孔内,实现对支撑内板43的卡接固定,避免了手机外壳支架无法根据所需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以及避免了调节支撑内板43后无法固定支撑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本体(1)、充电宝(2)、充电线(3)、支撑组件(4)以及回弹组件(5),所述外壳本体(1)的背面上开设有装纳槽,所述充电宝(2)和回弹组件(5)对称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充电宝(2)和回弹组件(5)的两侧均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卡接配合,所述充电线(3)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充电线(3)的一端与充电宝(2)连接,充电线(3)的另一端延伸至回弹组件(5)内,所述支撑组件(4)设置在外壳本体(1)的背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组件(5)包括回弹板(51)、回弹杆(52)、伸缩杆(53)以及回弹弹簧(54),所述回弹板(51)设置在装纳槽内,并且回弹板(51)的两侧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贴合,所述回弹杆(52)设置在回弹板(51)内,所述回弹杆(52)的两端分别穿过回弹板(51)的两侧,并且回弹杆(52)的两端与装纳槽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回弹板(51)与装纳槽之间形成回弹槽,所述伸缩杆(53)设置在回弹槽内,并且伸缩杆(53)的两端分别与装纳槽以及回弹板(51)连接,所述回弹弹簧(54)套设在伸缩杆(53)的外壁上,并且回弹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装纳槽以及回弹板(5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旋转辊(41)、支撑外板(42)、支撑内板(43)、推动杆(44)、卡接杆(45)以及卡接块(46),所述旋转辊(41)设置在外壳本体(1)的背面上,所述支撑外板(42)转动设置在旋转辊(41)的外壁上,所述支撑外板(42)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支撑内板(43)设置在升降槽内,所述支撑外板(42)的两侧上均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推动杆(44)设置在一个滑动孔内,并且推动杆(44)的一端穿过一个滑动孔与支撑内板(43)连接,所述卡接杆(45)设置在另一个滑动孔内,并且卡接杆(45)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滑动孔与支撑内板(43)连接,所述卡接块(46)设置在卡接杆(45)上,所述支撑外板(42)上还开设有与卡接块(46)配合的多个卡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外壳上开设有配合使用者手指的五个抓取槽(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外壳背面上还设有警报器(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板(51)上设有摩擦块(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