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手机充电支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自从手机加入无线充电功能开始,无线充电器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完善,无线充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无线充电器的种类大致包括两组,其中一种为平板式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将手机沿水平方向摆放于该类型的无线充电器上,即可实现手机的无线充电;另外一种为支架式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将手机沿竖立摆放至无线充电器上,即可实现手机的无线充电,同时还可以将屏幕竖立朝向用户,在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同时,还便于用户与屏幕进行交互。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支架主要包括底座、支撑件以及无线充电组件等部件,其中,支撑件沿竖立状设置,支撑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上,并且无线充电组件设置于支撑件上。在对手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将手机的底部摆放于底座上,并且手机的背面与支撑件相贴合,此时位于支撑件上的无线充电组件可与手机的线圈相对,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同时,底座对手机底部进行支撑,支撑件对手机背部进行支撑,手机实现竖立摆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通常,不同型号的手机具有不同的长度尺寸以及零件布局,因此不同型号的手机的充电线圈设置位置在手机的长度方向上不同,因此特定的手机通常具有特定的手机支架,以使充电时无线充电组件与线圈之间可相互重合,保证充电效率;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手机支架对不同型号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难以保证较好的充电效率,使用过程不够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升手机支架使用时的灵活度,本申请提供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本申请提供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底座以及支撑件,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角度可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不同的型号的手机进行充电时,首先将手机的底部摆放至底座处,并将手机背面朝向支撑座处倾倒,随即调节支撑件与底座之间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件远离底座的一侧带动无线充电组件移动并靠近手机线圈所在的位置,随后将无线充电组件相对于支撑件转动,使得无线充电组件贴附至手机背面,以实现对手机进行支撑,同时,此时的无线充电组件在支撑件的带动调节下可正对于手机的线圈部分,使得无线充电组件与线圈相重合,实现传输较为稳定的无线充电动作;在此通过调整支撑件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可使得支撑件将无线充电组件带动至手机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适配具有不同线圈位置的手机的充电需求,手机支架使用时的灵活度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座板以及定位凸条,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板的一侧,所述定位凸条与所述底座相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凸条位于所述座板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机摆放于底座时,手机可分别与座板以及定位凸条相抵接,随即将手机背面朝向位于远离定位凸条一侧的支撑件倾倒,此时定位凸条以及座板形成限位结构,对手机的底部进行承托,使得手机底部摆放时不易打滑,手机摆放时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连接件、保护框以及无线充电板,所述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件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保护框相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板套接于所述保护框内,所述保护框以及所述无线充电板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连接件起到将保护框与支撑件相转动连接的作用,连接件在此对保护框进行支撑安装;另一方面,将无线充电板套接于保护框内,保护框起到对无线充电板进行围设保护的作用,此时,保护框可用于贴附至手机的背面,减少手机与充电板之间的相互摩擦,减少手机划伤,结构实用。
优选的,所述保护框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凸起以及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之间具有卡接间隙,所述无线充电板嵌设于所述卡接间隙内,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板的两侧相抵接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充电板通过第一卡接凸起以及第二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于保护框上,将无线充电板压入保护框处即可实现固定安装,过程快捷方便。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板为磁吸无线充电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无线充电板带有磁吸力,可适配具有磁吸功能的手机,功能全面。
优选的,所述保护框为软质保护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无线充电板与手机相互吸合时会撞击手机,通过将保护框设置为软质保护框,可实现对手机进行缓冲,进而减少手机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贯穿设置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用于供所述无线充电板的电线穿设容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线充电板相对于支撑件转动时,无线充电板的电线相应拉扯转动,此时,将电线穿设于引线孔处,可使得电线实现收纳,在电线移动时不易产生卷绕。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摆放于桌面上时,防滑垫起到增大底座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底座摆放时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垫均匀布置于所述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防滑垫可对底座的多个位置进行防滑加固,起到进一步提升底座摆放稳定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双轴多角度调节的方式可使得支撑件将无线充电组件带动至手机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适配不同型号手机的线圈位置,满足具有不同线圈位置的手机的充电需求,手机支架使用时的灵活度得到提升;
2、磁吸无线充电板带有磁吸力,可适配具有磁吸功能的手机,功能全面;
3、在手机与磁吸无线充电板相互吸合的过程中,软质保护框可实现缓冲,进而减少手机与磁吸无线充电板吸合时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手机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支撑件与无线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连接件与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连接件与保护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保护框与无线充电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座板;12、定位凸条;121、抵接平面;2、支撑件;21、引线孔;3、无线充电组件;31、连接件;311、连接部;312、卡接部;32、无线充电板;33、保护框;331、第一卡接凸起;332、第二卡接凸起;333、开口槽;4、防滑垫;5、阻尼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参照图1,该手机支架包括底座1、支撑件2以及无线充电组件3,其中,底座1、支撑件2以及无线充电组件3依次相连,支撑件2位于底座1的一侧,底座1的底部用于供手机底部摆放,无线充电组件3位于支撑件2的顶部,支撑件2在此对无线充电组件3进行支撑,无线充电组件3用于与手机的背面相抵接贴合,以实现对手机背面进行支撑,同时实现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继续参照图1,为实现对手机的底部进行支撑,底座1包括座板11以及定位凸条12,其中,座板11沿水平方向设置,座板11的底部用于摆放于桌面上,座板11的外缘轮廓在本实施例中呈类矩形状,同时,座板11的外缘轮廓还可以呈圆形、梯形或其余形状,手机的底部可摆放于座板11的顶部。底座1此时对手机施加沿竖直方向的支撑。
另外,定位凸条12位于座板11上表面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条12呈长条状设置,定位凸条12位于座板11远离支撑件2的一侧,定位凸条12的长度方向与支撑件2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定位凸条12与座板11相一体连接,此时,定位凸条12与座板11相固定连接;定位凸条12上还可以开设有抵接平面121,抵接平面121自上向下朝向支撑件2一侧倾斜,手机的底面沿着定位凸条12的长度方向贴合至抵接平面121处,此时,手机底部的边棱的长度方向与定位凸条1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手机的宽度方向此时与支撑件2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在此,手机通过分别与座板11以及定位凸条12相抵接,定位凸条12以及座板11形成限位结构,实现对手机底部进行承托,手机底部不易向外滑移,手机的底部实现稳固摆放。
此外,参照图2,为进一步提升座板11摆放时的稳定性,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4,其中,防滑垫4可以是硅胶垫、pvc软胶垫、pvc防滑垫、ab胶防滑垫或者魔力胶防滑垫等,可起到防滑作用的防滑垫4均可以使用;通常,防滑垫4可以通过胶水粘结固定的方式安装于座板11的底部,并且防滑垫4为多个,比如可以为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等,多个防滑垫4均匀布置于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垫4的具体设置数量为四个,四个防滑垫4呈矩形排布,四个防滑垫4对底座1的四周进行防滑加固。当座板11摆放于桌面或其余承载平台时,防滑垫4与桌面的表面相抵接,防滑垫4对座板11施加摩擦力,使得底座1摆放时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继续参照图2,支撑件2的底部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更具体的说,支撑件2转动连接于座板11的一侧,其中,支撑件2可以为板状体或者杆状体,支撑件2呈竖立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呈板状体,支撑件2底部边棱与座板11远离定位凸条12的一侧边棱相平行,支撑件2与座板11之间通过安装阻尼转轴5以实现相互转动连接,阻尼转轴5的轴心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阻尼转轴5可使支撑件2以及底座1之间的夹角可调,并且阻尼转轴5可使支撑件2与座板11之间可在多个角度停留。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2与底座1之间还可以安装阻尼合页的方式实现相互转动连接,底座1以及支撑件2此时同样可在任意角度进行停留。
参照图2和图3,无线充电组件3转动连接于支撑件2远离底座1的一侧,无线充电组件3包括连接件31、保护框33以及无线充电板32,连接件31、保护框33以及无线充电板32三者依次相连。
其中,参照图,3和图4,连接件3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呈片体状的连接部311以及呈圆弧状的卡接部312,卡接部312位于连接部311的一侧,连接部311与卡接部312的中部相固定连接。其中,连接部311与支撑件2之间安装有阻尼转轴5,此时,位于支撑件2两侧的两个阻尼转轴5的转动轴心相一致。连接件31在此通过阻尼转轴5与支撑件2实现相互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无线充电组件3与支撑件2实现相转动连接,无线充电组件3以及支撑件2可在任意角度停留。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1与支撑件2之间还可以通过安装阻尼合页的方式实现相互转动连接,无线充电组件3以及支撑件2此时同样可在任意角度进行停留。
另外,参照图4和图5,位于连接部311一侧的卡接部312用于与保护框33相固定,保护框33呈闭环框架状设置,保护框33具有框边以及由框边围设形成的中空空间,保护框33为软质保护框33,比如可以以tpu材质作为原料制成软质保护框33,还可以为硅胶或者tpe等材质作为原料制成软质保护框33,在将保护框33与卡接部312相互固定时,可通过二次注射成型的方式在卡接部312上加工保护框33,使得卡接部312嵌入保护框33内,实现连接件31与保护框33之间的相互固定。
此外,参照图5和图6,保护框33在此用于供无线充电板32进行固定,并且保护框33用于对无线充电板32进行保护。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板32为磁吸无线充电板32,通常,无线充电板32包括板体以及与板体相连的电线,并且,板体包括外壳以及内部的工作组件,电线的一端用于与电路相连,电线的另一端与工作组件相连,电线将电流引入工作组件中,以实现无线充电板32的充电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板32的板体的外缘轮廓呈类圆形设置,保护框33的轮廓与板体的外缘轮廓相一致,即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框33的框边轮廓呈类圆形设置,无线充电板32的板体套接于保护框33内。保护框33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第二卡接凸起332,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第二卡接凸起332分别与保护框33相一体连接,第二卡接凸起332相较于第一卡接凸起331更靠近支撑件2,第一卡接凸起331沿着保护框33的轮廓方向呈闭环状设置,第二卡接凸起332为多个,比如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多个第二卡接凸起332沿着保护框33的轮廓方向均匀布置于保护框33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凸起332的设置数量选用为四个以作示例。
第一卡接凸起331与第二卡接凸起332相互正对,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第二卡接凸起332之间形成卡接间隙,无线充电板32的板体的周缘嵌设于卡接间隙内,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第二卡接凸起332分别与无线充电板32的两侧相抵接限位。此时,保护框33以及无线充电板32相固定连接,无线充电板32得到扣合固定,保护框33起到对无线充电板32的周缘进行包裹保护。
参照图4和图6,进一步地,保护框33上开设有开口槽333,无线充电板32的电线容置于开口槽333内并且朝向开口槽333外引出,支撑件2上贯穿设置有引线孔21,引线孔21用于供无线充电板32的电线穿设容纳,当无线充电组件3相对于支撑件2转动时,无线充电板32的电线相应拉扯转动,此时,将电线穿设于引线孔21处,可使得电线实现收纳,在电线移动时不易产生卷绕。
本申请实施例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实施原理为:在对不同的型号的手机进行充电时,首先将手机的底部摆放至底座1处,使得手机的底部分别与座板11以及定位凸条12相抵接定位,手机的底部实现定位;随后将手机背面朝向支撑座处倾倒,随即调节支撑件2与底座1之间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件2远离底座1的一侧带动无线充电组件3移动并靠近手机线圈所在的位置,随后将无线充电组件3相对于支撑件2转动,使得磁吸无线充电板32贴附至手机背面,以实现对手机进行支撑。同时,保护框33可以对手机进行缓冲保护;此时的磁吸无线充电板32在支撑件2的带动调节下可正对于手机的线圈部分,使得无线充电组件3与手机的线圈相重合,实现传输较为稳定的无线充电动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底座(1)以及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3),所述支撑件(2)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与所述支撑件(2)之间的角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座板(11)以及定位凸条(12),所述支撑件(2)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板(11)的一侧,所述定位凸条(12)与所述底座(1)相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凸条(12)位于所述座板(11)远离所述支撑件(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包括连接件(31)、保护框(33)以及无线充电板(32),所述连接件(31)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件(2)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1)的另一侧与所述保护框(33)相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板(32)套接于所述保护框(33)内,所述保护框(33)以及所述无线充电板(32)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33)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第二卡接凸起(332),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所述第二卡接凸起(332)之间具有卡接间隙,所述无线充电板(32)嵌设于所述卡接间隙内,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31)以及所述第二卡接凸起(332)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板(32)的两侧相抵接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板(32)为磁吸无线充电板(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33)为软质保护框(3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上贯穿设置有引线孔(21),所述引线孔(21)用于供所述无线充电板(32)的电线穿设容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双轴调节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4)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垫(4)均匀布置于所述底座(1)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