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6


本实用新型涉及西药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西药,即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相对于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美海屈林是西药的一种,常用剂型有片剂、混悬液,用于各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具有抗组胺作用,作用与异丙嗪(西药名)相似,但比较弱,维持时间短,也较少引起镇静作用,适用于避光与密封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两年。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美海屈林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设备将其制作而成,然而目前市场上用于生产美海屈林的搅拌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美海屈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降低了美海屈林的生产效率,满足不了生产企业的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通过底座与转动机构的配合使用,以解决现有的美海屈林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设备将其制作而成,目前市场上的美海屈林用生产搅拌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美海屈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降低了美海屈林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包括底座与转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所述转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工作箱,所述转动机构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箱,所述第一工作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与第一转动箱延伸至第一转动箱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一转动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转动箱,所述第二工作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箱延伸至第二转动箱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动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第二转动箱的内壁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第二转动箱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并延伸至转动机构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箱的内壁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第一转动箱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并延伸至转动机构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限位板并延伸至第一转动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与进料管的顶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两侧与底座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箱的内腔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远离第二转动箱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的正表面设置有窗口,所述窗口靠近转动机构的一侧与转动机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动箱、第一电机、第一转杆与转动板之间的配合使用,对原料进行第一次搅拌,通过第二转动箱、第二电机、第二转杆与搅拌叶之间的配合使用,对原料进行第二次搅拌,出料管将原料输送至需求点,解决了现有的美海屈林在生产的过程中,需用到搅拌设备,目前市场上用于生产美海屈林的搅拌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美海屈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降低了美海屈林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开关,达到了同时开启与关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通过设置了限位板,在第一转杆转动时对第一转杆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转杆在转动时发生偏移。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盖板,对进料管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至管内;通过设置了减震垫,在转动机构工作时,使转动机构达到了减震效果,提高了转动机构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导流板,对搅拌完成的原料进行导向流出,防止原料滞留至第二转动箱内,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设置了窗口,方便了使用者对搅拌工作进行观察,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转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板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机构正视图;

图中:1、底座;2、转动机构;3、第一转动箱;4、第一工作箱;5、第一电机;6、第一转杆;7、转动板;8、第二转动箱;9、第二工作箱;10、第二电机;11、第二转杆;12、搅拌叶;13、出料管;14、进料管;15、开关;16、限位板;17、盖板;18、减震垫;19、导流板;20、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包括底座1与转动机构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4,所述转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工作箱9,所述转动机构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箱3,所述第一工作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2与第一转动箱3延伸至第一转动箱3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一转动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第一转动箱3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转动箱8,所述第二工作箱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远离第二电机10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2与第二转动箱8延伸至第二转动箱8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动箱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2,所述第二转动箱8的内壁连通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远离第二转动箱8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2并延伸至转动机构2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箱3的内壁连通有进料管14,所述进料管14远离第一转动箱3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2并延伸至转动机构2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下开关15同时开启第一电机5与第二电机10,此时将原料放入进料管14中,进料管14将原料输送至第一转动箱3内,第一电机5在运转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一转杆6进行转动,第一转杆6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转动板7进行转动,转动板7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对原料进行第一次搅拌,经过第一次搅拌完成后的原料进入第二转动箱8内,第二电机10在运转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二转杆11转动,第二转杆11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搅拌叶12转动,搅拌叶1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对原料进行第二次搅拌,搅拌完成后的原料通过导流板19流至出料管13处,出料管13将搅拌完成的原料输送至需求点进行后续加工,解决了现有的美海屈林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设备将其制作而成,然而目前市场上用于生产美海屈林的搅拌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美海屈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降低了美海屈林的生产效率,满足不了生产企业的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包括底座1与转动机构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的正表面设置有窗口20,所述窗口20靠近转动机构2的一侧与转动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内腔设置有减震垫18,所述减震垫18的两侧与底座1均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4,所述转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工作箱9,所述转动机构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箱3,所述第一工作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动箱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所述第一转杆6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贯穿限位板16并延伸至第一转动箱3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杆6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2与第一转动箱3延伸至第一转动箱3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一转动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第一转动箱3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转动箱8,所述第二转动箱8的内腔设置有导流板19,所述导流板19远离第二转动箱8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箱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工作箱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所述转动机构2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5,所述开关15的电性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0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远离第二电机10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2与第二转动箱8延伸至第二转动箱8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动箱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2,所述第二转动箱8的内壁连通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远离第二转动箱8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2并延伸至转动机构2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箱3的内壁连通有进料管14,所述进料管14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的底部与进料管14的顶部接触,所述进料管14远离第一转动箱3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2并延伸至转动机构2的外部。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下开关15同时开启第一电机5与第二电机10,通过设置了开关15,达到了同时开启与关闭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0的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此时将原料放入进料管14中,进料管14将原料输送至第一转动箱3内,通过设置了盖板17,对进料管14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至管内,第一电机5在运转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一转杆6进行转动,通过设置了限位板16,在第一转杆6转动时对第一转杆6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转杆6在转动时发生偏移,第一转杆6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转动板7进行转动,转动板7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对原料进行第一次搅拌,经过第一次搅拌完成后的原料进入第二转动箱8内,第二电机10在运转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二转杆11转动,第二转杆11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搅拌叶12转动,搅拌叶1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对原料进行第二次搅拌,通过设置了窗口20,方便了使用者对搅拌工作进行贯穿,有利于推广使用,搅拌完成后的原料通过导流板19流至出料管13处,通过设置了导流板19,对搅拌完成的原料进行导向流出,防止原料滞留至第二转动箱8内,造成资源浪费,出料管13将搅拌完成的原料输送至需求点进行后续加工,通过设置了减震垫18,在转动机构2工作时,使转动机构2达到了减震效果,提高了转动机构2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美海屈林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设备将其制作而成,然而目前市场上用于生产美海屈林的搅拌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美海屈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降低了美海屈林的生产效率,满足不了生产企业的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包括底座(1)与转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4),所述转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工作箱(9);

所述转动机构(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箱(3),所述第一工作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2)与第一转动箱(3)延伸至第一转动箱(3)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一转动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第一转动箱(3)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转动箱(8),所述第二工作箱(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远离第二电机(10)的一端依次贯穿转动机构(2)与第二转动箱(8)延伸至第二转动箱(8)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动箱(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2),所述第二转动箱(8)的内壁连通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远离第二转动箱(8)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2)并延伸至转动机构(2)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箱(3)的内壁连通有进料管(14),所述进料管(14)远离第一转动箱(3)的一端贯穿转动机构(2)并延伸至转动机构(2)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2)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5),所述开关(15)的电性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0)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箱(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所述第一转杆(6)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贯穿限位板(16)并延伸至第一转动箱(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4)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的底部与进料管(14)的顶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腔设置有减震垫(18),所述减震垫(18)的两侧与底座(1)均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箱(8)的内腔设置有导流板(19),所述导流板(19)远离第二转动箱(8)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箱(8)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2)的正表面设置有窗口(20),所述窗口(20)靠近转动机构(2)的一侧与转动机构(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与转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一种美海屈林生产搅拌设备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转动箱、第一电机、第一转杆与转动板之间的配合使用,对原料进行第一次搅拌,通过第二转动箱、第二电机、第二转杆与搅拌叶之间的配合使用,对原料进行第二次搅拌,出料管将原料输送至需求点,解决了现有的美海屈林在生产的过程中,需用到搅拌设备,目前市场上用于生产美海屈林的搅拌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美海屈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降低了美海屈林的生产效率,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肖荣钦;龚跃中;段敏;肖芳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安市海洲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2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68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