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4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直升机,是指由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或/和自主控制飞行的可垂直起降不载人飞行器,在构造形式上属于旋翼飞行器,在功能上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近十几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动力系统、传感器、尤其是飞行控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无人直升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人直升机具有独特的飞行性能及使用价值。与有人直升机相比,无人直升机由于无人员伤亡、体积小、造价低、生存力强等特点,在许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众所周知,起落架装置是飞行器重要的具有承力兼操纵性的部件,在飞行器安全起降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

直升机的起落架一般分为滑橇式和轮式两种;研究人员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小型(70公斤级)无人直升机起落架(滑橇式起落架)的安装方式一般都是直接安装在主机舱体的底部部位,这样当起落架承重时容易造成对主机舱体底部舱壁损伤;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起落架,还存在长度固定无法伸缩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包括主安装桁架、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主安装桁架与主机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安装桁架与所述主机舱体之间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层用于减少两者之间的缓冲作用;

其中,所述主安装桁架由四组桁架单元围绕成四边形形状;所述缓冲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减震弹簧、主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主支撑架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且所述减震弹簧的排列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主安装桁架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主安装桁架的右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其中两个边角处连接在所述主安装桁架上,所述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第三个边角处连接有单侧滑橇式起落架;

左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安装桁架左侧处的两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对应安装;右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安装桁架右侧处的两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对应安装;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缓冲减震方向是沿着竖直方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主支撑架上设置用于配合减震弹簧的缓冲槽,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在主安装桁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穿入所述主支撑架的缓冲槽并与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面连接;所述主支撑架的一端具体与所述主安装桁架的底面连接,所述主支撑架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主支撑架为“l”字形状的支撑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包括一根滑橇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橇管的前、后两端的两根直线撑管;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端的一根直线撑管,连接至同侧的主支撑架、主安装桁架以及连接至另一侧的主支撑架以及另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端的一根直线撑管形成拱形形状的支撑机构;

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后端的一根直线撑管,连接至同侧的主支撑架、主安装桁架以及连接至另一侧的主支撑架以及另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后端的一根直线撑管形成拱形形状的支撑机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线撑管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减震阻尼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线撑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套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并且两者可实现相对伸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分析上述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主要技术内容可知: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设计了左侧的以及右侧的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同时为了保障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左右两边平衡以及稳固连接,将单侧滑橇式起落架与主安装桁架实现了相应的连接;其中,主安装桁架由四组桁架单元围绕成四边形形状;缓冲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减震弹簧、主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减震弹簧和主支撑架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且减震弹簧的排列方向为竖直方向;

主安装桁架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主安装桁架的右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其中两个边角处连接在主安装桁架上,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第三个边角处连接有单侧滑橇式起落架;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缓冲减震方向是沿着竖直方向。上述竖直方向的缓冲减震方向其单侧滑橇式起落架承受方向一致,以此减少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对主安装桁架的损伤,进而间接也减少了主机舱体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避免了主机舱体与起落架的直接硬性接触,也进一步减少了降落承重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与无人直升机其他装备组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局部分解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中的主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中的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1-主安装桁架;2-缓冲安装机构;21-第一支撑架;22-减震弹簧;23-主支撑架;231-缓冲槽;3-减震阻尼器;4-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1-滑橇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包括主安装桁架1、缓冲安装机构2;所述主安装桁架1与主机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安装桁架1与所述主机舱体之间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层用于减少两者之间的缓冲作用;

其中,所述主安装桁架1由四组桁架单元围绕成四边形形状;所述缓冲安装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架21、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减震弹簧22、主支撑架23(具体结构详见图3);所述第一支撑架21、所述减震弹簧22和所述主支撑架23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且所述减震弹簧22的排列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主安装桁架1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所述主安装桁架1的右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所述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的其中两个边角处连接在所述主安装桁架1上,所述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的第三个边角处连接有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与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阻尼器3;左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的前后两端则分别与所述主安装桁架1左侧处的两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对应安装;右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的前后两端则分别与所述主安装桁架1右侧处的两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对应安装;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2的缓冲减震方向是沿着竖直方向。

分析上述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主要技术内容可知: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设计了左侧的以及右侧的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同时为了保障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左右两边平衡以及稳固连接,将单侧滑橇式起落架与主安装桁架实现了相应的连接;其中,主安装桁架由四组桁架单元围绕成四边形形状;缓冲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减震弹簧、主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减震弹簧和主支撑架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且减震弹簧的排列方向为竖直方向;

主安装桁架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主安装桁架的右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其中两个边角处连接在主安装桁架上,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第三个边角处连接有单侧滑橇式起落架;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缓冲减震方向是沿着竖直方向。上述竖直方向的缓冲减震方向其单侧滑橇式起落架承受方向一致,以此减少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对主安装桁架的损伤,进而间接也减少了主机舱体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避免了主机舱体与起落架的直接硬性接触,也进一步减少了降落承重损伤。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所述主支撑架23上设置用于配合减震弹簧的缓冲槽231,所述第一支撑架21的一端连接在主安装桁架1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架2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2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22的另一端穿入所述主支撑架23的缓冲槽并与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面连接;所述主支撑架23的一端具体与所述主安装桁架1的底面连接,所述主支撑架23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主支撑架23上设置用于配合减震弹簧的缓冲槽,第一支撑架21的一端连接在主安装桁架1的顶面上,第一支撑架2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减震弹簧22的一端,减震弹簧22的另一端穿入主支撑架23的缓冲槽并与主支撑架的底面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减震弹簧22对缓冲安装机构2的重要减震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主支撑架23为“l”字形状的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21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具体技术方案中,主支撑架23为“l”字形状的支撑架,上述“l”字形状的支撑架有利于主支撑架完成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第一支撑架21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架,可以实现良好的支撑架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包括一根滑橇管4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橇管的前、后两端的两根直线撑管;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端的一根直线撑管,连接至同侧的主支撑架、主安装桁架以及连接至另一侧的主支撑架以及另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端的一根直线撑管形成拱形形状的支撑机构;

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后端的一根直线撑管,连接至同侧的主支撑架、主安装桁架以及连接至另一侧的主支撑架以及另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后端的一根直线撑管形成拱形形状的支撑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具体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形成拱形支撑充当类似滑橇式起落架的拱形支撑体,从而实现本申请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主要支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线撑管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减震阻尼器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具体技术方案中,为了保障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其更好的减震作用,起落架装置是飞行器重要的具有承力兼操纵性的部件,在飞行器安全起降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上述直线撑管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减震阻尼器,使用上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4可以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作用,保障了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的降落安全性。

上述减震阻尼器是核心的吸能系统通过滑橇结构使直升机平稳着陆,并在最大程度上使着陆冲击载荷作用于减震阻尼器,使减震阻尼器吸收着陆冲击载荷。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线撑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套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并且两者可实现相对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具体技术方案中,其直线撑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利用内套管套接在外套管的内部并且两者可实现相对伸缩,从而保障了直线撑管可以实现了竖向方向的伸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安装桁架、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主安装桁架与主机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安装桁架与所述主机舱体之间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层用于减少两者之间的缓冲作用;

其中,所述主安装桁架由四组桁架单元围绕成四边形形状;所述缓冲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减震弹簧、主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主支撑架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且所述减震弹簧的排列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主安装桁架的左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主安装桁架的右侧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其中两个边角处连接在所述主安装桁架上,所述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第三个边角处连接有单侧滑橇式起落架;

左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安装桁架左侧处的两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对应安装;右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安装桁架右侧处的两个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对应安装;三角形的缓冲安装机构的缓冲减震方向是沿着竖直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上设置用于配合减震弹簧的缓冲槽,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在主安装桁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穿入所述主支撑架的缓冲槽并与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面连接;所述主支撑架的一端具体与所述主安装桁架的底面连接,所述主支撑架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为“l”字形状的支撑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包括一根滑橇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橇管的前、后两端的两根直线撑管;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端的一根直线撑管,连接至同侧的主支撑架、主安装桁架以及连接至另一侧的主支撑架以及另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前端的一根直线撑管形成拱形形状的支撑机构;

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后端的一根直线撑管,连接至同侧的主支撑架、主安装桁架以及连接至另一侧的主支撑架以及另一侧的所述单侧滑橇式起落架的后端的一根直线撑管形成拱形形状的支撑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撑管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减震阻尼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撑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套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并且两者可实现相对伸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包括主安装桁架、缓冲安装机构;所述主安装桁架与主机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安装桁架与所述主机舱体之间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层用于减少两者之间的缓冲作用;其中,所述主安装桁架由四组桁架单元围绕成四边形形状;所述缓冲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安装在主支撑架上的减震弹簧、主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主支撑架合围成三角形形状;且所述减震弹簧的排列方向为竖直方向;上述70公斤无人直升机降落架装置,其结构可靠更好,其避免了主机舱体与起落架的直接硬性接触,也进一步减少了降落承重损伤;同时还兼具可伸缩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夏宗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洲际联合超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0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