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
背景技术:
交换机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但现有交换机在使用者多个端口同时使用时内部电路板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交换机采用被动式散热方式,造成散热效果一般,导致了散热不及时造成着火或交换机损坏的问题,在散热过程中不便于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导致了灰尘粘附与涡轮扇叶中或者进入交换机内部,从而造成进风量减少以及影响交换机使用寿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解决了现有交换机在使用者多个端口同时使用时内部电路板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交换机采用被动式散热方式,造成散热效果一般,导致了散热不及时造成着火活交换机损坏的问题,在散热过程中不便于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导致了灰尘粘附与涡轮扇叶中或者进入交换机内部,从而造成进风量减少以及影响交换机使用寿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包括机箱、电源线、主线接口、分流口、散热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机箱后端面设置有电源线,所述机箱前端面右侧中端设置有主线接口,所述机箱前端面设置有分流口,所述机箱左端面中端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左端面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由盒体、进风口、固定框、电机架、电机、涡轮扇叶、分流板、导风管、导风口和排风口组成,所述机箱左端面中端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左端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盒体内部中端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左端设置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涡轮扇叶,所述盒体内部右端设置有分流板,所述盒体右端设置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内部设置有导风口,所述机箱右端面设置有排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由过滤盒、过滤网、滤芯框、固定板和过滤滤芯组成,所述盒体左端设置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左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盒内部中端设置有滤芯框,所述滤芯框顶端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滤芯框内部中端设置有过滤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壁厚为3mm,所述机箱表面设置有防水防锈层,并且机箱表面设置的防水呈厚度为106um。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斜面,斜面表面为光滑,并且斜面角度均为28°。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内部右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块,弧形块表面为光滑,并且弧形块表面弧度为29°。
进一步的,所述涡轮扇叶设置有35片涡轮叶,涡轮叶呈弧形,并且涡轮叶表面设置有防尘面,所述涡轮扇叶设置的涡轮也表面为光滑。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前端面设置有十二个所述分流口,并且六个所述分流口位于机箱前端面上侧中端,另外六个所述分流口位于机箱前端面下侧中端。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采用不锈钢材质,使盒体整体质量轻,并且具有更好防锈效果和具有更好的耐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涡轮扇叶采用塑料材质,使涡轮扇叶具有更好的耐用效果以及具有质量轻的效果。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交换机在使用者多个端口同时使用时内部电路板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交换机采用被动式散热方式,造成散热效果一般,导致了散热不及时造成着火或交换机损坏的问题,通过机箱左端面中端设置有散热装置,在使用者使用过程时,电机同时运转,电机输出轴进行转动,电机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涡轮扇叶进行转动,涡轮扇叶转动时将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然后空气通过涡轮扇叶向右加速流动,空气通过分流板进行上下分流,使空气流动至导风管内部,然后通过导风口向机箱内部进行流通,对机箱内部的零件进行降温,同时空气会带动热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达到了对交换机进行提升散热效果,同时带动热空气快速排出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现有交换机在散热过程中不便于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导致了灰尘粘附与涡轮扇叶中或者进入交换机内部,从而造成进风量减少以及影响交换机使用寿面的问题,通过散热装置左端面设置有过滤装置,在涡轮扇叶转动时,空气会通过负压而吸入,使空气通过过滤网内部设置的空隙时,空气中部分的灰尘会粘附与过滤网表面,当空气通过过滤后进入过滤滤芯内部,当空气流动过程中空气与过滤滤芯摩擦产生微小的静电,静电将灰尘粘附与过滤滤芯内部的空隙中,然后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涡轮扇叶进入交换机内部,达到了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涡轮扇叶表面粘附与大量灰尘而造成进风量减少的效果,同时避免灰尘进入交换机内部后进行堆积造成减少交换机使用寿面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扇热装置以及过滤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管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扇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滤芯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箱-1、电源线-2、主线接口-3、分流口-4、散热装置-5、盒体-51、进风口-52、固定框-53、电机架-54、电机-55、涡轮扇叶-56、分流板-57、导风管-58、导风口-59、排风口-510、过滤装置-6、过滤盒-61、过滤网-62、滤芯框-63、固定板-64、过滤滤芯-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包括机箱1、电源线2、主线接口3、分流口4、散热装置5和过滤装置6,机箱1后端面设置有电源线2,机箱1前端面右侧中端设置有主线接口3,机箱1前端面设置有分流口4,机箱1左端面中端设置有散热装置5,散热装置5左端面设置有过滤装置6。
其中,所述散热装置5由盒体51、进风口52、固定框53、电机架54、电机55、涡轮扇叶56、分流板57、导风管58、导风口59和排风口510组成,所述机箱1左端面中端设置有盒体51,所述盒体51左端面设置有进风口52,所述盒体51内部中端设置有固定框53,所述固定框53左端设置有电机架54,所述电机架54内部设置有电机55,所述电机55输出轴上设置有涡轮扇叶56,所述盒体51内部右端设置有分流板57,所述盒体51右端设置有导风管58,所述导风管58内部设置有导风口59,所述机箱1右端面设置有排风口510。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6由过滤盒61、过滤网62、滤芯框63、固定板64和过滤滤芯65组成,所述盒体51左端设置有过滤盒61,所述过滤盒61左端设置有过滤网62,所述过滤盒61内部中端设置有滤芯框63,所述滤芯框63顶端面设置有固定板64,所述滤芯框63内部中端设置有过滤滤芯65。
其中,所述机箱1壁厚为3mm,所述机箱1表面设置有防水防锈层,并且机箱1表面设置的防水呈厚度为106um,使机箱具有更好的耐用效果以及更好的防水效果。
其中,所述分流板57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斜面,斜面表面为光滑,并且斜面角度均为28°,使分流板更好的将空气进行分开流动的效果。
其中,所述盒体51内部右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块,弧形块表面为光滑,并且弧形块表面弧度为29°,在空气流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将空气流入至导风管内部的效果。
其中,所述涡轮扇叶56设置有35片涡轮叶,涡轮叶呈弧形,并且涡轮叶表面设置有防尘面,所述涡轮扇叶56设置的涡轮也表面为光滑,使涡轮扇叶转动时具有更好的将空气吸入加大进风量和排风量的效果。
其中,所述机箱1前端面设置有十二个所述分流口4,并且六个所述分流口4位于机箱1前端面上侧中端,另外六个所述分流口4位于机箱1前端面下侧中端,具有更好的使用交换机的效果。
其中,所述盒体51采用不锈钢材质,使盒体整体质量轻,并且具有更好防锈效果和具有更好的耐用效果。
其中,所述涡轮扇叶56采用塑料材质,使涡轮扇叶具有更好的耐用效果以及具有质量轻的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电机55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工作原理:第一,使用者先将电源线与外界电源进行电连接,从而开启电机55以及交换机;
第二,然后使用者将主流网线插入主线接口3,需要分流的网线插入分流口4,主流网线向交换机内部进行发送信号,然后信号通过交换机内部的电路板进行向分流网线进行发送;
第三,在使用者使用过程时,电机55同时运转,电机55输出轴进行转动,电机55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涡轮扇叶56进行转动,涡轮扇叶56转动时将空气通过进风口52吸入,然后空气通过涡轮扇叶56向右加速流动,空气通过分流板57进行上下分流,使空气流动至导风管58内部,然后通过导风口59向机箱1内部进行流通,对机箱1内部的零件进行降温,同时空气会带动热空气通过排风口510排出,达到了对交换机进行提升散热效果,同时带动热空气快速排出的有益效果;
第四,在涡轮扇叶56转动时,空气会通过负压而吸入,使空气通过过滤网62内部设置的空隙时,空气中部分的灰尘会粘附与过滤网62表面,当空气通过过滤后进入过滤滤芯65内部,当空气流动过程中空气与过滤滤芯65摩擦产生微小的静电,静电将灰尘粘附与过滤滤芯65内部的空隙中,然后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涡轮扇叶56进入交换机内部,达到了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涡轮扇叶56表面粘附与大量灰尘而造成进风量减少的效果,同时避免灰尘进入交换机内部后进行堆积造成减少交换机使用寿面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包括机箱(1)、电源线(2)、主线接口(3)和分流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装置(5)和过滤装置(6),所述机箱(1)后端面设置有电源线(2),所述机箱(1)前端面右侧中端设置有主线接口(3),所述机箱(1)前端面设置有分流口(4),所述机箱(1)左端面中端设置有散热装置(5),所述散热装置(5)左端面设置有过滤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5)由盒体(51)、进风口(52)、固定框(53)、电机架(54)、电机(55)、涡轮扇叶(56)、分流板(57)、导风管(58)、导风口(59)和排风口(510)组成,所述机箱(1)左端面中端设置有盒体(51),所述盒体(51)左端面设置有进风口(52),所述盒体(51)内部中端设置有固定框(53),所述固定框(53)左端设置有电机架(54),所述电机架(54)内部设置有电机(55),所述电机(55)输出轴上设置有涡轮扇叶(56),所述盒体(51)内部右端设置有分流板(57),所述盒体(51)右端设置有导风管(58),所述导风管(58)内部设置有导风口(59),所述机箱(1)右端面设置有排风口(5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由过滤盒(61)、过滤网(62)、滤芯框(63)、固定板(64)和过滤滤芯(65)组成,所述盒体(51)左端设置有过滤盒(61),所述过滤盒(61)左端设置有过滤网(62),所述过滤盒(61)内部中端设置有滤芯框(63),所述滤芯框(63)顶端面设置有固定板(64),所述滤芯框(63)内部中端设置有过滤滤芯(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壁厚为3mm,所述机箱(1)表面设置有防水防锈层,并且机箱(1)表面设置的防水呈厚度为106u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57)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斜面,斜面表面为光滑,并且斜面角度均为2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51)内部右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块,弧形块表面为光滑,并且弧形块表面弧度为2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扇叶(56)设置有35片涡轮叶,涡轮叶呈弧形,并且涡轮叶表面设置有防尘面,所述涡轮扇叶(56)设置的涡轮也表面为光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前端面设置有十二个所述分流口(4),并且六个所述分流口(4)位于机箱(1)前端面上侧中端,另外六个所述分流口(4)位于机箱(1)前端面下侧中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