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1


本实用新型涉及勘察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



背景技术:

勘察无人机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力补充,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无人机勘察可广泛应用于国家治安、交通等方面,尤其在对交通事故的勘察和记录方面有着独特的便捷性。

但是现有的无人机的摄像组件在正常使用时需要在事故现场的上方悬停进行记录勘测以便得到最公允和精确的记录,而摄像头在进行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悬停时间过长会造成装置内部损伤,而机体不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同时在降落时,通常采用固定脚座将整个机体进行支撑,下降的一瞬间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造成电路损坏,不具有减震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包括勘察无人机本体、转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包括电机、第一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连接带、第二齿轮、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齿轮和转槽,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二连接带啮合连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有转槽,且转槽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连接轴和挡板,通过摄像组件转动进行工作后带动连接轴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通过第三齿轮和挡板之间的啮合可以在装置进行拍摄工作时在勘察无人机本体底端露出一定的空隙从而提升了装置的散热性能,便于提升续航能力,通过支撑臂抵触在第二弹簧上,同时通过第一弹簧与勘察无人机本体之间的抵触可以大大减弱支撑臂抵触到地面时产生的震动,实现了装置减震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有摄像组件,且摄像组件和勘察无人机本体构成转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可以通过摄像组件的转动从而切换拍摄角度。

进一步,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连接轴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摄像组件的转动让第二转杆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有挡板,且挡板和勘察无人机本体构成滑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挡板的滑动让装置底端漏出一定的缝隙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转向组件包括滑轨和滑槽,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开设有滑轨,且滑轨和滑槽构成滑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挡板的滑动。

进一步,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包括开槽、固定条、固定杆、第一弹簧、连接板、滑动块、第二弹簧和支撑臂,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开设有开槽,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条,且固定条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套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有滑动块,且滑动块固定连接有支撑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在勘察无人机本体降落的时候减少震动。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设置为两组,且两组连接板和勘察无人机本体构成升降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连接板的移动将支撑臂的末端移动至勘察无人机本体内侧减小体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的支撑臂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的挡板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勘察无人机本体;2、转向组件;201、电机;202、第一连接杆;203、第一齿轮;204、第一连接带;205、第二齿轮;206、第一转杆;207、摄像组件;208、连接轴;209、第二连接带;210、第二转杆;211、第三齿轮;212、转槽;213、挡板;214、滑轨;215、滑槽;3、减震组件;301、开槽;302、固定条;303、固定杆;304、第一弹簧;305、连接板;306、滑动块;307、第二弹簧;308、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包括勘察无人机本体1、转向组件2和减震组件3,勘察无人机本体1包括电机201、第一连接杆202、第一齿轮203、第一连接带204、第二齿轮205、第一转杆206、第二转杆210、第三齿轮211和转槽212,勘察无人机本体1固定安装有电机201,且电机201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2,第一连接杆202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3,且第一齿轮203啮合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04,第一连接带204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05,且第二齿轮205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06,第二连接带209啮合连接有第二转杆210,且第二转杆210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1,第三齿轮211啮合连接有转槽212,且转槽212固定连接有挡板213,勘察无人机本体1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3。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转杆206固定连接有摄像组件207,且摄像组件207和勘察无人机本体1构成转动式结构。

具体的,如图2所示,转向组件2包括连接轴208和第二连接带209,第一转杆206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08,且连接轴208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带209。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三齿轮211啮合连接有挡板213,且挡板213和勘察无人机本体1构成滑动式结构。

具体的,如图3所示,转向组件2包括滑轨214和滑槽215,勘察无人机本体1开设有滑轨214,且滑轨214和滑槽215构成滑动式结构。

具体的,如图3所示,勘察无人机本体1包括开槽301、固定条302、固定杆303、第一弹簧304、连接板305、滑动块306、第二弹簧307和支撑臂308,勘察无人机本体1开设有开槽301,勘察无人机本体1固定连接有固定条302,且固定条302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3,固定杆303套有第一弹簧304,固定杆303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5,且连接板305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7,第二弹簧307弹性连接有滑动块306,且滑动块306固定连接有支撑臂308。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连接板305设置为两组,且两组连接板305和勘察无人机本体1构成升降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当装置需要进行悬停拍摄工作时,通过启动电机201,从而第一齿轮203开始转动,由于第一齿轮203和第一连接带204互相啮合,第一连接带204和第二齿轮205互相啮合,进而通过第一齿轮203的转动摄像组件207会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进行拍摄工作,同时随着摄像组件207的转动连接轴208会通过第二连接带209的传动将第二转杆210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由于第三齿轮211和转槽212互相啮合,从而随着第二转杆210的转动,挡板213会逐渐向远离第二转杆210一侧移动,进而在装置的底侧会露出一定的缝隙便于通风散热,提升了散热性能的同时也加强了装置的续航能力。

当装置进行降落时,装置内部的控制元件控制固定条302向地面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板305进行移动,第一弹簧304一侧与勘察无人机本体1内侧进行弹性连接,支撑臂308靠近地面一侧抵触到地面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通过第二弹簧307可以抵消掉一部分震动,同时会将连接板305向第一弹簧304一侧推动,通过第一弹簧304的弹力进一步减弱了震动产生的力,对内部元件起到了减震保护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包括勘察无人机本体(1)、转向组件(2)和减震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包括电机(201)、第一连接杆(202)、第一齿轮(203)、第一连接带(204)、第二齿轮(205)、第一转杆(206)、第二转杆(210)、第三齿轮(211)、第二连接带(209)和转槽(212),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固定安装有电机(201),且电机(201)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2),所述第一连接杆(202)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3),且第一齿轮(203)啮合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04),所述第一连接带(204)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05),且第二齿轮(205)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06),所述第二连接带(209)啮合连接有第二转杆(210),且第二转杆(210)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1),所述第三齿轮(211)啮合连接有转槽(212),且转槽(212)固定连接有挡板(213),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206)固定连接有摄像组件(207),且摄像组件(207)和勘察无人机本体(1)构成转动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2)包括连接轴(208)和第二连接带(209),所述第一转杆(206)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08),且连接轴(208)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带(2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211)啮合连接有挡板(213),且挡板(213)和勘察无人机本体(1)构成滑动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2)包括滑轨(214)和滑槽(215),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开设有滑轨(214),且滑轨(214)和滑槽(215)构成滑动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包括开槽(301)、固定条(302)、固定杆(303)、第一弹簧(304)、连接板(305)、滑动块(306)、第二弹簧(307)和支撑臂(308),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开设有开槽(301),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1)固定连接有固定条(302),且固定条(302)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3),所述固定杆(303)套有第一弹簧(304),所述固定杆(303)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5),且连接板(305)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7),所述第二弹簧(307)弹性连接有滑动块(306),且滑动块(306)固定连接有支撑臂(3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5)设置为两组,且两组连接板(305)和勘察无人机本体(1)构成升降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事故勘察无人机,包括勘察无人机本体、转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包括电机、第一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连接带、第二齿轮、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齿轮和转槽,所述勘察无人机本体固定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连接轴和挡板,通过第三齿轮和挡板之间的啮合可以在装置进行拍摄工作时在勘察无人机本体底端露出一定的空隙从而提升了装置的散热性能,便于提升续航能力,通过支撑臂抵触在第二弹簧上,同时通过第一弹簧与勘察无人机本体之间的抵触可以大大减弱支撑臂抵触到地面时产生的震动,实现了装置减震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孟靖凯;韩春华;岳靓;钱熙;黄礼身;郭健;韩志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0.07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1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