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6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麻醉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药是指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根据其作用范围可分为全身麻醉药及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及局部麻醉药根据其作用特点和给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临床治疗中,麻醉药有多种药物组合而成,在配置药物时,需要医护人员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再将抽取的不同药液注射进药瓶内手晃动摇匀,然后再将均匀混合的麻醉药抽出对患者进行注射,但麻醉科每天需要大量配药,在大量配药时,重复使用注射器吸取注射、晃动摇匀,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手部劳累,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麻醉配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麻醉配药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轴向的底板,底板上端同轴设有撑柱,撑柱上同轴滑动连接有撑盘,撑盘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透明瓶,撑柱上同轴设有位于透明瓶上方的卡板,卡板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柱,转柱上端同轴设有齿柱,转柱下侧可插入透明瓶内且设有多个扇叶,卡板上开设有位于透明瓶上方且上下贯通的圆孔,撑柱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开口朝上的储液瓶,储液瓶下端同轴设有可与圆孔连通的连管,连管下端面与卡板上端面接触,转盘下端同轴设有与齿柱啮合的内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底板、撑盘、透明瓶、内齿轮等,可以代替注射器依次抽取配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在配药的同时对透明瓶内的药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代替人工手摇混合,防止造成医护人员手部劳累痉挛,设有的防滑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内齿轮,设有的限位孔与限位块,可以固定透明瓶,防止在配药过程中透明瓶从撑盘上掉落,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上下轴向的底板1,底板1上端同轴设有撑柱2,撑柱2上同轴滑动连接有撑盘3,撑盘3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透明瓶4,撑柱2上同轴设有位于透明瓶4上方的卡板5,卡板5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柱6,转柱6上端同轴设有齿柱7,转柱6下侧可插入透明瓶4内且设有多个扇叶8,卡板5上开设有位于透明瓶4上方且上下贯通的圆孔9,撑柱2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盘10,转盘10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开口朝上的储液瓶11,储液瓶11下端同轴设有可与圆孔9连通的连管12,连管12下端面与卡板5上端面接触,转盘10下端同轴设有与齿柱7啮合的内齿轮13。

为了便于撑盘3复位,所述的撑柱2上套装有位于底板1与撑盘3之间的弹簧14。

为了使透明瓶4与撑盘3拆卸连接,所述的撑盘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孔,透明瓶4下端设有可插入限位孔内的限位块15。

为了便于转动内齿轮13,所述的内齿轮13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16。

为了便于观察剂量,所述的透明瓶4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的刻度线17。

为了便于添加药液,所述的储液瓶11上端拆卸连接有盖板1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设置为连管12与圆孔9不连通的状态,向上拉动盖板18将盖板18从储液瓶11上取下,将需要配置的药液依次倒入各个储液瓶11内,倒入完成后重新将盖板18盖在储液瓶11上,防止在配药过程中药液从储液瓶11内洒出;

顺时针转动内齿轮13,防滑条16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内齿轮13带动转盘10在撑柱2上顺时针转动,转盘10带动储液瓶11与连管12顺时针转动,此时连管12下端面与卡板5上端面接触,储液瓶11内的药液被限位流不出来,转动一定角度后其中一个连管12与圆孔9连通,又因圆孔9与透明瓶4连通,因此解除对药液的限位,此时药液由于重力原因经连管12与圆孔9流入至透明瓶4内,医护人员可以根据透明瓶4上的刻度线17判断剂量,当配药所需的第一种药液剂量够时再次顺时针转动内齿轮13,内齿轮13带动连管12再次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连管12与圆孔9不连通,此时药液被卡板5限位无法流出;

继续顺时针转动内齿轮13,内齿轮13带动连管12顺时针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内齿轮13带动齿柱7顺时针转动,齿柱7带动转柱6顺时针转动,转柱6带动扇叶8顺时针转动对透明瓶4内的药液进行搅拌防止药液沉淀,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个连管12与圆孔9连通,第二个储液瓶11内药液经连管12流进透明瓶4内,实现两种药物的混合,医护人员同样根据刻度线17控制第二种药液的剂量,当第二种药液达到配药所需量时再次顺时针转动内齿轮13;

转动一定角度后,原来与圆孔9连通的第二个连管12与圆孔9断开连通,继续转动内齿轮13,在此过程中内齿轮13再次经齿柱7带动转柱6及扇叶8转动对两种药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三个连管12与圆孔9连通,此时将第三种药液注入透明瓶4内,然后再次转动内齿轮13使扇叶8对三种药液进行充分混合;

向下按动撑盘3,撑盘3带动透明瓶4向下移动同时向下挤压弹簧14,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扇叶8完全位于透明瓶4外,此时向上提起透明瓶4,将限位块15从限位孔内拔出,将透明瓶4从撑盘3上取下即可使用透明瓶4内配置好的药液,使用完毕后将透明瓶4重新放在撑盘3上,使限位块15重新插入限位槽内,防止透明瓶4在配药过程中从撑盘3上掉落,松开撑盘3,由于弹簧14向上的弹力,撑盘3带动透明瓶4向上移动回到起始位置即可再次进行配药。

本实用新型中转盘10为透明材质,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连管12与圆孔9的位置对应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底板、撑盘、透明瓶、内齿轮等,可以代替注射器依次抽取配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在配药的同时对透明瓶内的药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代替人工手摇混合,防止造成医护人员手部劳累痉挛,设有的防滑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内齿轮,设有的限位孔与限位块,可以固定透明瓶,防止在配药过程中透明瓶从撑盘上掉落,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麻醉配药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端同轴设有撑柱(2),撑柱(2)上同轴滑动连接有撑盘(3),撑盘(3)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透明瓶(4),撑柱(2)上同轴设有位于透明瓶(4)上方的卡板(5),卡板(5)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柱(6),转柱(6)上端同轴设有齿柱(7),转柱(6)下侧可插入透明瓶(4)内且设有多个扇叶(8),卡板(5)上开设有位于透明瓶(4)上方且上下贯通的圆孔(9),撑柱(2)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盘(10),转盘(10)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开口朝上的储液瓶(11),储液瓶(11)下端同轴设有可与圆孔(9)连通的连管(12),连管(12)下端面与卡板(5)上端面接触,转盘(10)下端同轴设有与齿柱(7)啮合的内齿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柱(2)上套装有位于底板(1)与撑盘(3)之间的弹簧(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盘(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孔,透明瓶(4)下端设有可插入限位孔内的限位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13)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瓶(4)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的刻度线(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瓶(11)上端拆卸连接有盖板(18)。

技术总结
一种麻醉配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麻醉配药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的底板,底板上端同轴设有撑柱,撑柱上同轴滑动连接有撑盘,撑盘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透明瓶,撑柱上同轴设有位于透明瓶上方的卡板,卡板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柱,转柱上端同轴设有齿柱,转柱下侧可插入透明瓶内且设有多个扇叶,卡板上开设有位于透明瓶上方且上下贯通的圆孔,撑柱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开口朝上的储液瓶,储液瓶下端同轴设有可与圆孔连通的连管,连管下端面与卡板上端面接触,转盘下端同轴设有与齿柱啮合的内齿轮;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倩;李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0.23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4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