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Y型角阀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8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y型角阀座。



背景技术:

在国内市场,传统的y型角阀的阀体与阀套之间均是采用一个ptfe材质的平垫密封圈进行密封,但是当阀体与阀套加工的精度不高或者是介质外泄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密封结构是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y型角阀座,通过在阀套和阀体的衔接处密封槽道,在密封槽道内设置l型密封圈,利用l型密封圈的内拐角配合设置o型密封圈,使得阀体和阀套在旋转安装时,o型密封圈不会因为旋转发生变形,导致密封效果变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y型角阀座,包括气缸、阀套和阀体,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阀杆,所述阀杆贯穿设置于阀套,且与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连接;

所述阀体设置有螺旋安装槽,所述阀套设置有旋入部,所述旋入部旋入安装于所述螺旋安装槽;

所述螺旋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契合部,所述契合部开设有密封槽道,所述密封槽道内设置有l型密封圈,所述l型密封圈的内拐角设置有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契合部向外延伸凸出于所述螺旋安装槽的槽壁;

所述阀套设置有盖和部,所述盖和部向外凸出于所述阀套的套壁;

当所述旋入部完全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内时,所述盖和部贴合所述契合部。

优选的,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座,所述气缸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扣合于所述阀套;

所述阀杆贯穿所述阀套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扣入所述阀套的部分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内环;

所述支撑座露出于所述阀套的部分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圈。

优选的,所述气缸座内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支撑座支撑所述活塞;

所述气缸还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扣合所述气缸座,且其扣合处密封有第二胶圈;

所述气缸座的壁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气缸盖的壁面开设有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气缸盖内设置有弹簧;

所述气缸座顶部设置有压合件;

所述阀杆顶端穿过所述压合件和所述弹簧,所述压合件的压合面与所述弹簧的弹圈面相互接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阀套和阀体的衔接处密封槽道,在密封槽道内设置l型密封圈,利用l型密封圈的内拐角配合设置o型密封圈,使得阀体和阀套在旋转安装时,o型密封圈不会因为旋转发生变形,导致密封效果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y型角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l型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气缸10、气缸盖11、弹簧12、出气口13、气缸座14、活塞15、支撑座16、内环17、第一胶圈18、第二胶圈19、压合件20、进气口21、阀套22、旋入部23、盖和部24、阀体25、螺旋安装槽26、契合部27、密封槽道28、l型密封圈29、o型密封圈30、阀杆31、阀芯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y型角阀座,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气缸10、阀套22和阀体25,所述气缸10内设置有活塞15,所述活塞15连接阀杆31,所述阀杆31贯穿设置于阀套22,且与设置于所述阀体25内的阀芯32连接;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气缸10内的活塞15运动带动所述阀杆31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与阀杆31连接的阀芯3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进而阀芯32活动带动阀体25内的通道流通。

所述阀体25设置有螺旋安装槽26,所述阀套22设置有旋入部23,所述旋入部23旋入安装于所述螺旋安装槽26;

所述螺旋安装槽26的槽壁设置有契合部27,所述契合部27开设有密封槽道28,所述密封槽道28内设置有l型密封圈29,所述l型密封圈29的内拐角设置有o型密封圈30。

现有技术中,所述阀套22与所述阀体25之间的密封仅仅通过一个平垫密封圈进行密封,这种结构很容易发生泄漏,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通过在所述阀套22设置旋入部23,在所述阀体25设置螺旋安装槽26,利用所述旋入部23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26,实现阀体25与阀套22之间的固定,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阀体25与阀套22衔接处的密封性,本实施例在所述螺旋安装槽26的槽壁设置契合部27,在所述契合部27开设一个密封槽道28,密封槽道28内安装l型密封圈29,同时利用l型密封圈29的l型结构形成一个内拐角,在内拐角处安装一个o型密封圈30,这样当旋入部23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26内时,所述l型密封圈29可以随着密封槽道28一起旋转,同时会带动所述o型密封圈30一起旋转,避免在旋入部23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26内时,出现所述o型密封圈30因为旋转发生挤压变形,导致密封效果变差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契合部27向外延伸凸出于所述螺旋安装槽26的槽壁;

所述阀套22设置有盖和部24,所述盖和部24向外凸出于所述阀套22的套壁;

当所述旋入部23完全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26内时,所述盖和部24贴合所述契合部27。

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本实施例在所述阀套22上设置盖和部24,当所述旋入部23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26内时,所述盖和部24贴合所述契合部27,压住所述l型密封圈29和o型密封圈30,同时两者之间的贴合处有密封圈的缘故,可以保障阀套22与阀体25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气缸10包括气缸座14,所述气缸座14安装有支撑座16,所述支撑座16扣合于所述阀套22;

所述阀杆31贯穿所述阀套22和支撑座16,所述支撑座16扣入所述阀套22的部分与所述阀杆31之间设置内环17;

所述支撑座16露出于所述阀套22的部分与所述阀杆31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圈18。

进一步的,由于所述气缸10内进气带动活塞15,而所述活塞15是与阀杆31连接的,为了避免气缸10内的气从活塞15与阀杆31的衔接处泄漏,导致气缸10动力不足,本申请设置了支撑座16,在阀杆31与支撑座16的上端和下端的连接处分别使用内环17和第一胶圈18进行密封,保障了气缸10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气缸座14内设置有所述活塞15,所述支撑座16支撑所述活塞15;

所述气缸10还包括气缸盖11,所述气缸盖11扣合所述气缸座14,且其扣合处密封有第二胶圈19;

所述气缸座14的壁面开设有进气口21,所述气缸盖11的壁面开设有出气口13。

优选的,所述气缸盖11内设置有弹簧12;

所述气缸座14顶部设置有压合件20;

所述阀杆31顶端穿过所述压合件20和所述弹簧12,所述压合件20的压合面与所述弹簧12的弹圈面相互接触。

进一步的,进气口21进气,顶起所述活塞15,活塞15带动阀杆31向上运动,挤压所述弹簧12,同时利用支撑座16的压合面来增大弹簧12的受压面积,阀杆31向上运动之后,带动与其连接的阀芯32向上抬起,阀体25内的通道流桶;当出气口13出气时,活塞15没有受力,在弹簧12的反作用力下,向下落,带动阀杆31下落,进而带动阀芯32落下,闭合阀体25内的通道。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y型角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阀套和阀体,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阀杆,所述阀杆贯穿设置于阀套,且与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连接;

所述阀体设置有螺旋安装槽,所述阀套设置有旋入部,所述旋入部旋入安装于所述螺旋安装槽;

所述螺旋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契合部,所述契合部开设有密封槽道,所述密封槽道内设置有l型密封圈,所述l型密封圈的内拐角设置有o型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y型角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契合部向外延伸凸出于所述螺旋安装槽的槽壁;

所述阀套设置有盖和部,所述盖和部向外凸出于所述阀套的套壁;

当所述旋入部完全旋入所述螺旋安装槽内时,所述盖和部贴合所述契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y型角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座,所述气缸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扣合于所述阀套;

所述阀杆贯穿所述阀套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扣入所述阀套的部分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内环;

所述支撑座露出于所述阀套的部分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y型角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座内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支撑座支撑所述活塞;

所述气缸还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扣合所述气缸座,且其扣合处密封有第二胶圈;

所述气缸座的壁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气缸盖的壁面开设有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y型角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盖内设置有弹簧;

所述气缸座顶部设置有压合件;

所述阀杆顶端穿过所述压合件和所述弹簧,所述压合件的压合面与所述弹簧的弹圈面相互接触。

技术总结
一种Y型角阀座,包括气缸、阀套和阀体,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阀杆,所述阀杆贯穿设置于阀套,且与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连接;所述阀体设置有螺旋安装槽,所述阀套设置有旋入部,所述旋入部旋入安装于所述螺旋安装槽;所述螺旋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契合部,所述契合部开设有密封槽道,所述密封槽道内设置有L型密封圈,所述L型密封圈的内拐角设置有O型密封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Y型角阀座,通过在阀套和阀体的衔接处密封槽道,在密封槽道内设置L型密封圈,利用L型密封圈的内拐角配合设置O型密封圈,使得阀体和阀套在旋转安装时,O型密封圈不会因为旋转发生变形,导致密封效果变差。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忠;傅桂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三技克朗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5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