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及乐趣。而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积越做越大。
部分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模组上设置透光部,将摄像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红外感应模组等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下方,以追求屏幕尺寸的最大化。但需要在显示模组上设置透光部,其显示面板的扫描线、信号线以及像素单元需要绕过透光区进行排布,导致透光区周围的显示不均,不利于提高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该显示面板具有透光功能,且第一透光区周围的显示效果好,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显示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过渡区以及设置于过渡区内的第一透光区,第一透光区用于使光学感应模组所接收的光线通过;过渡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至少部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至少部分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排布于第一透光区的周围,且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分隔成至少两个像素区域;过渡区还包括用于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输入扫描信号的多条扫描线;过渡区还包括用于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的多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排布于像素区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显示面板在第一透光区周围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排布,并利用多条扫描线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输入扫描信号,使得第一透光区的周围都能够形成像素点。同时利用多条信号线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使得像素区域能够进行亮度调节,并利用像素区域的亮度来照亮第二像素单元形成的像素点,进而在过渡区形成良好的显示效果。此外,利用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将第一像素单元分割成至少两个像素区域,而信号线不经过第二像素单元设置,使得第一透光区周围的信号线布线更加合理,避免第一透光区的金属布线过密,进而使得在过渡区内并在第一透光区外也具有较好的亮度显示效果。同时,光线可以从第一透光区穿过进入光线感应模组中。如此,该显示面板具有透光功能,且第一透光区周围的显示效果好,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显示性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显示模组使用时,利用多条扫描线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输入扫描信号,使得第一透光区的周围都能够形成像素点;同时利用像素区域的亮度来照亮第二像素单元形成的像素点,进而使得过渡区内第一透光区外也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同时光线可以从第一透光区穿过进入光线感应模组中。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显示模组具有更优的显示质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光学感应模组以及上述的显示模组,光学感应模组能够接收经第一透光区入射来的光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电子设备利用上述显示模组具有更好的显示性能,有利于实现全面屏显示效果。同时该显示模组下方的光线感应模组能够接收经第一透光区入射来的光线,便于实现图像获取、指纹识别、红外感应等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与光学感应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在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11、处理组件;12、存储器;13、电源组件;14、多媒体组件;15、音频组件;16、输入/输出的接口;17、传感器组件;18、通信组件;100、显示模组;110、显示面板;111、本体;101、第一透光区;102、过渡区;103、可操作区;112、连接部;113、第一像素单元;104、像素区域;114、第二像素单元;115、扫描线;116、信号线;120、基板;121、第二透光区;130、偏光片;140、盖板;150、保护层;200、光学感应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及乐趣。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电子设备很多,仅仅靠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特性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电子设备外壳结构的美观性也成为影响电子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或性能相近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的外观越漂亮,越能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屏、高占比屏、全面屏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越越来广泛。而使用了大屏、高占比屏、全面屏的电子设备,其外壳整体上更具美观性,也能带来更好的显示体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在相关技术中,部分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模组上设置透光部,将摄像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红外感应模组等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下方,以追求屏幕尺寸的最大化。部分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模组上设置透光部,将摄像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红外感应模组等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下方,以追求屏幕尺寸的最大化。但需要在显示模组上设置透光部,其显示面板的扫描线、信号线以及像素单元需要绕过透光区进行排布,导致透光区周围的显示不均,不利于提高显示质量。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透光功能,且第一透光区周围的显示效果好,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显示性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显示面板,通过应用了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进行阐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为一些实施例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视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与光学感应模组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在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连接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模组100以及光学感应模组200,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
其中,如图4及图5所示,显示面板110包括本体111,本体111包括第一透光区101以及过渡区102,第一透光区101设置于过渡区102内,使得光学感应模组200能够接收经第一透光区101入射来的光线;过渡区102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至少部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至少部分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排布于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且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分隔成至少两个像素区域104;过渡区102还包括用于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输入扫描信号的多条扫描线115;过渡区102还包括用于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输入数据信号的多条信号线116,多条信号线116排布于像素区域104。
如此,该显示面板110在第一透光区101周围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排布,并利用多条扫描线115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输入扫描信号,使得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都能够形成像素点,进而在过渡区102形成良好的显示效果。利用多条信号线116向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输入数据信号,使得像素区域104能够进行亮度调节,并利用像素区域104的亮度来照亮第二像素单元114形成的像素点。此外,利用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将第一像素单元113分割成至少两个像素区域104,而信号线116不经过第二像素单元114设置,使得第一透光区101周围的信号线116布线更加合理,避免第一透光区101的金属布线过密,进而使得在过渡区102内并在第一透光区101外也具有较好的亮度显示效果。同时,光线可以从第一透光区101穿过进入光线感应模组200中。如此,该显示面板110具有透光功能,且第一透光区101周围能够形成像素点,具有更好显示效果好。
该电子设备10利用上述显示模组100具有更好的显示性能,有利于实现全面屏显示效果。同时该显示模组100下方的光线感应模组200能够接收经第一透光区101入射来的光线,便于实现图像获取、指纹识别、红外感应等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区102以及第一透光区10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单元排布于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包括至少部分像素单元紧挨第一透光区101设置。
也即,至少部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至少部分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排布于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包括至少部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至少部分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紧挨第一透光区101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将第一像素单元113分割成三个像素区域104、四个像素区域104、五个像素区域104等等。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显示面板的适应性。
例如,可以利用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将第一像素单元113分割成三个像素区域104,且三个像素区域104间距均匀分布于第一透光区周围。如此,可以调整过渡区显示效果,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感应模组200包括摄像模组、红外感应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种。如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功能的电子设备10的设计需要。如将摄像模组设置于显示模组100的下方,形成屏下摄像头结构。或者将光学指纹识别模组设在于显示模组100的下方,形成屏下指纹识别结构。
如图2所示,一示例性中,光学感应模组200包括摄像模组以及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显示模组100包括呈间距设置的两个透光区,摄像模组能够接收经其中一个第一透光区101入射来的光线,光学指纹识别模组能够接收经另一个第一透光区101入射来的光线。如此,本公开的电子设备10利用本公开的显示模组100,能够实现屏下摄像功能和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的屏幕占比率。
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镜头组件,以通过第一透光区101获取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监控设备、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手机(smart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提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摄像机、录像机、照相机、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手环(smartwristband)、车载电脑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10。
可以理解地,将本公开的技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机等平板设备,能够提高平板设备的显示质量,提升科技感,能够带来全面屏的显示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加高级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厂家的用心,进而能够提高本公开的电子设备10的产品竞争力。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包括基板120,显示面板110设置于基板120上,基板120设有与第一透光区101相对设置于的第二透光区121。如此,便于利用基板120来承载显示面板110,能够保护显示面板110,便于该显示面板110与其他器件进行组合。同时,光学感应模组200能够接受经第一透光区101以及第二透光区121入射来的光线。
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偏光片130、盖板140、保护层150等器件,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质量或防护性能。其具体组合可以更加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将偏光片130贴设于显示面板110上,有利于保护显示面板110,提高显示质量。
此外,还可以将盖板140设置于偏光片130上,实现对显示模组100的封装,提升显示模组100的强度。
再者,还可以利用保护层150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抗干扰性能或者抗摔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100包括oled屏幕、led屏幕、柔性显示屏中的至少一种。故显示面板11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10或非柔性显示面板110,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包括连接部112,利用连接部112便于与控制电路板(如主控板)电性连接,以实现对显示面板110的控制,同时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该连接部11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柔性线路板等。
电子设备10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等等,此外,控制电路板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电子设备10的其他模块进行通信,如本公开的显示模组100、摄像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红外感应模组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1还包括可操作区103,过渡区102设置于可操作区103内。如此,使得该显示面板110具有触摸功能,便于与用户进行交互。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可操作区103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多条信号线116以及多条扫描线115,以使可操作区103与过渡区102形成显示区域。如此,可以在显示面板110上形成更大的显示面积,且有利于保证显示质量的一致性。
一些实施例中,每条信号线116的长度方向上均依次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如此,便于在信号线116上形成多个均匀的像素点,并通过信号线116进行亮度控制,有利于提高显示质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扫描线115排布于过渡区102,且在第一透光区101断开设置。如此,多条扫描面无需环绕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设置,可以直接断开不需绕线,能够避免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部分区域环绕布线过于密集而不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10的透光率。
可选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分别均匀排布于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分隔成两个像素区域104。如此,使得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能够形成均匀的像素点,且将第二像素单元114设置于两个像素区域104之间,便于利用两个像素区域104对第二像素单元114形成的像素点进行点亮,使得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能够形成良好的显示效果。
此外,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扫描线115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在第一透光区101断开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如此,便于利用同一条扫描线115连接在同一列的第一像素单元113以及第二像素单元114,保证扫描信号输入的一致性。同时也便于信号线116沿第一方向进行排布。
可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竖向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横向方向。或者,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竖向方向,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横向方向。
在上述两个像素区域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越靠近第一透光区101的第二像素单元114的数量越多,以使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的面积从过渡区102的外边缘至第一透光区101方向逐渐变大。如此,有利于保证第一透光区101的透光率。同时,越靠近的第一透光区101的第二像素的数量越多,使得像素区域104逐渐包围第二像素单元114设置,便于照亮为第二像素单元114形成的像素点。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均匀布置于两个像素区域104内,且同一像素区域104的至少部分多条信号线围绕第一透光区101呈凹部状。如此,由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14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将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分隔成两个像素区域104,进而使得两个像素区域104在过渡区102也沿第一方向排布;而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均匀排布于像素区域104,使得第一像素单元113沿第一方向的排列方向延伸,并形成凹部来避让第一透光区,有利于多条信号线116排布更加均匀,使得像素区域104的亮度也比较均匀,有利于可以改善因金属布线密度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问题,提高本公开的显示面板110的显示质量。
进一步地,与沿第二方向延伸排布的扫描线115配合,便于在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形成相对均匀的金属布线,有利于解决显示不均造成的显示质量不好的问题。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像素区域104轴对称设置,多条信号线116间距均匀排布于两个像素区域104。如此,便于两个像素区域104在多条第二像素单元114的两侧形成均匀的光源,使得第一透光区101的周围的亮度相对均匀,提高显示面板110显示质量的一致性。
此外,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条信号线上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间距均匀排布。如此,可以在信号线上形成均匀的像素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质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过渡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如此,可以保证光学感应模组接收的光线尽可能从第一透光区获取,减少从过渡区获取的光线,提高光线获取质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为透光孔或透光体。如此,可以更加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以在显示面板上开孔获得第一透光区,也可以利用透光材质在显示面板上形成第一透光区。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为透光体,第一透光区设有透光功能的像素电路(未示出)。如此,在第一透光区上形成像素电路,使得光学感应模组不工作时,可以利用第一透光区进行图像显示,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形成更大的显示面积。
可选地,像素电路包括:背光板结构,底偏光片,衬底基板,lcd阵列结构,透明电极层。背光板结构为透明的直接发光源结构,半透明的直接发光结构以及侧向导光结构中的一种;透明电极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锌透明导电玻璃。
参照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1,存储器12,电源组件13,多媒体组件14,音频组件15,输入/输出的接口16,传感器组件17,以及通信组件18。
处理组件11通常控制电子设备1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1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1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4和处理组件11之间的交互,如控制板。
存储器12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1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1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3为电子设备1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3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1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4包括本公开的显示模组100,便于进行人机交互。如果显示模组100包括触摸面板,显示模组100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4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1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5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5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1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或经由通信组件18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5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输入/输出的接口16为处理组件11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7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1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7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1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电子设备1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7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10或电子设备1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1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1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1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7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7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或者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用于指纹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7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8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1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1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8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8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过渡区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渡区内的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用于使光学感应模组所接收的光线通过;
所述过渡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排布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周围,且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将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分隔成至少两个像素区域;
所述过渡区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输入扫描信号的多条扫描线;
所述过渡区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的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排布于所述像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扫描线排布于所述过渡区,且在所述第一透光区断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将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分隔成两个所述像素区域,两个所述像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扫描线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在所述第一透光区断开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越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数量越多,以使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从所述过渡区的外边缘至所述第一透光区方向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均匀布置于两个所述像素区域内,且同一所述像素区域的至少部分所述多条信号线围绕所述第一透光区呈凹部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像素区域轴对称设置,所述多条信号线间距均匀排布于两个所述像素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条所述信号线上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均匀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过渡区中部的所述多条信号线平行于所述透光区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为透光孔或透光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为透光体,所述第一透光区设有透光功能的像素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可操作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可操作区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操作区排布有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多条信号线以及所述多条扫描线,以使所述可操作区与所述过渡区形成显示区域。
15.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于的第二透光区。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感应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光学感应模组能够接收经所述第一透光区入射来的光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感应模组包括摄像模组、红外感应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