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2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媒体通信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太网宽带接入方式因此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传统的5类线电缆只能将以太网电信号传输100米,在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方面已不能适应实际网络环境的需要。与此同时,光纤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收发器正是利用了光纤这一高速传播介质很好的解决了以太网在传输方面的问题。

光纤收发器,是指一种将100米以内的以太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100米以上)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器;在上述千兆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基础上,为保护重要客户的业务,提出了一类增加光线路保护的ge收发器,即双光口ge收发器,它具有线路侧双光口,具备线路侧双路由保护功能,支持光口自动切换保护,双光口收发器的两个光口需要成对使用,但是在实际施工场景中,由于工程中光缆、路由之间的连接错综复杂,经常会出现错连的情况,即两个光口,在收和发两个方向,都形成了双向交叉,形成“鸳鸯纤”问题,此时,设备指示灯显示正常,但是客户业务却无法正常传输,且施工人员无法排查到,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鸳鸯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以解决双光口收发器的两个光口,在收和发两个方向形成交叉,导致业务传输失败且运维人员无法排查到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一交换芯片;第一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与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将所述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出发光口发送所述目标光信号;链路聚合组,其中包括一逻辑链路,与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之间传输所述目标光信号;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二双光口收发器,其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所述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所述目标光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还包括:第二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二交换芯片;第二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链路聚合组的工作于负载分担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逻辑链路中包括多条链路,多条链路聚合为一逻辑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该光纤传输设备还包括: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光信号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包括:第一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一交换芯片;第一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与第一交换芯片相连接,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将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并根据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出发光口发送目标光信号;链路聚合组,其中包括一逻辑链路,与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在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之间传输目标光信号;第二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二双光口收发器,其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目标光信号。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光口收发器的两个光口,在收和发两个方向形成交叉,导致业务传输失败且运维人员无法排查到的问题,结合交换芯片确定业务数据传输时的发送方向以及接收方向,并通过链路聚合组进行传输,避免光纤出现错连、误连的情况,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以及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同客户端通过双光口光纤收发器传输光信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纤传输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纤传输设备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际使用中,企业建设在建设网络时,一般会直接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建立骨干网,在企业内网,即内部局域网一般为铜线,实现内部局域网与骨干网的连接需要在不同端口、不同线形、不同光纤间进行转换并保证链接质量。光纤收发器的出现,实现了双绞线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确保了数据包在两个网络间顺畅传输,同时它将网络的传输距离极限从铜线的100米扩展到120公里(甚至更长距离)。光纤收发器通常应用于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且通常定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如:监控安全工程的高清视频图像传输;同时在帮助把光纤最后一公里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图1所示,双光口收发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成对使用的,两个光口之间才能形成完整的路由保护,例如,从客户a点的光纤收发器向客户b点的光纤收发器发送光信号时,本端的光信号当从1光口t1方向发出时,那么必须由对应远端的光纤收发器上的1光口r1方向接收;本端的光信号当从2光口t2方向发出时,那么必须由对应远端的光纤收发器上的2光口r2方向接收。即本端的光信号发送光口为tx,必须对应远端的光信号接收光口为rx;lct和ge为端口标识,lct表示设备的调试口(配置口),ge表示连接客户侧业务信号的端口,为千兆以太网电口;pwr、run、link1、link2表示设备工作的指示信号灯,其中,pwr是表示设备工作电源状态,run是设备的系统软件运行状态,link1是1路光口的工作状态,link2是指2路光口的工作状态。

由于实际应用场景中光纤繁多且连接复杂,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本端的t1光口连接到远端的r2光口,本端的t2光口连接到远端的t1光口,形成错连,两个光口在接收以及发送两个方向都形成双向交叉,出现“鸳鸯纤”问题;又或者本端的1光口t1方向连接到远端2光口r2方向上,而本端的2光口t2方向的纤连接到远端的1光口r1方向上,此时也形成错连,无法正常传输数据,出现特殊的“鸳鸯纤”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应用于远距离传输光信号以及电信号的实际应用场景中,目的是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鸳鸯纤问题,即保证光纤连接正确,以及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光纤传输器10、第二光纤传输器30以及链路聚合组20,其中,

第一光纤传输器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纤传输器10可以是客户a端的光传输器,包括:

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11,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一交换芯片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侧的电信号,例如可以是用户a侧的智能移动终端中的电信号,也可以是用户a的计算机设备中的电信号,上述电信号中均包含用户的数据信息。

第一交换芯片12,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源地址信息可以是目标电信号的源mac地址,目的地址信息可以是目的mac地址;交换芯片用于解析目标电信号,进行目标电信号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的学习,从而决定将目标电信号从本端哪路光口进行发送,以及对应远端哪路光口进行接收。例如,根据源mac地址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为t1;根据目的mac地址确定接收光口标识信息为r1,即目标信号需要从本端1路光口发送,至远端1路光口接收。

第一双光口收发器13,与第一交换芯片12相连接,将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并第一双光口收发器13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出发光口发送目标光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将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继而当根据上述第一交换芯片12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时,在客户本端对应光口发送上述目标光信号;具体地,当源mac地址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为t1时,确定从本端1光口t1方向发送该目标光信号。

链路聚合组20,其中包括一逻辑链路,与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相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30之间传输所述目标光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链路聚合组20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进而将光信号从本端光纤收发器传输至对应远端的光纤收发器。

第二光纤传输器30,包括:

第二双光口收发器33,其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目标光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当目的mac地址确定接收光口标识信息为r1时,确定对应远端1光口r1方向接收该目标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包括:第一光纤传输器10,包括: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11,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一交换芯片12;第一交换芯片12,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第一双光口收发器13,与第一交换芯片12相连接,第一双光口收发器13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将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并根据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出发光口发送目标光信号;链路聚合组20,其中包括一逻辑链路,与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相连接,用于在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之间传输目标光信号;第二光纤传输器30,包括:第二双光口收发器33,其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目标光信号。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光口收发器的两个光口,在收和发两个方向形成交叉,导致业务传输失败且运维人员无法排查到的问题,结合交换芯片确定业务数据传输时的发送方向以及接收方向,并通过链路聚合组20进行传输,避免光纤出现错连、误连的情况,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以及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光纤传输器30还包括:

第二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31,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二交换芯片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纤传输器30可以是设置于客户b端的光纤收发设备,此时,上述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可以获取用户b端的智能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设备上的电信号。

第二交换芯片32,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光口收发器33还用于将所述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目标光信号可以是从第一光纤传输器10传输至第二光纤传输器30,此时,第一光纤传输器10端的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11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第一交换芯片12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当信号从第一光纤传输器10传输至第二光纤传输器30时相对应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接收光口标识信息,继而在第一双光口收发器13上将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继而传输至第二光纤传输器30;目标光信号可以是从第二光纤传输器30传输至第一光纤传输器10,此时,第二光纤传输器30端的第二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31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第二交换芯片32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当信号从第二光纤传输器30传输至第一光纤传输器10时相对应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接收光口标识信息,继而在第二双光口收发器33上将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继而传输至第一光纤传输器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逻辑链路中包括多条链路,多条链路聚合为一逻辑链路;在本实施例中,链路聚合组20是指将多条连接到同一设备的链路捆绑在一起,聚合为一逻辑链路,可以称之为lag保护组,将上述lag保护组与上述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相连接,传输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输设备,结合将多条链路聚合为一逻辑链路,提高了链路的传输速率,链路聚合组的作用域在相邻设备之间,提供了一种既经济又方便地提高链路容量的方法;通过捆绑多条物理链路,可以不通过升级现有设备而得到更大带宽的数据链路,其容量等于各物理链路容量之和。且链路聚合组中,链路成员互相动态备份,当某一链路中断时,其它链路能够迅速接替其工作,且链路聚合启用备份的过程只与聚合组内的链路相关,与聚合组外的链路无关。扩充了链路容量,实现了链路保护/双路由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链路聚合组20的工作于负载分担模式。在本实施例中,链路聚合组20按照预设负载分担算法将业务流量分配给不同的传输链路,实现链路级的负载分担功能。当链路聚合组20的工作于负载分担模式下时,链路聚合组20的各成员链路都处于工作状态,每条链路上都有流量存在,即,当链路聚合组20与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相连接时,每个光口、每条链路处于平等地位,不区分主备线路。

具体地,当出现“鸳鸯纤”问题时,上述链路聚合组20用于从本端port1口接收对应远端port2口发送的流量,即目标信号。当port1/2对应的光缆因为某些原因被中断时,光口因为检测到光信号丢失,将所有业务数据切换至另外一个光口,实现了业务的双路由保护。

具体地,链路聚合组20与光纤传输器相连接,即lag保护组应用于交换芯片上,因此,在出现单方向全交叉的“鸳鸯纤”问题时,即单方向光纤交叉时,一个光口对应的光缆中断,此时,基于交换基本原理,可以快速重新解析上述目标信号,进而学习目标信号的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重新传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lag的光纤传输设备,可以有效解决工程应用中出现“鸳鸯纤”的问题,避免光纤误连时出现业务不通的问题,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该光纤传输设备还包括:

显示屏,与第一光纤传输器10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30相连接,用于显示目标信号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各业务数据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的接收光口标识信息可以显示于显示屏上,方便运维人员的观测以及监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纤传输器、第二光纤传输器以及链路聚合组,其中,

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包括:

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一交换芯片;

第一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与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将所述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出发光口发送所述目标光信号;

链路聚合组,其中包括一逻辑链路,与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之间传输所述目标光信号;

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包括:

第二双光口收发器,其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所述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所述目标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还包括:

第二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二交换芯片;

第二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聚合组的工作于负载分担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链路中包括多条链路,多条链路聚合为一逻辑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光信号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包括:第一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第一交换芯片,用于确定目标电信号源地址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源地址及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及到达光口标识信息;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与第一交换芯片相连接,用于进行光电转换,根据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发送目标光信号;链路聚合组,用于在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之间传输目标光信号;第二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二双光口收发器,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光信号。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结合交换芯片以及链路聚合组传输数据,避免光纤出现错连、误连的情况,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冯田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意瑞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6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