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口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4g通信的终端,其串口与单片机通信时,由于电平不匹配需要增加隔离电路,现有的隔离电路存在以下缺陷:
(1)隔离电路中rx(即接收)脚,在4g通信的时候容易受天线干扰;
(2)出现干扰时容易导致设备死机或者重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串口切换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隔离电路存在rx(即接收)脚在4g通信的时候容易受天线干扰,出现干扰时容易导致设备死机或者重启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包括发射端,与发射端电连接的切换电路,与切换电路电连接的接收端,所述切换电路用于串口通信的切换,消除4g通信时rx脚受干扰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为单片机。单片机的型号为stm8s003f3p6或n76e003at20或gd32f103rct6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为4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的型号为bc76-a3或ec20或nl668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发射切换电路和接收切换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切换电路包括同时与所述单片机的mcutx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6的发射极、mos管q15的栅极,同时与所述4g通信模组的4g_rxd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6的集电极、mos管q15的源极,三极管q16的基极同时与电容c20、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0、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mos管q15的漏极同时接4g_1.8v电源。
当所述mcutx端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6导通,mos管q15截止,所述4g_rxd端与mcutx端相通,4g_rxd端为低电平;当mcutx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6截止,mos管q15导通,4g_rxd端与mcutx端断开,4g_rxd端为4g_1.8v。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切换电路包括同时与所述单片机的mcurx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46的一端,电阻r46的另一端接mcu_3.3v电源,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与电阻r44、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4、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接4g_1.8v电源,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所述4g通信模组的4g_txd端电连接。
当所述4g_txd端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1导通,所述mcurx端与4g_txd端相通,mcurx端为低电平;当4g_txd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1截止,mcurx端与4g_txd端断开,mcurx端由电阻r46上拉为高电平。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隔离电路存在rx(即接收)脚在4g通信的时候容易受天线干扰,出现干扰时容易导致设备死机或者重启的问题。本方案通过电路设计改进,避免了通信终端产品设计天线时空间受限,天线对串口电路引起的干扰、死机或者重启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终端产品的电路稳定性,保证通信能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一种串口切换电路的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一种串口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发射端,101-单片机,200-切换电路,201-发射切换电路,202-接收切换电路,300-接收端,301-4g通信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2所示,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包括发射端100,与发射端100电连接的切换电路200,与切换电路200电连接的接收端300,切换电路200用于串口通信的切换,消除4g通信时rx脚(即接收脚)受干扰的作用。
进一步地,发射端100为单片机101,单片机101的型号为stm8s003f3p6或n76e003at20或gd32f103rct6中的任一种(还可用其他替代的型号)。
进一步地,接收端300为4g通信模组301,4g通信模组301的型号为bc76-a3或ec20或nl668中的任一种(还可用其他替代的型号)。
进一步地,切换电路200包括发射切换电路201和接收切换电路202。
发射切换电路201包括同时与单片机101的mcutx端(也就是单片机101的发射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6的发射极、mos管q15的栅极,同时与4g通信模组301的4g_rxd端(也就是4g通信模组的接收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6的集电极、mos管q15的源极,三极管q16的基极同时与电容c20、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0、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mos管q15的漏极同时接4g_1.8v电源。
当mcutx端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6导通,mos管q15截止,4g_rxd端与mcutx端相通,4g_rxd端为低电平;当mcutx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6截止,mos管q15导通,4g_rxd端与mcutx端断开,4g_rxd端为4g_1.8v。
接收切换电路202包括同时与单片机101的mcurx端(也就是单片机101的接收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46的一端,电阻r46的另一端接mcu_3.3v电源,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与电阻r44、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4、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接4g_1.8v电源,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4g通信模组301的4g_txd端(也就是4g通信模组301的发射端)电连接。
当4g_txd端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1导通,mcurx端与4g_txd端相通,mcurx端为低电平;当4g_txd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1截止,mcurx端与4g_txd端断开,mcurx端由电阻r46上拉为高电平。
本方案中的单片机101和4g通信模组301均属于现有技术,其具体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数如下:
三极管q11、q16的型号为9014,mos管q15的型号为nce3416,电容c1、c20的参数为103pf,电阻r9、r44的参数为4.7k,r46的参数为1k。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上述参数的调整。
4g_1.8v为4g通信模组301的电源,mcu_3.3v为单片机101的电源。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隔离电路存在rx(即接收)脚在4g通信的时候容易受天线干扰,出现干扰时容易导致设备死机或者重启的问题。本方案通过电路设计改进,避免了通信终端产品设计天线时空间受限,天线对串口电路引起的干扰、死机或者重启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终端产品的电路稳定性,保证通信能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与发射端电连接的切换电路,与切换电路电连接的接收端,所述切换电路用于串口通信的切换,消除4g通信时rx脚受干扰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为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为4g通信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发射切换电路和接收切换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切换电路包括同时与所述单片机的mcutx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6的发射极、mos管q15的栅极,同时与所述4g通信模组的4g_rxd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6的集电极、mos管q15的源极,三极管q16的基极同时与电容c20、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0、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mos管q15的漏极同时接4g_1.8v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切换电路包括同时与所述单片机的mcurx端电连接的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46的一端,电阻r46的另一端接mcu_3.3v电源,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与电阻r44、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4、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接4g_1.8v电源,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所述4g通信模组的4g_txd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mcutx端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6导通,mos管q15截止,所述4g_rxd端与mcutx端相通,4g_rxd端为低电平;当mcutx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6截止,mos管q15导通,4g_rxd端与mcutx端断开,4g_rxd端为4g_1.8v。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4g_txd端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1导通,所述mcurx端与4g_txd端相通,mcurx端为低电平;当4g_txd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1截止,mcurx端与4g_txd端断开,mcurx端由电阻r46上拉为高电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8s003f3p6或n76e003at20或gd32f103rct6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串口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4g通信模组的型号为bc76-a3或ec20或nl668中的任一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