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3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向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码头前沿水域为半潜驳停泊区域。采用半潜驳运输大型混凝土构件时,混凝土构件重量重、体积大,上驳过程要确保从码头进入半潜驳过程中运输构件的平稳过渡,否则轨道间的标高落差导致混凝土构件变形开裂,影响构件的质量和寿命。因此,码头与半潜驳之间的对接要精准、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码头与半潜驳之间快速、准确对接的导向及对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配套的导向架和导向杆及多条对接轨道梁,导向架固设于码头,导向架具有上宽下窄的y型槽口用于容纳导向杆,导向杆第一端设于半潜驳,当导向杆第二端落于y型槽口内时,半潜驳固定连接于码头,码头表面设有出运台车轨道,半潜驳举升甲板表面设有举升甲板轨道,码头外侧面在出运台车轨道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半潜驳外侧面在半潜驳台车轨道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对接轨道梁承托固定于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与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之间,出运台车轨道、对接轨道梁与举升甲板轨道依次续贯连接形成出运台车上驳轨道。

具体地来说,导向杆与对接轨道梁平面错开布置。

对接轨道梁的数量与举升甲板轨道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潜驳与码头之间设置导向及对接装置,能使码头与半潜驳快速对齐定位,确保两者之间在平面上的对齐及轨道对接。由于码头的轨道标高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半潜驳甲板的标高可能因为坐底基床的施工误差或者坐底产生的沉降,比码头轨道标高高或者低。本实用新型在确保快速对接的同时,通过过渡梁使码头轨道平稳过渡到半潜驳甲板轨道上,适应了两个轨道之间的高差,实现平稳过渡,出运台车承截着大型构件能顺畅地从码头行走进入半潜驳。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接精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平面布置图。

图2是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3是导向杆与导向架连接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码头100,出运台车轨道107,半潜驳200,举升甲板轨道205,导向及对接装置300,导向架301,y型槽口302,导向杆303,对接轨道梁304,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304.1,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304.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作为最基本的结构,其至少包括两组配套的导向架和导向杆及多条对接轨道梁。导向架301固定于码头,导向架301具有上宽下窄的y型槽口302用于容纳导向杆303。

导向杆303的第一端设于半潜驳200,当导向杆303第二端落于y型槽口内时,半潜驳刚性固定连接于码头。

码头100表面设有出运台车轨道107,半潜驳举升甲板表面设有举升甲板轨道205。码头外侧面在出运台车轨道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对接轨道梁的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304.2,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304.1直接支撑在半潜驳上,另一端搭接在轨道梁第二固定端304.2上。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304.1标高与举升甲板轨道205标高一致,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304.2与码头出运台车轨道107标高一致,出运台车轨道、对接轨道梁与举升甲板轨道依次续贯连接起来,供运载大型构件的出运台车行走,将大型构件从码头运送上半潜驳。对接轨道梁的数量与举升甲板轨道数量相同,在本例中均为4条。

如图1可见,导向杆/导向架共有两组,分设与半潜驳的左右两侧,与出运台车轨道及举升甲板轨道在平面上错开布置,因此与对接轨道梁也是错开布置的。半潜驳驶入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基本就位后,导向杆伸出并搭接固定于导向架的y型槽口内,使半潜驳和码头基本对齐,即两者轴线重合,码头上的出运台车轨道与半潜驳上的举升甲板轨道轴线对齐。半潜驳坐底在码头前沿坐底基床上,使举升甲板表面与码头轨道面平齐,将对接轨道梁搭接于固定在位于码头的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304.2及半潜驳之间。

采用以上导向对接装置,使半潜驳与码头的对接定位快速,保证了平面的对齐及立面的平齐,提高了对接精度,满足了工程质量要求,缩短了施工进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配套的导向架和导向杆及多条对接轨道梁,导向架固设于码头,导向架具有上宽下窄的y型槽口用于容纳导向杆,导向杆第一端设于半潜驳,当导向杆第二端落于y型槽口内时,半潜驳固定连接于码头,

码头表面设有出运台车轨道,半潜驳举升甲板表面设有举升甲板轨道,码头外侧面在出运台车轨道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半潜驳外侧面在半潜驳台车轨道对应位置的下方设有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对接轨道梁承托固定于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与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之间,出运台车轨道、对接轨道梁与举升甲板轨道依次续贯连接形成出运台车上驳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杆与对接轨道梁平面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接轨道梁的数量与举升甲板轨道数量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潜驳与码头的导向及对接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配套的导向架和导向杆及多条对接轨道梁,导向架固设于码头,导向架具有上宽下窄的Y型槽口用于容纳导向杆,导向杆第一端设于半潜驳,当导向杆第二端落于Y型槽口内时半潜驳固定连接于码头,码头外侧面设有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半潜驳外侧面设有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对接轨道梁承托固定于对接轨道梁第一固定端与对接轨道梁第二固定端之间,出运台车轨道、对接轨道梁与举升甲板轨道依次续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使码头与半潜驳快速对齐定位,确保两者之间在平面上的对齐及轨道对接,还确保了轨道的顺利过渡,提高了对接精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童新春;甘世行;陈猛;梁邦炎;王晓东;李林;姜政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8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