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靶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



背景技术:

靶船是指专供对海或模拟海上环境实弹射击训练用的目标船,即水上实弹射击试验或跟踪用、无人驾驶的目标船。靶船的作用就是为了测试对各类水面舰船攻击武器的性能的,包括准确性和破坏威力等。靶船来源主要是依靠专门研发制作的靶船。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靶船通常是一个整体,对于不同级别的假想敌舰,现有的做法是对应的制作多个级别的靶船,这就导致靶船的型号尺寸繁多,制作和使用成本高。

另外,靶船制作完成后通常通过水路运输,但是对于尺寸较大的大型靶船,当生产厂商或者打靶地点远离运输水道,或者运输水道难以承载该大型靶船时,则往往难以顺利的将该大型靶船运输到使用地点。

同时,当靶船在打靶和试验过程中沉没时,考虑到清洁水域、材料回收和疏通水道的缘由,通常需要对沉没的靶船进行打捞,但是由于靶船是整体构造的,其打捞出水的难度较大,严重耗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靶船尺寸固定、型号繁多、仿真效果差以及尺寸较大难以运输以及打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沿艏艉方向依次串联布置的多个模块,每个所述模块均设置有带有透气装置的密闭浮舱,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所述模块包括依次布置的一个船艏模块、至少一个船体模块以及一个船艉推进模块。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的密闭浮舱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法兰,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上均安装有所述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模块的密闭浮舱连通。

进一步的,每个模块均设置有缆桩、连通密闭浮舱的舱口、封闭所述舱口的舱口盖以及压载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还包括艏楼模块和艉楼模块,所述艏楼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船艏模块上,所述艉楼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船艉推进模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艏楼模块和所述艉楼模块上分别安装有艏桅杆和艉桅杆,所述艏桅杆和所述艉桅杆上均安装有照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船艉推进模块安装有动力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还包括造型模块,所述造型模块包括武器模拟模块、雷达模拟模块、载机模拟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图像采集设备、毁伤效果传感器和雷达信号模拟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块均包括有多个沿垂直于所述船体的艏艉方向布置的子模块,所述子模块均设置有所述密闭浮舱,且每个模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模块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靶船的船体被分为多个模块,相邻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靶船能够以多个模块拆分和拼接组合的形式进行,通过调整模块数量,例如船体模块的数量的方式改变靶船的尺寸,从而灵活的模拟不同级别的假想敌舰,有效的降低了靶船的库存和使用成本;另外,靶船能够以多个模块拆分和拼接组合的形式进行异地组装,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陆路运输,不依赖与水道的限制,从而降低对生产地和打靶地的要求;另外,靶船沉没后的打捞工作,也能够通过对靶船进行拆分的方式,通过单个单个模块的打捞作业完成靶船的打捞工作,大大降低了打捞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三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中船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艏模块、11-船艏子模块、2-船体模块、21-船体子模块、3-船艉推进模块、31-船艉子模块、4-透气装置、5-连接结构、51-连接法兰、52-进出水口、6-艏楼模块、7-艉楼模块、8-艏桅杆、9-艉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专利,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专利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的说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简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

对于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相同或相似结构,或者起相似功能的对应结构的称谓区分,不是对这些结构重要性的排列,也没有排序、或比较大小、或其他含义。

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总体思路,联系本方案上下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如图1所示,包括船体,船体包括沿艏艉方向依次串联布置的多个模块,模块具体包括依次布置的一个船艏模块1、至少一个船体模块2以及一个船艉推进模块3,其中,拼接式又称为组合式,即靶船有多个模块组合而成。例如本实施例中,配置船体模块2有3个并依次串联连接,从而使长度较长的船体被分割成多个尺寸较短的模块,以便于运输;在另一实施例中,船体模块2的数量可以是其他数值,可根据船体的实际长度以及模块的限制尺寸进行合理的分割。

其中,船艉推进模块3上安装有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通常包括动力装置、桨以及舵装置,动力装置为柴油机或者电机,动力装置通过一传动轴驱动桨转动,而舵装置则安装在桨的后方以控制水流方向,其中舵装置优选为遥控舵。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动力系统为无人驾驶系统,其包括控制设备从而具有通信和控制功能,从而接收远端发送的信号,并以此通知动力装置和舵装置的工作状态,使靶船改变航速和航向。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船体进行模块分割,在便于运输的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增减模块的数量改变靶船的尺寸,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模拟出多个尺寸级别的假想敌舰;同时,靶船沉没后,通过将靶船拆分成多个模块后,更加有利于打捞作业。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模块均设置有带有透气装置4的密闭浮舱,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5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透气装置4用于在密闭浮舱进水后平衡内外气压,以便于顺利进水,而透气装置4设置在模块表面,例如顶面甲板上的通气管,并优选该通气管为鹅颈透气管。

例如,连接结构5为连接法兰51,每个模块上均设置有与其密闭浮舱连通的进出水口52,进出水口52上安装有上述的连接法兰51,相邻的两个模块则通过连接法兰51固定连接,同时也使得该相邻的两个模块中的密闭浮舱连通,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连接效果,每个模块上均配置有多个连接法兰51,例如4个,4个连接法兰51呈矩形布置在模块端面的四角上。

制作时,将各个模块单独制作,并预留好连接法兰51,由于每个模块均具有密闭浮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各个模块可通过陆路运输至指定地点的水面后再通过连接结构5组装成船体使用。并且,靶船在沉没后,可以将靶船拆解成单独的模块再进行打捞,从而降低打捞难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船艏模块1、船体模块2和船艉推进模块3的形状,适于在组装成船体后使船体构成双底、单甲板、横骨架式结构,并且各个模块均采用钢质焊接结构制造。另外,船体的内部表面均涂有防锈底漆,船体的外部表面依次涂有防锈底漆和船壳面漆。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模块上均设置有多个吊耳,吊耳安装在模块的顶面甲板上,以便于吊运转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水面上对各个模块进行拖带,设置每个模块的顶面甲板上均设置有缆桩,缆桩连接缆绳,拖船通过该缆绳对模块进行拖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模块上都设置有连通密闭浮舱的舱口,该舱口优选设置在各个模块的顶面甲板,每个舱口都配置有舱口盖。另外,每个模块的密闭浮舱中都安装有直梯,以便于工作人员从舱口出入密闭浮舱。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模块有配置有压载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用于为各个模块的密闭浮舱进行排水和补水。例如,压载水系统包括排水泵和抽水泵,排水泵用于将密闭浮舱中的水排出,抽水泵用于向密闭浮舱内补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模块还包括艏楼模块6和艉楼模块7,艏楼模块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船艏模块1的顶面或者是船体前部的船体模块2的顶面,例如是从船艏方向起第一个船体模块2,而艉楼模块7则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船艉推进模块3的顶面或者是船体后部的船体模块2的顶面,例如是船艏方向起最后一个船体模块2的顶面。

其中,艏楼模块6的顶部安装有艏桅杆8,艉楼模块7上分别安装有艉桅杆9,艏桅杆8和艉桅杆9上均安装有照明系统,例如拖带灯6。另外,艏楼模块6和艉楼模块8的前、后、左、右(即四周)侧壁上均设有门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靶船中弹后便于被观察,设置每个模块上均固定有易燃物,例如腈纶布料,腈纶布料通过钢板网固定在各个模块的顶面甲板上。火焰靠近并接触腈纶布料时,腈纶布料软化熔缩,着火后燃烧迅速并冒出黑烟,从而通过黑烟快速观察到靶船中弹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船体还包括造型模块,造型模块包括武器模拟模块、雷达模拟模块、载机模拟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从而使靶船在外观上更加贴近于真实目标,通常,造型模块通过螺栓或者卡槽固定在上述的各个模块上,造型模块的具体位置根据目标船而定,并且上述的各个模块上预留有多个安装孔或者卡槽以便于造型模块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船体还包括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图像采集设备、毁伤效果传感器和雷达信号模拟器,无线通信模块与图像采集设备以及毁伤效果传感器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4g或者5g模块,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摄像机或者摄像头,其用于拍摄记录靶船中弹过程画面,并将拍摄的图像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终端。雷达信号模拟器则通过发射不同频段的电磁信号,以模拟不同类型的目标船。通常,船体上配置有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源,或者是通过动力系统取电的发电设备。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其还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模块中的密闭浮舱。例如,在每个模块上均设置有与其密闭浮舱连通的进出水口52,连接法兰51则具体安装在该进出水口52上,并且,连接法兰51通过进出水口52与模块中的密闭浮舱连通,相邻的两个模块在通过连接法兰51固定连接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进出水口52使各自的密闭浮舱连通。如此设置,能够保证靶船进水的均衡性,使靶船的各个模块全部沉入水中以便于靶船整体状态的稳定,尽量避免出现靶船一侧进水下沉,但是另一侧依然漂浮在水面上的状况,该形态下靶船入水较深,难以进行拖带,只能够对模块进行拆解回收,但是拆解模块时可能会发生模块脱落砸伤的风险。

实施例三

其与实施例一或者二的区别在于:由于靶船通常具有一定的长宽比,当靶船的长度尺寸较大时,其宽度尺寸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为了避免各个模块的宽度过大,本实施例中,设置各个模块均包括有多个子模块(例如2个、3个或者更多个),多个子模块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即垂直于船体艏艉方向的方向)依次连接。对于同一个模块,其中相邻的两个子模块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结构5连接在一起,并且每个子模块上均设置有上述的密闭浮舱。

以每个模块包含有两个子模块为例,本实施例中,船艏模块1包括两个船艏子模块11,每个船体模块2均包括有两个船体子模块21,船艉推进模块3包括两个船艉子模块31。即,在该实施例中,船体的基本结构由两个船艏子模块11、6个船体子模块21和2个船艉子模块31构成,如图2及图3所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专利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沿艏艉方向依次串联布置的多个模块,每个所述模块均设置有带有透气装置的密闭浮舱,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所述模块包括依次布置的一个船艏模块、至少一个船体模块以及一个船艉推进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的密闭浮舱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法兰,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上均安装有所述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模块的密闭浮舱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每个模块均设置有缆桩、连通密闭浮舱的舱口、封闭所述舱口的舱口盖以及压载水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还包括艏楼模块和艉楼模块,所述艏楼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船艏模块上,所述艉楼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船艉推进模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艏楼模块和所述艉楼模块上分别安装有艏桅杆和艉桅杆,所述艏桅杆和所述艉桅杆上均安装有照明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艉推进模块安装有动力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还包括造型模块,所述造型模块包括武器模拟模块、雷达模拟模块、载机模拟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图像采集设备、毁伤效果传感器和雷达信号模拟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均包括有多个沿垂直于所述船体的艏艉方向布置的子模块,所述子模块均设置有所述密闭浮舱,且每个模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模块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拼接式模块化靶船,属于靶船技术领域,包括船体,船体包括沿艏艉方向依次串联布置的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均设置有带有透气装置的密闭浮舱,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模块包括依次布置的一个船艏模块、至少一个船体模块以及一个船艉推进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合理,不但能够通过增减模块的数量的方式模拟不同尺寸级别的目标,还能够解决大型靶船不方便运输的技术难题,以及能够便于靶船沉没后进行打捞。

技术研发人员:常亮;王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亮;王鑫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78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