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9


本发明涉及室内新风领域,具体是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风系统是由新风换气机及管道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但现有的机场大厅、车站大厅及地铁大厅由于室内的两侧长度太长,且中间有较多障碍物阻挡,无法形成新风流动场,新风效果差。另外,现有的新风系统一般由一台风机驱动,使空气在数条管道内流动,需在室内的顶部安装纵横交错的管道,并在室内的顶部完成空气交换,而机场大厅、车站大厅等往往其顶部离地高度较高,而人们位于的地面空气较为浑浊,由顶部进入室内的新风起到的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新风系统在大型公共场所室内起到的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供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为单体设备,没有固定的安装和出气位置,新风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内容为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包括数个新风装置,每个新风装置有壳体,壳体内分别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上分别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的两端和出风管的两端均与室内和室外连通,进风管分别与进风口的两端连通,出风管分别与出风口的两端连通,壳体侧部设置风机,风机的叶片位于进风管与进风口之间,叶片还位于出风管与出风口之间,壳体内设置密闭的换热筒,换热筒内设置换热介质,换热筒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接触。

进一步地,与室外连通的一段进风管内设置螺旋状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板上设置固定管,挡板的一侧与固定管连接,挡板的另一侧与进风管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板中空且与固定管相通,挡板的迎风侧开设数个滤孔,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设置集尘盒,固定管的一端为锥形,固定管的另一端穿过进风管与集尘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开设圆形的第一凹槽,叶片位于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机为两个,两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侧部,两个风机的叶片的安装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数个第一换热板和数个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与进风口接触,第二换热板与出风口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均中空且与换热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数个导风板,导风板位于相邻的第二换热板之间。

进一步地,与室内连通的一段进风管内设置拉瓦尔喷管,拉瓦尔喷管的小直径端朝向壳体,拉瓦尔喷管的大直径端朝向室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得每个新风装置能够单独完成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可以将数个新风装置分别放置在人流量大的隐蔽处,安装位置以及出风位置均不受限制,且无需纵横交错的管道,新风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在图中,1、壳体2、进风口3、出风口4、进风管5、出风管6、叶片7、换热筒8、挡板9、固定管10、滤孔11、集尘盒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5、第一换热板16、第二换热板17、导风板18、第一电机1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包括数个新风装置,每个新风装置有壳体1,壳体1内分别开设进风口2和出风口3,壳体1上分别连接进风管4和出风管5,进风管4的两端和出风管5的两端均与室内和室外连通,进风管4分别与进风口2的两端连通,出风管5分别与出风口3的两端连通,壳体1侧部设置风机,风机的叶片6位于进风管4与进风口2之间,叶片6还位于出风管5与出风口3之间,壳体1内设置密闭的换热筒7,换热筒7内设置换热介质,换热筒7分别与进风口2和出风口3接触。这种结构通过风机的叶片6转动,使得室外的新风能够进入室内,室内的浑浊空气能够去往室外,去往室外的空气经过出风口3时,与换热筒7接触并进行热量交换,室外的新风进入时,经过进风口2并与换热筒7接触,从而完成对新风的预热或预冷,然后进入室内。进风管4上可以设置消毒装置、除湿装置、加湿装置、除尘装置等,以便在进入室内前,对新风进一步处理。这种结构使得每个新风装置能够单独完成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可以将数个新风装置分别放置在人流量大的隐蔽处,安装位置以及出风位置均不受限制,且无需纵横交错的管道,新风效果较好。

与室外连通的一段进风管4内设置螺旋状的挡板8。挡板8能够有效降低风速,使得室外新风与换热筒7换热充分。

所述的挡板8上设置固定管9,挡板8的一侧与固定管9连接,挡板8的另一侧与进风管4的内壁连接。这种结构使得挡板8和固定管9沿轴向的投影能够封闭进风管4,使得室外新风只能沿挡板8流动,进一步降低风速,使得室外新风与换热筒7换热充分。

所述的挡板8中空且与固定管9相通,挡板8的迎风侧开设数个滤孔10,进风管4和出风管5之间设置集尘盒11,固定管9的一端为锥形,固定管9的另一端穿过进风管4与集尘盒11连通。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室外新风沿挡板8流动时,空气中的灰尘能够进入滤孔10,并由挡板8和固定管9进入集尘盒11,从而消除新风中的灰尘。集尘盒11上开设有出风孔。

所述的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圆形的第一凹槽12,叶片6位于第一凹槽12内。这种结构能够尽量减小壳体1和进风管4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叶片6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所述的风机为两个,两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侧部,两个风机的叶片6的安装方向相同。两个风机的电机分别为第一电机18和第二电机19。这种结构能够使得第一电机18和第二电机19能够分别驱动对应的叶片6转动,提高空气交换效率。

所述的换热筒7的两侧分别设置数个第一换热板15和数个第二换热板16,第一换热板15与进风口2接触,第二换热板16与出风口3接触。第一换热板15和第二换热板16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便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

所述的第一换热板15和第二换热板16均中空且与换热筒7连通。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便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

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数个导风板17,导风板17位于相邻的第二换热板16之间。导风板17为锥形,锥形的小直径端朝向第二换热板16。这种结构能够降低室内空气流向室外的速度,提高换热效率,便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

与室内连通的一段进风管4内设置拉瓦尔喷管,拉瓦尔喷管的小直径端朝向壳体1,拉瓦尔喷管的大直径端朝向室内。拉瓦尔喷管为纯机械结构,其能够利用一侧室外风和叶片6的风与室内的压差,提高换热完毕后的新风流动速度,从而提高空气交换效率。


技术特征:

1.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新风装置,每个新风装置有壳体(1),壳体(1)内分别开设进风口(2)和出风口(3),壳体(1)上分别连接进风管(4)和出风管(5),进风管(4)的两端和出风管(5)的两端均与室内和室外连通,进风管(4)分别与进风口(2)的两端连通,出风管(5)分别与出风口(3)的两端连通,壳体(1)侧部设置风机,风机的叶片(6)位于进风管(4)与进风口(2)之间,叶片(6)还位于出风管(5)与出风口(3)之间,壳体(1)内设置密闭的换热筒(7),换热筒(7)内设置换热介质,换热筒(7)分别与进风口(2)和出风口(3)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室外连通的一段进风管(4)内设置螺旋状的挡板(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8)上设置固定管(9),挡板(8)的一侧与固定管(9)连接,挡板(8)的另一侧与进风管(4)的内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8)中空且与固定管(9)相通,挡板(8)的迎风侧开设数个滤孔(10),进风管(4)和出风管(5)之间设置集尘盒(11),固定管(9)的一端为锥形,固定管(9)的另一端穿过进风管(4)与集尘盒(11)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圆形的第一凹槽(12),叶片(6)位于第一凹槽(12)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为两个,两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侧部,两个风机的叶片(6)的安装方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筒(7)的两侧分别设置数个第一换热板(15)和数个第二换热板(16),第一换热板(15)与进风口(2)接触,第二换热板(16)与出风口(3)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板(15)和第二换热板(16)均中空且与换热筒(7)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数个导风板(17),导风板(17)位于相邻的第二换热板(16)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室内连通的一段进风管(4)内设置拉瓦尔喷管,拉瓦尔喷管的小直径端朝向壳体(1),拉瓦尔喷管的大直径端朝向室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室内新风领域,具体是大型公共场所室内除霾新风系统,其包括数个新风装置,每个新风装置有壳体,壳体内分别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上分别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的两端和出风管的两端均与室内和室外连通,进风管分别与进风口的两端连通,出风管分别与出风口的两端连通,壳体侧部设置风机,风机的叶片位于进风管与进风口之间,叶片还位于出风管与出风口之间,壳体内设置密闭的换热筒,换热筒内设置换热介质,换热筒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接触。本发明使得每个新风装置能够单独完成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可以将数个新风装置分别放置在人流量大的隐蔽处,安装位置以及出风位置均不受限制,且无需纵横交错的管道,新风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单彬;郭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9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