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29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具备了送风风扇的加湿器、除湿器等的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化式的加湿器中,将从供水箱转移到托盘的水用气化过滤器吸取,并使送风风扇的风吹送到气化过滤器,从而使水气化。在具备了这样的送风风扇的电气制品中,采取了用于避免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接触的对策。在日本专利第5449982号公报中,公开了为避免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接触,在装置主体的表面具备了格子状的风扇防护件的空气调节机。

在日本专利第5449982号公报中公开的是空气调节机,但具备送风风扇的加湿器通常将送风风扇的下方设为托盘以及供水箱的收纳空间(以下为托盘/水箱收纳空间)。另外,托盘及供水箱被设为相对于加湿器主体可插入抽出。



技术实现要素:

在抽出了托盘及供水箱的状态的加湿器中,存在如从托盘/水箱收纳空间伸手会与送风风扇的旋转叶片接触那样的路径。

因此,需要在上述路径中采取用于避免用户的手指与旋转叶片接触的对策。同样的问题也会在将通过除湿产生的冷凝水存储在托盘的除湿器中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接触送风风扇的调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调湿装置是具有存储水的托盘,并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整的调湿装置,所述托盘被收纳于装置主体的托盘收纳空间,且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在规定的水平方向上可抽出插入,在连通送风风扇与所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中,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排列配置成直线状。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在连通送风风扇与所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能够防止从托盘收纳空间进入的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接触。

另外,通过将风扇接触防止肋设为直线状配置,能够较大地拉开风扇接触防止肋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距离,并能够允许用户的手指一定程度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的肋间的状态,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接触。并且,通过允许用户的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的肋间的状态,能够减少风扇接触防止肋的根数、或者将肋间间距设定得较宽,并能够抑制通风阻力。

另外,上述调湿装置能够设为如下构成,所述送风风扇的旋转叶片与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之间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

另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构成:被设为直线状配置的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在中央附近的肋间间距小于在端部附近的肋间间距。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风扇接触防止肋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距离变小的中央附近,用户的手指更不易进入,能够进一步缩短送风风扇的旋转叶片与风扇接触防止肋之间的最短距离。结果,成为更适合于调湿装置的小型化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构成:被设为直线状配置的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在中央附近的肋长度长于在端部附近的肋长度。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风扇接触防止肋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距离变小的中央附近,用户的手指更不易进入,能够进一步缩短送风风扇的旋转叶片与风扇接触防止肋之间的最短距离。

另外,在上述调湿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构成:所述送风风扇是具有风扇壳体以及旋转叶片的西洛克风扇,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相较于所述风扇壳体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调湿装置是具有存储水的托盘,并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整的调湿装置,所述托盘被收纳于装置主体的托盘收纳空间,且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在规定的水平方向上可抽出插入,在连通送风风扇与所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所述送风风扇是具有风扇壳体以及旋转叶片的西洛克风扇,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相较于所述风扇壳体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空间。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连通送风风扇与所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能够防止从托盘收纳空间进入的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接触。

另外,通过将风扇接触防止肋相较于送风风扇的风扇壳体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空间,能够较大地拉开风扇接触防止肋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距离,并能够允许用户的手指一定程度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的肋间的状态,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接触。并且,通过允许用户的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的肋间的状态,能够减少风扇接触防止肋的根数、或者将肋间间距设定得较宽,并能够抑制通风阻力。

另外,上述调湿装置可以设为加湿器。

本发明的调湿装置起到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接触送风风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表示加湿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的加湿器抽出了托盘以及供水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加湿器的内部的图,且将加湿器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1的加湿器从侧面侧观察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将图1的加湿器中的加湿器主体从背面侧观察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数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调湿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加湿器10抽出了托盘12以及供水箱13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例示将本发明适用于加湿器的情况,但本发明可适用于调整室内的湿度的调湿装置中,也可适用于除湿器、具备加湿/除湿的双功能的装置。另外,在此的“调整”指的是仅使空间中的湿度变化,并不限定为通过传感器等控制湿度以使其与设定湿度匹配。

加湿器10具有相对于加湿器主体(装置主体)11可抽出插入的托盘12以及供水箱13。如图1所示,托盘12以及供水箱13在安装于加湿器主体11的状态下,仅露出其侧面。如图2所示,托盘12以及供水箱13相对于加湿器主体11的抽出插入是在将供水箱13载置在托盘12之上的状态下,通过在规定的水平方向(图2中为侧方)上抽出插入来进行。即,加湿器主体11具有用于收纳托盘12以及供水箱13的托盘/水箱收纳空间(托盘收纳空间)sp。另外,在加湿器主体11的前表面安装有前面板14。

在托盘12及供水箱13从加湿器主体11抽出的状态下,通过将供水箱13从托盘12抬起,能够将供水箱13拆下。由此,使向供水箱13补充水或进行托盘12的清扫变得容易。

图3是表示加湿器10的内部的图,且将加湿器10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在图3中,为了示出其内部构造,示出了从加湿器主体11卸下了背面壳体部件后的状态。图4是将加湿器10从侧面侧观察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将(不包含托盘12以及供水箱13的)加湿器主体11从背面侧观察的纵向剖视图。另外,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4是图5的b-b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在加湿器10的内部具备了气化过滤器21以及送风风扇22。在送风风扇22中使用了具有风扇外壳221及旋转叶片222的西洛克风扇。气化过滤器21吸取托盘12内的水,送风风扇22使加湿器主体11内的通风路产生风(气流)。即,在加湿器10中,通过使送风风扇22的风吹送到气化过滤器21,从而使被吸取到气化过滤器21的水气化。

通风路内的气流路径由图4中的箭头表示。在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10中,在加湿器主体11的前表面安装有前面板14,因此空气吸入口101(参照图1)成为加湿器10的侧方、即加湿器主体11与前面板14之间的间隙。由此处吸入的空气从加湿器主体11的前表面通过预过滤器15并被吸入到加湿器主体11的内部。通过预过滤器15的气流朝向加湿器主体11的下方后,从前到后通过气化过滤器21再朝向上方。通过气化过滤器21并朝向上方的气流从背面侧吸入送风风扇22,并从加湿器主体11的上方送出。

在托盘12和供水箱13安装于加湿器主体11的状态下,用户无法将手伸入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也无法从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接触送风风扇22。然而,如图5所示,在从加湿器主体11取出了托盘12和供水箱13的状态下,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成为空洞,并成为用户能够将手伸入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的状态。因此,需要如下对策:用于即便在用户将手伸入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的情况下,也避免用户的手指与送风风扇22接触。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器10中,如图3~图5所示,在送风风扇22与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之间的通风路中设置有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23。另外,风扇接触防止肋23排列配置成直线状。另外,风扇接触防止肋23相较于送风风扇22的风扇外壳221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通风路。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将设置风扇接触防止肋23作为“送风风扇22与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之间的通风路”,但本发明的风扇接触防止肋只要设于连通送风风扇与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即可。这是因为,在将本发明应用于除湿器的情况下,连通送风风扇与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不一定成为通风路。但是,由于在由送风风扇产生的气流的通风路中配置除湿单元,并将由该除湿单元产生的冷凝水储存到配置于装置下方的托盘,因此在除湿器中,也存在如下情况:具有连通送风风扇与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而且,存在用户从该空间伸手与送风风扇接触的可能性,所以在这样的除湿器中也优选应用本发明。但是,如果是加湿器,则在风路设计上,由于送风风扇与托盘收纳空间必须通过通风路连通,因此可以说与本发明的亲和性更高。

如此,通过将风扇接触防止肋23设为直线状配置,容易较大地拉开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即,在直线状配置的端部附近的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中央附近的风扇接触防止肋23相比,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变大。

在用户将手伸入托盘/水箱收纳空间sp的情况下,离该插入口越近,则越是成为用户的手指容易与送风风扇22接触的部位,但由于该部位成为直线状配置的端部附近,所以较大地拉开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用户的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也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指接触到送风风扇22。

或者,通过将风扇接触防止肋23相较于送风风扇22的风扇外壳221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通风路,容易较大地拉开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用户的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风扇防接触肋23的肋间,也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指接触到送风风扇22。

如此,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器10较大地拉开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并允许用户的手指一定程度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的状态。即,通过允许用户的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的状态,能够减少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根数,还能够将肋间间距设定得较宽。并且,通过减少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根数或者将肋间间距设定得较宽,能够抑制通风阻力。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中的优选数值例进行说明。

送风风扇22的可动部即旋转叶片222与风扇接触防止肋23之间的最短距离l(参照图5)为60mm以上,更优选为80mm以上。此外,此处的最短距离l表示了旋转叶片222的内周侧端部与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下方端部之间的最短距离。

如果最短距离l为60mm以上,则例如即使在iec-j标准的试验手指(长度为80mm)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直到手指第二关节(距指尖60mm)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试验手指与送风风扇22接触。另外,如果最短距离l为80mm以上,则例如即使在iec-j标准的试验手指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直到手指根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试验手指与送风风扇22接触。另外,实际上,即使在试验手指进入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直到手指根部的情况下,若试验手指的第一关节(距指尖30mm)不弯曲,则难以与送风风扇22接触,因此若最短距离l为60mm以上,则能够防止试验手指与送风风扇22接触。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设为直线状配置的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中,将其肋间间距设为恒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风扇接触防止肋23的肋间间距也可以不恒定的。

如上所述,设为直线状配置的风扇接触防止肋23在其中央附近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变小,在端部附近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风扇接触防止肋23也可以在中央附近使肋间间距变窄,在端部附近使肋间间距变宽。即,也可以是,被设为直线状配置的风扇接触防止肋23在中央附近的肋间间距小于在端部附近的肋间间距。通过设为这样的配置,在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变小的中央附近,用户的手指更不易进入,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最短距离l。结果,成为更适合于加湿器10的小型化的构成。

进一步,风扇接触防止肋23也可以在中央附近的肋长度长于在端部附近的肋长度。由此,在风扇接触防止肋23与送风风扇22之间的距离变小的中央附近,用户的手指也不易进入。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并不成为限制性解释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仅由上述的实施方式解释,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界定。另外,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技术特征:

1.一种调湿装置,其具有存储水的托盘,并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整,所述调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被收纳于装置主体的托盘收纳空间,且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在规定的水平方向上可抽出插入,

在连通送风风扇与所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中,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排列配置成直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扇的旋转叶片与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之间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设为直线状配置的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在中央附近的肋间间距小于在端部附近的肋间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设为直线状配置的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在中央附近的肋长度长于在端部附近的肋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扇是具有风扇壳体以及旋转叶片的西洛克风扇,

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相较于所述风扇壳体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空间。

6.一种调湿装置,其具有存储水的托盘,并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整,所述调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被收纳于装置主体的托盘收纳空间,且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在规定的水平方向上可抽出插入,

在连通送风风扇与所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

所述送风风扇是具有风扇壳体以及旋转叶片的西洛克风扇,

所述风扇接触防止肋相较于所述风扇壳体的最下端配置于更靠下方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湿装置是加湿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调湿装置具有存储水的托盘,并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整。上述托盘被收纳于装置主体的托盘收纳空间,且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在规定的水平方向上可抽出插入。在连通送风风扇与上述托盘收纳空间之间的空间中,多个风扇接触防止肋排列配置成直线状。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晃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夏普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1.21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9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