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空调产品,为了增大上下出风的风量,提高用户的舒适性,通常会设计双离心风机加上下双出风口的方式进行出风,即上下风机各有两个出风口送风,这种出风方式旨在加大出风量,但这种送风方式没有考虑到冷热气体密度不同,同步送风会存在上下出风口风量不均,一端出风口风量冗余、另一出风口风量较小的问题,而目前调整出风量只能靠通过调整电机转速大小来实现,但是又会带来增大空调的功耗和噪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和空调器,能够实现上下出风量的自由调节,避免出现出风口风量不均衡的问题,降低空调的功耗和噪音。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包括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壁,风道内设有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风道壁上设有安装孔,风量调节机构被构造为能够穿过安装孔从风道外侧安装至风道内侧。
5.本公开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6.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框,安装框能够穿过安装孔从风道外侧安装至风道内侧,安装框的形状与风道的截面形状相符。
7.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上设有挡风板,挡风板转动安装在安装框上,挡风板调整转动位置,能够改变风量大小。
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第二边板,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边板、第一连杆、第二边板、第二连杆依次连接构成与风道的截面形状相符的安装框。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设有转动孔,挡风板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安装在转动孔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板上设有突出安装孔的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第一边板能够通过固定孔与风道壁固定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上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转动轴驱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挡风板转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设在第一边板背离风道的侧面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设有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下出风口、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下出风口,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下出风口、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处对应的风道壁上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控制出风口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各风量调节机构独立控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内设有位于上侧的第一风机和位于下侧的第二风机,第一
风机对应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下出风口,第二风机对应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下出风口。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壁包括蜗壳盖、蜗壳,蜗壳盖与蜗壳围成风道,安装孔设置在蜗壳盖上,蜗壳内壁上设有支撑风量调节机构的安装槽,风量调节机构通过安装槽与安装孔固定在风道内。
16.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的空调出风装置。
17.本公开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8.本公开的空调出风装置,在风道内设置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对风量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出风与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相匹配,实现上下出风量的自由调节,避免出现上下出风口风量不均衡的问题。同时,相较于风量调节机构将挡板安装在风道中间,又与风道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的方式,通过风量调节机构的模块式设计,风量调节机构以抽屉式的安装方式装入风道中,无需拆卸风道即可实现风量调节机构的快捷装配和拆卸。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风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蜗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表示为:
24.1、风道;2、蜗壳;3、蜗壳盖;4、风量调节机构;5、安装孔;6、挡风板;7、第一边板;8、第二边板;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转动孔;12、转动轴;13、固定部;14、固定孔;15、凹槽;16、第一上出风口;17、第二上出风口;18、第一下出风口;19、第二下出风口;2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26.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包括风道1,风道1包括风道壁,风道1内设有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4,风道壁上设有安装孔5,风量调节机构4被构造为能够穿过安装孔5从风道1外侧安装至风道1内侧。
2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在风道1内设置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4,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对风量进行调节,在制热模式下使得下部的出风口的风量加大,上出风口的风量减小,在制冷模式下使得上出风口的风量加大,下出风口的风量减小,从而使得空调出风与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相匹配,实现上下出风量的自由调节,避免出现上下出风口风量不均衡的问题。同时,相较于风量调节机构4将挡板安装在风道1中间,又与风道1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的方式,通过风量调节机构4的模块式设计,风量调节机构4以抽屉式的安装方式装入风道1中,无需拆卸风道1即可实现风量调节机构4的快捷装配和拆卸。
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风量调节机构4能够模块化的抽屉式装配,风量调节机构4包括安装框,安装框能够穿过安装孔5从风道1外侧安装至风道1内侧,安装框的形状与风道1的截面形状相符。从而,将风量调节的挡风板6、驱动机构整合至安装盒上,能够实现抽屉式的抽拉式装拆,保证能够被整体的快捷拆除。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风量调节机构4具备风量调节能力,安装框上设有挡风板6,挡风板6转动安装在安装框上,挡风板6调整转动位置,能够改变风量大小。优选的,挡风板6设置在安装框的中部,安装框的边缘贴附在风道1的内壁上,并尽可能减小安装框突入风道1的体积,避免安装框对风道1空间的无效占用。
30.优选的,挡风板6的形状与安装框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挡风板6的周侧设置有柔性包边。挡风板6的形状与安装框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可以保证挡风板6在闭合时与安装框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更加容易形成密封。在挡风板6的周侧设置柔性包边,能够利用柔性包边的形变能力保证挡风板6与安装框及风道1的侧壁之间贴合紧密,进一步提高挡风板6与风道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7、第二边板8,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一边板7、第一连杆9、第二边板8、第二连杆10依次连接构成与风道截面形状相符安装框。优选的,四边形的安装框符合风道1的形状,四边形安装框的中部形成与风道1截面相等的过风区域,挡风板6在挡风区域内转动,改变过风区域的投影面积,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同时,第二边板8与安装孔5形状相同,第二边板8能够插入安装孔5,第一边板7用于还用于封堵安装孔5,保证风道1的密封,避免影响风道1的送风能力。
32.优选的,挡风板6包括连接端和摆动端,风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15,挡风板6的摆动端能够止挡在凹槽15内,或者从凹槽15内脱出。由于挡风板6的周侧设置有柔性包边,因此在挡风板6进入到凹槽15时,可以利用柔性包边的形变能力使得挡风板6的边缘收缩,从而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顺利滑入到凹槽15内,当挡风板6进入凹槽15内后,柔性包边在弹力作用下恢复,从而卡入到凹槽15内,使得挡风板6与凹槽15之间形成稳定的配合关系。当需要使得挡风板6转出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施加驱动作用力,当驱动作用力克服柔性包边的弹性阻力时,可以将挡风板6从凹槽15内转出,进而打开出风口。挡风板6处于闭合状态时刚好在凹槽15内,能够最大化减小挡风板6对出风效果的影响。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6需要能够转动,改变过风区域的投影面积,第一边板7和第二边板8上设有转动孔11,挡风板6上设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转动安装在转动孔11内。从而,第一边板7、第二边板8分别设置在挡风板6的旋转轴的两端上,支撑挡风板6在风道1内旋转,挡风板6的旋转轴与风道1正面的垂直,转动轴12能够突出风道1的外侧,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实现挡风板6的驱动。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板7上设有突出安装孔5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上设有固定孔14,第一边板7能够通过固定孔14与风道1外壁面固定连接。当安装框通过安装孔5插装到风道1内后,固定部13无法通过安装孔5,首先起到安装框的装配限位,其次,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孔14将固定部13固定在风道壁的外侧面上,起到固定安装框的作用。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风量调节机构4的自动风量调节,安装框上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转动轴12驱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挡风板6转动。驱动机构可以与空调器的控制单元相连接,根据空调器的出风与工作模块的不同,驱动机构直接接收控制单
元的指令,将挡风板6调整到相匹配的位置。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设在第一边板7背离风道1的侧面上。从而,在风量调节机构4安装到风道1内后,驱动机构处于风道1的外侧,仅通过挡风板6的转动轴12穿出第一边板7的部分与其驱动连接,驱动机构的连接及安装方便,驱动机构与挡风板6通过第一边板7构成整体结构,便于整个风量调节机构4的装配和拆卸。
37.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设有第一上出风口16、第一下出风口18、第二上出风口17、第二下出风口19,第一上出风口16、第一下出风口18、第二上出风口17和第二下出风口19处对应的风道壁上均设有安装孔5,安装孔5内分别安装有控制出风口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4,各风量调节机构4独立控制。本实施例的空调出风装置,在各个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控制出风口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4,且各个风量调节机构4独立控制,因此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对各个出风口的风量进行调节,在制热模式下使得下出风口的风量加大,上出风口的风量减小,在制冷模式下使得上出风口的风量加大,下出风口的风量减小,从而能够使得空调出风与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相匹配,实现上下出风量的自由调节,通过调节各个风量调节机构4的组合组成多种送风模式,提供最佳的送风效果,避免出现出风口风量不均衡的问题,降低空调的功耗和噪音。
38.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内设有位于上侧的第一风机和位于下侧的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对应第一上出风口16、第一下出风口18,第二风机对应第二上出风口17、第二下出风口19。
39.当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从空调出风装置上部的出风口吹出的冷空气密度比较大,受重力影响,会逐渐朝向地面下沉,因此设置在空调出风装置上部的出风口可使冷空气分布均匀,此时主要出风口为上出风口,因此上出风口有较大的风量,制冷效果会较好;相反的,当空调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从室内机面板上方的出风口吹出的热空气密度比较小,热空气会逐渐升高,导致室内空气呈现高处温度高,而地面温度低的情况,此时主要的出风口为下出风口,下出风口需要较大的风量,通过风量调节机构4可让上出风口输出较少热风,甚至不出热风,增大下出风口的出风量,让主要的下出风口多送风,减少风量的浪费。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壁包括蜗壳盖3、蜗壳2,蜗壳盖3与蜗壳2围成风道1,安装孔5设置在蜗壳盖3上,蜗壳2内壁上设有容纳支撑风量调节机构4的安装槽20,风量调节机构通过安装槽20与安装孔5固定在风道1内。安装框装入蜗壳2时,安装框将嵌入蜗壳2的安装槽20内,与蜗壳2内壁融为一体,盖上蜗壳盖3后,安装框完全隐藏在风道内部。
41.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的空调出风装置。
4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43.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1),所述风道(1)包括风道壁,所述风道(1)内设有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4),所述风道壁上设有安装孔(5),所述风量调节机构(4)被构造为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5)从所述风道(1)外侧安装至所述风道(1)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4)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5)从所述风道(1)外侧安装至所述风道(1)内侧,所述安装框的形状与所述风道(1)的截面形状相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上设有挡风板(6),所述挡风板(6)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挡风板(6)调整转动位置,能够改变风量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7)、第二边板(8),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所述第一边板(7)、第一连杆(9)、第二边板(8)、第二连杆(10)依次连接构成与所述风道(1)的截面形状相符的所述安装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板(7)和第二边板(8)上设有转动孔(11),所述挡风板(6)上设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孔(1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板(7)上设有突出所述安装孔(5)的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上设有固定孔(14),所述第一边板(7)能够通过所述固定孔(14)与所述风道壁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上还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轴(1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挡风板(6)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第一边板(7)背离所述风道(1)的侧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设有第一上出风口(16)、第一下出风口(18)、第二上出风口(17)、第二下出风口(19),所述第一上出风口(16)、所述第一下出风口(18)、所述第二上出风口(17)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19)处对应的风道壁上均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内分别安装有控制出风口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4),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4)独立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内设有位于上侧的第一风机和位于下侧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第一上出风口(16)、第一下出风口(18),所述第二风机对应所述第二上出风口(17)、第二下出风口(19)。11.根据权利要求1
‑
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壁包括蜗壳盖(3)、蜗壳(2),所述蜗壳盖(3)与所述蜗壳(2)围成所述风道(1),所述安装孔(5)设置在所述蜗壳盖(3)上,所述蜗壳(2)内壁上设有支撑所述风量调节机构(4)的安装槽(20),所述风量调节机构(4)通过所述安装槽(20)与所述安装孔(5)固定在所述风道(1)内。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
‑
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器,空调出风装置包括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壁,风道内设有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风道壁上设有安装孔,风量调节机构被构造为能够穿过安装孔从风道外侧安装至风道内侧。本公开的空调出风装置,在风道内设置风量调节机构,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对风量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出风与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相匹配,实现上下出风量的自由调节,避免出现上下出风口风量不均衡的问题。同时,相较于风量调节机构将挡板安装在风道中间,又与风道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的方式,通过风量调节机构的模块式设计,风量调节机构以抽屉式的安装方式装入风道中,无需拆卸风道即可实现风量调节机构的快捷装配和拆卸。装配和拆卸。装配和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贤 罗永宏 曾新成 刘欢欢 李金峰 罗文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6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