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当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将冷空气通过出风口吹向室内环境,以使室内温度逐渐降低,实现制冷功能。
在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位于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温度较低,为空调冷空气与室内高温高湿气流的交汇处,其表面容易产生凝露。凝露过多会造成空调吹水或滴水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良好的防凝露功能(有效避免凝露或及时消除凝露),成为空调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避免内导风板产生凝露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使送风气流顺畅地流动至散风孔处。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所述壳体前侧下部开设有出风口,以用于排出送风气流,所述外导风板用于开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内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用于引导出风方向,所述内导风板包括:
用于导风的板体本体,其具有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和
分支板,从所述第一导风面延伸出,且与所述板体本体夹持锐角;且
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以及分支板两侧面均形成有未穿透的多个凹坑。
可选地,所述壳体底壁的临近所述出风口处开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内导风板配置成:在所述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可转动至使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下且所述分支板朝后下方延伸的位置,所述板体本体与所述分支板相对的区段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允许送风气流经所述多个通孔流至所述板体本体与所述分支板之间,然后被所述分支板导向所述多个散风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前后间隔设置的前风道壁和后风道壁限定出;
所述后风道壁临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具有一旁通口,以允许所述风道内的送风气流流向所述多个散风孔。
可选地,所述后风道壁包括:
本体段,其前端与所述壳体底壁前端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旁通口;和
弯折段,从所述本体段的前端向后下方弯折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壁,以用于将送风气流导向所述多个散风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为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长条状;
所述多个散风孔排列成多个出风区域,所述多个出风区域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出风方向不完全相同。
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区域内的各散风孔沿前后方向排列为多排,每排包括一个“v”形的散风孔和一个长条状散风孔,且相邻两排的“v”形的散风孔的“v”形开口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前后间隔设置的前风道壁和后风道壁限定出;
所述内导风板还包括安装臂,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第二端为枢转端且邻近所述前风道壁;且
所述外导风板的包括“v”形的连接臂,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外导风板的板体,第二端为枢转端且邻近所述后风道壁。
可选地,所述凹坑的表面为部分球面。
可选地,所述板体本体和/或所述分支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为波浪形。
可选地,所述壳体为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长条状;
所述板体本体和所述分支板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长条状;且
所述分支板的延伸起始端位于所述板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末端在所述板体本体上的投影落在所述板体本体的范围之外。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内导风板包括板体本体和从其表面延伸出的分支板,且板体本体和分支板的两侧面均形成有未穿透的多个凹坑,在导风时,送风气流经过多个凹坑后,风向更加分散、且使多股气流相互冲击碰撞,使得气流柔和度更高,更加接近自然风,而且也能够减少异音的产生。此外,在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内导风板的这种整体结构以及表面构造,也利于将气流打散,使其分散为多股杂乱的气流,不利于凝露的产生和积累,不会产生足以滴落的露珠。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壳体的底壁设置了多个散风孔,以使空调具有无风感模式,送风气流经多个散风孔向外室内环境吹送,风感更加柔和,接近一种无风感送风效果,满足了用户对空调舒适送风的要求。此外,由于散风孔开设于壳体底壁,可直接向壳体下方送风,也弥补了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不利于向下送风的缺陷。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在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内导风板可转动至使第一导风面朝下且分支板朝后下方延伸的位置,送风气流经多个通孔流至板体本体与分支板之间,然后被分支板导向所述多个散风孔。内导风板的这种结构能够将送风气流更顺畅地导向散风孔,避免内导风板起到阻碍送风气流流动的不利作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使多个散风孔沿壳体长度方向排列为多个出风区域,且使多个出风区域出风方向不完全相同,使其朝多个方向出风,使其出风覆盖范围更大,使送风气流更加分散,各股气流相互间的影响力更强,更加接近自然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内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内导风板的侧视放大图;
图6是图2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外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处放大图;
图8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9是图8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图中用箭头示意了气流的流动方向。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分体壁挂式房间空调器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内导风板6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内导风板60的侧视放大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内导风板60和外导风板50。
壳体10的前侧下部开设有出风口12,以用于排出壳体10内的送风气流,以便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送风气流通常为与壳体10内的换热器完成换热的热交换风,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热交换风为冷风,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热交换风为热风。当然,送风气流也可为新风气流或净化气流等等。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为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的空调的室内部分。例如,壳体10内设有换热器30和风机40。风机40可为贯流风机,在风机40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经壳体10顶部的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与换热器30完成强制对流换热,形成热交换风,然后再在风道20的引导下吹向出风口12。
外导风板50用于出风口12,例如可使外导风板5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10,以转动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当然,外导风板50也有对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进行引导的作用。
内导风板60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2处,用于引导出风方向。当出风口12处于被外导风板50关闭的状态时,内导风板60被遮蔽在出风口12的内侧。内导风板60包括板体本体61和分支板62。板体本体61为板状,用于导风,其具有第一导风面611和第二导风面612。第一导风面611和第二导风面612即板体本体61两侧大平面。分支板62从第一导风面611延伸出,且与板体本体61夹持锐角。第一导风面611、第二导风面612以及分支板62两侧面均形成有未穿透的多个凹坑601。未穿透的凹坑601指的是凹坑601并未穿透板体本体61,未形成通孔602。例如,凹坑601的表面可为部分球面,即不完整的球面,类似于高尔夫球的孔洞表面。多个凹坑601可在相应的表面上均匀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板体本体61和分支板62的两侧面均形成有未穿透的多个凹坑601,在导风时,送风气流经过多个凹坑601后,风向更加分散、且使多股气流相互冲击碰撞,使得气流柔和度更高,更加接近自然风,而且也能够减少异音的产生。此外,在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内导风板60的这种结构以及表面构造,也利于将其表面的气流打散,使其分散为多股杂乱的气流,不利于凝露的产生和积累,不会产生足以滴落的露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板体本体61和/或分支板62的至少部分表面为波浪形,这种曲折的表面形状使得流经其表面的气流被进一步打散,紊流程度更高,使气流风感更加舒适,同时也更加不利于凝露的产生和聚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使壳体10内具有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2处的风道20,风道20由前后间隔设置的前风道壁21和后风道壁22限定出,前风道壁21构成蜗舌,后风道壁22构成蜗壳,风机40设置在风道20的进口处。内导风板60还包括安装臂63,安装臂6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导风面612,第二端为枢转端且邻近前风道壁21。外导风板50包括“v”形的连接臂52,其第一端连接外导风板50的板体,第二端为枢转端且邻近后风道壁22。这种结构方便外导风板50转动至壳体10下方(参考图2),以完全地打开出风口12。且是内导风板60和外导风板50的枢转端相互远离,避免两者干涉。
图6是图2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外导风板5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b处放大图;图8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
如图6至图8所示,壳体10的底壁101的临近出风口12处开设有多个散风孔13,用于排出送风气流。如此一来,使得空调具有无风感模式。即,将外导风板50转动至关闭出风口12的状态时,使送风气流经多个散风孔13向外室内环境吹送,风感更加柔和,接近一种无风感送风效果,也避免由出风口12送风导致气流直吹人体,满足了用户对空调舒适送风的要求。此外,由于散风孔13开设于壳体10的底壁101,可直接向壳体10下方送风,也弥补了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不利于向下送风的缺陷。
此外,也可将外导风板50打开较小角度,例如使打开角度小于等于10°,使送风气流从外导风板50与出风口12边缘之间的狭缝吹出,以避免出风直吹人体。当出风口12处于打开状态时,可由出风口12和散风孔13同时出风,实现大风量制冷/制热。
由于当出风口12处于被外导风板50关闭的状态时,内导风板60被遮蔽在出风口12内侧,若此时运行无风感模式,送风气流流向壳体10底壁101的散风孔13过程中,内导风板60的存在实则阻碍了送风气流的顺畅流动。
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发明实施例特别使内导风板60配置成:在出风口12处于关闭状态时,内导风板60可转动至使第一导风面611朝下且分支板62朝后下方延伸的位置,如图7。并且,板体本体61与分支板62相对的区段(图7状态下,该区段指的是板体本体61的后段)开设有多个通孔602,以允许送风气流经多个通孔602流至板体本体61与分支板62之间,然后被分支板62导向多个散风孔13。如此一来,使得内导风板60的存在由阻挡送风气流变化为引导送风气流,使得送风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利于散风孔13更好地出风,设计非常巧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壳体10为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长条状,长度方向为x方向,板体本体61和分支板62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10长度方向的长条状。分支板62的延伸起始端(m端)位于板体本体61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末端(n端)在板体本体61上的投影落在板体本体61的范围之外。如此,使得分支板62宽度更大,能更好地将送风气流导向散风孔13;也使板体本体61与分支板62相对区段的宽度更小,避免其阻碍气流流向散风孔13,参考图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壳体10内具有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导至出风口12处的风道20,风道20由前后间隔设置的前风道壁21和后风道壁22限定出。后风道壁22临近出风口12的位置具有一旁通口23(ab),以允许风道20内的送风气流流向多个散风孔13。
具体地,如图7所示,后风道壁22包括本体段221和弯折段222。本体段221构成后风道壁22的主体,其前端(a端)与壳体10的底壁101的前端(b端)之间的间隔构成前述的旁通口23,弯折段222从本体段221的前端向后下方弯折延伸至壳体10的底壁101,以用于将送风气流导向所述多个散风孔13。弯折段222的另一作用是阻挡送风气流,避免其向后流动至壳体10后下方的腔体内,造成风量损失。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散风孔13的开设区域是位于弯折段222前方的。
图9是图8的c处放大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可使壳体10为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长条状。使多个散风孔13排列成多个出风区域130(例如图9中截取了3个出风区域130),多个出风区域13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出风方向不完全相同,也就是使其朝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出风,使其出风覆盖范围更大,更加分散,避免形成风力太强的气流,破坏舒适送风的效果。而且,各股气流也会相互冲击交汇,使其更加紊乱,使风感更加接近自然风。
如图9所示,可使每个出风区域130内的各散风孔13沿前后方向排列为多排,每排包括一个“v”形的散风孔和一个长条状散风孔,且相邻两排的“v”形的散风孔的“v”形开口方向相反,如此一来,使得各出风区域130内的开孔区域排布地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即全部或者一部分)散风孔13为横截面从壳体10的内侧向外侧逐渐变大的渐扩状。渐扩状的散风孔一方面可降低风速,另一方面也使相邻散风孔13排出的气流能进行交汇,相互冲击,使气流更加接近自然风。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可包括人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人感传感器安装于壳体10之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出风口12的出风覆盖范围,具体可为红外传感器。基于此,一种可选的无风感控制模式如下:当人感传感器检测到人体进入前述的出风覆盖范围后,即形成人体感应信号,并将该人体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立即控制导风板50转动,使其关闭出风口12,使空调完全通过散风孔13实行无风感送风,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当人感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离开出风覆盖范围后,即控制器即控制导风板50打开出风口12,进行常规送风。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1.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所述壳体前侧下部开设有出风口,以用于排出送风气流,所述外导风板用于开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内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用于引导出风方向,所述内导风板包括:
用于导风的板体本体,其具有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和
分支板,从所述第一导风面延伸出,且与所述板体本体夹持锐角;且
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以及分支板两侧面均形成有未穿透的多个凹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底壁的临近所述出风口处开设有多个散风孔;
所述内导风板配置成:在所述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可转动至使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下且所述分支板朝后下方延伸的位置,所述板体本体与所述分支板相对的区段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允许送风气流经所述多个通孔流至所述板体本体与所述分支板之间,然后被所述分支板导向所述多个散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前后间隔设置的前风道壁和后风道壁限定出;
所述后风道壁临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具有一旁通口,以允许所述风道内的送风气流流向所述多个散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风道壁包括:
本体段,其前端与所述壳体底壁前端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旁通口;和
弯折段,从所述本体段的前端向后下方弯折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壁,以用于将送风气流导向所述多个散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长条状;
所述多个散风孔排列成多个出风区域,所述多个出风区域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出风方向不完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出风区域内的各散风孔沿前后方向排列为多排,每排包括一个“v”形的散风孔和一个长条状散风孔,且相邻两排的“v”形的散风孔的“v”形开口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前后间隔设置的前风道壁和后风道壁限定出;
所述内导风板还包括安装臂,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第二端为枢转端且邻近所述前风道壁;且
所述外导风板包括“v”形的连接臂,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外导风板的板体,第二端为枢转端且邻近所述后风道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坑的表面为部分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本体和/或所述分支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为波浪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长条状;
所述板体本体和所述分支板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长条状;且
所述分支板的延伸起始端位于所述板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末端在所述板体本体上的投影落在所述板体本体的范围之外。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