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
背景技术: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人们对舒适居家环境的追求带来了更多的供暖需求。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源,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泵送的循环系统,是回收利用低温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在暖通行业内对于余热回收利用热泵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市场上常见的是单独的一类热泵运行。对于某些情况对于热源需求不同时,比如,某时段需求中温品质热水,某时段需求高温品质热水,或是饱和蒸汽等,现有的热泵则无法同时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能够提供热水和饱和蒸汽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包括发生器、汽包、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外输入的驱动热源进入发生器内,驱动热源在发生器内释放热量,转化为高温疏水排出发生器,进入汽包内;
吸收器排出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获取发生器内驱动热源释放的热量,通过蒸发浓缩生成高温浓溶液和制冷剂蒸汽,高温浓溶液排出发生器、进入吸收器内,制冷剂蒸汽排出发生器后进入冷凝器内;
吸收器内布置有用水管道,用水管道的一端为用水进端、另一端为用水出端,用水通过用水管道进入吸收器内,获取吸收器内高温浓溶液热量,温度提升后排出吸收器;
汽包内高温疏水蒸发产生外供蒸汽和形成低温疏水,外供蒸汽排出汽包,低温疏水进入冷凝器内温度提升后,回流到汽包内;
冷凝器内制冷剂蒸汽与流经的低温疏水进行换热后凝结形成制冷剂循环水,制冷剂循环水进入蒸发器内;
蒸发器内制冷剂循环水吸收热量后形成制冷剂蒸汽,形成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发生器内布置有发生管道,发生管道的一端供驱动热源输入,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汽包内部形成连通,驱动热源在发生管道内释放热量,在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疏水阀。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连通有供吸收器内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内的稀溶液连通管道,和供发生器内高温浓溶液进入吸收器内的浓溶液连通管道;
发生器内布置有与稀溶液连通管道形成连通,以将稀溶液喷淋形式分布在发生器内的稀溶液喷淋装置;
吸收器内布置有与浓溶液连通管道形成连通,以将浓溶液喷淋方式分别在吸收器内的浓溶液喷淋装置;在浓溶液连通管道上安装有节流阀。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汽包顶部连通有供汽包内外供蒸汽引出的引流管道。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冷凝器内布置有冷凝管道,冷凝管道的进入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汽包内底部形成连通,汽包内的低温疏水从第二管道进入冷凝器内的冷凝管道中,冷凝管道的排出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汽包内上部形成连通,冷凝管道内低温疏水获得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后从第三管道回流到汽包内;在第二管道或第三管道上安装有低温疏水循环泵。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连通有供发生器内制冷剂蒸汽流入冷凝器内的第四管道。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蒸发器内的上部布置有顶部喷淋装置、下部布置有底部喷淋装置,
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连通有供冷凝器内制冷剂循环水进入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与底部喷淋装置形成连通,通过底部喷淋装置,制冷剂循环水喷淋方式于蒸发器内底部;
蒸发器内中部布置有蒸发管道,蒸发管道的处于顶部喷淋装置与底部喷淋装置之间,蒸发管道的一端为热源进入端、另一端为热源排出端;
以及连通蒸发器内底部与顶部喷淋装置的循环管道,蒸发器内底部的制冷剂循环水通过循环管道进入顶部喷淋装置,以喷淋方式从发生器内的顶部进行喷淋。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蒸发器内布置有折流器,蒸发器内的水蒸气通过折流器进入吸收器内,由吸收器内的高温浓溶液进行吸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热泵系统的优化,本申请的热泵相对于传统吸收式热泵,能够提供一定温度的饱和蒸汽,和提升用户用水温度的双重效果,使得供热方式多样化,供热能力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附图中,100为发生器,101为汽包,102为冷凝器,103为蒸发器,104为吸收器,105为用水管道,106为发生管道,107为第一管道,108为疏水阀,109为稀溶液连通管道,110为浓溶液连通管道,111为稀溶液喷淋装置,112为浓溶液喷淋装置,113为节流阀,114为引流管道,115为冷凝管道,116为第二管道,117为第三管道,118为低温疏水循环泵,119为第四管道,120为顶部喷淋装置,121为底部喷淋装置,122为制冷剂管道,123为蒸发管道,124为循环管道,125为制冷剂循环泵,126为折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包括发生器100、汽包101、冷凝器102、蒸发器103、吸收器104,外输入的驱动热源(高品质蒸汽)进入发生器100内,驱动热源集中在发生器100内释放热量,为将进入发生器内的稀溶液蒸发浓缩形成浓溶液提供热能,驱动热源释放热量后转化为高温疏水排出发生器100,进入汽包101内进行下一流程。
从吸收器104内排出换热后的低温稀溶液,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100获取发生器100内驱动热源释放的热量,即通过蒸发浓缩生成高温浓溶液和制冷剂蒸汽,高温浓溶液从发生器底部排出发生器100,然后进入吸收器104内被吸热后,再次形成低温稀溶液;而制冷剂蒸汽从发生器顶部排出发生器100后进入冷凝器102内,继续使用。
在吸收器104内布置有用水管道105,用水管道105的一端为用水进端、另一端为用水出端,用户用水通过用水管道105的用水进端进入吸收器104内,获取吸收器104内高温浓溶液热量,温度提升后通过用水出端排出吸收器104,使用户用水温度提升,用户获得热水使用;吸收器内的用水管道105采用迂回弯曲或盘绕方式布置在吸收器104内,以增大接触释放面积,同时也可以在用水管道上装配辐射翅片,以进一步增大释热面积。
汽包101内高温疏水蒸发产生外供蒸汽和形成低温疏水,外供蒸汽排出汽包101,以提供外供蒸汽,低温疏水进入冷凝器102内温度提升后,回流到汽包101内,进行循环。
冷凝器102内来自发生器100的制冷剂蒸汽与流经的低温疏水进行换热后凝结形成制冷剂循环水,制冷剂循环水进入蒸发器103内;低温疏水的温度被制冷剂蒸汽加热提升,进入汽包内。
蒸发器103内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循环水吸收热量后形成制冷剂蒸汽,形成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104。
发生器100内布置有发生管道106,发生管道106采用迂回弯曲或盘绕方式布置在发生器内,发生管道106的一端供驱动热源输入,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107与汽包101内部形成连通,驱动热源在发生管道106内释放热量,在第一管道107上安装有疏水阀108。
发生器100与吸收器104之间连通有供吸收器104内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100内的稀溶液连通管道109,和供发生器100内高温浓溶液进入吸收器104内的浓溶液连通管道110;吸收器内底部的稀溶液通过稀溶液循环泵抽送到发生器内进行喷淋。
发生器100内布置有与稀溶液连通管道109形成连通,以将稀溶液喷淋形式分布在发生器100内的稀溶液喷淋装置111;稀溶液通过稀溶液喷淋装置喷淋到发生管道106周围或外壁,发生管道内的驱动热源热量辐射,对稀溶液进行蒸发浓缩,使稀溶液形成浓溶液。浓溶液通过浓溶液连通管道110进入吸收器内。
吸收器104内布置有与浓溶液连通管道110形成连通,以将浓溶液喷淋方式分别在吸收器104内的浓溶液喷淋装置112,喷淋下来的高温浓溶液对用户用水进行换热,使用户用水温度提升。在浓溶液连通管道110上安装有节流阀113。
汽包101顶部连通有供汽包101内外供蒸汽引出的引流管道114,获得的外供饱和蒸汽通过引流管道114引出备用,或直接引接到相应的使用设备中。
冷凝器102内布置有冷凝管道115,冷凝管道115的进入端通过第二管道116与汽包101内底部形成连通,汽包101内的低温疏水从第二管道116进入冷凝器102内的冷凝管道115中,冷凝管道115的排出端通过第三管道117与汽包101内上部形成连通,冷凝管道115内低温疏水获得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后从第三管道117回流到汽包101内;在第二管道116上安装有低温疏水循环泵118。低温疏水循环泵将汽包内的低温疏水从汽包中抽出,经过第二管道116进入冷凝器内,在冷凝器内获得热量,温度得以提升,然后通过第三管道回流到汽包内,以形成循环使用。
发生器100与冷凝器102之间连通有供发生器100内制冷剂蒸汽流入冷凝器102内的第四管道119。
蒸发器103内的上部布置有顶部喷淋装置120、下部布置有底部喷淋装置121,冷凝器102与蒸发器103之间连通有供冷凝器102内制冷剂循环水进入蒸发器103内的制冷剂管道122,制冷剂管道122与底部喷淋装置121形成连通,通过底部喷淋装置121,制冷剂循环水喷淋方式于蒸发器103内底部。
蒸发器103内中部布置有蒸发管道123,蒸发管道123的处于顶部喷淋装置120与底部喷淋装置121之间,蒸发管道123的一端为热源进入端、另一端为热源排出端;蒸发器内底部的低温水被送到顶部喷淋装置中喷淋下来,吸收蒸发管道内热源水的热量,形成低温水蒸气。
以及连通蒸发器103内底部与顶部喷淋装置120的循环管道124,蒸发器103内底部的制冷剂循环水通过循环管道124进入顶部喷淋装置120,以喷淋方式从发生器100内的顶部进行喷淋。循环管道124上安装有制冷剂循环泵125。由冷凝器下来的制冷剂循环水温度比较高,先通过底部喷淋,实现初次蒸发降温,再和蒸发器内原有的低温水混合,通过蒸发器蒸发管道,吸收热源水的热量后蒸发形成低温水蒸气。
蒸发器103内布置有折流器126,蒸发器103内的水蒸气通过折流器126进入吸收器104内,由吸收器104内的高温浓溶液进行吸收。通过折流器的是低温水蒸气,为吸收器内补充水分,形成完整的循环,水蒸气在吸收器内被浓溶液吸收,释放气化潜热。
本申请中所提及的喷淋装置可以采用行业内目前使用的任一款喷淋器,只要能够实现喷淋功能即可。而本申请中的折流器结构,同样也可以采用行业内中折流结构,从而在此不多详述上述结构。
1.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包括发生器、汽包、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外输入的驱动热源进入发生器内,驱动热源在发生器内释放热量,转化为高温疏水排出发生器,进入汽包内;
吸收器排出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获取发生器内驱动热源释放的热量,通过蒸发浓缩生成高温浓溶液和制冷剂蒸汽,高温浓溶液排出发生器、进入吸收器内,制冷剂蒸汽排出发生器后进入冷凝器内;
吸收器内布置有用水管道,用水管道的一端为用水进端、另一端为用水出端,用水通过用水管道进入吸收器内,获取吸收器内高温浓溶液热量,温度提升后排出吸收器;
汽包内高温疏水蒸发产生外供蒸汽和形成低温疏水,外供蒸汽排出汽包,低温疏水进入冷凝器内温度提升后,回流到汽包内;
冷凝器内制冷剂蒸汽与流经的低温疏水进行换热后凝结形成制冷剂循环水,制冷剂循环水进入蒸发器内;
蒸发器内制冷剂循环水吸收热量后形成制冷剂蒸汽,形成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发生器内布置有发生管道,发生管道的一端供驱动热源输入,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汽包内部形成连通,驱动热源在发生管道内释放热量,在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疏水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连通有供吸收器内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内的稀溶液连通管道,和供发生器内高温浓溶液进入吸收器内的浓溶液连通管道;
发生器内布置有与稀溶液连通管道形成连通,以将稀溶液喷淋形式分布在发生器内的稀溶液喷淋装置;
吸收器内布置有与浓溶液连通管道形成连通,以将浓溶液喷淋方式分别在吸收器内的浓溶液喷淋装置;在浓溶液连通管道上安装有节流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汽包顶部连通有供汽包内外供蒸汽引出的引流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冷凝器内布置有冷凝管道,冷凝管道的进入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汽包内底部形成连通,汽包内的低温疏水从第二管道进入冷凝器内的冷凝管道中,冷凝管道的排出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汽包内上部形成连通,冷凝管道内低温疏水获得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后从第三管道回流到汽包内;在第二管道或第三管道上安装有低温疏水循环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连通有供发生器内制冷剂蒸汽流入冷凝器内的第四管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内的上部布置有顶部喷淋装置、下部布置有底部喷淋装置,
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连通有供冷凝器内制冷剂循环水进入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与底部喷淋装置形成连通,通过底部喷淋装置,制冷剂循环水喷淋方式于蒸发器内底部;
蒸发器内中部布置有蒸发管道,蒸发管道的处于顶部喷淋装置与底部喷淋装置之间,蒸发管道的一端为热源进入端、另一端为热源排出端;
以及连通蒸发器内底部与顶部喷淋装置的循环管道,蒸发器内底部的制冷剂循环水通过循环管道进入顶部喷淋装置,以喷淋方式从发生器内的顶部进行喷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吸收式双效热泵,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内布置有折流器,蒸发器内的水蒸气通过折流器进入吸收器内,由吸收器内的高温浓溶液进行吸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