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144


本发明涉及灭弧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并联间隙因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低廉,已广泛应用到各电压等级线路中。但并联间隙自熄弧能力弱,当线路遭受雷击时并联间隙冲击闪络后易出现稳定的工频续流电弧,引起线路频繁跳闸从而限制其应用。

雷击跳闸率的增加,使得断路器因频繁带负荷切断短路电弧而缩短寿命。另外,长时间工频电弧灼烧会引起绝缘子损坏以及导线断线等事故。通常我们利用单反冲灭弧装置进行灭弧,为了更快速的熄灭电弧,减小雷电流幅值大小,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故提出液态反冲对吹灭弧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并联间隙自熄弧能力弱,无法切断工频续流,引起线路频繁跳闸甚至绝缘子损坏的技术问题。

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包括金具和绝缘子串,金具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绝缘子串上端的金具底部设置有上端反冲管,绝缘子串下端的金具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下端反冲管的内部设置有液体。

进一步地,上端反冲管和下端反冲管垂直相对设置在金具上,上端反冲管和下端反冲管的底部电极均通过金属螺栓固定在金具上。

进一步地,上端反冲管和下端反冲管倾斜设置在金具上,上端反冲管的喷口处设置有上端引弧针,下端反冲管的喷口处设置有下端引弧针,上端引弧针和下端引弧针垂直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液体为水或者绝缘液体。

进一步地,上端反冲管和下端反冲管包括陶瓷管体、顶部套盖板、固定装置、底部套盖板、绝缘覆盖层和裙边,顶部套盖板设置在陶瓷管体的顶部,底部套盖板设置在陶瓷管体的底部,固定装置穿过顶部套盖板和底部套盖板,并固定设置,绝缘覆盖层设置在陶瓷管体的外侧,裙边设置在绝缘覆盖层的外侧,顶部套盖板上设置有反冲喷孔。

进一步地,陶瓷管体内部设置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陶瓷管体的内部中空孔与反冲喷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顶部套盖板包括顶盖板套盖和顶盖板沿边,顶盖板套盖设置为向上凹陷结构,顶盖板沿边设置在顶盖板套盖的底部侧边上。

进一步地,底部套盖板包括底盖板套盖和底盖板沿边,底盖板套盖设置为向下凹陷结构,底盖板沿边设置在底盖板套盖的顶部侧边上,固定装置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和底盖板套盖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拧紧设置,顶盖板套盖套设在陶瓷管体的顶部,底盖板套盖套设在陶瓷管体的底部,顶盖板沿边和底盖板套盖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绝缘覆盖层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顶盖板沿边和底盖板套盖上,并包合陶瓷管体,顶部套盖板和底部套盖板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底部套盖板的底盖板套盖底部设置有固定墩,固定墩底部设置有内陷的螺丝孔,固定墩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底盖板套盖一体设置。

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包括金具绝缘子串,金具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绝缘子串上端的金具底部设置有上端导电极,绝缘子串下端的金具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下端反冲管设置为两端开口结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储液板,下端反冲管内部设置有液体,下端反冲管的中部上端设置有下端导电极,下端导电极与上端导电极竖直相对设置,下端导电极的底部伸入下端反冲管的内部,下端反冲管底部的固定螺栓伸入下端导电极的内部,上端导电极与下端导电极出现闪络时,下端导电极的底部击穿液体,电弧预击穿液体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发生液电爆轰效应,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形成时立即被截断,电弧导通液体后,电弧和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电液热交换效应,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动能,持久释放灭弧压力,液电爆轰效应和电液热交换效应产生向两端和中间的冲击波,往中间的冲击波把电弧熄灭。

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的方法,上端反冲管和下端反冲管之间出现闪络时,上端反冲管气态反冲,当电弧进入下端反冲管内时,电弧预击穿液体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发生液电爆轰效应,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形成时立即被截断,电弧导通液体后,电弧和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电液热交换效应,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动能,持久释放灭弧压力,液电爆轰效应和电液热交换效应产生的向下的冲击波被下端反冲管的底部反射回来形成冲击波正反射效,并与上端反冲管的气态反冲进行相对冲击灭弧。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有双向动态绝缘配合能力,确保在正常工作时不降低原有线路的绝缘强度和耐雷水平,在雷击条件下,反冲管绝缘配合距离自动降低,优先被击穿,避免发生绝缘子闪络,具有双反冲截断冲击电弧能力,经过反冲作用降低了雷击电流强度,弱化冲击电弧电离强度,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大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刚形成之时立即被截断,截断电弧的压力巨大,灭弧压力达到100个大气压,如此大的压力峰值时间出现在冲击预击穿瞬间,压力持续时间久,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大量动能,能够持久释放灭弧压力,冲击电弧重燃被延迟,持久巨大的反冲压力破坏了持续放电条件和重燃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冲管与金具成45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反冲管与金具成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反冲管与金具平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输电杆塔上安装的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没有安装裙边和环氧树脂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的顶部套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的底部套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陶瓷管体;2-顶部套盖板;2.1-顶盖板套盖;2.2-顶盖板沿边;2.3-顶盖板沿边固定孔;3-螺母;4-固定装置;5-底部套盖板;5.1-底盖板套盖;5.2-底盖板沿边;5.3-底盖板沿边固定孔;6-绝缘覆盖层;7-裙边;8-反冲喷孔;9-固定墩;10-螺孔;11-下端反冲管;12-上端反冲管;13-下端引弧针;14-上端引弧针;15-液体;16-金具;17-绝缘子串;18-上端导电极;19-下端导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及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金具16和绝缘子串17,金具16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17的两端,。绝缘子串17上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上端反冲管12,绝缘子串17下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11,下端反冲管1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15。

设计了能够反冲灭弧的液态反冲灭弧路径。液态反冲装置设在绝缘子串的两侧,雷击条件下,反冲管口通过雷电波电晕形成等离子体并充盈反冲管内,起到“伸长”下电极并改变绝缘配合的作用,使液态反冲对吹通道的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液态反冲灭弧通道优先击穿放电,确保电弧路径处于灭弧通道。当电弧在带有液体的反冲管内放电,引起液电效应,产生一个迅速向外传播的机械压力波,通过反冲压力释放作用到反冲管内的冲击电弧并使其截断,切断建弧通道。

如图2所示,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垂直相对设置在金具16上,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的底部电极均通过金属螺栓固定在金具16上。垂直方向进行冲击波对吹,使得电弧更容易被吹灭。液体15为水或者绝缘液体,绝缘液体为植物油。

如图5-8所示,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均包括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固定装置4、底部套盖板5、绝缘覆盖层6和裙边7,顶部套盖板2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部套盖板5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固定装置4穿过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并固定设置,绝缘覆盖层6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外侧,裙边7设置在绝缘覆盖层6的外侧,顶部套盖板2上设置有反冲喷孔8。

固定装置4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3拧紧设置。顶盖板套盖2.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盖板套盖5.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1的外径相同。绝缘覆盖层6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3、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并包合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

首先在反冲管的上下两端用环氧树脂分别紧密粘合一带凹槽的圆形钢板,其中反冲管上端的钢板中心有开孔,大小与反冲管的孔径大小一致。在钢板上还有4个能安装绝缘螺栓的圆孔,均匀分布在钢板外围。8个螺母分别用在4个绝缘螺杆的上下端,起到固定反冲管位置的作用。为避免雷击时,钢板之间距离太近而发生闪洛,将绝缘螺杆、陶瓷管及螺母用环氧树脂全封装起来。伞裙位于封装后环氧树脂筒的最外边。

如图7所示,陶瓷管体1内部设置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陶瓷管体1的内部中空孔与反冲喷孔8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顶部套盖板2包括顶盖板套盖2.1和顶盖板沿边2.2,顶盖板套盖2.1设置为向上凹陷结构,顶盖板沿边2.2设置在顶盖板套盖2.1的底部侧边上。顶部套盖板2主要是固定陶瓷管体1的上端,然后顶盖板套盖2.1的顶部裸露时,可以直接使用作为引弧电极,实现固定和引弧电极作用,实现双作用,同时这个引弧电极的实用寿命会非常好,具有固定性,厚度够厚,电弧多次烧后,磨损后一样可以正常工作。

如图8所示,底部套盖板5包括底盖板套盖5.1和底盖板沿边5.2,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向下凹陷结构,底盖板沿边5.2设置在底盖板套盖5.1的顶部侧边上,固定装置4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3拧紧设置,顶盖板套盖2.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盖板套盖5.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1的外径相同。底部套盖板5主要是用于套住固定陶瓷管体1的底部,包住底部,不会出现破裂的情况,同时底盖板套盖5.1用作为接闪电极,把反冲剩余的电能往后传,解决原来接闪电极难固定,使用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

绝缘覆盖层(6)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3、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并包合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底部套盖板5的底盖板套盖5.1底部设置有固定墩9,固定墩9底部设置有内陷的螺丝孔,固定墩9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底盖板套盖5.1一体设置。固定墩9主要是用于将整个反冲装置固定在外部结构上,实现快速的固定。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倾斜设置在金具16上,上端反冲管12的喷口处设置有上端引弧针14,下端反冲管11的喷口处设置有下端引弧针13,上端引弧针14和下端引弧针13垂直相对设置。

实施例3:

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如图3-4所示,包括金具16和绝缘子串17,金具16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17的两端,绝缘子串17上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上端导电极18,绝缘子串17下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11),下端反冲管11设置为两端开口结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储液板,下端反冲管11内部设置有液体15,下端反冲管11的中部上端设置有下端导电极19,下端导电极19与上端导电极18竖直相对设置,下端导电极19的底部伸入下端反冲管11的内部,下端反冲管11底部的固定螺栓伸入下端导电极19的内部,上端导电极18与下端导电极19出现闪络时,下端导电极19的底部击穿液体15,电弧预击穿液体15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发生液电爆轰效应,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形成时立即被截断,电弧导通液体后,电弧和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电液热交换效应,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动能,持久释放灭弧压力,液电爆轰效应和电液热交换效应产生向两端和中间的冲击波,往中间的冲击波把电弧熄灭。液态反冲装置中反冲管与金具平行,反冲管内装有液体,导电极横穿经过该反冲管,目的是将雷电弧引入到反冲管结构的内部,便于灭弧。

实施例4:

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的方法,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之间出现闪络时,上端反冲管12气态反冲,当电弧进入下端反冲管11内时,电弧预击穿液体15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发生液电爆轰效应,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形成时立即被截断,电弧导通液体后,电弧和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电液热交换效应,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动能,持久释放灭弧压力,液电爆轰效应和电液热交换效应产生的向下的冲击波被下端反冲管11的底部反射回来形成冲击波正反射效,并与上端反冲管12的气态反冲进行相对冲击灭弧。

液电效应:在雷击含有液体的反冲管内部,发生大陡度预击穿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此时可将液体视为自身不会被压缩的激波传递介质,液体在电弧的“锤击”作用下会同步产生100mpa左右的压力,通过反冲压力释放作用到反冲管内的冲击电弧并使其截断,切断建弧通道。

优先放电:液态反冲装置的主要结构是反冲管,工频条件下反冲管内没有充盈等离子导电体,反冲管为绝缘体,不会影响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雷击时,反冲管绝缘配合距离自动降低,雷击闪洛距离在全档距范围内最短,击穿时间最快,击穿电压最低,雷电优先通过反冲通道放电。

反冲灭弧:当电弧进入反冲管时,电弧中的等离子体温度高达1500-3000k,反冲管内产生的高温、高压无法及时向外泄露。冲击波在反冲管的内壁面上来回反射,各壁面反射波相互叠加使超压峰值增大,能量从电弧入口喷出。通过反冲灭弧机制截断形成冲击电弧阶段的间歇放电,破坏建弧通道的完整性并抑制建弧过程,大幅度衰减了雷电流幅值大小。

液电爆轰效应的具体过程为:电弧从腔体入口被灌注到反冲管后通过腔体另一端的电极入地形成放电回路,腔体内的电弧发生液体内放电现象,液体内的放电电弧温度瞬间达到104k以上,电弧发生由温度梯度差引起的瞬间膨胀,由于电弧104k以上的温度瞬间出现,包裹在电弧四周的液体来不及位移和热蒸发,液体呈“刚性”的固体状并包裹住电弧阻止电弧膨胀,将液体视为自身不会被压缩的激波传递介质,液体在电弧的锤击作用下会同步产生100mpa以上的压力,此时电弧电流值小,但电弧电压降大,电弧内聚集的能量等于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乘积的积分,电弧的温度取决于电弧能量,而电弧能量的峰值出现在电弧接通的瞬间,随着电弧电流变大,电弧压降会降到视为0值,电流和电弧压降的乘积也视为0,积分后的能量下降,由于液体承受的电弧膨胀压力取决于由电弧能量决定的电弧温度,在电弧接通瞬间压力达到峰值,液体对电弧的“刚性”包裹使电弧温度产生的膨胀力瞬间转化为压力冲击波,冲击波唯一的释放出口是电弧入口,此时在整个腔体内被液体包裹住的电弧瞬间骤然膨胀,出现电弧爆轰效应,并同步产生100mpa以上的峰值压力冲击波并从腔体内的出口喷出,在压力波从腔体出口释放的同时,机械压力波的“活塞”把电弧推出腔体,把腔体内的电弧截断,同时喷出腔体外的压力波惯性对腔体外的电弧进行截断,切断电弧的尺度大,通过反冲压力释放作用到反冲管内的冲击电弧并使其截断,切断建弧通道。

电液热交换效应的具体过程为:电弧接通瞬间产生的液电爆轰效应会产生电弧爆轰效应在接通电弧瞬间产生压力峰值,随着电弧的发展,电弧电离度增加,电弧电流增加,电弧压降降低到视为0的水平,电弧能量降低,液电爆轰效应产生的压力降低,但电弧和液体的热交换出现,电弧通过气化液体产生蒸气,带走电弧热量衰减电弧电离度削弱电弧强度的同时,水蒸气会产生膨胀压力补偿电液爆轰的压力衰减,热交换压力维持比液电爆轰效应更长的时间,对电弧重燃抑制和再次截断电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包括金具(16)和绝缘子串(17),金具(16)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17)的两端,其特征在于:绝缘子串(17)上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上端反冲管(12),绝缘子串(17)下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11),下端反冲管(1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垂直相对设置在金具(16)上,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的底部电极均通过金属螺栓固定在金具(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倾斜设置在金具(16)上,上端反冲管(12)的喷口处设置有上端引弧针(14),下端反冲管(11)的喷口处设置有下端引弧针(13),上端引弧针(14)和下端引弧针(13)垂直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15)为水或者绝缘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均包括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固定装置(4)、底部套盖板(5)、绝缘覆盖层(6)和裙边(7),顶部套盖板(2)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部套盖板(5)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固定装置(4)穿过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并固定设置,绝缘覆盖层(6)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外侧,裙边(7)设置在绝缘覆盖层(6)的外侧,顶部套盖板(2)上设置有反冲喷孔(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陶瓷管体(1)内部设置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陶瓷管体(1)的内部中空孔与反冲喷孔(8)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顶部套盖板(2)包括顶盖板套盖(2.1)和顶盖板沿边(2.2),顶盖板套盖(2.1)设置为向上凹陷结构,顶盖板沿边(2.2)设置在顶盖板套盖(2.1)的底部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套盖板(5)包括底盖板套盖(5.1)和底盖板沿边(5.2),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向下凹陷结构,底盖板沿边(5.2)设置在底盖板套盖(5.1)的顶部侧边上,固定装置(4)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3)拧紧设置,顶盖板套盖(2.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盖板套盖(5.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1)的外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覆盖层(6)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3)、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并包合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底部套盖板(5)的底盖板套盖(5.1)底部设置有固定墩(9),固定墩(9)底部设置有内陷的螺丝孔,固定墩(9)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底盖板套盖(5.1)一体设置。

9.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包括金具(16)和绝缘子串(17),金具(16)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17)的两端,其特征在于:绝缘子串(17)上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上端导电极(18),绝缘子串(17)下端的金具(16)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11),下端反冲管(11)设置为两端开口结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储液板,下端反冲管(11)内部设置有液体(15),下端反冲管(11)的中部上端设置有下端导电极(19),下端导电极(19)与上端导电极(18)竖直相对设置,下端导电极(19)的底部伸入下端反冲管(11)的内部,下端反冲管(11)底部的固定螺栓伸入下端导电极(19)的内部,上端导电极(18)与下端导电极(19)出现闪络时,下端导电极(19)的底部击穿液体(15),电弧预击穿液体(15)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发生液电爆轰效应,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形成时立即被截断,电弧导通液体后,电弧和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电液热交换效应,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动能,持久释放灭弧压力,液电爆轰效应和电液热交换效应产生向两端和中间的冲击波,往中间的冲击波把电弧熄灭。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端反冲管(12)和下端反冲管(11)之间出现闪络时,上端反冲管(12)气态反冲,当电弧进入下端反冲管(11)内时,电弧预击穿液体(15)的瞬间,由于雷电弧冲击时间极短,液体无法瞬时发生变形和位移,发生液电爆轰效应,反冲灭弧压力峰值与冲击陡度电弧预击穿时间同步,冲击电弧在刚形成时立即被截断,电弧导通液体后,电弧和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电液热交换效应,电弧热产生的液体气泡和热蒸发效应存储动能,持久释放灭弧压力,液电爆轰效应和电液热交换效应产生的向下的冲击波被下端反冲管(11)的底部反射回来形成冲击波正反射效,并与上端反冲管(12)的气态反冲进行相对冲击灭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反冲对吹灭弧装置及方法,属于灭弧防雷技术领域,包括金具和绝缘子串,金具横向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绝缘子串上端的金具底部设置有上端反冲管,绝缘子串下端的金具底部设置有下端反冲管,下端反冲管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本发明具有双向动态绝缘配合能力,确保在正常工作时不降低原有线路的绝缘强度和耐雷水平,在雷击条件下,反冲管绝缘配合距离自动降低,优先被击穿,避免发生绝缘子闪络。

技术研发人员:王嬿蕾;王巨丰;段小嬿;余育植;骆耀敬;陈宇宁;谭思源;杨子童;李庆一;王晓蕾;张镱义;卢杨;何琪文;宋永锋;贾征浩;李浩;郭克竹;金鑫;黄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雷闪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3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