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连接电缆而担负经由该电缆传送的信号的中继的连接模块、以及具备该连接模块和电缆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已知在外皮内容纳有差分信号传送用的被覆电线的电缆。在该电缆的端部,连接例如与另一电缆连接用的连接模块。在将连接模块连接至电缆的端部时,电缆的外皮的端部被剥下,被覆电线被剥出。而且,被剥出的被覆电线的前端部分的被覆被剥下,芯线被剥出,接触件通过例如压接等而连接于该芯线。在此,电缆的端部中,被覆电线被剥出而成为与外皮的内部不同的环境,因而变得容易发生阻抗的失配。为了抑制该阻抗的失配,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在被覆电线被剥出的露出部的附近配置了阻抗调整用的金属板的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4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142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2的连接器中,阻抗调整用的金属板配置在与被覆电线被剥出的露出部分离的位置。因此,将该露出部定位并固定的构造必须与阻抗调整用的金属板分开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2的连接器的情况下,阻抗调整用的金属板配置在与被覆电线被剥出的露出部分离的位置,因而有阻抗的匹配变得不充分的风险。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目的在于提供使良好的组装性与高精度的阻抗匹配并存的连接模块和电缆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特征在于具备:承载部,其为构成差分信号传送用的被覆电线被容纳于外皮中的电缆的该被覆电线中的露出部所放置的承载部,该露出部不被该外皮覆盖,该被覆电线的被覆的外表面露出;第一组件,其具备上述承载部;和第二组件,其设有将放置在前述承载部的前述露出部朝向该承载部按压的按压部;通过前述第一组件与前述第二组件的相互配合,来定位前述露出部的位置。
本发明的连接模块在上述的第一组件的承载部装载电缆的露出部,从其上方装载第二组件并由按压部按压露出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通过该操作进行露出部的固定和阻抗匹配。因此,良好的装配性与高精度的阻抗匹配并存。
在此,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通过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相互配合来进一步保持露出部。
通过具有将露出部保持的功能,连接模块与电缆被进一步牢固地一体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上述按压部由与空气相比导电率高的材料形成。
上述按压部由与空气相比导电率高的材料形成,从而能够使露出部的阻抗接近外皮内的被覆电线的阻抗。
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进一步优选为上述按压部由金属材料形成。
上述按压部由金属材料形成,从而能够使露出部的阻抗大幅接近外皮内的被覆电线的阻抗。
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按压部的与露出部相接的按压面具有沿着露出部的外形的形状,且覆盖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使按压面为沿着露出部的外形的形状,且覆盖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高精度的阻抗匹配成为可能。
进而,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按压部具有将放置于承载部的露出部朝向承载部以弹性地变形的状态按压的弹性。
若按压部具有弹性,则即使有零件的公差,也能够可靠地按压露出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承载部与构成第一组件的、兼有作为承载部的作用之外的作用的部件一体地,作为该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
如果为如上所述地一体化的部件,则与仅使承载部为独立的部件相比,零件个数减少,成本上是有利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承载部的与露出部相接的承载面具有沿着露出部的外形的形状。
若承载面具有沿着露出部的外形的形状,则被覆电线的露出部的定位变容易,操作性提高。
进而,在本发明的连接模块中,优选为上述电缆为在外皮内具有屏蔽被覆电线的屏蔽层的屏蔽电缆,第一组件具有第一金属壳,第二组件具备具有上述按压部的第二金属壳,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备与上述屏蔽层相接的屏蔽接触部,前述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互相接触。
该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称为第二金属壳的一个部件,实现按压露出部的功能、和与第一金属壳共同地对连接模块的屏蔽这两个功能。
另外,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任一方式的连接模块和电缆,该电缆为差分信号传送用的被覆电线被容纳于外皮内并形成有该被覆电线中的露出部的电缆,该露出部不被外皮覆盖,被覆电线的被覆的外表面露出,按压部将电缆的露出部朝向承载部按压。
在此,在本发明的电缆组件中,优选为按压部与露出部直接相接。
进而,本发明的电缆组件还可以进一步具备容纳上述连接模块的外部壳体。
发明效果
依据以上的本发明,实现使良好的装配性与高精度的阻抗匹配并存的连接模块和电缆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缆和连接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第二组件装配于第一组件的状态下的连接模块的立体图(a)和俯视图(b)。
图4是完成后的连接模块的图3所示的分别沿箭头x-x的截面图(a)、和沿箭头y-y的截面图(b)。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与图1至图4所示的连接模块的图4相当的、另一示例的连接模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在该图1所示的电缆组件中,包含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模块。
该图1所示的电缆组件1a具备电缆10、连接模块20、以及外部壳体30。电缆10具备筒状的外皮11和配置在该外皮11内的两根被覆电线12。这两根被覆电线12在外皮11内互相绞合成双绞线。另外,在该电缆10的外皮11内,具有细线的导线以包围一对被覆电线12的方式被编织成的屏蔽层13(参照图4(a))。
该电缆10的前端部10a具有如下地被加工的构造。该前端部10a的外皮11被去除,屏蔽层13被剥出。而且,该屏蔽层13的、剥出的部分中的后侧部分被圆筒形的套圈14(参照图4(a))覆盖。进而,该屏蔽层13的剥出的部分中的前侧部分在套圈14上方折回。在图1中展现了屏蔽层13的剥出的未折回部分的一部分13a、和在套圈14上方折回的部分13b。
屏蔽层13在套圈14上方折回,从而两根被覆电线12的前端部分121剥出。而且,进而该被覆电线12的剥出的前端部分121中的前端的一部分的被覆被剥下,位于被覆电线12的内侧的芯线15的前端部151被剥出。而且,接触件21被压接固定在该剥出的芯线15的前端部151。该接触件21为构成连接模块20的接触件,是插入有棒状的对方接触件的阴型的接触件。
连接模块20除了压接连接在电缆10的芯线15的接触件21之外,具有第一组件22和第二组件23。
第一组件22具有绝缘性的内部壳体221和包围该内部壳体221的金属壳222。该金属壳222绕内部壳体221的前侧部分一圈而包围。另外,对于内部壳体221的后侧部分,金属壳222包围其下部和两侧部,将上侧开放。该金属壳22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金属壳的一个示例。
在内部壳体221的由金属壳222绕一圈包围的前侧部分,形成有接触件21所插入的插入孔221a。另外,在该内部壳体221的、上侧开放的后侧部分,形成有装载被覆电线12的剥出的前端部分121的一部分的承载部221b。而且,为以下构造:若接触件21在内部壳体221的插入孔221a被插入直至正规的位置,则被覆电线12的前端部分121的一部分装载于承载部221b。在此,将装载于承载部221b的、被覆电线12的前端部分121的一部分称为露出部121a。
另外,第二组件23具有内部壳体231和金属壳232。内部壳体231从上方覆盖接触件21被压接于芯线15的部分。另外,在金属壳232,设有将在第一组件22的承载部221b装载的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从上方按压的按压部232a(参照图4)。细节后面阐述。该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二金属壳的一个示例。
另外,外部壳体30具有外部壳体本体31和保持器32。在外部壳体本体31内,容纳有由接触件21、第一组件22以及第二组件23组成的装配状态的连接模块20。而且,在容纳了该连接模块20的外部壳体本体31,嵌入保持器32。通过该保持器32的嵌入,连接模块20在外部壳体本体31内被防脱地固定。对外部壳体30,在此结束说明,在以下对利用连接模块20的电缆安装构造详细地说明。
图2是电缆和连接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在该图2中示出配置有电缆10的前端部10a的状态下的第一组件22、和处于装配姿势的装配前的第二组件23。图2(a)是将第二组件23在上方示出以便第一组件22的电缆10的前端部10a的配置构造被示出的图。另外,图2(b)是将第二组件23在下方示出以便第二组件23的与电缆10相接的一侧的构造被示出的图。
电缆10如图2(a)所示地装入第一组件22。即,接触件21(参照图1)插入内部壳体221的插入孔221a内。而后,成为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装载于内部壳体221的承载部221b(参照图1)上方的状态。在构成该第一组件22的金属壳222中,在对应于套圈14(参照图4(b))的位置设有屏蔽接触部222a。该屏蔽接触部222a具有桶形形状、与屏蔽层13的在套圈14上方折回的部分13b接触。
另外,构成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如图2(b)所示,具有按压部232a和屏蔽接触部232b。按压部232a如前述那样,将在第一组件22的承载部221b装载的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按压到承载部221b,将露出部121a定位并固定。另外,屏蔽接触部232b与第一组件22的屏蔽接触部222a相同,具有桶形形状,与屏蔽层13的在套圈14上方折回的部分13b接触。
图3是将第二组件装配于第一组件的状态下的连接模块的立体图(a)和俯视图(b)。
在如图2所示地将电缆10的前端部10a配置于第一组件22之后,将第二组件23如该图3所示地配置于第一组件22上。而且,进而将第一组件22的金属壳222的屏蔽接触部222a铆接固定在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的屏蔽接触部232b上。通过该铆接固定,连接模块20的装配完成。进而,此后该连接模块20被容纳于外部壳体本体31内,由保持器32防脱固定。由此,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a完成。
图4是完成后的连接模块的、图3所示的分别沿箭头x-x的截面图(a)、和沿箭头y-y的截面图(b)。在此,为易于理解,在图4(b)中示出比图4(a)放大的图像。
在图4(a)所示的沿箭头x-x的截面图中,示出了接触件21插入至在第一组件22的内部壳体221形成的插入孔221a的状态。另外,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装载于第一组件22的内部壳体221的承载部221b。而且,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的按压部232a将装载于承载部221b的露出部121a朝向承载部221b按压。第二组件23的内部壳体231配置在比按压部232a更前侧,在按压部232a的与朝向露出部121a侧的按压面231d相反方向的背面侧,形成有空间232c。
参照图4(b),同时对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所配置的部分的构造进一步加以说明。
如上述那样,承载部221b设于第一组件22的内部壳体221。而且,该承载部221b的与露出部121a相接的承载面221c为具有凹槽的形状,该凹槽为沿着露出部121a的外形的形状。通过在承载部221b形成有凹槽,两根被覆电线12中的各个配置于各规定的位置,这两根被覆电线12彼此的间隔也成为规定的间隔。这点也有助于阻抗的稳定化。
另一方面,按压部232a形成于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该按压部232a的、与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相接的按压面232d具有为沿着露出部121a的外形的形状的圆弧形状,与露出部121a直接相接,将该露出部121a的上侧绕几乎半圈而覆盖。在该按压部232a的、与按压面232d相对的背面侧,不存在内部壳体231而成为空间232c。按压部232a在从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分离时,处于比图4所示的位置稍稍下降的位置。而且,若在第一组件22上放置第二组件23,则按压部232a与露出部121a相接,在使空间232c缩小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将露出部121a朝向承载部221b按压。而且,第一组件22的金属壳222的屏蔽接触部222a在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的屏蔽接触部232b上被铆接固定。而后,按压部232a弹性变形,依然按压露出部121a的状态被维持。这样,由金属壳232的一部分构成按压部232a,由该按压部232a按压露出部121a。由此,露出部121a被定位,进而被保持,并且露出部121a的阻抗降低,与被覆电线12的由外皮11覆盖的部分的阻抗匹配。该按压部232a具有弹性,因而即使有零件的公差,通过按压部232a,露出部121a也被可靠地按压到承载部221b,露出部121a被可靠地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组件22的金属壳222和第二组件23的金属壳232双方具备与电缆10的屏蔽层13接触的屏蔽接触部222a、232b。而且,第一组件22的屏蔽接触部222a在第二组件23的屏蔽接触部232b上被铆接固定。由此,第一组件22和第二组件23被一体化为金属壳222、232彼此接触的状态。这些金属壳222、232与电缆10的屏蔽层13接触,被保持为与屏蔽层13相同电位。另外,通过这些金属壳222、232的配合,连接模块20的内部被屏蔽。然而,只要通过金属壳222、232的配合,连接模块20的内部被屏蔽即可。即,不必为金属壳222、232双方与屏蔽层13接触的构造,也可以是仅仅任一个金属壳222、232与屏蔽层13相接、两个金属壳222、232互相相接的构造。
此外,在此举例说明了具有屏蔽层13的电缆10。然而,被覆电线12被剥出的露出部121a承载于承载部221b而由导电性的按压部232a按压的构造与电缆10是否具有屏蔽层13无关。即,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屏蔽层的电缆。通过适用本发明,无关屏蔽层13的有无,均能够使被覆电线12的前端部分的阻抗匹配于被覆电线12的互相绞合而成为双绞线的部分的阻抗。
另外,在此,按压部232a作为金属壳232的一部分被构成。因此,按压部232a由金属材料构成。然而,按压部232a优选为导电率高,但不必为金属材料。即,如果按压部232a由具有比空气更高的传导率的材料构成,则能够使被覆电线12的露出部121a的阻抗接近被覆电线12的互相绞合而成为双绞线的部分的阻抗。
另外,在此,接触件21压接连接于芯线15,但还可以代替压接连接,以例如焊接连接等其他的连接方法连接。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在此,在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a的构成元件相对应的构成元件中,即使有形状的不同等,也附加与在图1附加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而表示,对功能上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b的电缆1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10相同构造的电缆。然而,在芯线15的前端部151,压接连接有阳型的接触件21。
另外,在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b的连接模块20的第一组件22中,形成有图1所示的连接模块20的前端部分20a所嵌入的嵌入空间222b。在该第一组件22也具备内部壳体221,但配置在比该嵌入空间222b更后方,图5中未展现。然而,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在该内部壳体221设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承载部221b(图5中未展现)。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组件23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组件23相同构造、相同形状的零件。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1b的外部壳体30的外部壳体本体31,形成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壳体30的前端部30a所进入的嵌合空间311。该第二实施方式1b的保持器3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32形状不同,但功能是相同的。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a相同地被装配。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壳体30的前端部30a嵌入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外部壳体30的嵌合空间311。而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模块20的前端部20a插入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模块20的嵌入空间222b。而且,进而第二实施方式的阳型的接触件21插入第一实施方式的阴型的接触件21内。如此,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a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1b互相连接。
如此,本发明无关接触件21的形状,另外无关外部壳体30的形状,均能够适用。
图6是与图1至图4所示的连接模块的图4相当的、另一示例的连接模块的截面图。在此,附加与在图4附加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而表示,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1至图4所示的连接模块20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那样,承载部221b作为内部壳体221的一部分而形成。在该内部壳体221中,除了承载部221b之外,形成有接触件21所插入的插入孔221a。即,形成有承载部221b的内部壳体221是兼有保持插入至插入孔221a的接触件21的作用等、作为承载部221b的作用之外的作用的部件。
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另一示例的连接模块20的情况下,承载部221b是与内部壳体221分开的零件。即,该承载部221b在连接模块20的装配时与内部壳体221分别地被装入。
如此,承载部221b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
符号说明
1a、1b电缆组件
10电缆
11外皮
12被覆电线
121a露出部
13屏蔽层
14套圈
15芯线
20连接模块
21接触件
22第一组件
221内部壳体
221b承载部
221c承载面
222金属壳
222a屏蔽接触部
23第二组件
231内部壳体
232金属壳
232a按压部
232b屏蔽接触部
30外部壳体
31外部壳体本体
32保持器。
1.一种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承载部,其为构成差分信号传送用的被覆电线被容纳于外皮内的电缆的该被覆电线中的露出部所放置的承载部,该露出部不被该外皮覆盖,该被覆电线的被覆的外表面露出;
第一组件,其具备所述承载部;以及
第二组件,其设有将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所述露出部朝向该承载部按压的按压部;
通过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的相互配合,来定位所述露出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的相互配合,来进一步保持所述露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由与空气相比导电率高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由金属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与所述露出部相接的按压面具有沿着该露出部的外形的形状,且覆盖该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将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所述露出部朝向该承载部以弹性地变形的状态按压的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构成所述第一组件的、兼有作为所述承载部的作用之外的作用的部件一体地,作为该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的与所述露出部相接的承载面具有沿着该露出部的外形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为在所述外皮内具有屏蔽所述被覆电线的屏蔽层的屏蔽电缆,
所述第一组件具备第一金属壳,
所述第二组件具备具有所述按压部的第二金属壳,
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备与所述屏蔽层相接的屏蔽接触部,
所述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互相接触。
10.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和
电缆,其为差分信号传送用的被覆电线被容纳于外皮内并形成有该被覆电线中的露出部的电缆,该露出部不被该外皮覆盖,该被覆电线的被覆的外表面露出;
所述按压部将所述电缆的所述露出部朝向所述承载部按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露出部直接相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容纳所述连接模块的外部壳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