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测绘仪器,简单讲就是为测绘作业设计制造的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仪器和装置;在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阶段进行测量工作所需用的各种定向、测距、测角、测高、测图以及摄影测量等方面的仪器。
由于建筑施工涉及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现有测绘仪器在遇到坑洼不平的路面时会影响其定位效果,且大多数测绘仪器不能沿水平方向进行位置调节,不利于野外施工人员的操作使用,影响了测绘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通过转动调节丝杆能够带动移动板在滑轨上移动,进而使得测绘仪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底座两侧设置的多个螺纹环可转动调节,且螺纹环底端又设置有多个插杆,当遇到坑洼不平的道路时通过转动螺纹环,使插杆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对该装置进行辅助支撑;通过转动调节圆环使升降柱及升降柱顶端的测绘仪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设置的万向轮能够便于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包括底座、筒柱和升降柱;筒柱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端面的中心,升降柱活动设置在筒柱的上端,且筒柱上设置有供升降柱嵌入的圆孔,升降柱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顶板上端面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轨,两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下端分别设置测绘仪和插板,两滑轨之间对称设置有两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贯穿插板且与插板螺纹连接,连接板外侧设置有用于带动调节丝杆转动的旋钮,底座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底端并排设置有多个螺纹杆,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环,螺纹环底端设置有多个插杆。
优选的,筒柱顶端转动设置有调节圆环,调节圆环内设置有螺纹孔;升降柱底端外壁上设置有配合螺纹,且升降柱通过配合螺纹与调节圆环螺纹连接。
优选的,底座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万向轮和支腿,且支腿底端设置有减震垫;底座上且邻近万向轮一侧设置有推动把手。
优选的,旋钮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移动板包括一横板和横板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竖板,竖板底端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槽。
优选的,筒柱两端设置有侧板;顶板底面两侧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对应的侧板且与侧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调节圆环底端设置有垫圈。
优选的,调节圆环外侧设置有多个防滑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转动调节丝杆能够带动移动板在滑轨上移动,进而使得测绘仪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底座两侧设置的多个螺纹环可转动调节,且螺纹环底端又设置有多个插杆,当遇到坑洼不平的道路时通过转动螺纹环,使插杆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对该装置进行辅助支撑;通过转动调节圆环使升降柱及升降柱顶端的测绘仪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设置的万向轮能够便于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中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中调节圆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中移动板与调节丝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筒柱;3、升降柱;4、顶板;5、滑轨;6、移动板;61、横板;62、竖板;7、测绘仪;8、插板;9、连接板;10、调节丝杆;11、旋钮;12、固定板;13、螺纹杆;14、螺纹环;15、插杆;16、调节圆环;17、螺纹孔;18、配合螺纹;19、万向轮;20、支腿;21、减震垫;22、推动把手;23、防滑纹;24、滑槽;25、侧板;26、限位杆;27、垫圈;28、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程测绘标识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筒柱2和升降柱3;筒柱2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的中心,升降柱3活动设置在筒柱2的上端,且筒柱2上设置有供升降柱3嵌入的圆孔,升降柱3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4,顶板4上端面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轨5,两滑轨5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板6,移动板6上下端分别设置测绘仪7和插板8,两滑轨5之间对称设置有两连接板9,两连接板9之间转动设置有调节丝杆10,调节丝杆10贯穿插板8且与插板8螺纹连接,连接板9外侧设置有用于带动调节丝杆10转动的旋钮11,底座1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底端并排设置有多个螺纹杆13,螺纹杆13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4,螺纹环14底端设置有多个插杆1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筒柱2顶端转动设置有调节圆环16,调节圆环16内设置有螺纹孔17;升降柱3底端外壁上设置有配合螺纹18,且升降柱3通过配合螺纹18与调节圆环16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转动调节圆环16能够调节升降柱3的高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万向轮19和支腿20,且支腿20底端设置有减震垫21;底座1上且邻近万向轮19一侧设置有推动把手22。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万向轮19能够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支腿20和减震垫21能够提升底座1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旋钮11外侧设置有防滑纹23。
需要说明的是,防滑纹23能够提升旋钮11表面的防滑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板6包括一横板61和横板61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竖板62,竖板62底端设置有与滑轨5相适配的滑槽24。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移动板6通过在滑轨5上水平移动能够带动其顶部测绘仪7随之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筒柱2两端设置有侧板25;顶板4底面两侧设置有限位杆26,且限位杆26贯穿对应的侧板25且与侧板25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限位杆26用于对升降柱3进行限位,防止升降柱3转动,使升降柱3能够在筒柱2内上下滑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圆环16底端设置有垫圈27。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垫圈27用于增加调节圆环16和筒柱2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圆环16外侧设置有多个防滑条28。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防滑条28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调节圆环16在转动时出现打滑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首先向下按压推动把手22,使底座1上且邻近支腿20一端向上抬高,然后再推动该装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当遇到坑洼不平的道路时,可通过转动底座1两侧的螺纹环14,使得螺纹环14底端的插杆15与地面紧抵,然后再调节其它的螺纹环14直至底座1牢牢固定在地面上即可;当需要对测绘仪7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可转动调节圆环16,与调节圆环16螺纹连接的升降柱3会在筒柱2的圆孔内滑动,升降柱3顶端的测绘仪7高度也会随之改变;并且测绘仪7还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位置的调节,可通过转动调节丝杆10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插板8进行移动,因插板8与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以移动板6会在两侧滑轨上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测绘仪7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