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材煎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
背景技术: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粹,因其独特的疗效及较低的副作用,已越来越受世人重视,传统的煎药方法是采用手工砂锅煎,这种方法由于要人工控制火候和煎煮时间,因此存在着有效成份煎出率低,煎出的每份药液浓度不一致,影响药效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中药自动化煎药装置应运而生,目前现有的中药自动化煎药装置的煎药过程中,中药是用纱布包裹中放在煎桶内煎的,在煎药的过程中会产生药包浮在煎桶内液体的上面而导致药材不能够同液体充分接触;另外中药煎好后是通过人工用筷子或钳子将药包夹出的,即排渣由人工完成的,人工排渣存在安全性差的不足而且制约了中药生产的全线自动化的实现。
因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本发明的药渣清除过程全自动化,无需医护工作人员手动清渣,能够有效避免高温水蒸气对医护工作人员的皮肤灼伤,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本发明的药渣清除过程全自动化,无需医护工作人员手动清渣,能够有效避免高温水蒸气对医护工作人员的皮肤灼伤,安全性较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包括主壳体(100)与除药渣装置(300);
所述的主壳体(100)包括外壳组(110),所述的外壳组(110)包括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均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除渣外壳(111)的内腔为除渣腔室,送药外壳(112)的内腔为送药腔室;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13),所述的固定板(113)呈竖直布置且固定板(113)的大面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的距离方向,固定板(113)沿垂直于自身大面的方向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13)的底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两个固定板(113)之间的区域为煎药腔室;
所述的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120);
所述的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面开设有进药孔(1121),所述的进药孔(1121)的孔口设置有第一推送机构(220);
所述的煎药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承托架(1133),承托架(1133)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框架结构;
所述的除药渣装置(300)包括旋转机构(310)、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第三推送机构(320)用于对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储药筒(500)的开口端进行封堵,第四推送机构(330)用于对储药筒(500)内的药渣进行清除,第五推送机构(340)用于将药渣清除后的储药筒(500)重新推送回送药腔室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包括安装外壳(221)、推送塞(222)、推拉杆(225)、螺纹杆(226)、推送电机(228);
所述的安装外壳(221)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距离方向的圆形筒壳结构,安装外壳(221)固定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且安装外壳(221)的一开口端与进药孔(1121)接通、另一开口端匹配设置有安装端盖(223);
所述的安装端盖(223)的端面同轴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导向套(224),所述的导向套(224)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套筒结构,且导向套(224)的一端位于安装外壳(221)内、另一端位于安装端盖(223)背离安装外壳(221)的一侧;
所述的推送塞(222)滑动设置于安装外壳(221)内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拉杆(225)与安装外壳(221)同轴布置,推拉杆(225)的一端与推送塞(222)固定、另一端位于导向套(224)内,推拉杆(225)与导向套(224)之间设置有滑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滑动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拉杆(225)位于导向套(224)内的端部同轴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螺纹杆(226)的一端同轴位于连接孔内且两者之间螺纹连接,螺纹杆(226)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入端且动力输入端位于导向套(224)背离推送塞(222)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端盖(223)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27),所述的推送电机(228)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227)上,推送电机(228)的动力输出端与螺纹杆(226)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二(229);
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状态分为进药状态与复位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滑动件包括设置于导向套(224)内壁的滑动凸起、设置于推拉杆(225)外圆面的滑槽,滑槽与滑动凸起之间构成引导方向平行于导向套(224)轴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旋转机构(310)包括旋转构件与动力构件,动力构件用于驱使旋转构件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311)、安装框架(312),旋转轴(311)的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的距离方向,旋转轴(311)活动安装于除渣外壳(111)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除渣外壳(111)的侧壁并位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框架(312)由支撑板与支撑架组成,支撑板为圆形板体结构且支撑板同轴固定安装于旋转轴(311)上,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且一个支撑板与除渣外壳(111)朝向送药外壳(112)的腔壁接触、另一个支撑板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腔壁接触;
所述的支撑架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旋转轴(311)轴向的圆筒形框架结构,支撑架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支撑架开口的通孔,支撑架沿支撑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动力构件包括旋转电机(313)、遮壳(315),遮壳(315)固定安装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且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伸入至遮壳(315)内;
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竖直固定安装于遮壳(315)的底部且旋转电机(313)的动力输出端伸入至遮壳(315)内;
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三(3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推送孔(1113)、除渣孔(1114)、返回孔(1115);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朝向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开设有排渣孔(1117),排渣孔(1117)与除渣孔(1114)同轴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的结构均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的推送塞外径大于储药筒(500)的内径;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均安装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壁上,且第三推送机构(320)与第二推送孔(1113)接通,第四推送机构(330)与除渣孔(1114)接通,第五推送机构(340)与返回孔(1115)接通;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封堵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撤销状态;
所述的第四推送机构(33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清除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退回状态;
所述的第五推送机构(34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牵引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返程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的封闭端连接有进水管道(1111)与出水管道(1112),进水管道(1111)上设置有电磁阀三,出水管道(1112)上设置有电磁阀四,所述的除渣外壳(111)的腔底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11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排渣孔(1117)的孔口设置有引导件(350),引导件(350)用于接收药渣并引导药渣定点输出;
所述的引导件(350)包括出料管道(351)、引导管道,出料管道(35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道结构且出料管道(351)的开口端与排渣孔(1117)同轴固定;
所述的引导管道由竖直段(352)与倾斜段(353)组成,竖直段(352)竖直固定安装于出料管道(351)的外圆面且竖直段(352)位于出料管道(351)的下方,竖直段(352)与出料管道(351)之间接通且接通点靠近出料管道(351)的开口端,所述的倾斜段(353)呈倾斜布置且倾斜段(353)的顶端与竖直段(352)的底端连接接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用于对中药材进行煎药,并能够形成一个中药循环煎药过程,达到大批量多次煎药的目的,同时,本发明进药、煎药、药渣清除过程全自动化,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的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相互隔离独立,进药、煎药、药渣清除过程互不干扰,并且由于药材份量、煎药时间是预先通过计算得出的,相比人工煎药而言,本发明的智能化程度较高,不仅煎出来的每份药液药效更加稳定,而且不易对医护工作人员造成灼伤;
另外,本发明在煎煮不同中药材时,可以更改煎药时间、煎药腔室内水量的预设值,从而能够适应不同中药材的煎药,适用范围更广;
3、本发明的煎药过程中,可通过对加热元件进行程序控制,使其提供的热量变化符合中药煎药所需的文武火,使得煎出来的药液药效更佳;
另外,中药材是放置在储药筒内,储药筒在煎药时是放置在承托架内的,故而煎药过程中,不会发生药材漂浮在水面的情况,药材的有效成分更易被煎煮出来;
另外,导热板一的设置能够增大加热元件与煎药腔室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加热元件提供的大部分热量被传导给煎药腔室内,增大能源利用率的同时缩短了中药材的煎药时间,导热板二的设置能够增大水与煎药腔室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缩短了中药材的煎药时间;
另外,在煎药腔室内进行煎药的过程中,煎药腔室内的气压大小可通过观察压力表读出,若煎药腔室内的气压过大,则可通过泄压阀进行泄压,安全性更高;
4、本发明的药渣清除过程全自动化,无需医护工作人员手动清渣,能够有效避免高温水蒸气对医护工作人员的皮肤灼伤,安全性较高;
另外,超声波发生器的设置,能够使药渣脱离与储药筒的粘附,以便使第四推送机构更好的将药渣清除,药渣清除更佳彻底;
另外,引导件的设置,能够接受药渣并将引导药渣定点排出,工作人员可在引导件的底端下方放置垃圾篓,即可收集药渣,药渣的后续倾倒处理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壳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壳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壳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外壳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送药装置与除药渣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送药装置与除药渣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送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送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安装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推送机构与漏斗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推送机构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一推送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二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除药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旋转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动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主壳体;
110、外壳组;111、除渣外壳;1111、进水管道;1112、出水管道;1113、第二推送孔;1114、除渣孔;1115、返回孔;1116、超声波发生器;1117、排渣孔;112、送药外壳;1121、进药孔;1122、第一推送孔;113、固定板;1131、进液管道;1132、出液管道;1133、承托架;114、承托管道;
120、封闭端盖;
200、送药装置;
210、安装机构;211、安装轴;212、安装板;213、容纳筒;214、驱动电机;215、动力传递件一;216、罩壳;
220、第一推送机构;221、安装外壳;222、推送塞;223、安装端盖;224、导向套;225、推拉杆;226、螺纹杆;227、固定支架;228、推送电机;229、动力传递件二;
230、第二推送机构;
240、漏斗;241、连接管道;
300、除药渣装置;
310、旋转机构;311、旋转轴;312、安装框架;313、旋转电机;314、动力传递件三;315、遮壳;
320、第三推送机构;
330、第四推送机构;
340、第五推送机构;
350、引导件;351、出料管道;352、竖直段;353、倾斜段;
400、加热器;401、加热元件;402、导热板;
500、储药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循环流桶式煎药设备,其包括主壳体100、送药装置200、除药渣装置300,所述的主壳体100设置有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所述的送药装置200用于将中药材输送至主壳体100的煎药腔室内进行煎药,所述的除药渣装置300用于在中药材煎药完毕后对中药渣进行清除。
所述的主壳体100包括外壳组110,所述的外壳组110包括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均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除渣外壳111的内腔为除渣腔室,送药外壳112的内腔为送药腔室。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13,所述的固定板113呈竖直布置且固定板113的大面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的距离方向。
所述的固定板113沿垂直于自身大面的方向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13的底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两个固定板113之间的区域为煎药腔室。
所述的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120,且封闭端盖120上设置有用于监控煎药腔室气压的压力表、用于对煎药腔室进行泄压的泄压阀;压力表与泄压阀设置的意义在于,在煎药腔室内进行煎药的过程中,若煎药腔室内的气压过大,则可通过泄压阀进行泄压,煎药腔室内的气压大小可通过观察压力表读出。
所述的送药装置200包括安装机构210、第一推送机构220、第二推送机构230、漏斗240,安装机构210上安放有储药筒500,漏斗240内储存有中药材,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用于将接收漏斗240内的中药材并将中药材推送至储药筒500内,所述的第二推送机构230用于将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500推送至主壳体100的煎药腔室内并对储药筒500的一端进行密封。
所述的安装机构210包括安装构件与驱动构件,驱动构件用于驱使安装构件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安装构件包括安装轴211,安装轴211的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的距离方向,安装轴211活动安装于送药外壳112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且安装轴21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送药外壳112的侧壁并位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轴211的外圆面同轴固定安装有呈圆板结构的安装板212,安装板212设置有两个且一个安装板212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腔壁接触、另一个安装板212与送药外壳112朝向除渣外壳111的腔壁接触,两个安装板212之间设置有容纳筒213。
所述的容纳筒213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安装轴211轴向的圆筒壳结构,容纳筒213固定安装在两个安装板212之间且安装板212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容纳筒213开口的避让孔,所述的容纳筒213沿安装板212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
所述的储药筒500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筒壳结构且储药筒500的外圆面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煎药孔,储药筒500安放在容纳筒213内且储药筒500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储药筒500中位于最高点处的储药筒500所在位置为一号位,若干个储药筒500中位于一号位沿安装构件转向后方的储药筒500所在位置为二号位,若干个储药筒500中位于二号位沿安装构件转向后方的储药筒500所在位置为三号位。
所述的驱动构件包括罩壳216、驱动电机214,罩壳216固定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面上且安装轴211的动力输入端伸入至罩壳216内。
所述的驱动电机214竖直固定安装于罩壳216的底部且驱动电机214的动力输出端伸入至罩壳216内。
所述的驱动电机214的动力输出端与安装轴211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一215,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一215为锥齿轮结构。
驱动电机214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一215驱使安装构件整体绕自身轴向转动,其中,驱动电机214每开启一次,安装构件的转动位移等于相邻两个容纳筒213之间沿安装构件圆周方向的距离。
所述的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面开设有进药孔1121与第一推送孔1122,所述的进药孔1121与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接通,所述的第一推送孔1122与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500接通。
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包括安装外壳221、推送塞222、推拉杆225、螺纹杆226、推送电机228。
所述的安装外壳221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安装轴211轴向的圆形筒壳结构,安装外壳221固定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且安装外壳221的一开口端与进药孔1121接通、另一开口端匹配设置有安装端盖223。
所述的安装端盖223的端面同轴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导向套224,所述的导向套224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套筒结构,且导向套224的一端位于安装外壳221内、另一端位于安装端盖223背离安装外壳221的一侧。
所述的推送塞222滑动设置于安装外壳221内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拉杆225与安装外壳221同轴布置,推拉杆225的一端与推送塞222固定、另一端位于导向套224内,推拉杆225与导向套224之间设置有滑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滑动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具体的,所述的滑动件包括设置于导向套224内壁的滑动凸起、设置于推拉杆225外圆面的滑槽,滑槽与滑动凸起之间构成引导方向平行于导向套224轴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拉杆225位于导向套224内的端部同轴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螺纹杆226的一端同轴位于连接孔内且两者之间螺纹连接,螺纹杆226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入端且动力输入端位于导向套224背离推送塞222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端盖223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27,所述的推送电机228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227上,推送电机228的动力输出端与螺纹杆226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二229,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二229为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状态分为进药状态与复位状态,第一推送机构220处于进药状态时,推送塞222做远离安装端盖223的运动并将中药材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内,第一推送机构220处于复位状态时,推送塞222做靠近安装端盖223的运动。
所述的漏斗240位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上方,漏斗240的底端竖直向下延伸有连接管道241,连接管道241的底端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安装外壳221接通。
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状态切换过程,具体表现为:推送电机228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二229驱使螺纹杆226绕自身轴向转动,螺纹杆226转动并驱使推拉杆225沿自身轴向做远离安装端盖223的运动,螺纹杆226运动并牵引推送塞222同步运动,即第一推送机构220处于进药状态,此时,第一推送机构220的推送塞222运动并通过进药孔1121将安装外壳221内的中药材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内,该过程中,推送塞222会封堵连接管道241;
推送电机228反向运行并驱使螺纹杆226反转,从而使推拉杆225与推送塞222做靠近安装端盖223的运动,第二推送机构220处于复位状态,该过程中,推送塞222会逐步撤销对连接管道241的封堵,漏斗240内的中药材通过连接管道241掉落至安装外壳221内。
所述的第二推送机构230的结构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结构一致,且第二推送机构230的推送塞外径大于储药筒500的内径。
所述的第二推送机构230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且第二推送机构230与第一推送孔1122接通。
所述的第二推送机构23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推送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回程状态。
第二推送机构230的状态切换过程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状态切换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进行过多的赘述。
所述的煎药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承托架1133,承托架1133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框架结构,承托架133与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500之间呈同轴布置且承托架133的一开口端与送药外壳112的送药腔室接通、另一开口端与除渣外壳111的除渣腔室接通。
所述的固定板113上设置有用于向煎药腔室内灌水的进液管道1131且进液管道1131上设置有电磁阀一。
所述的送药外壳112朝向除渣外壳111的腔壁开设有出液孔,出液孔的孔口设置有出液管道1132,出液管道1132的末端伸出至送药外壳112的外部,出液管道1132上设置有电磁阀二。
所述的煎药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煎药的加热器400,所述的加热器400包括加热元件401,加热元件401设置于底板的下端面;加热元件401为现有加热技术,可以为电加热,也可以为燃气加热,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过多的赘述。
煎药腔室的煎药过程,具体表现为:当第二推送机构230将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500推送至承托架1133内后,第二推送机构230会对该储药筒500的一开口端进行封堵,同时除药渣装置300会对该储药筒500的另一开口端进行封堵,接着,电磁阀一打开且水通过进液管道1131流入煎药腔室内,当水没过储药筒500后,电磁阀一关闭;
接着,加热元件401运行并为煎药腔室内的中药材煎药过程提供热量,当煎药完毕后,加热元件401停止运行,同时电磁阀二打开,煎药腔室内的药液通过出液管道1132向外流出,工作人员可在出液管道1132的末端放置器皿收集药液。
优选的,为了缩短中药材的煎药时间,所述的煎药腔室内设置有导热板402,导热板40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为导热板一与导热板二,所述的导热板一竖直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下端面且导热板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加热元件401安装于导热板一的底端,所述的导热板二竖直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面且导热板二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板一的设置能够增大加热元件401与煎药腔室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加热元件401提供的大部分热量被传导给煎药腔室内,增大能源利用率的同时缩短了中药材的煎药时间,导热板二的设置能够增大水与煎药腔室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缩短了中药材的煎药时间。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呈倾斜布置,且底板的最高点与除渣外壳111连接、最低点与送药外壳112连接,所述的开设于送药外壳112腔壁的出液孔下孔壁与底板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意义在于,呈倾斜布置的底板能够使煎药腔室内的药液更快更彻底的通过出液管道1132流出。
所述的除药渣装置300包括旋转机构310、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第三推送机构320用于对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储药筒500的另一开口端进行封堵,第四推送机构330用于对储药筒500内的药渣进行清除,第五推送机构340用于将药渣清除后的储药筒500重新推送回安装机构210内。
所述的旋转机构310包括旋转构件与动力构件,动力构件用于驱使旋转构件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311、安装框架312,旋转轴311与安装轴211同轴布置,旋转轴311活动安装于除渣外壳111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且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除渣外壳111的侧壁并位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框架312由支撑板与支撑架组成,支撑板为圆形板体结构且支撑板同轴固定安装于旋转轴311上,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且一个支撑板与除渣外壳111朝向送药外壳112的腔壁接触、另一个支撑板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腔壁接触。
所述的支撑架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旋转轴311轴向的圆筒形框架结构,支撑架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支撑架开口的通孔,支撑架沿支撑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架中与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同轴布置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六号位,若干个支撑架中与承托架133同轴布置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四号位,若干个支撑架中位于四号位与六号位中间位置处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五号位。
所述的动力构件包括旋转电机313、遮壳315,遮壳315固定安装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且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伸入至遮壳315内。
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竖直固定安装于遮壳315的底部且旋转电机313的动力输出端伸入至遮壳315内。
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三314,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三314为锥齿轮结构。
旋转电机313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三314驱使旋转轴311绕自身轴向转动,旋转轴311转动并牵引安装框架312同步转动,其中,旋转电机313开启一次,安装框架312的转动位移等于四号位与五号位之间沿安装框架312圆周方向的距离。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推送孔1113、除渣孔1114、返回孔1115,第二推送孔1113与承托架133同轴布置,除渣孔1114与位于五号位的支撑架同轴布置,返回孔1115与位于六号位的承托架133同轴布置且返回孔1115与位于六号位的承托架133之间固定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承托管道114。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朝向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开设有排渣孔1117,排渣孔1117与除渣孔1114同轴布置。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的结构均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的推送塞外径大于储药筒500的内径。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均安装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壁上,且第三推送机构320与第二推送孔1113接通,第四推送机构330与除渣孔1114接通,第五推送机构340与返回孔1115接通。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封堵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撤销状态。
所述的第四推送机构33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清除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退回状态。
所述的第五推送机构34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牵引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返程状态。
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状态切换过程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状态切换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进行过多的赘述。
实际工作时,漏斗240内的中药材通过连接管道241掉落至安装外壳221内,接着,推送电机228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二229驱使螺纹杆226绕自身轴向转动,螺纹杆226转动并驱使推拉杆225沿自身轴向做远离安装端盖223的运动,螺纹杆226运动并牵引推送塞222同步运动,推送塞222运动并通过进药孔1121将安装外壳221内的中药材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内,第一推送机构220处于进药状态,该过程中,推送塞222会封堵连接管道241;
当中药材被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内后,推送电机228反向运行并驱使螺纹杆226反转,从而使推拉杆225与推送塞222做靠近安装端盖223的运动,第二推送机构220处于复位状态,该过程中,推送塞222会逐步撤销对连接管道241的封堵,漏斗240内的中药材通过连接管道241掉落至安装外壳221内;
接着,驱动电机214运行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一次,使下一个空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一号位,重复上述过程;
当第一个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位于三号位时,循环煎药过程开始,具体表现为:
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切换为推送状态,从而通过第一推送孔1122将装有中药材且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500推送至承托架1133内,且第二推送机构230对该储药筒500的一开口端进行封堵,与此同时,第三推送机构320运行并切换为封堵状态,第三推送机构320对该储药筒500的另一开口端进行封堵;
接着,电磁阀一打开且水通过进液管道1131流入煎药腔室内,当水没过储药筒500后,电磁阀一关闭,同时,加热元件401运行并为煎药腔室内的中药材煎药过程提供热量,即开始煎药;
当煎药完毕后,加热元件401停止运行,同时,电磁阀二打开,煎药腔室内的药液通过出液管道1132向外流出,工作人员可在出液管道1132的末端放置器皿收集药液;
当煎药腔室内的药液流尽后,煎药剩下的药渣留在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储药筒500内,此时,第三推送机构320运行并切换为撤销状态,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继续保持推送状态,在将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装有药渣的储药筒500推送至位于四号位的支撑架内后,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切换为回程状态;
接着,驱动电机214运行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一次,使位于三号位的容纳筒213转动至二号位,下一个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三号位,同时,旋转电机313运行并使位于四号位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位于五号位的支撑架内;
接着,重复之前的煎药过程,并且在煎药过程中,第四推送机构330运行并切换为清除状态,从而使位于五号位的储药筒500内的药渣通过排渣孔1117向外排出,药渣排出后,第四推送机构330运行并切换为退回状态;
当煎药完毕后,重复之前的药液排出过程,同时,第三推送机构320运行并切换为撤销状态,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继续保持推送状态,在将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装有药渣的储药筒500推送至位于四号位的支撑架内后,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切换为回程状态;
接着,驱动电机214运行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一次,使位于二号位的容纳筒213转动至一号位,位于三号位的容纳筒213转动至二号位,下一个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三号位,同时,旋转电机313运行并使位于五号位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位于六号位;
接着,重复之前的煎药过程,并且在煎药过程中,第四推送机构330运行并切换为清除状态,从而使位于五号位的储药筒500内的药渣通过排渣孔1117向外排出,药渣排出后,第四推送机构330运行并切换为退回状态,同时,第五推送机构340运行并切换为牵引状态,在通过承托管道114将位于六号位的储药筒500推送回位于一号位的容纳筒213内后,第一推送机构220运行并切换至进药状态,在将中药材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500内后,第一推送机构220运行并切换为复位状态;
当煎药完毕后,重复之前的药液排出过程,同时,第三推送机构320运行并切换为撤销状态,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继续保持推送状态,在将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装有药渣的储药筒500推送至位于四号位的支撑架内后,第二推送机构230运行并切换为回程状态;
接着,驱动电机214运行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一次,使位于二号位的容纳筒213转动至一号位,位于三号位的容纳筒213转动至二号位,下一个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三号位,同时,旋转电机313运行并使位于五号位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位于六号位,位于四号位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位于五号位;
接着,重复之前的煎药过程,如此往复,形成一个循环煎药过程。
优选的,在上述药渣清除过程中,由于药渣是中药材煎药后剩余的残渣,药渣会粘附在储药筒500上,极易使第四推送机构330的药渣清除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除渣外壳111的封闭端连接有进水管道1111与出水管道1112,进水管道1111上设置有电磁阀三,出水管道1112上设置有电磁阀四,所述的除渣外壳111的腔底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1116。
电磁阀三打开使水通过进水管道1111流入至除渣外壳111内,当除渣外壳111内水面没过安装框架312的最低点并低于五号位、四号位的支撑架时,关闭电磁阀三;之后,在旋转电机313运行并使位于四号位的储药筒500转动至位于五号位的支撑架内的过程中,该储药筒500会经过除渣外壳111内的水,同时,超声波发生器1116运行,从而使药渣脱离与储药筒500的粘附,以便使第四推送机构330更好的将药渣清除,药渣清除更佳彻底;当除渣外壳111内的水使用时间较长时,电磁阀四打开,除渣外壳111内的脏水通过出水管道1112排出,脏水排出后,电磁阀四关闭且电磁阀三打开,通过进水管道1111向除渣外壳111内灌水。
优选的,所述的排渣孔1117的孔口设置有引导件350,引导件350用于接收药渣并引导药渣定点输出。
所述的引导件350包括出料管道351、引导管道,出料管道35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道结构且出料管道351的开口端与排渣孔1117同轴固定。
所述的引导管道由竖直段352与倾斜段353组成,竖直段352竖直固定安装于出料管道351的外圆面且竖直段352位于出料管道351的下方,竖直段352与出料管道351之间接通且接通点靠近出料管道351的开口端,所述的倾斜段353呈倾斜布置且倾斜段353的顶端与竖直段352的底端连接接通。
引导件350设置的意义在于,药渣通过排渣孔1117被第四推送机构330推送至出料管道351内,且推送过程中,药渣经过出料管道351与竖直段352之间的接通点,药渣进而掉落至竖直段352内并通过倾斜段353引导向外排出,工作人员可在倾斜段353的底端下方放置垃圾篓,以便收集药渣。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壳体(100)与除药渣装置(300);
所述的主壳体(100)包括外壳组(110),所述的外壳组(110)包括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均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除渣外壳(111)的内腔为除渣腔室,送药外壳(112)的内腔为送药腔室;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13),所述的固定板(113)呈竖直布置且固定板(113)的大面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的距离方向,固定板(113)沿垂直于自身大面的方向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13)的底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两个固定板(113)之间的区域为煎药腔室;
所述的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120);
所述的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面开设有进药孔(1121),所述的进药孔(1121)的孔口设置有第一推送机构(220);
所述的煎药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承托架(1133),承托架(1133)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框架结构;
所述的除药渣装置(300)包括旋转机构(310)、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第三推送机构(320)用于对位于承托架(1133)内的储药筒(500)的开口端进行封堵,第四推送机构(330)用于对储药筒(500)内的药渣进行清除,第五推送机构(340)用于将药渣清除后的储药筒(500)重新推送回送药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包括安装外壳(221)、推送塞(222)、推拉杆(225)、螺纹杆(226)、推送电机(228);
所述的安装外壳(221)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距离方向的圆形筒壳结构,安装外壳(221)固定安装于送药外壳(112)背离除渣外壳(111)的侧壁上且安装外壳(221)的一开口端与进药孔(1121)接通、另一开口端匹配设置有安装端盖(223);
所述的安装端盖(223)的端面同轴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导向套(224),所述的导向套(224)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套筒结构,且导向套(224)的一端位于安装外壳(221)内、另一端位于安装端盖(223)背离安装外壳(221)的一侧;
所述的推送塞(222)滑动设置于安装外壳(221)内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拉杆(225)与安装外壳(221)同轴布置,推拉杆(225)的一端与推送塞(222)固定、另一端位于导向套(224)内,推拉杆(225)与导向套(224)之间设置有滑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滑动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拉杆(225)位于导向套(224)内的端部同轴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螺纹杆(226)的一端同轴位于连接孔内且两者之间螺纹连接,螺纹杆(226)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入端且动力输入端位于导向套(224)背离推送塞(222)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端盖(223)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27),所述的推送电机(228)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227)上,推送电机(228)的动力输出端与螺纹杆(226)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二(229);
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状态分为进药状态与复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包括设置于导向套(224)内壁的滑动凸起、设置于推拉杆(225)外圆面的滑槽,滑槽与滑动凸起之间构成引导方向平行于导向套(224)轴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机构(310)包括旋转构件与动力构件,动力构件用于驱使旋转构件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311)、安装框架(312),旋转轴(311)的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111)与送药外壳(112)之间的距离方向,旋转轴(311)活动安装于除渣外壳(111)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除渣外壳(111)的侧壁并位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框架(312)由支撑板与支撑架组成,支撑板为圆形板体结构且支撑板同轴固定安装于旋转轴(311)上,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且一个支撑板与除渣外壳(111)朝向送药外壳(112)的腔壁接触、另一个支撑板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腔壁接触;
所述的支撑架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旋转轴(311)轴向的圆筒形框架结构,支撑架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支撑架开口的通孔,支撑架沿支撑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构件包括旋转电机(313)、遮壳(315),遮壳(315)固定安装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且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伸入至遮壳(315)内;
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竖直固定安装于遮壳(315)的底部且旋转电机(313)的动力输出端伸入至遮壳(315)内;
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轴(311)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件三(3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推送孔(1113)、除渣孔(1114)、返回孔(1115);
所述的除渣外壳(111)朝向送药外壳(112)的侧面上开设有排渣孔(1117),排渣孔(1117)与除渣孔(1114)同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的结构均与第一推送机构(220)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的推送塞外径大于储药筒(500)的内径;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第四推送机构(330)、第五推送机构(340)均安装于除渣外壳(111)背离送药外壳(112)的侧壁上,且第三推送机构(320)与第二推送孔(1113)接通,第四推送机构(330)与除渣孔(1114)接通,第五推送机构(340)与返回孔(1115)接通;
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32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封堵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撤销状态;
所述的第四推送机构(33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清除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退回状态;
所述的第五推送机构(340)的状态分为推送塞做远离安装端盖的运动的牵引状态、推送塞退回安装外壳内的返程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渣外壳(111)的封闭端连接有进水管道(1111)与出水管道(1112),进水管道(1111)上设置有电磁阀三,出水管道(1112)上设置有电磁阀四,所述的除渣外壳(111)的腔底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11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渣孔(1117)的孔口设置有引导件(350),引导件(350)用于接收药渣并引导药渣定点输出;
所述的引导件(350)包括出料管道(351)、引导管道,出料管道(35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道结构且出料管道(351)的开口端与排渣孔(1117)同轴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中药药液提取的药渣清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管道由竖直段(352)与倾斜段(353)组成,竖直段(352)竖直固定安装于出料管道(351)的外圆面且竖直段(352)位于出料管道(351)的下方,竖直段(352)与出料管道(351)之间接通且接通点靠近出料管道(351)的开口端,所述的倾斜段(353)呈倾斜布置且倾斜段(353)的顶端与竖直段(352)的底端连接接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