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1


本发明专利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针灸针自动吐针盒。



背景技术: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穴位疗法,将针灸针扎入穴位后进行治疗,可通过艾蒸、震动等方式治疗。中医针灸主要是温通经脉、调和气血,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其主要用具是针灸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器具,样子类似一根银针,故名针灸针。

目前的针灸针一般都是把粗细不一的针灸针都放在一个普通的盒子内,需要针灸时要从盒子内寻找,而且针灸针比较细,从盒子里取用不是很方便,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灸针自动吐针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灸针取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包括外壳、内壳和储针罐,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上穿设有拨件,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一强磁体;所述储针罐位于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储针罐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顶部设有顶针孔,用于容纳针灸针,所述顶针内设有第二强磁体,所述第一强磁体与所述第二强磁体相互吸引;拨动所述拨件时,所述传动件在磁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顶针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包括主动齿条和从动齿条,所述拨件与所述主动齿条连接,所述第二强磁体设于所述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条带动所述从动齿条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还包括双排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双排齿轮包括第一排齿轮和第二排齿轮,所述第一排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排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第一排齿轮与所述主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排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条上安装有复位弹簧,以保证所述拨件不受力时处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最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储针罐内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顶针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的下方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方设有压簧;当所述顶针向上运动时,所述支撑座在所述压簧的作用下填补所述顶针留下的空位。

进一步的,所述储针罐的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出针孔,所述出针孔位于所述顶针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出针孔上设有橡胶密封圈,防止倒放时针灸针掉出。

进一步的,所述储针罐的底面为锥面,使得针灸针自动向所述顶针的位置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储针罐底部设有底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顶针、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压簧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储针罐间的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顶针的上端面不高于所述储针罐的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通过拨动外壳上的拨动件,经过传动件传动,并在传动件与顶针间的磁力作用下,带动储针罐内的顶针向上运动,顶针的圆孔内容纳有针灸针,从而针灸针随之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使用者只需拨动外壳上的拨动件就可以完成自动取针,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外壳内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拨件及传动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顶针及支撑座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110-第一滑槽,120-拨件,130-主动齿条,131-挡块,140-从动齿条,141-第一强磁体,150-双排齿轮,151-第一排齿轮,152-第二排齿轮,160-传动齿轮,170-条块,171-安装孔,180-凹槽;

200-内壳,210-滑动槽;

300-储针罐,310-第二滑槽;320-顶针,321-顶针孔,322-第二强磁体,323-滑块,324-顶柱;330-支撑座,331-支撑块,332-支撑柱;340-压簧;350-盖体;36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内壳200和储针罐300,外壳100上设有第一滑槽110,第一滑槽110上穿设有拨件120,外壳100与内壳200之间设有传动件,拨件120与传动件连接,传动件上设有第一强磁体141;储针罐300位于内壳200的内部,储针罐300内设有顶针320,顶针320顶部设有顶针孔321,用于容纳针灸针,顶针320内设有第二强磁体322,第一强磁体141与第二强磁体322相互吸引;拨动拨件120时,传动件在磁力作用下带动顶针320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

针灸针是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器具,样子类似一根银针。现临床上一般并不使用银针,多数使用不锈钢针。对于针灸来说,银针其实不如不锈钢针,这主要是因为银针太软,而且容易断,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另外银针的成本也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通过拨动外壳100上的拨动件,经过传动件传动,并在传动件与顶针320间的磁力作用下,带动储针罐300内的顶针320向上运动,顶针320的圆孔内容纳有针灸针,从而针灸针随之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使用者只需拨动外壳100上的拨动件就可以完成自动取针,非常方便。

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外壳100、内壳200、储针罐300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储针罐300内可分隔为多个腔体,可用来分别储存不同型号的针灸针。例如储针罐300可被分隔为三等分形成三个纵向独立腔体,对应的拨件120、传动件、顶针320等也相应地设置三套。

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传动件包括主动齿条130和从动齿条140,拨件120与主动齿条130连接,第二强磁体322设于从动齿条140,主动齿条130带动从动齿条140运动。若主动齿条130直接带动从动齿条140运动,则两者的行程一致。通常,可在主动齿条130和从动齿条140之间设置齿轮变速机构,使得从动齿条140的运动行程是拨件120行程的n倍,拨件120只需拨动少量行程就可以使得从动齿条140带动顶针320走过较大的行程。

例如,传动件还包括双排齿轮150和传动齿轮160,双排齿轮150包括第一排齿轮151和第二排齿轮152,第一排齿轮15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排齿轮152的分度圆直径,第一排齿轮151与主动齿条130啮合,第二排齿轮152与传动齿轮160啮合,传动齿轮160与从动齿条140啮合。双排齿轮150的第一排齿轮151与第二排齿轮152固定连接在一起或一体成型,在转动时,两者的角速度相同。由于第一排齿轮15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排齿轮152的分度圆直径,因此,双排齿轮150转动时,第一排齿轮151相比第二排齿轮152走过较少的行程,从而拨件120运动小行程时,最终带动顶针320运动较大行程,针灸针较容易完成吐针动作。

拨件120与主动齿条130的连接,通常为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连接,使得拨件120内外扣合在外壳100的第一滑槽110中。拨件120的主体部分处于外壳100的外侧,便于操作者拨动;拨件120穿过第一滑槽110与主动齿条130螺钉连接,主动齿条130的宽度大于第一滑槽110的宽度,从而拨件120扣合在第一滑槽110中,不会掉出外壳100。

主动齿条130上安装有复位弹簧,以保证拨件120不受力时处于第一滑槽110的最上端。主动齿条130包括齿条本体和挡块131,挡块131呈“凹”字形,齿条本体的上端与挡块131固定连接,在挡块131的“凹”字形两边凸出部,安装有两根复位弹簧。在外壳100的内侧,第一滑槽110的下方形成有两长条状的条块170,两条块170中间形成长条状凹槽180,在两条块170的上端面各自设有复位弹簧的安装孔171,复位弹簧的底端位于条块170的安装孔171内,顶端连接与挡块131的凸出部。在初始状态时,拨件120位于第一滑槽110的顶端,此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或者略被压缩状态;当往下拨动拨件120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只要松开拨件120,拨件120就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到第一滑槽110的最上端。

双排齿轮150的转动轴和传动齿轮160的转动轴设置在两条块170之间,双排齿轮150和传动齿轮160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两条块170间的凹槽180内。

内壳200的外侧壁上设有滑动槽210,滑动槽210从上到下布置。从动齿条140可在滑动槽210内上下滑动,从动齿条140的齿条面超外与传动齿轮160啮合,从动齿条140的背面贴着滑动槽210滑动。在从动齿条140的下部,在其背面设置有第一强磁体141,通常强磁体可采用稀土强磁,也就是钕铁硼强磁铁。钕铁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磁性强的特点,是目前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磁体。

针灸针自动吐针盒的储针罐300内侧设有第二滑槽310,顶针320在第二滑槽310内滑动,第二滑槽310的位置与滑动槽21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第一强磁体和第二强磁体之间磁吸力最强。顶针320包括滑块323和顶柱324,顶柱324形成在滑块323的内侧壁,滑块323可在第二滑槽310内上下滑动,滑块323的外侧壁与第二滑槽310的槽壁贴近。在顶柱324的上端面形成有顶针孔321,顶针孔321可为一定深度的圆孔,顶针孔321的孔径仅限一根针灸针进入,以免2根以上的针灸针同时被顶针320给带动,造成堵塞或针灸针弯曲、损坏。在顶针孔321的周围可形成圆润的弧度,使得当一根针灸针落在顶针孔321中时,其它针不会进入到顶针孔321,也不会落在顶针孔321在周围,一旦有针灸针落在顶针孔321的周围,可自然滑落。

在顶针320的滑块323上设置有第二强磁体322,第二强磁体322可设置在滑块323的外侧壁上,第二强磁体322也可采用钕铁硼强磁铁。从动齿条140上的第一强磁体141和顶针320滑块323上的第二强磁体322之间具有很强的磁性吸引力。

在顶针320的下方设有支撑座330,支撑座330下方设有压簧340;当顶针320向上运动时,支撑座330在压簧340的作用下填补顶针320向上运动时留下的空位。支撑座330包括支撑块331和支撑柱332,支撑柱332形成在支撑块331的内侧壁上,支撑柱332的下方连接有压簧340,支撑块331的外侧壁与第二滑槽310贴近,支撑块331可在第二滑槽310内上下滑动。

储针罐300的底部设有底座360,底座360上设有压簧安装孔,压簧340的底端安装于压簧安装孔内,压簧340的顶端与支撑柱332的底端连接。当拨件120未被拨动时,由于第一强磁体141和第二强磁体322之间的强磁力作用,压簧340处于被压缩状态,顶针320的上端面不高于储针罐300的底面。

储针罐300的底部可采用锥面设计,使得顶针320的位置最低,由于重力的作用,针灸针自动向顶针320的位置集中。

储针罐300的顶部设有盖体350,盖体350上设有出针孔,出针孔位于顶针320的正上方。当顶针320向上运动时,顶针孔321内的针灸针被从出针孔顶出,方便用户取用。

在盖体的出针孔下方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内侧壁呈圆弧状,延伸部的内侧壁延伸至出针孔的孔位,扶正针灸针,使得针灸针的顶部对准出针孔的位置,方便出针。延伸部的延伸长度不能阻挡到顶针向上运动的最大行程,以免造成自动吐针困难。

或者在储针罐内侧壁上,与扶正针灸针对应出针孔的相应位置,设置凸台,凸台的内侧壁托住针灸针的针体,使得针灸针对准出针孔,用于帮助成功出针。

出针孔上设有橡胶密封圈,防止倒放时针灸针掉出,橡胶密封圈呈圆环状,中空部位供针灸针出针通过。

在盖体350的上方也可设置一罩体,避免出针孔附近受到污染。平时将罩体覆盖在盖体350上,在需要取针时将罩体打开。例如,罩体可通过铰链连接在盖体350上,罩体相对于铰链的一端卡扣在盖体350上。

在储针罐300的盖体350下方设有紫外灯,紫外灯的作用是对储针罐300内的针灸针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以免针灸针在储针罐300内被污染。在储针罐300的底座360内设有可充电电池,为紫外灯供电,可充电电池可采用锂离子电池。在外壳100的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既可以连接电源为紫外灯供电,也可为可充电电池充电,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和储针罐,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上穿设有拨件,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一强磁体;所述储针罐位于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储针罐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顶部设有顶针孔,用于容纳针灸针,所述顶针内设有第二强磁体,所述第一强磁体与所述第二强磁体相互吸引;拨动所述拨件时,所述传动件在磁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顶针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主动齿条和从动齿条,所述拨件与所述主动齿条连接,所述第二强磁体设于所述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条带动所述从动齿条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包括双排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双排齿轮包括第一排齿轮和第二排齿轮,所述第一排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排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第一排齿轮与所述主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排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条上安装有复位弹簧,以保证所述拨件不受力时处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最上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罐内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顶针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下方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方设有压簧;当所述顶针向上运动时,所述支撑座在所述压簧的作用下填补所述顶针留下的空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罐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压簧的底端设于所述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罐的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出针孔,所述出针孔位于所述顶针的正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孔上设有橡胶密封圈,防止倒放时针灸针掉出。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罐的底面为锥面,使得针灸针自动向所述顶针的位置集中;在未拨动拨件时,所述顶针的上端面不高于所述储针罐的底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针灸针自动吐针盒,包括外壳、内壳和储针罐,外壳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上穿设有拨件,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传动件,拨件与传动件连接,传动件上设有第一强磁体;储针罐位于内壳的内部,储针罐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顶部设有顶针孔,用于容纳针灸针,所述顶针内设有第二强磁体,所述第一强磁体与所述第二强磁体相互吸引;拨动所述拨件时,所述传动件在磁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顶针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通过拨动外壳上的拨动件,经过传动件传动,并在传动件与顶针间的磁力作用下,带动储针罐内的顶针向上运动,完成吐针动作。使用者只需拨动外壳上的拨动件就可以完成自动取针,非常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雪梅
技术研发日:2021.02.07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50193.html

最新回复(0)